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序曲

指歌劇、舞劇等開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稱“開場音樂”,由管弦樂隊演奏,其使命在於綜合地敘述全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發鏇律,它仿佛是劇情的縮影。

基本信息

(圖)《春節序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李煥之的作品《春節序曲》是中國著名作曲家李煥之的作品

序曲

歌劇舞劇等開幕前演奏的短曲,亦稱“開場音樂”,由管弦樂隊演奏,其使命在於綜合地敘述全劇發展的重要關鍵場面,奏出劇中代表主角發鏇律,它仿佛是劇情的縮影。十七、十八世紀的歌劇序曲分為“法國序曲”及“義大利序曲”兩類。前者為復調音樂風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中段為賦格形式,末段較短;後者為主調風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組成,後來的交響樂即由此演變而成。

【音樂體裁】

歌劇、清唱劇、舞劇、其他戲劇作品和聲樂、器樂套曲的開始曲。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 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L.van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 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華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孟德爾頌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發展

(圖)1812序曲1812序曲

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

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 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華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

反之,19世紀法國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孟德爾頌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分類

(圖)《狂歡節序曲》《狂歡節序曲》

早期的序曲,即十七世紀末葉和十八世紀前半葉的序曲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法國作曲家呂里創始的法國式序曲,由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組成;另一種是義大利那不勒斯歌劇樂派代表人物斯卡拉蒂確立的義大利式序曲,由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組成,它的快慢順序恰恰和法國式序曲相反。

韓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的序曲是法國式序曲,分慢板-快板-慢板三個段落。一開始是慢板的引子,音樂採用一長一短的節奏,顯得莊嚴肅穆。然後是快板樂段,它是序曲的主要部分,用“賦格段’寫成。賦格的主題短小精悍,雄健有力。最後,音樂又回到慢板。構成一個短短的結尾。

格魯克的歌劇《巴里斯和海雷娜》的序曲,是典型的義大利式序曲。分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第一段是進行曲性質的快板,富於英雄氣概。第二段是抒情的中板,同第一段形成了剛柔的對比。第三段是歡快活躍的迴旋曲,分成a-b-a-c-a五個小段,是迴旋曲的主題。這首序曲三個段落的主題各不相同,但第三段和第一段的鏇律有密切的聯繫。

早期的歌劇序曲和歌劇的內容沒有直接的關係,往往一部歌劇的序曲可以借用於另一部歌劇。以後,格魯克和莫扎特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歌劇序曲的表現力,使歌劇序曲開始具有暗示劇情的作用。而貝多芬為歌劇《費台里奧》所寫的四首序曲,則把這一體裁提高到交響音樂的水平。尤其是其中的《雷奧諾拉》第三序曲,表現人物性格和戲劇衝突更為深刻。歌劇《費台里奧》原名《雷奧諾拉》,描寫西班牙監獄長皮查羅挾嫌誣陷仇人弗羅雷斯坦,把他打入了地牢。弗羅雷斯坦的妻子雷奧諾拉喬裝為一個少年,化名費台里奧,潛入監獄,做了看守羅可的助手,準備伺機營救她的丈夫。一天,皮查羅聽說司法大臣要來視察監獄,便密謀在他來到以前秘密殺害弗羅雷斯坦。皮查羅一面派人在城樓上瞭望,以便在司法大臣來到時吹號報信,一面命令羅可為弗羅雷斯坦挖掘墳墓。雷奧諾拉進入地牢幫助羅可掘墳,得以和丈夫相見。當皮查羅持刀前來殺害弗羅雷斯坦時,雷奧諾拉拔出手槍,挺身而起保護她的丈夫,這時城樓上響起了號聲,查獄的司法大臣來到,皮查羅的陰謀敗露,弗羅雷斯坦獲得了自由。

《雷奧諾拉》第三序曲採用歌劇中的音樂主題,概括了歌劇的內容,闡明了歌劇的主題思想。這首序曲用奏鳴曲式寫成。開頭的慢板引子描寫弗羅雷斯坦被打入地牢。在表現壓抑情緒的下行音階以後,單簧管和大管唱出了弗羅雷斯坦的詠嘆調“正當我生命的春天,一切歡樂都消散”。這首詠嘆調取自歌劇第二幕第一場,表現了弗羅雷斯坦橫遭陷害的痛苦和失望。弗羅雷斯坦的詠嘆調從悲痛壓抑轉向悲壯激昂,並達到了引子的高潮。呈示部的第一主題是一首氣勢蓬勃的進行曲,描寫雷奧諾拉堅強勇敢的性格,以及對黑暗勢力的鬥爭。第二主題是一個抒情主題,描寫弗羅雷斯坦和雷奧諾拉忠貞的愛情。展開部主要發展第一主題的鬥爭形象,然後,獨奏小號傳來了報信的號聲,這也是歌劇第二幕中原有的音樂。小號報信的號聲吹了兩次,然後音樂走向高潮,再現部就在高潮上進入。在尾聲中,速度改為急板,弦樂器自弱而強,演奏著上下起伏的音階進行,音樂從涓涓細流,匯合成一股洪流。把自由的頌歌高唱入雲,表現鬥爭獲致勝利,正義得以伸張。全曲在歡欣鼓舞中結束。

貝多芬的《雷奧諾拉》第三序曲,是採用歌劇音樂的主題貫串著戲劇性的發展而寫成的。如果僅僅把歌劇中幾個最精彩的主題組合起來,而沒有貫串這種戲劇性的發展,那就叫做“集錦式”的歌劇序曲。法國作曲家托馬的歌劇《迷娘》的序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圖)伯恩斯坦:《天真漢》序曲伯恩斯坦:《天真漢》序曲

《迷娘》是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和漫遊年代》創作的。歌德筆下的威廉·邁斯特,是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時期德國市民青年的代表,他要擺脫狹隘的生活天地,走向自由世界,到實際鬥爭中去認識生活的意義。

歌劇《迷娘》的序曲包含歌劇的五段音樂:第一段是老藝人在迷娘養病時所唱的搖籃曲,吐露了慈父對愛女的舐犢深情。第二段是老藝人的豎琴音樂。第三段是迷娘對威廉傾訴自己的身世時所唱的歌。這首歌很有名,被稱為“迷娘之歌”。這是一首波洛涅茲體裁的三拍子舞蹈歌曲。第五段是菲麗娜的福拉納舞曲。福拉納是一種六拍子的威尼斯舞曲,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情趣。五段音樂既不是隨意的湊合,也不是順著在歌劇中出現的次序排列,而是按照美學原則精心剪裁的一幅鑲嵌畫。

十九世紀初葉以後,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序曲,它既不是歌劇的開場音樂,也不是器樂作品的開始曲。而是一種獨立的、專為音樂會演奏而作的管弦樂作品,所以這種作品被稱為“音樂會序曲”。其中有些是標題音樂,也就是用文字或題目來闡明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曲;有些是紀念性的樂曲,如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日序曲》就是作者為答謝布勒斯勞大學授予他榮譽哲學博士學位而作。在形式上,這些序曲都是單樂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鳴曲式寫成。

名家的作品

(圖)管弦樂《卡門序曲》管弦樂《卡門序曲》

孟德爾頌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又名《芬格爾山洞》序曲,是一首標題性序曲。芬格爾山洞是蘇格蘭西海岸外赫布里底群島中斯塔法島上最大的岩洞。這首序曲抒寫了作者遊歷赫布里底群島和芬格爾山洞的印象,採用奏鳴曲式的結構。第一主題用一個動機作為主題核心。這個動機不斷反覆、模進和引伸,並從低音區擴展到高音區,描寫岩洞的靜僻和幽深。第二主題由大提琴大管單簧管奏出優美的歌唱性鏇律,伴隨著弦樂器上碧波蕩漾一般的音型,描寫浩瀚的大海。展開部淋漓盡致地發揮了這兩個主題,描寫海鳥飛鳴,海風悽厲和海浪的起伏逐漸變為洶湧澎湃的氣象。當音樂平靜下來時,開始進入再現部,又回到了幽靜的岩洞景色。最後,熱情洋溢的尾聲把壯麗的自然景色和心醉神迷的精神境界結合起來,作了生動的描述。

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日序曲》,是一首紀念性的音樂會序曲。1879年3月,布勒斯勞大學授予勃拉姆斯以榮譽哲學博士的學位。勃拉姆斯在1880年8月寫成這首序曲,作為答謝。這首用奏鳴曲式寫成的序曲,採取四首德國大學生歌曲作為主題。第一主題是在十九世紀德國民主革命運動中起過積極作用的《一八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歌》。創立於1815年的耶拿德國大學生協會,因為傳布自由思想而於1815年11月26日被解散。這首歌是抗議協會被解散的大學生團獎歌曲,曾在德國大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很大的影響。過去中國的學校歌曲,也曾採用過它的曲調,配上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流傳於二、三十年代的中學裡,為當時的中學生所熟知。在序曲中,這個主題是由小號吹出的。連線部採用大學生歌曲《國父》的曲調,這是德國大學生舉行慶宴時所唱的歌曲;第二主題是《大學一年級生之歌》,是一首富於風趣的大學生歌曲,由大管吹出。尾聲採用了十八、十九世紀廣泛流傳於歐洲各國的拉丁文大學生歌曲《短暫的生命》,歌詞宣揚青春及時行樂和對師友的祝福,但最後一段歌詞唱出了“擺脫憂患,送走困苦,驅除惡魔。掃清暴虐”的意願,表現了爭取民主的進步思想。這首莊麗雄健的大學生歌曲由全部樂器強勁地奏出,序曲在歡欣鼓舞的熱烈氣氛中結束。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此曲大約可分為叄個部分。剛開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第一主題,,那是基督教的聖歌“上帝佑吾黎民”。隨著樂器的加入,音量的增加,你可以體會到拿破崙大軍的入侵。

第二主題是,當速度轉為行板,軍鼓的擊聲中,俄軍的援軍到了。不久就變為快板你可以發覺戰爭越發迫在眉睫...法國軍隊出場。法國號開始吹奏“馬賽曲”。你會聽到“馬賽曲”的音樂充滿了四周,代表法軍占近優勢。接下來的主題是俄羅斯的民謠....第五主題由鋼琴先來演奏,這意味的是莫斯科市民“揭竿起義”,一起對抗法軍。調子又轉回c大調..法軍蜂擁進入莫斯科,引起大戰俄羅斯的音樂和馬賽曲混合在一起,最後法軍終於在饑寒交迫潰散。

最後速度又回到largo,第一主題又再現木管和銅管音樂一加入演奏,宣告勝利的鈴聲嘹亮想起,曲子更為雄偉,再轉為快板,俄羅斯的國歌高升唱出,並加入戰勝的炮聲而結束全曲。

音響迷通常在選音響也會挑張錄音好的1812去選購,看看炮聲是否雄厚,鈴聲是否響亮。

同名歌曲】

黃磊
近來養了一隻蠹蟲
去吃一些夾在舊書頁中的字字句句
挺好玩的是蠹蟲跟人的閱讀習慣不同
它們吃起書來隨興所至
想讀哪就吃哪很像我少年讀書習慣
有興趣一路追逐到底
沒耐性只撿圖片看
當然養蠹蟲中假的這是我近來想要的的幻想
實情是我想把讀過的書拿來重讀
我曾有一段迷戀書的青澀時光
為了搜尋絕版的初版本為了收集各版的翻譯本
我曾發瘋似地四處向人追問
那段日子
書被我如此摯愛著
人間四月天是引發我這么幻想的引子
像一本書的序它誘發我去找我遺失的記性
也像見老同學似的重讀自己摯愛過的書
看看老同學是否無恙
也察察自己在老同學眼中是否依然
人總是會成長變化
尤其是和舊事物放在一起特別顯見
等等等等這個專輯
就是我自己記憶書房的十本收藏書
只是
這次我給它們做了配樂及加注我的心情

著名的序曲作品

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貝多芬《菲德里奧序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