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論》

《物性論》

《物性論》 作者:盧克萊修,商務印書出版社出版。本書可以說是最完整、最系統地敘述古希臘原子論學說的哲學長詩,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

基本信息

名書簡介

作者:(古羅馬)盧克萊修(公元前99-公元前55年)
類型: 詩歌
成書時間: 公元前1世紀上半葉

背景搜尋

《物性論》《物性論》
古羅馬詩人哲學家思想家,以德謨克利特為代表的原子唯物論的完成者。他生於羅馬共和國末年,與愷撒是同時代人。歷史上沒有留下關於他生平的詳細記載。據公元4世紀的基督教作家聖·傑洛姆引證古代傳記資料,說他因間隔發作的精神病而服毒自殺。《物性論》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他死後發表。
推薦閱讀版本:方書春譯,商務印書館出版。

內容精要

《物性論》古羅馬阿波羅雕塑
全書是長達7000多行的詩歌,在詩中,盧克萊修對古希臘原子論學說做了最完整、最系統的敘述。全書分為六卷,分別論述了物體虛空,自然及其規律,靈魂、感覺和情慾,天體的生滅和人類的起源以及其他一些異常現象的由來。
盧克萊修首先從“無不能變有,有也不能變無”的命題出發,論述了物質的永恆性和無限性。他說,如果從無中能夠生出物來,那么任何東西的產生都可以不要種子,任何東西就可以從任何東西產生。“人能從大海升起,類從陸地出來,羽毛豐滿的鳥類從天空中驟然爆出,牛羊牲畜,就會滿山遍野到處都是;同樣的果子也不會老守住它的老樹,而是那一種果子能從任何枝幹隨便地換來換去長出來。”另一方面,也沒有任何東西會變成無。如果物能夠變成無,那么一切東西都會立刻被毀滅,世界也不會再被充滿。事實上一個事物的損失等於另一個或另一些事物的增加,它不是變成無,而是變成了另一種形態、另一種事物。自然本身是沒有產生,也沒有消滅的,因而是永恆存在的,有著自身的規律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能春種秋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初生的嬰兒不會和大人一樣行走,土地上不會一下子大樹成蔭。盧克萊修對自然規律描述樸素而詩意,清楚地表達了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真理
《物性論》古羅馬的女人雕像
由此,他進一步闡發了原子唯物論。盧克萊修認為,一切物質都由微粒組成,這種微粒被稱為“原子”,“原子”這個詞本身就是不可再分割的意思。無數的原子在無限空間或稱之為“虛空”中運行,世界上只存在原子和虛空,它們都是看不見的。原子無限小,世上沒有比它再小的東西。原子一直存在於宇宙之中,它們不能被從無中創生,也不能被消滅,任何變化都是它們引起的結合和分離,相互間只有形狀、排列、位置和大小之區別。即便原子的微粒是人無法看見的,人類還是能證明原子和虛空的存在。比如說人們看不見風,但是從狂風的巨大威力可以知道它的存在。又如衣服掛在海邊就會慢慢變濕,被太陽一曬,又會慢慢變乾,人們沒有看見濕氣如何進入衣服又如何出來,但是這個過程確實發生了。
原子具有一定的形狀重量,永遠處於運動之中。一切原子從根本上說是相同的,原子結合的多樣性構成物質的多樣性,例如水的原子是圓而光滑的,它們相互間不能“勾住”,因而就像小球那樣相互滾來滾去,而的原子則粗糙不平,因而互相粘附在一起成為“固體”。由於原子是永恆的,因此從這意義上來說,沒有任何事物產生和消滅。物質的消失不是物質的消滅,而只是構成物質的原子的分離。由原子構成的化合物卻易於增加和減少,從而可以解釋一件事物的出現與消失或“生”與“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宇宙是無限的,是變化和發展著的。人的靈魂是物質的,由原子組成,隨著人體的死亡而死亡,不必對死後的生活懷有恐懼。
虛空是一種其中無物而且不可觸的空間,也是真的存在的,它是原子運動的場所,物體就是由原子和虛空組成的。原子在虛空中的運動,就像太陽的光線斜穿過屋內黑暗的廳堂,人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微粒在陽光所照亮的空間里,不停地互相撞擊,一團團地融合,永無休止。就像山坡上的綿羊,低頭吃草,緩緩地移向那綴滿新鮮露珠的大片草地
他在詩中努力用原子論和其他物理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對問題的解釋比較深刻,有些理解到現在仍然使人感到驚嘆。

專家點評

《物性論》古羅馬的賽維魯凱鏇門
《物性論》是一部以拉丁文寫成的詩歌,融哲學科學詩歌於一體,也是古希臘羅馬流傳至今的惟一完整而系統的哲學長詩,主要闡述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伊壁鳩魯的原子論和無神論,另外涉及認識論倫理學。詩歌在描寫公元前430年雅典瘟疫時中斷。盧克萊修臨死還來不及對全書潤色加工,死後由西塞羅整理定稿。然而這本書在古代和中世紀一直受到蒙昧主義的長期壓迫,直到1473年才被義大利人文主義波吉奧從故紙堆中發掘出來。
《物性論》針對當時羅馬社會政局動盪、風氣奢靡、迷信盛行、精神頹廢的現象,以及哲學上的宿命論懷疑主義盛行的情況,以科學態度和形象化的語言,譴責戰爭,抨擊宗教,試圖揭示自然、社會以及人類靈魂的本性和規律,從而推進和發展了古代原子唯物論哲學。對近代唯物主義思想和自然科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性論》也是一部極其出色的文學作品,盧克萊修的語言非常生動優美,全詩規模宏大,風格崇高,不少比喻形象生動,使抽象哲學概念變得淺顯易懂,富有說服力
按照維克多·雨果的說法:“盧克萊修背向人類,轉而凝視自然。”馬克思則稱讚盧克萊修是“朝氣蓬勃、叱吒風雲的大膽詩人”,“真正的羅馬史詩人”。

相關詞條

盧克萊修;詩歌;文學;藝術

相關資料

《盧克萊修評傳》;《哲學發展史》;《原子唯物論發展史》

詞條分類

盧克萊修;詩歌;哲學;文學;藝術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