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古碑絲弦鑼鼓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面,為安徽省西通豫、鄂的門戶。金寨古碑《絲弦鑼鼓》由江西省流傳到金寨古碑區,至今已有400多年。

地理位置

金寨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面,為安徽省西通豫、鄂的門戶。金寨古碑《絲弦鑼鼓》江西省流傳到金寨古碑區,至今已有400多年。

組成部分

《絲弦鑼鼓》由25個樂段組成,規模較大,節奏可快可慢,變化多端,演奏較為複雜。風格敦厚古樸,具有濃郁的大別山鄉土氣息。演奏方法可追溯到唐代,許多基本鼓點後來都被人們演化成不同類型的鑼鼓演奏方式,極具歷史價值。特別是對湖北、河南兩省周邊縣的鑼鼓演奏影響很大,《十番鑼鼓》即從《絲弦鑼鼓》發展而來。
《絲弦鑼鼓》的音樂、鑼鼓譜在流傳中得到較完整保存。全曲以宮調式主線,貫穿始終,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同宮內的大二度、純五度關係的交替,鏇律發展的主要手段是重複、移位、擴展、緊縮。樂曲系聯排體,每排中嗩吶和號互相呼應,兩者在鏇律、鏇法、音色、音區等方面的差異,與不同打擊樂器及不同演奏方法的配合,既有對比,又有聯繫,形成自己獨特的情趣,適用於民間各種慶典儀式。
《絲弦鑼鼓》不僅對我們研究古代弦樂、吹管樂和打擊樂的發展演變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有一定的民俗價值。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安徽百科 安徽百科
安徽,地處江淮之間,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安徽是中國文化發達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戲曲之鄉,保存著有“戲曲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和古老的“目連戲”,發源於安徽的徽劇是京劇的前身之一。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