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

史思明

史思明(703—761):唐朝叛將。初名崒乾,寧夷州突厥人,居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其貌不揚,懂六蕃語。與安祿山為同鄉里。天寶初,累功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從祿山討契丹,表任平盧兵馬使。祿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萬人。及安慶緒殺祿山自立為帝,他為唐師所敗,退保鄴城,降唐,封歸義王,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肅宗恐其再反,計謀殺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稱大聖燕王,年號應天。後進兵解安慶緒鄴城(今河南臨漳西)之圍,殺慶緒,還范陽,稱帝,更國號大燕,建元順天。繼出兵攻占洛陽及附近州縣。後被其子朝義所殺。

基本信息

個人概述

史思明史思明

史思明,寧夷州人,原名崒乾,唐玄宗李隆基賜名思明。史思明少年時與安祿山一起在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長大。成年以後,二人仍然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不久,二人同時被唐政府封為捉生將。以後史思明又得到了再次提升,擔任了大將軍職務。史思明驍勇善戰,胸懷才略,因此多次建立戰功,很受玄宗賞識。有一次,玄宗召見他,親自賜座,並與之親切交談,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稱讚。玄宗問他多大年齡,史思明回答說:“已經40歲了。”玄宗拍著他的背說:“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後一定會顯貴的。”

天寶年間,史思明因為軍功顯赫而被授平盧兵馬使。唐玄宗這位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風流君主,在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之後,不曾料想正是自己視為心腹的愛將史思明和安祿山,發動了使他被迫背井離鄉的“安史之亂”。從此以後,興盛強大的唐政權變得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唐開元、天寶年間,唐代的封建經濟發展到了頂峰,然而這種表面繁榮的現象背後卻時刻孕育著深刻的社會危機。在執政前期曾勤於政事的唐玄宗,後期則沉迷於酒色絲竹之間,疏於過問國家政事。744年,他納楊玉環為貴妃之後,更是專以聲色自娛不理朝政,對貴妃之家賞賜無度,百官敢怒不敢言。朝政被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和李林甫把持著,使得唐朝的政治更加黑暗。隨著邊鎮軍事力量的不斷擴大,許多節度使紛紛擁兵自重,逐步發展成為強大的地方割據力量。玄宗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可是他已經回天乏力。

755年,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權力極度膨脹,他率兵在范陽(今北京)發動叛亂,揭開了唐後期中央統一勢力和地方割據勢力長期鬥爭的序幕。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

唐玄宗做夢也沒有想到安祿山會發動叛亂,所以在軍事上毫無準備。當叛亂的戰鼓驚破唐宮的《霓裳羽衣曲》後,他才匆忙布置防禦。這時唐朝新募的士兵無力抵擋安祿山的勁旅。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直抵潼關。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建立了割據政權。史思明在河北老巢與唐軍相持著,互有勝負。6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了長安。唐將郭子儀李光弼被迫撤退,史思明占領了河北。

安史集團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卻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坐鎮洛陽的安祿山恣行暴虐,致使眾叛親離。757年,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即位之後,史思明屯住范陽,擁兵自重,不聽調遣。從此安史集團分裂了。

不久,史思明帶領軍隊投降了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詔任命他為范陽長使,河北節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變,派人秘密監視。不巧的是,監視他的事很快被泄露了出去,史思明認為朝廷不信任自己,便再次叛變。唐肅宗李亨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魏州稱大聖燕王,派兵增援安慶緒,解除了唐軍對鄴城的圍困。同年,史思明殺死安慶緒,收編了他的隊伍,回到了范陽黃袍加身,號稱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在邯山大敗李光弼,乘勝向長安進犯,途中被兒子史朝義和他的部下殺死。

因騙升官

史思明史思明

史思明本是少數民族突厥人,原名乾。憑他的騙術,一躍而成唐朝的將軍。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乾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乾裝出一本正經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如果惹下大禍將會影響你們的民族。”奚王看乾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成了大唐派來的使者,於是以貴賓禮節接待他。

奚王畏懼唐王朝的勢力,決定派100人跟隨乾去朝拜大唐皇帝。乾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大唐皇帝呢?聽人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將領稱號),何不讓他去呢?”奚王不敢違抗,便讓瑣高和他手下300人跟隨乾去朝拜大唐皇帝。

他們一行人快走到平盧(今遼寧朝陽)時,乾先派人欺騙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派瑣高和精銳將士一起來了,他們嘴上說是去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平盧,你應該做好準備,不等他們動手就先幹掉他們。”裴休子信以為真,在奚人進入平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一乾二淨,單單留下個瑣高。

乾把瑣高捆綁好押送到幽州節度使那裡。節度使見奚人最有才能最有威望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認為是給唐朝立下了大功,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大大地稱讚乾。乾因此官運亨通,先當果毅(官職名),又升將軍。後來他與唐玄宗談及此事,越發得到賞識,便賜給他一個漢名——史思明。

隨安叛亂

唐玄宗統治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

史思明《史思明安祿山評傳》
等寵臣,生活腐敗,自恃強盛,銳意開發邊疆,邊鎮節度使增至10個,擁兵49萬,致使外重內輕,為邊將割據創造了條件。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與安祿山一道,詐稱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15萬南下反唐,很快席捲河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攻打京城長安(今西安市)時,就是由他當先鋒的。第二年叛軍攻下洛陽,安祿山在洛陽稱大帝,令史思明經略河北,封他為范陽節度使,占有十三郡,擁有兵馬八萬餘眾。

安祿山造反後,史思明一軍為先鋒,開始所向皆捷,攻陷饒陽諸郡。一直到天寶十五年初,他才在常山被李光弼、郭子儀合軍擊敗,逃至博陵。

本來叛軍就要被李光弼攻滅,忽然哥舒翰兵敗潼關的訊息傳來,李光弼回軍,史思明躡後追擊,大破唐軍劉正臣部。由於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祿山叛軍的精銳的部分,他們乘勝進擊,攻撥常山、趙郡、河間,大破顏真卿部下和琳的一萬二唐兵。

接著,史思明又率部攻下清河。在信都,史思明又把老上司烏知義的兒子烏承恩包圍在城裡,掠其母、妻、兒子。不得已,烏承恩投降,史思明“與之把臂飲酒”。由此,可見他還念一些昔日的舊情。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圍李光弼駐守的太原城,最後反被李光弼用“地道戰”打得大敗。當年十月,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等人殺死,史思明頓起自立之心。

降順歸唐

安慶緒殺安祿山稱帝後,對史思明收其潰散的殘部不滿。欲找機會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自圍攻太原被李光弼擊退後,回到范陽駐守,安慶緒封他為媯川王,兼范陽節度使。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東京和西京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漸漸地,史思明恃富而驕,欲將范陽占為自己所有,不想再被安慶緒節制。

安慶緒失去洛陽後,逃往鄴郡。到鄴郡後,又張羅著四處徵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先後投奔,又得大約六萬人。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安慶緒便懷疑他有二心了,於是派了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三人,帶了五千騎兵趕到范陽,以徵兵為名,實則欲察看情況,準備偷襲。

史思明聽說幾人同時前來,知道對方不懷好意,便在營帳之外設好埋伏,然後自己率領幾萬士兵迎接安慶緒派來的使者。見到阿史那承慶和安守忠後,立即下馬行禮,握手敘舊,十分殷勤。阿史那承慶等不好下手,只好隨其進了范陽城。史思明於是將他們領進客廳,命令奏樂設宴,盛情款待。酒酣耳熱之際,史思明擲出一隻酒杯,發出動手的信號,埋伏的士兵一擁而入,將三人一一拿下,同時截住幾人帶來的隊伍,給了些錢財,讓其回家去了。

然後,史思明向唐廷奉上歸降書,說是自己願意率領管轄範圍內的十三個郡以及十三萬兵力向唐投降。肅宗得到報告後十分高興,立即封了史思明為歸義王,還兼范陽節度使,其七個兒子都被授予顯赫官位。

史思明受了冊封之後,馬上斬了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以表明自己對朝廷的誠意。只有阿史那承慶與史思明從前就頗有交情,所以沒有被殺。然後,史思明又走遍河北地區,宣傳朝廷宗旨,有好幾個州因此又相繼歸降,只有相州還屬於安慶緒。

當時,唐朝對叛軍剿撫並用,他一度投降唐朝。朝廷封他為歸義王,任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

復叛稱帝

史思明史思明鑄造“順天元寶”
雖然假裝歸降,史思明“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引起唐肅宗警覺。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烏承恩為副使,派到史思明軍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機殺掉這個居心叵測的反賊。李光弼也對烏知思嚴加囑託,派他趕快行事。

烏承恩晚上多次打扮成婦人,夜入諸將家裡“策反”。沒想到這些蕃將出身的將領對史思明很忠心,轉頭向史思明告發。

由於沒有實證,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賓館之中,史思明在烏承恩床下埋伏兩個人。夜見,烏承恩與兒子密談,說:“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兩人聞言突出。

史思明馬上帶兵抓住烏承恩,搜出李光弼的書信以及寫有應該誅殺的叛將名單。史思明等賊將大怒,大呼:“我們都投降了,怎么還對我們這樣!”烏承恩是個松包,咕咚跪下,說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幹的。史思明大怒,殺掉烏承恩和他兒子以及從屬兩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參謀耿仁智勸他不要反覆,這個賊頭親手用棍擊碎這個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參謀的腦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稱大聖周王。

肅宗命令包括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內的九位節度使討伐安慶緒。肅宗本來想派郭子儀作統帥,但考慮到郭子儀和李光弼功業相當,不好安排,便不設元帥一職,而是另外立了一個觀軍容使的名目,居然讓一個叫魚朝恩的宦官充任。

這魚朝恩根本不懂得軍事,也不知他如何巴結,竟然獲得這樣一個美差,使得赫赫有名的九位節度使都要受他的監督。大家心裡自然不大服氣,再加上魚朝恩的瞎指揮,鄴城的戰鬥進行得很不順利。鎮西節度使李嗣業忍不住一腔煩惱,親自督戰城上,不幸中箭而死。因郭子儀等掘開漳水灌入城中,又由於城中糧食已盡,安慶緒終於還是支持不住。但很快史思明又帶兵相救,幾位節度使共同抵禦,才勉強保住東京。九名節度使最後都上書請罪,肅宗一律予以赦免,只是剝奪了臨陣脫逃的東京留守崔圓與河南尹蘇震的官職。三月,肅宗詔命郭子儀為東畿、山東、河東諸道元帥,代替魚朝恩全權指揮。

郭子儀因為剛剛吃了敗仗,便未急著出擊。史思明於是趁機收集殘兵,駐紮在鄴南。而安慶緒則派人大搜官軍潰散之後留下的營地,得到大批糧食。有了糧食,安慶緒又開始不買史思明的賬。史思明派人對其進行嚴詞譴責,安慶緒又害怕起來,甚至對史思明稱臣。史思明回信說願意略去君臣禮節,改稱兄弟,且熱情邀請安慶緒前來歃血同盟。待安慶緒冒冒失失地帶著四個弟弟及部下孫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前去,史思明卻換了態度,將安氏兄弟賜死,而將孫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處斬。

之後,史思明帶兵進入鄴城,收降安氏遺眾,留下兒子史朝義駐守,自己還回到范陽,五月,更國號大燕,自稱應天皇帝,年號順天,立妻子辛氏為皇后,封兒子史朝義為懷王、周摯為宰相、李歸仁為將軍,改稱范陽為燕京。

被兒謀殺

史思明史朝義
上元二年(761年)春,史思明被史朝義與部將謀殺。

史思明部下兵將是安史叛軍中最殘暴的隊伍,每攻陷郡城,都殺光老弱男丁,以壯丁為挑夫,把婦女奸淫殆遍,凶淫無比。魏州一役,史思明軍一天就殺掉三萬多人,平地流血數日。稱帝之後,他又派間諜揚言自己軍士思歸,誘騙唐軍決戰。大太監魚朝恩想立大功,力勸唐肅宗下令各軍進攻。不得已,李光弼等人出戰,唐軍大敗,河陽、懷州等軍事要地盡歸於史思明。

史思明乘勝攻陝州,被唐軍擋在姜子坂一帶。出戰不利,退守永寧。史思明下令築三角城,約期一個月時間築成,以貯備軍糧。其子史朝義率軍士苦幹,城築好後,未及泥抹外牆。史思明巡視到此,大怒,把史朝義、駱悅等大將召至面前,想殺掉他們以立軍威。史朝義戰戰兢兢,深知兇殘的史思明完全沒有父子之情,哀求說:“兵士太乏累,歇一歇馬上就上泥。”史思明喝斥道:“你愛惜屬下,就敢違我將命嗎!”立馬城下,目視兵士上泥,“斯須而畢。”臨走,史思明沖史朝義大罵:“等我攻克陝州,斬卻此賊!”

史朝義大懼。駱悅等人也因兵敗懼誅,力勸史朝義先下手。史朝義不敢答應,駱悅等人就威脅說要投降唐軍。史朝義思慮再三,點頭示諾。

當夜,史思明宿營中,其親信曹將軍率人守衛。史朝義等人召他來說明行事目的,曹將軍“不敢拒”。夜半時分,史思明因夢驚醒,據床惆悵。他平時特別愛聽優人唱曲,吃飯睡覺都有幾個戲子不離左右。由於他為人殘忍,殺戮為常,這些戲子心中也十分恨他。見他驚起,幾個人忙問原因,他說:“我剛剛夢見河裡的沙洲上有群鹿涉水而至,鹿死水乾。”說完,就起身上廁所。幾個戲子偷偷說:“鹿者,祿也;水者,命也。此胡命祿都到頭了!”

正說話間,駱悅等人提刀闖入,不由分說就劈死數人,逼問史思明所在,餘人忙指廁所方向。史思明聽見臥帳內響動不對,翻牆而出,騎馬剛跑到馬槽處,被追趕而來的兵將射中胳脯,滾落馬下。史思明忍住痛,問“何人造反?”,有人答稱是懷王(史朝義)起事。史思明老奸巨滑,哀求說:“我早上說錯話,才有現在這等事。你們別這么快就殺我,等我攻陷長安再殺我不遲。”一失往日凶暴之態,史思明連聲乞命。轉頭看見耷拉著腦袋的親信曹將軍,史思明又大罵:“這胡誤我!這胡誤我!”駱悅揮手,兵士把史思明捆個結實,幽禁在柳泉驛。

史朝義心驚肉跳,見到駱悅等人復命,還連問:“沒有驚動聖人吧?沒有傷著聖人吧?”諸將回答說“沒有”。一行人偽造史思明詔書,史朝義繼位,並殺掉在外統軍的史思明親信大將周摯等人。為絕後患,駱悅等人先行動手,用繩子勒死了這位動輒就要人命的老上司史思明。

相關戰役

邙山之戰

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史思明軍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擊潰唐兵馬副元帥李光弼部的作戰。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占領洛陽後,與據守河陽(今河南孟縣南)的李光弼相持近一年半之久,發起多次進攻,均被唐軍挫敗。

史思明為誘使唐軍離開河陽進行野戰,派間謀散布:“洛陽將士皆燕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擊之可破”。陝州觀軍容使宦官魚朝恩倍以為真,多次上奏朝廷。唐肅宗便下令李光弼反攻洛陽。李光弼上書朝廷,指出“賊鋒尚銳,未可輕進”。

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剛愎自用,部下多恃功不法,以往郭子儀寬厚曲容之,而李光弼治軍嚴整,懷恩害怕光弼,極力設法擺脫他的管轄,因而附和魚朝恩,認為東都可取。由於僕固懷恩的支持,唐肅宗對魚朝恩的建議更加深信不疑,於是相繼遣使,催李光弼出兵。

李光弼不得已,只好下令鄭陳節度使李抱玉守河陽,自與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會同魚朝恩及神策節度使衛伯玉進攻洛陽。李光弼命令僕固懷恩依託邙山據險布陣,但僕固懷恩卻布陣於平原。李光弼指出:“據險列陣,可進,可退;若在平原列陣,一戰不利就會全軍覆沒。”命懷恩移陣於險要之地,又被僕固懷恩拒絕了。史思明乘唐軍列陣未定,突然發起攻擊。

唐軍大敗,死傷數千人,軍資器械丟棄貽盡。李光弼、僕固懷恩渡過黃河,退保聞喜(今屬山西),魚朝恩、衛伯玉退守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李抱玉棄河陽奔澤州(今山西晉城),河陽、懷州(今河南沁陽)相繼失陷。朝廷聞訊,極為恐懼,立即增兵陝州,以阻止史軍西進。

個人影響

史思明與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沉重的打擊了唐朝的統治,自此興盛一時的唐王朝,逐步沒落。

雖然安祿山、史思明兩個叛賊只折騰了七年,但使中原動盪,千萬生命死於軍亂,與之而來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政以及黨爭之禍,最終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歸之路。錢起《廣德初鑾駕出關後登高愁望二首》,正好用來做偉大唐朝由盛至衰的總結:

長安不可望,遠處邊愁起。輦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
黃雲壓城闕,斜照移烽壘。漢幟遠成霞,胡馬來如蟻。
不知涿鹿戰,早晚蚩尤死。渴日候河清,沉憂催暮齒。
愁看秦川色,慘慘雲景晦。乾坤暫運行,品物遺覆載。
塵漲戎馬,紫氣隨龍旆。掩泣指關東,日月妖氛外。
臣心寄遠水,朝海去如帶。周德更休明,天衢佇開泰。

相關詞條

隋唐史略

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發展都有了較大提高,是我國古代最為繁榮昌盛的時期。同時,這一時期也出現了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社會動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隋唐盛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