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墓

史思明墓

史思明墓,唐墓。位於豐臺區王佐鄉林家墳村西。墓室帶雙耳室,由漢白玉砌成,東西長5.54米,南北寬5.05米。墓道相對約100米處有雙闕。墓道末端有相對的壁龕4個,並有壁畫殘片。

簡介

唐墓。位於豐臺區王佐鄉林家墳村西。1966年春發現,1981年春進行發掘。墓已被破壞。墓室帶雙耳室,由漢白玉砌成,東西長5.54米,南北寬5.05米。耳室僅西側保存有痕跡,長3.1米,寬2米,殘高2.4米。墓道為斜坡式,長20.6米,寬3米。墓道相對約100米處有雙闕。墓道末端有相對的壁龕4個,並有壁畫殘片。

出土文物

鎏金銅牛鎏金鐵馬鐙玉冊鎏金銅坐龍銅鋪首象牙化石(龍骨)之帶飾等珍貴文物數十件。其中坐龍通高16.5厘米。40餘枚玉冊包括了謚、哀2套,均有殘缺。玉冊是由漢白玉磨製而成,長28.4~28.6厘米,寬2.8~3.2厘米,厚1.2~2.1厘米。兩端1.5厘米處有直徑0.3厘米的小孔,以便玉冊連綴。

玉冊每枚滿刻字為11個,字口填金,總計252字。玉冊文中有“血未乾唐有異端讒人罔極”,“帝朝義孝乃因心親惟口口”等。史思明(703~761),唐天寶十四年(755)隨安祿山叛亂。後任范陽節度使。乾元二年(759)四月,自稱大燕皇帝,改元順天。上元二年(761)三月,被其長子史朝義及部將所殺。

銅坐龍

坐龍是中國古代龍紋飾中獨特的一種,唐宋年間較為流行。這件銅坐龍前腿直立,後腿曲踞,龍尾揚起卷至腰後。坐龍怒目張口,弓起腰身,一種蓄力待發之勢躍然而出,顯示出英雄霸氣。在中國歷史上的龍,或盤或飛,或走或游,龍身若蟒,而這條坐龍為蹲坐狀,與眾不同。

755年,史思明隨安祿山叛亂,史稱"安史之亂",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立為大燕皇帝。761年,史思明被其長子史朝義及部將所殺。史朝義雖然弒父,但是他將史思明厚葬於北京。在中國古代,龍被視為祥瑞之物,也是王權的象徵,一般為皇室宮廷所專用,民間不可僭越。

史思明曾經自稱皇帝,因此在其墓中放有坐龍就不足為怪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