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唐高宗]

李治[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後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於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於長安太極殿,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於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諡號天皇大帝。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唐高宗書法唐高宗書法

貞觀二年(628)六月庚寅,李治出生在東宮的麗正殿。

貞觀五年(631),封為晉王。

貞觀七年(633),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職。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唐太宗問道:“這部《孝經》說的什麼最重要?”對答道:“孝,開始是事奉雙親,長大後是事奉君王,最終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進朝廷想著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唐太宗大喜道:“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等到文德皇后去世,李治時年九歲,悲哀思念之情感動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貞觀十七年(643),皇太子李承乾被廢棄,魏王李泰也因犯罪被貶,唐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人計議,四月七日,唐太宗親駕承天門,下詔立李治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李治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唐太宗多次稱讚他好。

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將討伐高麗,命令李治留守定州。等到唐太宗基本確定了發兵日期,李治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並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唐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等到唐太宗大軍凱鏇,李治跟從唐太宗到并州。當時唐太宗生了個大毒瘡,李治親自用口吸毒膿,扶著車輦步行跟從了幾天。

登基為帝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駕崩在終南山的翠微宮。二十七日,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戶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日,李治回京。

六月一日,李治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八日,改民部尚書為戶部尚書。疊州都督英國公史李勣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仍在洛陽宮留守。十日,詔令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二省政事,其餘官職依前一樣,賜物三千緞。二十日,特進、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秋七月三日,有關衙門請求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諱李治的名。因為貞觀時不避諱先帝太宗“世民”二字,所以不同意,有關衙門上奏道:“先帝兩個名字,在禮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諱。皇上既是單名,臣下不應指斥。”李治於是聽從之。六日,于闐王伏闍信來朝見。

八月一日,河東地震,晉州尤其厲害,毀壞了房屋,壓死了五千多人。三日又發生地震。詔令派遣使者慰問,免賦稅三年,壓死的人家各賜給絹綢三匹。以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勣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僕射開始連帶同中書門下。十八日,將唐太宗安葬在昭陵。

九月十二日,加授鄜州刺史、荊王李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李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日,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為左僕射,都可在太宗廟庭配祭。

永徽元年(650)春正月六日,李治立妃子王氏為皇后。七日,封陳王李忠為雍州牧。五月九日,李治對群臣道:“朕繼承皇帝大位,刑罰教化不明,致使晉州多次地震。確實是由於賞罰不公正,政理荒謬所致。你們應該晉封章奏事,儘量指明政教得失,以挽救朕之不足。”吐火羅派遣使者獻大鳥,大鳥像駱駝,吃銅鐵,李治派人獻到昭陵。吐蕃贊普死,李治派遣右武衛將軍鮮于匡濟持皇帝書信前往弔祭。九月,高侃擊擒突厥車鼻可汗,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永徽二年(651)正月,西突厥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七月沙,缽羅可汗攻入庭州,遣梁建方討之。八月大食國始遣使來唐。

永徽三年 (652)年正月,唐軍在牢山大敗賀魯軍。吐谷渾、新羅、高句麗、百濟並遣使入貢。三月建大雁塔。七月戶部計,全國380萬戶。十一月駁馬國遣使朝貢。是年孫思邈著《千金方》。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巴陵公主、薛萬徹柴令武等人密謀擁立荊州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二月三日,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都被處死;李元景、巴陵、高陽公主都被賜以自殺。左驍衛大將軍、安國公執失思力發配到轀州充軍;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縣公宇文節發配到桂州充軍。吳王李恪、江夏王道宗、蜀王李愔等因得罪長孫無忌、褚遂良,或死或貶。

同年,李治頒布孔穎達的《五經正義》,每年秋舉明經考試就依據《五經正義》。

乾綱獨斷

李治與武則天李治與武則天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後,武氏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不久高宗欲廢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後。對此,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對。李義府、許敬宗等卻迎合帝意,表示贊成;宿將李勣則奏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在李義府等人的支持下,終於在永徽六年(655年)廢王皇后,立武氏為皇后。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貶斥,不久,長孫無忌被迫自縊,褚遂良則被流放至更遙遠的愛州(今越南清化),死在那裡。

帝後爭鋒

唐高宗晚年畫像唐高宗晚年畫像

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畫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這件事情過後,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

顯慶末年,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

上元二年(675),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后得知後,就召集了一些“文學之士”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約千餘卷;並且密令參決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權力。

李治期朝政主要和武氏共同商議處理,但李治仍掌握實權,在他執政年間,武后的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等先後倒台,武后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擬定《內訓》和《外戚誡》壓制武家人興風作浪,武后對此皆無可奈何。

去世

李治墓——乾陵李治墓——乾陵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后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李治苦於頭痛不可忍耐,侍醫秦鳴鶴道:“刺頭微微出血,可以治癒。”武后在帷帳中說道:“此醫可斬首,想要在陛下頭上刺出血來嗎!”李治說:“我苦於頭痛,出血未必不好!”侍醫就用針刺百會,李治道:“我的眼睛明亮了。”不久,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

同年十二月,詔令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將要宣布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於氣不順而不能上馬,於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禮畢,李治問侍臣道:“百姓喜歡嗎?”侍臣道:“百姓承蒙皇上赦免,沒有一個人不感動喜悅。”李治道:“百姓雖喜,但我的性命危險。天神地神若延長我一兩個月的命,能夠回長安,死也無遺憾了。”當晚,李治在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宣布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群臣上諡號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

文明元年(684年)八月十一日,安葬在乾陵。天寶十三年(754年),改謚為天皇大弘孝皇帝。

為政舉措

政治

永徽之治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使“貞觀之治”出現危機,李治登基後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了陳碩真領導的農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即位之後,重用太宗舊臣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君臣上下蕭規曹隨,照太宗時法令執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軍事

永徽元年(650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

唐高宗總章二年唐高宗總章二年

永徽六年(655),高句麗與百濟聯軍攻新羅,新羅遣使乞援於唐,李治遂先後派兵出擊高句麗和百濟。至龍朔三年(663),唐大將劉仁軌大敗援助百濟的倭國軍於白江口,破百濟,其國王奔高句麗。總章元年(668),唐軍攻占平壤,滅亡高句麗。

在李治登基後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破乙毗射匱可汗,自號沙缽羅可汗。永徽六年,唐遣程知節西擊沙缽羅可汗,從此連年用兵西域。

至顯慶二年(657),唐大將蘇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缽羅奔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乾一帶),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護府。次年,徙安西都護府於龜茲(今新疆庫車)。

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一說裏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經濟

李治統治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全國人口從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的360萬戶,增加到永徽三年(652年)380萬戶。

李治統治後期的顯著特點是持續多年的歉收。670年,穀物嚴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釀酒。7世紀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歉收、洪水、乾旱、蟲災和饑饉接踵而來,一直達到危機的程度。680年,糧價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認為高物價是流通貨幣過多的結果,因此大量減少鑄造新幣,對私鑄的懲辦也比以前更加嚴厲。與此同時,從原有登記地區逃往其他地區而成為不登記、不納稅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李治是在經濟和財政危機依然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去世的。

雖存在這一系列問題,但李治的政府仍提出了控制物價的措施,並取得部分成功,它們後來繼續使用於整個唐朝。政府周期性地從自己的中央穀倉中拿出穀物以低價賣出,679年甚至用穀物換回私鑄錢。更重要的措施是639年在部分重要城市進一步發展常平倉,655年,京師成立了常平署,在物資供應充分時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格買回商品,物資短缺時再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賣出,使物價浮動保持在一定限度內。後來每個州都設立了這種糧倉。

文化

永徽三年(652年),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李治另一個政績是重新建立科舉制度,並在他統治時期更多地通過科舉制起用官員。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科舉制的影響開始在最高一級官僚機構中表現出來。高宗的幾個宰相都有功名,相當數量的官員開始以這種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誇大這個趨勢。官員中中舉的人依然是少數,大部分官員仍靠世襲的特權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從胥吏升任。例如在656年,不少於1400名胥吏有資格進入正途,而同一年只有22人通過進士考試。

外交

唐太宗統治時期,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的入侵摧毀。波斯國王伊嗣俟三世在638年派使團向太宗求援以抵抗阿拉伯人。率領使團的國王之子卑路斯王子在長安定居,其後高宗統治時期他成立了波斯人的流亡政府。高宗還允許他在長安建一座襖教寺廟。按照一種說法,李治於677年派出中國軍隊幫助王子重獲王位。但中國軍隊護送卑路斯最遠只能到龜茲,然後便返回唐朝。事實證明,卑路斯復位的企圖完全失敗了,他回到長安後死在那裡,大批波斯少數民族滯留在中國的京城。

唐高宗時期,中國第一次與征服薩珊王國的阿拉伯人建立了聯繫。第四位哈里發奧斯曼派出的第一個阿拉伯使團在651年向唐王朝貢獻方物。

歷史評價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於觸鱗,下詔無殊於扇暍。既盪情於帷薄,遂忽怠於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於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後愚廢,信矣哉!”

贊曰:“借文鴻業,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於寢,構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餘烈在人者未遠,而幾於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於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劍橋中國隋唐史》:“高宗統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治階級內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軼事典故

李治開始扶著床學走路的時候,喜歡拿著筆亂劃,身邊的人把紙給他讓他劃在紙上,人們看到李治在紙角上畫出來的竟然是個“敕”字(唐朝政事堂議出的命令和政策後,由皇帝畫個敕字,代表詔令)。李世民叫人把紙燒了,而且命令不許外傳。

人物作品

《監國求賢令》

《為攝太傅高儉設榻令》

《為文德聖皇后薦福令》

《建大慈恩寺令》

《諭普光寺僧眾令》

《答沙門慧淨辭知普光寺任令》

《答張行成因旱請致仕表手制》

《加潞王周王上柱國別食實封制》

《定樂舞制》

家族成員

世系

李弇→李昶→西涼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西涼後主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錫(也作李天賜)→李虎→李昞→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父母

父親:唐太宗李世民

母親: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長孫皇后)

后妃

皇后

王皇后

武皇后(武則天)

妃嬪

蕭淑妃

徐婕妤:唐太宗賢妃徐惠之妹

劉宮人

鄭宮人

楊宮人

韓國夫人武順:武則天之姐

魏國夫人賀蘭氏:韓國夫人武順之女,武則天的外甥女,因與武后爭寵被毒殺

子女

兒子

長子 燕王李忠,宮人劉氏所生

次子 原悼王李孝,宮人鄭氏所生

三子 澤王李上金,宮人楊氏所生

四子 許王李素節,蕭淑妃所生

五子 孝敬皇帝李弘,武后所生

六子 章懷太子李賢,武后所生

七子 唐中宗李顯,武后所生

八子 唐睿宗李旦,武后所生

女兒

義陽公主李下玉,蕭淑妃所生,下嫁權毅

高安公主,蕭淑妃所生,先封為宣城公主,下嫁王勖

安定思公主,武后所生,早夭,麟德元年追封安定公主,諡號思。

太平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認為她本名叫李令月),武后所生,下嫁薛紹,又嫁武攸暨。

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作品 扮演者
1984年 武則天 魯振順
1986年 薛丁山征西 吳鎮宇
1985年 一代女皇武則天 樊日行
1995年 武則天 陳寶國
1999年 大明宮詞 李志輿
2001年 大唐情史 馬可(童年),霍亞明(青年)
2001年 盛唐絕戀 萬弘傑
2002年 移山倒海樊梨花 姬晨牧
2003年 天子尋龍 張英才
2004年 至尊紅顏 保劍鋒
2004年 無字碑歌 周衛濤(青年),張鐵林(中老年)
2006年 日月凌空 馬曉偉
2006年 貞觀之治 胡文豹
2006年 貞觀長歌 馬浴柯
2006年 薛仁貴傳奇 閔西丁
2009年 大明宮(紀錄片) 王永強
2010年 狄仁傑前傳 丁正勇
2011年 唐宮美人天下 鄭國霖
2011年 武則天秘史 余少群(青年),趙文瑄(中老年)
2012年 薛丁山 王仁君
2012年 太平公主秘史 高梓淇
2012年 夢回唐朝 譚耀文
2011年 大唐女將樊梨花 岳耀利
2013年 少年神探狄仁傑 袁弘
2014年 隋唐英雄4 黃天崎(幼年),鄭思仁(成年)
2014年 武則天 李治廷
2014年 上官婉兒 邱心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