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是以大車輪為道具、以力與美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獨特民俗表演,是紀念軒轅黃帝的民間慶祝活動。

簡介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是黃山腳下先民為紀念中華人文始祖、車的發明者軒轅黃帝而流傳千年的一項大型民俗活動,又稱“車公會”或“車會”,是黃山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

“軒轅車會”自唐代流傳至今,是黃山腳下仙源鎮紀念“造車始祖”軒轅黃帝的民間慶祝活動,表演時,由八輛“火輪車”在街道住戶門前及廣場上滾車,滾車技法精妙大氣,極具觀賞性和趣味性。近年來,黃山市黃山區文化部門對“軒轅車會”進行挖掘和整理,並逐步使之臻於完善。目前,該區已將“軒轅車會”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相傳軒轅黃帝在平定中原以後,伐淮夷至江南,帶來了以車為代表的先進中原文化,當地山越部族遂將軒轅尊稱為車公。後軒轅為修煉而棲身黃山,促進了中華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自唐天寶年間太平設縣以來,仙源甘棠一帶民間就一直有以“車會”的形式來紀念軒轅黃帝的民俗。
每年農曆7月18日至24日,共7日會期。從“洗車”、 “落地車”試車試路、 “正車”、“祭車”到 “收車”進廟,一屆車會方告結束。

表現形式

“軒轅車會”及古戰車進行踩街表演“軒轅車會”及古戰車進行踩街表演

滾車表演以塗滿鮮紅色彩的大車輪為道具,以力與美為主要表現形式,配有江南民間舞蹈、器樂、儺面具及紋身塗彩裝飾,場面氣勢宏大、參加表演人數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上千人。火輪車白天在道路、街道、廣場活動,凡能通車的祠堂、廟宇、商店和住戶的門前都要滾到,以示降福祛邪。家家炮竹迎接,或給車披紅,或殺公雞淋血祭車。
“車手”(滾車人)很多,均無報酬,都是參加車會的男性青壯年。滾法有:①“平滾車”、②“夾籬笆陣”、③“飄反車”④、“發繞車”⑤、“拍繞車”⑥、“螺鏇車”。繞車、螺鏇車在廣場表演時,車手和觀眾齊聲吶喊助興。鑼鼓、鞭炮聲震天動地。

基本內容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太平縣人為紀念軒轅黃帝立廟,其中最典型的祭祀廟宇一為明代末葉,在縣城南門外重建的“忠烈廟”(今為仙源電影院),一為(清)順治初年甘棠崔姓在祠西興建的“東平王廟”(今為甘棠糧站門市部)。兩廟各有車會,公推會首。
經濟源於捐助較厚實,各擁有八輛“火輪車”。車身圓形、木質(河邊闊葉楊樹),全高八尺四寸,寬六寸(老尺,一市尺等於老尺九寸五分)。由大圈、子圈、車軸、幅條、頭道檔、二道檔、短撐、木栓和鐵嚓組成;大圈二面漆黑底繪朱紅色火焰圖案(風向左右一致),子圈漆蘭底白花,鐵嚓本色,其餘朱紅,每輛車重約五百四、五十斤。火輪車白天在道路、街道、廣場活動,凡能通車的祠堂、廟宇、商店和住戶的門前都要滾到,以示降福祛邪。家家炮竹迎接,或給車披紅,或殺公雞淋血祭車。“車手”(滾車人)很多,均無報酬,都是參加車會的男性青壯年。一般是兩人滾一輛車,技術高的則一人獨操。
滾法有:一、“平滾車”。車手兩人一左一右,各以一手抓住車軸沿口,讓沿口徐徐從手心滑過,掌握車的重心;一手扳車檔或推車軸。隊形一條龍前進。二、“夾籬笆陣”。隔一穿花,操作同前。三、“飄反車”。一人一車。活動於廣場,車在外,車手在里(靠廣場中心)。車身朝里傾斜約四十度轉大圓圈。車速如飄,反即“翻”字,因翻字不吉利,故名飄反車。四、“發繞車”。一人一車在大街或廣場上活動。車和人的位置同“三”,車身兩邊傾斜;左傾朝左前方滾,右傾朝右前方滾,走“之”字路。全靠車手嫻熟,及時扳、推車軸和車檔操作。因左繞右繞故名發繞車,車速越快,車身越穩。五、“拍繞車”。一人一車,人在車後,車一啟動,兩手輪換猛拍車輪大圈離地兩尺多高、繪火焰圖案的地方。拍時手掌用暗力稍帶上提兼推。拍左邊,車頭受震動向左傾斜約三十度,向左前方滾動,拍右邊,車身右傾向右邊滾動,車走“之”字路。六、“螺鏇車”。一人一車,兩手操作頭道檔,車手在原地轉圈,車身愈鏇愈速逐漸向里傾斜,從直立到傾斜約四十五度角;車手也由直立移步到半蹲移步。剎車時趁車速稍緩猛抓二道檔將車就勢豎直徐徐向前滾動。稍事休息又重複表演,表演區必須在廣場。任何一種滾法都要注意車身上的火焰圖案的風向。一輛火輪車五百斤。兩人合滾一輛難度不太大,會的人也多;一人獨操一輛,發繞車、拍繞車則需嫻熟的技巧;螺鏇車是一王姓人獨創,他有點武功底子再加技藝精湛,每一出手均博得觀眾驚嘆。繞車、螺鏇車在廣場表演時,車手和幾千觀眾齊聲吶喊助興。鑼鼓、鞭炮聲震天動地。會期:每年農曆七月十八日“洗車”,將車從廟裡請出洗淨浸泡;十九日“落地車”試車試路,會首給每輛車披紅;二十一日“正車”,先在軒轅黃帝塑像前焚香、燒黃表紙、放鞭炮出車上路(路線是固定的);二十三、四兩日“正車”;二十四日傍晚“祭車”,會首焚香燒紙外,殺一隻公雞將血淋在每輛車上。然後“收車”進廟,這一屆車會結束。廟外滾車,廟內唱戲。日場戲車不進廟,戲不散鑼。七月下旬正值農閒(只種一季稻),文化生活貧乏,方圓幾十里的男女老幼都來看車會。俗語“七月二十四壓斷街”,形容觀眾之多,車會盛況帶來了商業繁榮。不僅本鎮商家的生意興隆,且四處商販雲集、百貨俱全。

分布區域

軒轅車會活動的主要區域分布在黃山區(原太平縣)。以黃山北麓山脈為起點往南沿麻川河水系呈扇形輻射狀分布。仙源鎮、甘棠鎮、新明鄉、三口鎮、譚家橋為軒轅車會活動的中心區域,仙源鎮仙源村、麻村和甘棠鎮大屋村和鳳凰村一帶為核心區域。軒轅車會活動輻射邊緣涉及龍門、耿城、焦村等鄉鎮,影響至周邊青陽、石台等縣。

價值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軒轅車會”道具工藝渾厚精美,表演技法精妙大氣,活動場面氣勢宏大,民俗學價值和藝術價值豐厚。經千年歲月變遷,車會逐漸演變為集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的大型喜慶集會,並走上藝術舞台,在第六屆黃山國際民間藝術節環球洲際小姐大賽等大型活動上演出,受到好評。

軒轅車會”是黃山腳下仙源鎮特有的民俗文化,自唐代流傳至今,在祭祀程式、風格、手法上都保持了傳統樣式,是民間民俗藝術的瑰寶。每次車會,都由八輛“火輪車”在街道住戶門前及廣場上滾車,滾車技法精妙大氣,極具觀賞性和趣味性。
針對“軒轅車會”後繼乏人的現象,近年來,黃山市黃山區文化部門深入民間尋訪,挖掘和整理這一民俗傳統文化,並逐步使其臻於完善。
2006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承意義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隨著時代的變遷,車會逐漸演變為集觀賞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且具有健身娛樂功能的大型喜慶集會,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車會”在黃山區(原太平縣)流傳了1200餘年。

仙源鎮是千年古鎮,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軒轅車會”自唐代始流傳至今,在祭祀程式、風格、手法上都保持了傳統樣式,是民間民俗藝術的瑰寶。車會出車前,須先在軒轅黃帝神位前跪拜焚香,殺公雞淋血祭車,每次車會由八輛“火輪車”在街道住戶門前及廣場上滾車,滾車技法精妙而大氣,極具觀賞性和趣味性,充分體現了廣泛的民俗性和豐富的文化特徵。“軒轅車會”曾先後在第六屆黃山國際民間藝術節第八屆黃山國際旅遊節、首屆黃山民俗文化節上多次獲得了專家和學者的好評。
針對“軒轅車會”後繼乏人的現象,近年來,仙源鎮政府、黃山區文化部門深入民間尋訪,挖掘和整理“軒轅車會”這一民俗傳統文化,並逐步使其日臻完善。黃山區政府今年又將“軒轅車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希望以此來保護中國黃帝文化,使“軒轅車會”這朵民俗藝術奇葩再放異彩。

品牌文化

軒轅車會軒轅車會

為推進旅遊與文化的深度結合,2007年黃山市黃山區組織了十餘名政協文史委員,專程考察了黃山腳下的夫子山、軒轅峰、福固寺、神仙洞等軒轅黃帝文化遺存,並將精心撰寫調研文章重點推介軒轅文化,與此同時,“軒轅黃帝文化主題公園”也正在籌建當中,不久之後,前往黃山區的各方遊客將能親身體驗該地獨特的軒轅文化魅力。
數年前,在第六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節上,幾十個壯漢推著塗滿油彩的大車輪轟隆隆入場,一下子將人們的目光吸引了過去,該民俗就是黃山區經過挖掘、整理、編排的大型民俗節目“軒轅車會”。“軒轅車會”的整理挖掘,既豐富了黃山區旅遊文化的內涵,又使失傳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化瑰寶重現於世人面前。“軒轅車會”之後,黃山區一直致力於軒轅文化的整理挖掘。
黃山區軒轅文化底蘊深厚。相傳古時,軒轅皇帝伐淮夷至江南並棲身黃山,是黃山的歷史文化起源,亦是華夏民族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黃帝來黃山後同時也將中原的造車等技術傳給了南方部落。唐天寶六年,唐玄宗李隆基從《周書異記》中得知黃帝曾於黟山修練且得道升天的故事,仰慕至極,即下詔將黟山改名黃山,意為黃帝之山。隨後又將黃山腳下一方人傑地靈的土地赦建為太平縣。從那時起,太平縣(現黃山區)就興起了以紀念軒轅皇帝為主題的多項民俗文化活動,而至今尚存於世的軒轅古剎、軒轅鑄鼎煉丹得鼎湖、煉丹茅屋(遺址)、煉丹藥方(民間至今還廣泛用於保健)更為軒轅文化在黃山區的發展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
黃山腳下的譚家橋鎮,結合軒轅文化建設的主題公園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黃帝源度假村、軒轅古剎、仿唐林坑村落、羅村唐朝古村鎮、鼎湖古山越原生態文化、軒轅文化博物館及相關旅遊產品開發將使主題公園成為軒轅文化的集中展示區域,該區同時將在旅遊項目、市場開發、品牌塑造、旅遊行銷等方面加大力度,努力打造黃山區獨具特色的軒轅文化品牌。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百科 安徽百科
安徽,地處江淮之間,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安徽是中國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戲曲之鄉,保存著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和古老的“目連戲”,發源於安徽的徽劇是京劇的前身之一。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