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鎮

泗河鎮

泗河鎮位於榆樹市東北40公里處,地處東經126°44´~127°03´,北緯44°55´~45°03´。東瀕拉林河,南接向陽鎮、於家鄉、城發鄉,西鄰新莊鎮,北與青山鄉毗鄰。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24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660公頃。12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66個自然屯,總戶數8810戶,總人口34577人。其中城區1134戶,人口4528人。鎮政府駐泗河城。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泗河鎮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鎮道路長度1103公里,鋪裝率達76%,電話裝機容量達19萬門,電話普及率達37%,自來水普及率52%,日供水能力56萬噸,年用電總量7.27億度,城鎮燃氣普及率59%;鎮區環境質量:2005年,泗河鎮鎮區綠化覆蓋率33.3%,污水集中處理率4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0%;人民生活水平:2005年,全市鎮區居民人均收入6800元,五年平均遞增1.2%,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五年平均遞增4.6%;農村人均純收入5200元,五年平均遞增11.6%,人均居25平方米,五年平均遞增2.6%;

歷史沿革

泗河城得名。清乾隆初期開發。中華民國時屬榆樹縣泗河保。1931年日偽統治時,設泗河村,歸三區管轄。1945年解放……

地理氣候

泗河鎮泗河鎮-地理地質
泗河鎮屬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全年日照為2570小時,年平均氣溫4℃左右,最高氣溫為37.5℃,最低氣溫為-35℃,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無霜期137天,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3.9米/秒。泗河鎮屬平原地帶,海拔約172米,鎮區東部9公里處為拉林河。泗河鎮共有五條河流流經鎮域。分別是頭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四道河及拉林河,水資源豐富。有小型水庫1座,電機井280眼。

轄區村鎮

下轄泗河、吉星、樺樹、二道、文明、韓家、富戶、炮手、雙榆、吉林、成順共11個村等。

城鎮建設

泗河鎮城鎮建設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九五”以來,農村工作認真落實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發展泗河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不斷加泗河鎮鎮建設力度,先後確立了20個重點扶持和發展的綜合改革試點鎮,並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小城鎮發展的優惠政策,使全市小城鎮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有力地泗河鎮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新世紀農村經濟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總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1)經濟總量不斷擴大。1999年,泗河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1.6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8.6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00元,鄉鎮企業產值223億元。(2)財政收入明顯增加。1999年,泗河鎮財政收入3.46億元,比1996年增長79.3%,其中工商稅收為1.64億元,占財政收入的47.3%,比1996年提高了39%。

2、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交通、通訊事業得到發展。1999年,泗河鎮道路鋪裝率72.4%,比1996年增加8.3個百分

泗河鎮城鎮建設
點,基本形成了鎮鎮通車、村村通路的公路網;小城鎮電話裝機容量13.1萬門,比1996年增加4.8萬門,增長57.8%。水、電條件得到改善。1999年,全市有37個鎮區用上了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為30.6%,比1996年提高6.2個百分點;小城鎮年用電量為4.86億度,比1996年增長38.1%。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觀。1999年末,泗河鎮有公園17個,比1996年增加5個;擁有園林綠地1198公頃,比1996年增長11%;綠化覆蓋率為23.1%,比1996年增長2個百分點;垃圾無害化處理率54%,比1996年提高9個百分點。

3、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99年,鎮區居民人均收入為3800元,比1996年增長37.9%,人均居住面積18.5平方米;農村人均收入2762元,比1996年增長23%,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3.6億元,比1996年增長30%。同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失業救濟保險及農村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業務已經開始起步。

4.存在的主要問題1、經濟總量不足,實力弱。泗河鎮的國內生產總值、鄉鎮企業產值、財政收入等指標與國內發達地區的先進小城鎮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平均每個小城鎮國內生產總值1.78億元,鄉鎮企業產值3億元,財政收

泗河鎮實地調研
入467.6萬元,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1999年,泗河鎮建設投資為2.92億元,僅占當年鎮固定資產投資的9.4%。建設投資的不足導致了鎮配套基礎設施滯後、標準不高。3、泗河鎮建設缺乏科學規劃,鎮區功能分區不明。一是規划起點低,標準不高,缺乏長遠考慮。泗河鎮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規劃難於滿足當前及今後發展的需要,突出體現在道路、綠地、垃圾和污 水處理場預留不足或根本沒考慮。二泗河鎮功能分區不明,鎮區內工業、商業、住宅、文化娛樂等用地混雜。三是城鎮空間布局不合理,南部密、北部稀,東部密、西部疏,這種分布格局不利於北部和西部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整泗河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4、泗河鎮職能單一、趨同,缺乏明顯的區域特色。主要是依靠農業的原始積累發展起來的,至今工業生產仍停留在傳統的手工勞動密集型水平上,經營粗放,產業化程度低,致使小城鎮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趨同,缺乏明顯的區域特色和發展優勢。

發展規劃

基本思路以黨的“十五”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強為中心,以實現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為目標,以小城鎮超常規、跳躍式發展為主要手段,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加速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梯次推進,重點發展示範鎮,積極培育和扶持中心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載體功能,提高城鎮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在建設一批經濟發達、設施完善、文明富裕、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小城鎮。

規劃原則

泗河鎮泗河鎮

1、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 2、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則,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 3、堅持開放與發展相結合、外引與內聯相結合,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 4、突出重點,梯次推進,著力加強示範鎮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心鎮。 5、堅持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原則。

主要任務
1、調整城鎮布局: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角度出發,根據泗河鎮分布特點,調整和適當發展北部、西部地區小城鎮,改變鎮東密西疏、南緊北松的分布狀況。擴大建鎮的規模、實現優勢鎮的合理擴張,進一步完善小城鎮體

泗河鎮共商大計
系。2、調整產業布局:泗河鎮以潔淨產業旅遊業為主,可發展貿流通等第三產業;旅遊資源豐富的小城鎮,大力發展旅遊業,建設旅遊服務型小城鎮。同時,泗河鎮都要在“農”字上做好文章,全面推進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促進貿、工、農一體化,種、養、加、產、供、銷一條龍的發展,不斷壯大經濟實力,逐步將泗河鎮建設成為各具特色的、經濟發達的新型城鎮。3、重點發展產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食品工業、飼料工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高起點組織發展與支柱產業、新興行業和重點工業集團緊密對接的專業化配套行業及適合泗河鎮發展的無污染的清潔工業環保型產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包裝、保鮮、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業;利用當地資源,發展建築、建材業等資源開發型產業;發展有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引導發展跨地區的大型專業性生產要素市場;開發和利用旅遊資源,發展具有特色的旅遊業。4.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基地建設。依託區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擴大規模,形成基地,提高科技含量,向深加工系列化發展。(1)、繼續抓好農業生產基地建設和農業生產項目。重點建設泗河鎮種豬繁殖基地、高科技農業園區以及高科技農業開發項目、無土栽培項目。(2)、進一步加快特種養殖基地建設。重點建設梅花鹿養殖基地、麋鹿駝鳥養殖基地、鵪鶉養殖基地。(3 )、加快發展苗木、花卉、林果業。依託農業資源優勢,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糧食深加工項目:重點建設年產60萬噸玉米澱粉項目、泗水鎮玉米深加工及澱粉項目、泗河鎮大豆深加工項目。飼料加工方面項目:重點建設4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泗水鎮飼料加工項目。畜產品加工項目:重點建設年加工150萬頭生豬項目、肉聯工業園區建設項目。果品、蔬菜加工項目:重點建設泗水鎮蔬菜加工、保鮮及副食品生產項目。(4 )、進一步發展為城市工業產品協作配套的產業。重點發展為行走機械配套產業,帶動鄉鎮企業的發展,改造傳統的鄉鎮產業。進一步開發旅遊資源,加快旅遊業發展。重點建設水庫旅遊小區的開發建設。大力發展商貿、批發、倉儲業。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前瞻性、整體性與連續性,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注意節約利用土地。“十五”期間,重點搞好舊城改造,提高城鎮承載能力。主要搞好四大工程建設:(1)道路交通建設工程。重點修建鎮區內道路交通設施、小城鎮出入口道路,並妥善地處理好鐵路、公路交
泗河鎮泗河鎮-圓蔥
叉路口的道路交通問題;有條件的城鎮要修建好環城公路,以緩解過境交通的壓力。(2)給排水建設工程。根據全鎮發展規劃安排,供水及排水工程是“十五”建設的重點任務。供水水源以取地下水為主,配水管網採取環狀布置;排水工程採用地下管道、明渠和暗渠相結合的排水方式,其中重點排水方式採用地下管道排水為主、兼以暗渠為輔的方式。泗水鎮給排水綜合管網建設工程。(3)供熱、供氣建設工程。採暖從獨立取暖方式向區域鍋爐房供熱和集中供熱方向發展採取區域鍋爐房供熱;燃料供應採用單級系統供應煤氣或以液化罐相結合方式,逐步實現燃氣化。(4)電力、通訊建設工程。按照城鎮發展規劃,要重點加強電力設施建設,增加變電所,調整配電網網架結構,提高電力供應能力;同時要加快通訊設施建設,主要建設項目有:變電所新建工程;電力增容工程;泗水鎮新建萬門程控電話工程;泗水鎮程控電話機裝機容量增容工程;(5)商貿歷史悠久、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具有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冶金、建材、輕工和商貿等優勢。“十五”期間,要在積極發展以糧食和畜禽等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扶持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發展冶金、化工、建材、輕工等產業。同時,大力發展商貿流通餐飲服務業,建立各級各類批發市場,不斷完善綜合及專業市場。到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353661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6.9%,財政收入4653萬元,五年平均遞增19%,鎮區人口44170人,五年平均遞增12.5%,用地規模為15平方公里,五年平均遞增6.4%,城鎮化水平44.5%。

發展策略

泗河鎮出謀劃策
1、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全面推進小城鎮發展。大力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是加速實現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突破口。因此,各級政府要統一認識,強化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抓住機遇,深入研究和破解當前制約我市小城鎮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加快小城鎮發展,實現縣域經濟全面突破。

2、科學規劃,突出重點,著力培育特色小城鎮。小城鎮發展必須緊緊抓住規劃這個龍頭,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從區域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適時調整現有小城鎮區劃和規劃,著力推動小城鎮體系升級,全面最佳化小城鎮布局。同時,小城鎮要在塑特色上下功夫。一是規劃要有特色,二是產業要有特色,培育區域性的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形成合理的小城鎮產業分工體系。三是建築設計要有特色。要形成不同的建風格,充分體現、展示各地的文化底蘊、風俗民情

3、強化小城鎮功能,著力最佳化小城鎮經濟結構,積極發展非國有經濟。當前,小城鎮建設和發展要適應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在加快小城鎮建設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過程中,要進一步穩定發展一產,突出發展二產,大力發三產,提高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步完善小城鎮的整體功能。同時,小城鎮的建設要與農業產業化發展、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泗河鎮旅遊亮點
4、深化改革、創新體制。全面落實好國家、省、市有關小城鎮發展的優惠政策,為小鎮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首先,要儘快設立獨立的一級財稅機構和鎮級國庫。地方稅收留用部分全部進入鎮級財政,並劃分合理的上繳基數,超收部分全部留用。其次,要加快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凡是在小城鎮內有生活來源的人員,均可轉為鎮內戶口,減輕農民的遷移成本,為農民進鎮務工經商創造寬鬆的外部環境。再次,加快小城鎮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規範和完善土地使用權轉讓市場,充分發揮土地資產效益。國土地有償使用收益,除按規定上繳國家和省外,全部留給鎮裡,專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同時,要引入多元主體,按市場機制擴張城鎮。逐步形成國家投資、社集資、農民帶資、招商引資等多元化的新型投資機制。另外,還要逐步建立健全小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解決進鎮農民住房、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後顧之憂,真正讓農民在城鎮能夠安居樂業。

5、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首先,要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認真做好小城鎮功能分

泗河鎮田間地頭深入調查
區規劃,尤其要防止因工業布局不當而可能造成的污染危害。其次,在發展鄉鎮企業的過程中,要注意最佳化產業結構,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能耗低的產品和工藝,堅決不上國家明令禁止的嚴重污染項目。再次,要切實搞好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對現有的工業污染源,要採取措施加以處理;對新上項目,要在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提下,嚴格做到污染防治設施與工程建設“三同時”。

6、轉變職能,加強管理,著力提高小城鎮工作的領導水平。必須儘快改變“重建輕管”、“重硬輕軟”的傾向,提高小城鎮的現代化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目標和“精簡、效能”原則,真正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把鎮政府的主要職能轉變到制定發展規劃、引導和協調經濟發展、依法監管社會事務和組織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來。要大膽吸取大中城市管理的有效管理方式,實現由鄉村管向城鎮管理、由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的跨越和升級。

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十五”期間,到2010年,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基本實現鎮綜合水平達到九十年代中期國內發達地區平均水平,並力爭把示範鎮建設成為規模適度、功能健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中心鎮。

2、具體目標:經濟總量:到2005年,泗河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4.7%,五年平均

泗河鎮現場科學指導
遞增2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3000元,五年平均遞增17.5%;財政收入8.5億元,五年平均遞增16.7%;到2010年,泗河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8.3%,十年平均遞增16.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00元,十年平均遞增13.4%;財政收入16.9億元,十年平均遞增15%。固定資產投資:“十五”期間,鎮固定資產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75個,項目計畫總投資93.6億元,其中:小城鎮建設項目30個,計畫投資30億元,農副產品加工和工業項目30個,計畫投資30.6億元,農業生產項目7個,計畫投資8.8億元,其他項目8個,計畫投資24.2億元。2010年,鎮道路長度1549公里,鋪裝率達80%,電話裝機容量31萬門,電話普及率60%,自來水普及率75%,日供水能力75萬噸,年用電總量10.5億度,城鎮燃氣普及率73%。2010年,鎮區綠化覆蓋率42%,污水處理率5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5%。城鎮人口:到2010年,全市小城鎮總人口為335萬人,城鎮化水平為51%。到2010年,鎮區居民人均收入8500元,十年平均遞增7.8%,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十年平均遞增4.2%;農村人均純收入6600元,十年平均遞增8.2%,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十年平均遞增3.1%。

吉林鄉鎮(四)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