環城鄉

環城鄉

榆樹市環城鄉,位於吉林省,環繞榆樹市區,位於吉林省榆樹市城鄉結合部。轄21個村,159個村民小組,98個自然屯,總戶數18,174戶,總人口70,400人。全鄉幅員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272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218公頃。鄉政府駐榆樹大街。在中國境內,環城鄉有四個,分別是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甘肅省瓜州縣的環城鄉、河南省西平縣環城鄉、黑龍江省望奎縣環城鄉。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

基本信息

榆樹市環城鄉,位於吉林省,環繞榆樹市區,位於吉林省榆樹市城鄉結合部。轄21個村,159個村民小組,98個自然屯,總戶數18,174戶,總人口70,400人。全鄉幅員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272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218公頃。鄉政府駐榆樹大街。在中國境內,環城鄉有四個,分別是吉林省榆樹市環城鄉、甘肅省瓜州縣的環城鄉、河南省西平縣環城鄉、黑龍江省望奎縣環城鄉。本詞條為消歧義詞條。

基本概況

環城鄉中國政區圖

榆樹市環城鄉轄21個村,有福安、六合、姜家、四間、張奎、下寶、柳樹、三道、朱家、肖鄉、桂家、東溝、東嶺、朝陽、平安、八家、雙井等。159個村民小組,98個自然屯,總戶數18,174戶,總人口70,400人。鄉幅員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272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218公頃。鄉政府駐榆樹大街。隨著榆樹市經濟的迅速發展,環城鄉依靠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步伐,形成了以土地資源開發,農產品加工,打造綠色農業品牌,培植農牧業生產基地,開發旅遊服務資源,挖掘第三產業潛力等門類比較齊全的一、二、三產業競相發展的新格局,成為推動榆樹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城鄉榆樹市環城鄉
環城鄉有吉林省級農業示範田一個,農產品產銷旺盛遠近馳名。素有蔬菜大鄉之稱,節能溫室和大、中、小棚、地膜等蔬菜生產已形成較大規模,且品種齊 全,質優價廉,不但占領榆樹市場,還打入外地市場,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優選項目。大力進行種養業結構調整,確定了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基地建設,系列開發,組建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農科教一體化的龍型生產經營體系,使農業、牧業、商業、工業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環城鄉是長春市鄉鎮企業30強鄉鎮之一,1997 年被列入長春市級鄉鎮企業小區,享受省級鄉鎮企業小區待遇。到2000年,全鄉工業企業已發展到1,000多個,工業總產值達到2,56億元。鄉已形成規模較大的十個工業體系,主要有紡織、印刷、造酒、造紙、建築材料、食品飲料、機械製造、糠醛生產、植物原油、煙花爆竹製作等骨幹企業。紡織工業品和糠醛產品全部出口,遠銷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土耳其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並和他們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鄉社會生產總值到2000年實現11.1億元,財政收入達到6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00元。

自然資源

環城鄉養殖業

水電資源充足,水電設備配套完善。地下水資源豐富,鄉內一、二、三水源實行機械電力供水,東溝水庫水面達1 00公頃,蓄水量達810萬立方米,可滿足本鄉生產生活用水增長的需求,能為今後工農業發展提供更充足的水源。電力供應充足,東北電網橫跨本鄉,能保證全鄉工農業發展的電力需求。環城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鐵、花崗石大理石等6種,特別是金礦資源分布廣泛。截止2007年,全鄉已建成寒山金礦白墩子金礦選冶廠2個,年產黃金0.54萬兩,已初步形成立足本地資源開展深加工的工業網路。環城鄉土地遼闊,地處疏勒河中游綠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鄉有宜農耕地5.8萬畝,天然草場10萬多畝。農業以小麥、棉花、牛羊、瓜果為主,是省的商品糧棉基地之一,素有“棉花之鄉”“瓜果之鄉”的美譽。環城鄉發展畜牧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0萬多畝的天然草場和近萬畝的人工牧草,為畜牧養殖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羊以肉鮮無腥煽,毛細絨長而聞名,牛以抗病強,肉鮮美而著稱,暢銷縣內外市場。鄉生豬累講存欄5萬頭,肉牛8000頭,家禽75萬隻,羊1萬隻,奶牛200多頭,各種珍禽1萬多隻,創歷史最好水平。

歷史沿革

因其駐地圍繞縣城而得名。康熙元年開發,中華民國初年歸榆樹廳管轄。日偽統治時期曾設長嶺村公所和警察分所及協和會,歸榆樹縣。2005年,將靳家、興隆2村劃歸正陽街道管轄;將東溝、王家2村劃歸培英街道管轄。

新農村建設

環城鄉企業一角
環城鄉交通便利、通訊快捷。鄉政府所在地距長哈鐵路二公里,距102國道35公里。榆陶公路吉哈公路榆三公路榆五公路、榆樹市區外環路從本鄉腹地通過。鄉與村、村與村、村與自然屯全部修通柏油路砂石路,交通四通八達。覆蓋鄉的程控電話網,裝機容量達8,000門,鄉內各企事業單位,各村全部安裝了程控電話,可與國內外聯網通話。

環城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是以基地建設為核心,穩定提高第一產業,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骨幹,強化最佳化第二產業,以交通、流通為著力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突出五個產業建設(即:精細種植業、精深加工業、精品畜牧業、商貿流通業、旅遊服務業)。加速科技進步,大力發展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成為以糠醛、造酒、飼料、植物油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基地,成為綠色優質大米供應基地,特色蔬菜生產基地,精品牧業養殖基地,建築服務業的人才聚散地。

社會經濟

環城鄉棉花基地
2000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黨在 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幹部和民眾,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立足城郊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主攻棉花產業,積極發展蔬菜、林果、制種、特禽養殖等新型產業,狠抓項目建設,努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2005年全鄉工農業增加值達到4298萬元,年均遞增7.4%;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500萬元,年均遞增32%;財政收入達到2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80元,增長6.9%。新世紀、新環城、新發展,在新的一年裡,環城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務,規範的管理,為廣大客商提供更加寬鬆的投資環境。

文化教育

榆樹市環城鄉雙井中心國小始建於1952年,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全日制國小。位於榆樹市西北部,距市區10華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16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96平方米。

環城鄉計算機室
學校先後裝備了二課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實驗室、會議室,微機室、遠程教育室;設有標準的籃球場所。

學校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堅持以人為本,以德育為首,注重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特長,開展了小排球特色教育,在全市舉辦的國小排球比賽中,學校男、女隊均獲得環城片第一名。

同名鄉鎮

環城鄉金礦選冶廠-金磚
甘肅省瓜州縣環城鄉

甘肅省瓜州縣環城鄉地處安西縣城北郊,東與布隆吉鄉相連,西與西湖鄉相望,南與瓜州鄉南岔鄉相鄰,北與柳園鎮接壤,鄉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36公里,面積2592平方公里。鄉政府成立於1955年,因東、北、西三面環繞縣城而得名。瓜州縣環城鄉有耕地面積3.6萬畝,轄中溝、城北、北溝、四工、向陽5個行政村和2個鄉辦農林場,2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戶2455戶,8500人,境內有漢、回、蒙、東鄉裕固等5個民族。國道312線313線在這裡交匯連通四方。即將開通的安敦鐵路擦肩而過,鄉村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光纜數字通訊中國聯網,鄉程控電話入戶率達到90%以上,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鄉。環城鄉土地遼闊,地處疏勒河中游綠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環城鄉有宜農耕地5.8萬畝,天然草場10萬多畝。農業以小麥、棉花、牛羊、瓜果為主,是本省的商品糧棉基地之一,素有“棉花之鄉”“瓜果之鄉”的美譽。環城鄉發展畜牧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10萬多畝的天然草場和近萬畝的人工牧草,為畜牧養殖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羊以肉鮮無腥煽,毛細絨長而聞名,牛以抗病強,肉鮮美而著稱,暢銷縣內外市場。環城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鐵、花崗石、大理石等6種,特別是金礦資源分布廣泛。

本鄉已建成寒山金礦、白墩子金礦選冶廠2個,年產黃金0.54萬兩,已初步形成立足本地資源開展深加工的工業網路。2002年以來,鄉黨委、政府一班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團結帶領鄉廣大幹部和民眾,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立足城郊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主攻棉花產業,積極發展蔬菜、林果、制種、特禽養殖等新型產業,狠抓項目建設,努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2005年本鄉工農業增加值達到4298萬元,年均遞增7.4%;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500萬元,年均遞增32%;財政收入達到2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80元,增長6.9%。新世紀、新環城、新發展,在新的一年裡,環城將以更加優惠的政策,一流的服務,規範的管理,為廣大客商提供更加寬鬆的投資環境。

河南省西平縣環城鄉

環城鄉西平縣環城鄉-食用菌基地
環城鄉臨近西平城區,面積39.3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87個村民小組,現有耕地37990畝,人口3.9萬人,集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為一體,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前景十分廣闊。環城鄉地勢平坦,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貫穿全境,有九條縣級公路從境內延伸,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本鄉電話基本普及,信息十分流暢。工業發展實現園區化。以恆發造紙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鄉鎮企業發展,投資在十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到52家,建成了城郊最大的工業園區。工業主要產品有高中強度瓦楞紙、水泥、衛生紙、膠合板、皮革等近20大類,5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截止2002年底,工業總產值實現5.4億元,每年向國家納稅100多萬元,98年10月在本區鄉鎮企業招商引資和東西合作會上,環城鄉名列第三。環城工業園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

農業發展實現產業化。大力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開發西漯公路,沿西漯公路兩側各輻射500米,採取基地化生模式,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種植,建有5000畝蒜苗基地,1000畝蔬菜基地、20000平方米食用菌生產基地、1000畝優質梨生產基和5000畝優質小麥良種生產基地,形成高效農業生產示範帶動,不斷加快產業化進程。畜牧業生產實現專業化。本鄉畜牧養殖業以專業村養殖為基礎,以發展無公害養殖業為導向在本鄉建成六個專業化養殖村,年創產值6700萬元,占農業產值比重的49.6%,專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規模效益日益顯著。2006年,環城鄉立足優勢,抓主機遇,務實求實,開拓創新,按照“發展工業富財政,發展蔬菜富民眾”的發展思路,加快推進三大產業進程,夯實工業強鄉、 蔬菜大鄉和畜牧大鄉的基礎,開創發展的新局面。

環城鄉黑龍江省望奎縣環城鄉
黑龍江省望奎縣環城鄉環城鄉

環城鄉隸屬望奎縣管轄。所轄區域圍繞望奎鎮呈不規則環狀,故稱環城鄉。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望奎區管轄。1948年5月,從望奎區劃出設定臨城區,1951年2月改為第二區。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定城郊鄉。1958年9月,與雙龍鎮合併,改稱雙龍鎮人民公社。1964年9月,從雙龍鎮公社劃出設定環城公社。1969年9月,撤銷環城公社,併入望奎鎮公社管轄。1983年11月,將望奎鎮的正藍後四等6個生產大隊及火箭公社的紅光生產大隊劃出,恢復環城鄉。環城鄉總面積2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萬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和秋白菜。鄉辦工業有木器廠、制磚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1749萬元。環城鄉共轄紅五東、紅五西、紅光、紅六、藍五、後四等6個村。1992年末本鄉總人口1.2萬人,有滿、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鄉政府駐於望奎鎮內南五道街路北。

相關詞條


吉林鄉鎮(四)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