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奏曲

協奏曲

協奏曲(concerto)一詞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也就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協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為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十六世紀指義大利的一種有樂器伴奏的聲樂曲。十七世紀後半期起,指一件或幾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競奏的器樂套曲。巴羅克時期形成的由幾件獨奏樂器組成一組與樂隊競奏者稱為大協奏曲。古典樂派時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鋼琴、大提琴等一件樂器與樂隊競奏的控協奏曲稱“獨奏協奏曲”。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以及浪漫樂派的許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獨奏協奏曲作品。

基本信息

歷史

concerto一詞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賽,協奏曲也就是兩種因素既競爭又協作的意思。co

協奏曲ncerto最早是作為一種聲樂體裁出現的,大約在十七世紀的義大利,是經文歌的一種,直到18世紀早期,巴赫在創作他的早期康塔塔(如創作於魏瑪時期的BWV.4)的時候,仍然按照義大利的習慣稱之為concerto。

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格式分為所謂的教堂協奏曲(cancertidachiesa)和室內協奏曲(concertidacamera即宮廷風格協奏曲的意思)。教堂協奏曲通常有慢板序曲作為前導,其後跟隨快板賦格樂段,快慢樂章交替,較為莊重;室內協奏曲通常用阿拉曼德,庫朗,小步舞曲,薩拉班德,吉格等舞曲作為樂章,風格較為輕快,其實後來的創作中二者的差別並不大。

浪漫主義時期

浪漫主義時期的協奏曲更加注重獨奏樂器技巧的展現,後來出現了大量炫技性的協奏曲作品,獨奏樂器和樂隊的平衡逐漸被打破(如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Concertoforviolinandorchestrano.1&2,op.6&7)。浪漫主義作曲家的協奏曲也更注意鏇律的優美可歌,注意樂曲的技巧性以及對於內心世界的表達。

20世紀之後

進入20世紀之後,協奏曲的創作變得越發多樣,既有新古典主義者按照傳統模式,追求古老精神的作品(如斯特拉文斯基的Concertoforpianoandwindinstruments),也有完全打破傳統結構的作品(如普朗克的ConcertoforOrgan,Stringsandtimpani)。

曲式特徵

維瓦爾蒂按照義大利歌劇序曲的模式確定了協奏曲快-慢-快的樂章布局,但是在他那裡,三個樂章幾乎是等長的。到了莫扎特那裡,雖然他的協奏曲仍然是三個樂章的,但是明顯是類比於交響曲的套曲格式確定的,同樣強調奏鳴曲式的第一樂章。在莫扎特那裡,協奏曲形成了固定的樂章配置。

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一般是快板,戲劇性的。一般沒有引子,直接由樂隊進入呈示部。呈示部有兩個,第一呈示部由樂隊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獨奏樂器和樂隊共同演奏。在再現部接近結束,收束的時候樂隊暫停,由獨奏樂器即興演奏華彩段,以展示演奏者的技巧。有時因為演奏者過於炫耀,會脫離原曲的風格,所以從貝多芬開始,一些作曲家也會預先寫好華彩。

第二樂章一般為三部曲式,常為柔板,慢板或行板,一般具有抒情性的歌唱性質,。

第三樂章為迴旋曲式,急板,歡快而富有技巧,常為舞蹈性質或節日歡慶性質。

舒曼和李斯特嘗試創作單樂章的協奏曲(如李斯特的Concertoforpianoandorchestrano.1,S.124(LWH4))。而多於三個樂章的協奏曲也屢見不鮮(如蕭士塔高維奇的Concertoforcelloandorchestrano.1,op.107)。

協奏曲在音樂史中,一直是交響音樂中相對大眾化的


實例分析

《梁祝》創作於1959年.樂曲內容來自於一個古老而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四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家村祝家莊,聰明掃盲

欣賞提示

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按照劇情構思布局,綜合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深入而細膩地描繪了梁祝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與意境。用奏鳴曲式寫成
(一)呈示部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上,長笛吹出了優美動人的鳥鳴般的華彩鏇律,接著,雙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

主部,獨奏小提琴從柔和樸素的A弦開始,在明朗的高音區富於韻味地奏出了詩意的愛情主題。在音色渾厚的G弦上重複一次後,樂曲轉入A微調,大提琴以瀟灑的音調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中段)。後樂隊全奏愛情主題,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摯、純潔的友誼及相互愛慕之情。

在獨奏小提琴的自由華彩的連線樂段後,樂曲進入副部。這個由越劇過門變化來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變奏反覆),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一插部為副部主題動機的變化發展,由木管與獨奏小提琴信弦樂與獨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輕鬆活潑,獨奏小提琴用E徵調模仿古箏、豎琴與弦樂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來豐富交響樂的表現力。這段音樂以輕鬆的節奏、跳動的鏇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它與柔和抒情的愛情主題一起從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與學習生活的兩個側面。

結束部,由愛情主題發展而來,抒情而徐緩(B徵調,2/4拍子)現在已經是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有口難言,欲言又止的感情。而在弦樂顫音背景上出現的“梁”、“祝”對答,清淡的和聲與配器,出色地描寫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戀戀不捨的畫面。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台”。

(二)展開部

突然,音樂轉為低沉陰暗。陰森可怕的大鑼與定音鼓,驚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們帶到這場悲劇性的鬥爭中。

抗婚

(三)再現部

化蝶長笛以美妙的華彩鏇律,結合豎琴的級進滑奏,把人們帶到了神仙的境界。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上,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先後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難忘的愛情主題。然後,色彩性的鋼片琴在高音區輕柔地演奏五聲音階的起伏的音型,並多次移調,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音樂術語

任務里包括音樂術語和幾個歌劇,一起統稱為音樂術語了,希望可以豐富一下網站裡的專業性知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