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嶺鎮

大嶺鎮

惠東縣大嶺鎮位於惠州市的東南部,距廣州180公里,離惠州36公里,往深圳98公里,廣州至汕頭公路、深圳至汕頭公路在此交匯,距惠州機場12公里,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451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還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同胞1萬多人,1988年1月被廣東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工業衛星鎮。吉林省大嶺鎮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位於吉林省榆樹市東北部。

大嶺鎮大嶺鎮
惠東縣大嶺鎮位於惠州市的東南部,距廣州180公里,離惠州36公里,往深圳98公里,廣州至汕頭公路、深圳至汕頭公路在此交匯,距惠州機場12公里,水陸空交通四通八達,全鎮總面積451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還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同胞1萬多人,1988年1月被廣東人民政府批准為重點工業衛星鎮。吉林省大嶺鎮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位於吉林省榆樹市東北部。

概況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位於惠州市東南部,是惠東縣城的附城鎮,屬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省政府批准 大嶺鎮為重點工業衛星鎮。2006年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後,轄區總面積156.7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2006年末全鎮戶籍人口49378人,外來人口近5萬人。大嶺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西枝江環繞鎮域,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穿鎮而過,規劃建設中的惠莞高速公路東延線在此交匯,大嶺鎮旅遊資源豐富,古田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城鎮東北面13公里處;永記生態園占地1000餘畝,是惠州市唯一一所集教學、會議、旅遊、休閒、度假、娛樂、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莊。

改革開放以來,大嶺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初步形成了化工、建材、電子塑膠紡織、製衣、製鞋、飲料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林牧副漁各類得到了全面發展。1998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9.89億元是惠東縣第一個超兩億元的的鄉鎮。對外經濟和技術合作蓬勃發展,全鎮現"三來一補"和合資合作企業100多家,累計利用外資3.8億多港元。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有良好的投資環境,電力供應充足,鎮內興建有3.5萬伏和11萬伏的輸變電站兩座,日供電量在10萬度以上。目前,新建成一座裝機容量為850千瓦的水電站和一座22萬伏的輸電站,以進一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用電需要。用水充裕,西枝江環城而過,鎮自來水廠供水源源不斷,地下水資源豐富。通信便利,全鎮已實現電話程控化,已開通程控電話1200多門,且與惠州市併網,可直拔全國各大城市及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惠州市、惠東縣的傳呼台、行動電話、圖文傳真,都為大嶺鎮提供服務,形成了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通信網路。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嶺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實力惠東、打造和諧家園”的決策部署和“三三六”發展戰略,立足自身優勢,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奮發進取,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2.2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87億元、6.96億元、1.7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0.4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22元,同比增長5.5%。“十五”期間,全鎮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3%,比計畫目標高出2.8個百分點。

地理位置

大嶺鎮位於下惠東縣境西部,西枝江中游。面積227.67平方公里。鎮區與平山鎮隔河相望,有兩座大橋連線。南、北分別與白花、梁化鎮相連,西與惠陽市接壤,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域內多是沿江丘陵。大嶺原為一自然村,因村後山嶺相連而得名。1950年冬屬惠陽縣第十一區,1958年成立平山人民公社,1965年惠陽縣析置惠東縣後,為惠東縣轄,1983年改設區,1987年改設鎮。2006年4月,調整行政區劃,原屬大嶺管轄的碧山、陳塘、陂、光明、譚公、鶴樓、下聯、新合、大布、六德、蕉田、三聯12個村(居)委會劃出由平山街道管轄。

是惠東縣水果主產區之一。茗教荔枝大洲芒果譚公梅菜下聯菸葉碧山綠茶為該鎮主要特產。位於該鎮的永記生態園占地1000餘畝,是惠州市唯一一所集教學、會議、旅遊、休閒、度假、娛樂、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莊。

經濟建設

招商引資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黨委政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來抓,層層深入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大大嶺鎮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構建北靠工業走廊為動力,以整合土地資源和開發山坡地為突破口,主動出擊,迎難而上,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引資工作,全力增強招商引資實效。2004—2005年,全鎮引進外引內聯項目有歐美化工、海樂機械設備、順達電子、惠益五金、駿達電子等17宗,契約投資總額3098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00萬美元。新上工業項目呈現投資規模增大、技術含量提升的新特點。同時,北靠工業走廊規劃建設步伐加快。其中,十二托工業區占地面積9000畝,首期規劃面積3500畝,目前園區的詳細規劃已經完成,土地盤整工作穩步推進;規劃建設面積2000畝的沙梨園工業第三期工程,正在開展征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通過建設北靠工業走廊,打造該鎮發展IT產業以及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龍頭和載體,使之成為大嶺乃至惠東的實力走廊和形象走廊,成為大嶺乃至惠東的景觀帶和經濟帶。

民營經濟發展

大嶺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精心打造“民營牌”的戰略部署,堅持最佳化環境與優質服務並舉,放手發展與規劃管理並重,以“改善結構、開拓市場、做大做強”為目標,切實制定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三年規劃,同時按照“抓扶持、建園區,抓創新、創名牌”的工作思路,加快規劃建設沙梨園工業區創業園,著力扶持外向型製鞋企業進園區聚集發展,認真抓好企業申報自營進出口經營權,爭取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等系列服務,力推民營企業做強做大,使之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新的增長點。2004—2005年,全鎮新發展民營工業企業69家,總投資1.15億元,其中鞋業51家,並有28家製鞋企業進園區發展。該鎮的民營經濟正加快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

城郊型特色農業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和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以“五 大嶺鎮取消、兩調整、一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稅費改革,2004年在2003年稅改的基礎上按農業稅稅率3%徵收,使農民農業稅負擔減半,2005年全鎮免徵農業稅,農民實現零稅費負擔。兩年來,該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因地制宜調整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加快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兩年來,培育構建了鶴樓5000頭肉豬、大布1500畝蔬菜、棠閣和橋星2000畝大棚西瓜、三聯1000畝蘿蔔、彭白羅深坑淡水立體養殖等一批農業主導產品基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依託日臻完善的農村交通條件,大力引進外資和民營企業開發城郊型特色農業項目,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並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為紐帶,帶動了3500戶農戶增產增收。

農村公路建設

大嶺鎮黨委政府牢牢把握省、市、縣大力支持農村公路建設的契機,切實把鎮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民心工程”來抓,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發動民眾參與,加大配套資金籌措力度,掀起了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的高潮。大嶺鎮通行政村共有砂土路85公里。2004年至2005年12月底止,全鎮多渠道籌資1950萬元,對春光、棠閣、澄溪、彭白、白沙布、光明、坣陂、大布、星合、下聯、六德、三聯等12條村道實施了硬底化改造,總長57公里,直接受益的農民民眾達4萬人以上。2005年12月在我縣召開的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上,大嶺鎮作為參觀點,受到了省委副書記歐廣源同志、副省長游寧豐同志和市、縣領導及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2005年,大嶺鎮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惠東現場會先進單位”。

科教文衛

計畫生育工作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基層層級計生動態管理責任制,嚴格兌現獎懲;認真落實計生家庭獎 大嶺鎮勵優惠政策,紮實開展國策宣傳服務周和優質服務集中活動,推動“三為主”工作目標的進一步落實。2005年12月26日,雷於藍副省長在省人口計生委主任張楓同志,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業斌同志,副市長林惠純同志,以及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該鎮萬松村計生專乾、計生對象代表家中慰問,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與計生專乾、計生對象代表在萬松村委會召開“春風送溫暖”活動座談會。與會的省、市、縣領導對大嶺鎮開展的“婚育新風禮品自助餐”活動和計畫生育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為該鎮人口和計生工作帶來了溫暖的春風,進一步增強了推進工作的信心與動力。

民辦教育事業

大嶺鎮引進了東進實驗學校、上海蒲公英雙語學校等2所較具規模和辦學實力的民辦學校。其中,占地1萬平方米,投資800萬元的東進實驗學校已於2005年9月建成招生;占地3.5萬平方米、投資2500萬元的上海蒲公英雙語學校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將於2006年秋季招生。兩所民辦學校共可提供學位5000個,有效地解決了該鎮中國小生學位緊張的問題。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大嶺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了“抓治安就是抓經濟”、“抓穩定就是抓發展”的思想,在各級領導班子中達成了“穩定壓倒一切”、“維護社會穩定是第一政務”的共識,緊扣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要求,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鞏固了嚴打整治成果,有力地維護了全鎮社會政治的穩定。一是刑事發案減少,社會治安形勢進一步好轉。2005年,全鎮共立刑事案252宗,比上年下降3.5%;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14宗,破案率為41.3%;摧毀各類犯罪團伙13個,抓獲成員31人,抓獲各類犯罪嫌疑人88人。二是禁毒工作取得新成效,毒品違法犯罪活動得到了有效遏制。2005年全鎮破獲毒品案件5宗,收戒吸毒人員210人次,其中強制戒毒148人次,勞教戒毒62人次。三是治安防控網路進一步健全,治安防範水平提升。鎮調整和增加了治安聯防大隊力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五張治安防範網路”和治安聯防大隊管理機制與經費保障機制,在重點區域和重點部位增設治安崗亭和治安防控網點,在全鎮範圍內初步形成了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專群結合、覆蓋全鎮城鄉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2004年,該鎮被市評為“禁毒工作先進單位”,被縣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大嶺鎮大嶺鎮
大嶺鎮黨委政府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以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為契機,以推進固本強基工程和開展“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活動為載體,著力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員陣地 大嶺鎮建設,夯實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組織基礎。一是幫村富民創新載體,固本強基深入推進。2005年2月2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鍾陽勝率領省政府副秘書長李春洪以及省財政廳、民政廳、總工會的領導一行,在市委書記柳錦州同志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到大嶺鎮星合村開展送溫暖慰問活動,並為該村黨員上黨課。市委柳錦州書記率隊的駐鶴樓村工作組在該村搞300畝荔枝品種改良示範基地,品種改良後,預計一棵荔枝每年可增收80元左右,每畝可增收2800元。全村800畝荔枝全部完成品種改良後,每年可為農戶增收250萬元。由縣長杜海棠牽頭籌資310萬元落實的全長8公里的春光村道硬底化改造工程竣工通車,造價40萬元的春光村委辦公樓建成投入使用;縣委辦、縣府辦、縣國土局等7個縣直駐村工作組大力協助駐點村籌集配套資金,使駐點村的村道改造工程順利上馬建設,為當地經濟社會加快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二是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圓滿完成。2005年5月底,全鎮26個村(社區)全部順利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兩委會”班子,其中黨支部委員與村(居)委會成員全面實行交叉任職的有23個村(社區),交叉任職率達88.5%。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會”班子知識和年齡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全鎮參加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組織50個,黨員868人。鎮黨委和各學教單位黨組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項“規定動作”,結合實際勇於創新“自選動作”,確保了教育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效果明顯。在主題實踐活動中,參加幫扶解困活動的黨員680人,走訪困難民眾953戶。結對幫扶583對,落實幫扶資金13.1萬元;籌集資金1550萬元,為民眾修橋造路、辦好事實事233件,達到了“黨員受教育、民眾得實惠”的目標。全鎮參加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26個村級黨支部共1472名黨員,按照中央和省、市、縣、鎮委的部署要求,注重開好局、起好步,切實做好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各項工作,全力把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打造成為“民眾滿意工程”。

精神文明建設

大嶺鎮黨委政府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納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為抓手,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確保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為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精神動力。該鎮於2004年和2005年先後被惠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文明小城鎮”、“文明鎮”;建立起各級精神文明典型示範點11個,鶴樓村、春光村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和縣級“文明村”。

人文地理

大嶺鎮地處沿江丘陵地帶,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豐富。投資總額可達10多億元的“惠柏工業綜合城”、“新興商住城”等五個項目已經動工。

大嶺鎮風景優美,位於鎮政府東南面10公里的九龍峰旅遊區,有明末建造的龍峰祖廟,東北面13公里處有古田省級動植物保護區,是有待開發的旅遊區。

大嶺鎮龍峰祖廟
九龍峰的廟宇以龍峰祖廟為中心。龍峰祖廟是正宗的譚公庵,峰祖廟位於惠東縣大嶺鎮譚公村九龍峰。建於明代,原名譚公祖廟。九龍峰座落於蓮花山脈南端、西支江畔。因山峰宛若九條游龍,故名。廟宇處於該山腹地,故又叫九龍祖廟。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鄉眾捐款重修,當年的《增修九龍峰譚公廟碑記》尚存廟內,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原來的建築基調。這座廟宇充分反映出古人極為重視房屋上部建築的裝飾,樑上檐下雕龍畫鳳,又刻又塑,景物栩栩如生,襯以具有古典傳說之壁畫,顯示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是我國珍貴的建築藝術遺產。

龍峰祖廟通面寬23.8米、通進深21.5米,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構架,磚木結構。內置12根方石柱和12根圓木柱為支撐,梁架的駝峰、瓜柱等構件雕刻有精細的紋飾圖案,外壁兩側及後壁均有灰塑,內壁繪壁畫,內容為神話傳說和民間典故。大門上書“龍峰祖廟”,兩邊書對聯:聲動虎蛇龜盡伏;功施風雨露無偏。廟內正堂供譚公真人塑像,有光緒十五年(1889年)惠州知府李□鎰所贈木匾一塊。

譚公真人俗名譚德,相傳為元末時人。據《惠州府志》記載:譚公真人童年常在此放牧,據說他神通廣大,能伏龍馴虎,呼風喚雨,為民造福,後在此得道。當地民眾為紀念他而在此建廟。並先後在該廟附近建有文昌宮、志蔭亭、觀音閣、得道亭、石戲台等。20世紀80年代重修。

1984年惠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大嶺鎮紅色花崗岩資源十分豐富,距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處的沉水、吉布一帶,紅色花崗岩蘊藏量預計一億噸以上,是有待開發的的一大項目。

相關信息

吉林大嶺鎮

大嶺鎮吉林大嶺鎮
大嶺鎮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位於吉林省榆樹市東北部,東經127度,北緯45度,座落在北卡岔河沿岸,距榆樹市區25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64、3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98個自然屯,119個村民生產小組。現有在冊耕地面積10,262公頃,農戶實際承包土地面積944,636公頃。全鎮共有常住人口32,298口人,共8,009戶。其中:農業人口31,898口人,農業戶數7,459戶。駐街單位有鎮政府、農業站、農機站、畜牧站、地稅、供銷社、郵電、網通、農行、信用社、中學、中心校、衛生院,鄉鎮企業有機磚廠、採石場等工業戶.地理情況為平原地帶。轄15個行政村一個街道,民族全部為漢族

大嶺鎮地方種植主要以玉米為主,其次是蔬菜的種植面積比較大,並且有兩種蔬菜被評為省級無公害食品,一種蔬菜被評為國家級無公害食品。 

2006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實現5.02億元,比2001年增長45%,年均遞增11.3%,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88萬元,比2001年增長52%,年均遞增57%,人均純收入達到5010元,比2001年增長2322元,年均遞增25%,居民儲蓄達到8080萬元,比2001年增長68%,年均遞增1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