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斯塔》

《阿維斯塔》

《阿維斯塔》成書大約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最初《阿維斯塔》分二十一卷,八百一十五章。

基本信息

《阿維斯塔》文獻現包括用帕拉維文撰寫的詩歌文集《阿維斯塔》和其它一些宗教典籍,它是波斯最古老的詩歌文集,也是波斯神話傳說最集中的作品。

詩歌《阿維斯塔》成書於公元 7 至 6 世紀,它記載了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神祗及神的宗譜和神的活動,它力主宣揚馬茲達的偉大,認為萬物都是由天神馬茲達創造,他是美的化身,而阿赫里曼為人兇殘狠毒,是世界一切惡的化身和製造者,兩人分別掌管光明和黑暗兩個世界。該書詳細闡述善惡二元論的教旨,要求人們棄惡揚善,做到善思、善言、善行等。全書原幾十萬字,原被古人用阿維斯塔語抄寫在一萬兩千張牛皮上,存於帝王的寶庫中,公元前 4 世紀,亞歷山大入侵時將之焚毀,後經帕提亞國王巴拉什一世下令收集整理,並由薩珊王朝阿爾達希爾國王親自指令重新收集編撰,才由祭司們將該書用通行的帕拉維語編訂 21 卷本的大型詩集,當時約 345,700 字。

該書後又被入侵的阿拉伯人付之一炬,經時代變遷,原書已大量流失,至今僅有十來萬字,人們將它分編為《伽薩》、《亞斯納》、《亞什特》、《萬迪達德》、《維斯佩拉德》和《胡爾達·阿維斯塔》6 個部分,其中最後一
部分是一本《阿維斯塔》的摘編普及本,它由一祭司改編,後收入總集中。

該書內容廣泛,涉及歷史、政治、宗教、文學,特別是有關神話傳說的內容豐富,只因許多散失,現神話傳說的作品主要保存在《亞什特》全部和《萬迪達德》的一部分中。

內容

而家嘅《阿維斯塔》內容分為六個部份,分別系:《伽薩 Gatha》、《亞斯納 Yasna》、《維期帕拉德 Visparad 》、《亞什特 Yasht 》、《萬迪達德 Vandidad 》、《胡爾達‧阿維斯陀 Khordah-Avesta
伽薩 (Gatha)
又叫做「瑣羅亞斯德之歌」,系阿維斯陀最古老嘅部份,估計成書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伽薩嘅文字採用詩體,加上時代久遠,而且內容以哲理為主,所以就算專家,都唔系咁容易睇得明。
關於伽薩嘅內容,主要系解釋善惡二元嘅宇宙觀,對於世界本源、形成同結局嘅睇法,以及由呢種二元論發展出嘅道德觀,世界觀同人生意義。
亞斯納 (Yasna)
「亞斯納」意思系「值得頌讚」,喺遠古雅利安人眼中,「值得頌讚」就即系話凡系有益、純善、永恆,都系值得頌讚,由於自然界諸神都有唔同優良道德品格,所以能夠作為人類信仰同崇拜嘅對象。而亞斯納嘅主要內容,就系頌讚呢個世上所有美好事物同現象。
亞斯納有好多神話故事,包括太陽神密斯拉、雨神泰斯特里亞、安娜希塔女神 ...... 等。
維期帕拉德 (Visparad)
「維期帕拉德」意思系「所有首領」。凡系帶嚟福利、有益於生活、會畀人增加歡樂幸福嘅善神、善行同善嘅造物,都相對於招致災禍、破壞生活,帶畀人類痛苦悲傷嘅惡神、惡行同惡嘅造物嚟講,都系優秀、傑出同上等,而維期帕拉德就系頌讚呢啲善神、善行同善嘅造物。
由於維期帕拉德入面有好多對於祭祀用品、禮儀等描述,所以又叫做「祭儀書」。
亞什特 (Yasht)
亞什特 同 亞斯納 嘅主旨大致相同,都系以頌讚天神為主,分別在於 亞斯納 主要系善神喺意義上嘅頌讚,而 亞什特 就喺具體上頌讚比較重要嘅天神。
亞什特 系現存 阿維斯陀 入面篇幅最長,亦系最生動有趣嘅部份,佢有大量原始神話同喺神話基礎上改編而成嘅雅利安人帝王英雄傳說,系瑣羅亞斯德教神話體系中重要部份。
萬迪達德 (Vandidad)
「萬迪達德」意思系「趕鬼方法」,喺瑣羅亞斯德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之後,當時好多原有宗教針對瑣羅亞斯德教而進行攻擊,萬迪達德 呢個名稱就系針對呢啲攻擊瑣羅亞斯德教嘅異教而起。
而家嘅萬迪達德總共有二十二章,其中第 4 至 17 章主要講教徒應該點遵循禮儀同戒律,例如遺反教規應實行嘅各種懲罰,以及應點樣處理屍體、怎樣避開唔潔淨嘅野、點樣醫病同點樣懺悔、贖罪等,可以話系一本律法書。
胡爾達‧阿維斯陀 (Khordah-Avesta)
「胡爾達」即系「小」嘅意思,胡爾達‧阿維斯陀 嘅意思,就即系精簡版嘅《阿維斯陀》,原本唔屬於阿維斯陀,而系喺薩珊王朝時嘅修定版,但由於好多《阿維斯陀》原著已經失傳,而精簡版嘅《阿維斯陀》又保留咗一啲失傳部份,因為咁而令 胡爾達‧阿維斯陀 變得重要。

《亞什特》的相關內容

《亞什特》共有 21 章,其意為“祈拜”和“歌頌”,即拜神、頌神,它是《阿維斯塔》中篇幅最長,描寫最生動,故事最吸引人的部分,每篇均以神名作為標題,描寫該神的故事。如第 5 篇《阿邦·亞什特》即“河神頌”;
第 8 篇《泰什塔爾·亞什特》即“雨神頌”;第 13 篇《弗拉瓦希·亞什特》即“靈體頌”;第 14 篇《巴赫拉姆·亞什特》即“戰爭與勝利之神頌”;第19 篇《扎姆亞德·亞什特》為“地神頌”,等,每篇包容了一些神話故事情
節和英雄傳說,它是後人了解古波斯神話歷史的重要資料,它生動反映了古波斯人對自然的認識,及他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決心和英雄事跡。例如
在《泰什塔爾·亞什特》中記載著雨神與旱魃的鬥爭。
相傳神主霍爾莫茲德完成萬物的創造之後,他委派各神去分掌江河湖海、日月星辰及萬物生靈,泰什塔爾被指派為雨神,讓波斯各地江河奔流,水源充足,使莊稼豐收。但惡神阿赫里曼不願讓世界這么美好,便降下旱魃阿普什在大地興風作怪,他讓土地變得乾裂無水,讓風裡帶上灼熱的氣流使江河乾涸,莊稼枯萎。雨神眼看自己播撒的雨水為旱魃吸乾,他一會兒化作容光煥發的青年,一會兒變為強有力的公牛,一會兒又成了一隻白色的駿馬,在天空飛馳,降下大水,於是形成法拉赫·卡爾特河。然而旱魃阿普什決不視弱,變成一隻黑禿馬前來迎戰,雨神連續幾天降雨,終因體力不支,敗下陣來,世界又變得一片荒涼。雨神泰什塔爾悲痛萬分,祈求神主賜其力量,助其威旱魃。終於在第二次交鋒中雨神大勝阿普什,並將旱魃趕出卡爾特河千里之外。江河再次波濤滾滾。可事隔不久,阿普什重振威風,並得到魔鬼“斯平奇卡爾”的幫助,向雨神發起猖狂進攻,誰知雨神已得神主鼎立相助,他放出閃電之神阿塔什·瓦澤什特,將惡魔“斯平奇卡爾”一下擊斃,為此惡魔發出聲嘶力竭的鳴叫,這便是人們聽到的霹雷聲。雨神再次取勝,他連續十夜降下大雨,雨水停後流向四面八方,後來形成三大海洋,23 條江和兩大清泉及兩股溪水。
這個故事通過雨神與旱魃之間的反覆鬥爭,生動反映了古波斯人對久旱不雨的夏季酷熱難熬的情景,他們急切祈求普降甘霖,滋潤大地。他們用泰什塔爾象徵雨水,用阿普什象徵乾旱,當泰什塔爾初戰失敗後,他並沒有退縮,而後重振雄風,再戰旱魃,這反映了古代人對付自然,改造自然的決心。這個故事也充分體現了瑣羅亞斯德教善惡二元論的宗教思想,泰什塔爾為神主霍爾莫茲德的下屬,因而他也是善的後代,阿普什是惡神阿赫里曼的屬神,因而他是惡的後代,最後泰什塔爾戰勝阿普什,表明善戰勝了惡,神主征服了惡魔。

取材於《扎姆亞德·亞什特》的“靈光的故事”是反映古波斯人希求民族興旺發達,讚美君王英勇無敵的頌歌。所謂靈光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專門術語,它象徵神主霍爾莫茲德的意志、力量及輔佐,誰要獲得神主的靈光,誰便能成為超凡脫俗之人,誰便能萬事順當,不畏任何阻礙,任何帝王沒有靈光的神助就不可能擁有王權,因而靈光歷來為眾神祗及波斯諸王們所看重。諸神要化險為夷便要向神主祈求靈光,如果神主願意保護,便化為一道神奇的光圈套,或化為飛鴿,或老鷹,或山羊等為神助威。據說惡神阿赫里曼和妖魔之首阿庫曼、怪物阿日達哈克等也極力想得到靈先,而神主及其眾神、波斯君主們盡力保護靈光,為此引出了許多關於他們爭奪靈光的神話故事。

傳說第 1 位與靈光結合的君主是卑什達德王朝的胡尚格,他曾依靠靈光的輔佐統治了地面上 7 個國家,並消滅了一切邪惡勢力。第 2 位與靈光結合的是胡尚格之子塔赫穆雷斯,他執政 13 年,建立了豐功偉績。賈姆希德是第三個與靈光合二為一的人,他在位 900 年期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曾將阿赫里曼及眾妖打得一敗塗地。傳說神聖的靈光曾先後三次脫離賈姆希德的身體,而為幾位英雄奪去,英雄們藉助靈光而戰勝了眾妖。後來賈姆希德居功自傲,靈光便化為鳥飛離,當靈光脫離賈希德後,他被眾妖打敗。這個故事反映古波斯人對神主崇拜和敬仰,同時他們用神的靈光來寄託對美好事物、對英明君主的希望。

《萬迪達德》的相關內容

《阿維斯塔》中的《萬迪達德》有 22 章,主要內容是有關教徒的清規戒律,在解釋這些教規中夾雜著許多神話故事,如一開始就有反映神主馬茲達建立 16 個國家,惡魔降災於世的故事;又如第 19 章提到之靈的歸宿和惡魔
阿赫里曼對瑣羅亞斯德的誘騙等;特別是第 2 章詳細敘述了傳說中的英雄賈姆希德的故事。在前面已對此人作過介紹,他是古波斯的一位國君。在這裡他被描寫成神主創造的第一個人,並成為塵世間的救世主。他在位期間,得
到神主賜予的金戒指和金手杖,因而使其他地盤一次次擴大,人類不斷的繁衍,他修建的城堡牢不可破,能抵擋任何災難性的風暴襲擊,他的傳說在古代波斯影響很大,這同樣反映了古代人戰天鬥地的英勇氣概。

《班達赫申》與《丁·卡爾特》

在屬於《阿維斯塔》文獻中,還有兩種用帕拉維語保存的宗教典籍《班達赫申》與《丁·卡爾特》,兩書皆由祭司所作,約成書於公元 9 世紀。

《班達赫申》

《班達赫申》記述了神主創立天國和人間萬物的經歷,反映了傳說中的帝王將相建功立業的故事。“班達赫申”意為“原始的創造”,因而這裡收集的多是神主與君主建業初期的傳說故事。例如《霍爾莫茲德與阿赫里曼》不僅表現了神主在與惡魔的鬥爭中創立光明之國的業績,還充分闡明了善惡二元論的瑣羅亞斯德教教旨。相傳世界之初就存在著光明的世界,它是仁慈、
智慧、善良的世界,也存在著黑暗的世界,它是邪惡、卑賤、陰險的世界。兩個世界之間有個巨大的空間,彼此互不相連。光明世界之主霍爾莫茲德預感終有一天黑暗世界之首阿赫里曼會向光明世界發起進攻,於是建起一個理
想的天國。3000 年過去了,有一天惡魔阿赫里曼鑽出黑暗的地獄,發現了光明的世界,他便暗自創造出許多妖魔,準備與光明世界神主較量。但光明世界之主霍爾莫茲德早已預知了未來 9000 年他們的鬥爭結局:即頭 3000 年阿
赫里曼將龜縮在黑暗的魔窟中束手無策,而霍爾莫茲德將獨步天下;第 2 個3000 年將是阿赫里曼與霍爾莫茲德爭奪世界統治權的時期,善惡鬥爭,被稱為混合時期;最後 3000 年,霍爾莫茲德將在人類的幫助下力克妖魔,戰勝阿
赫里曼。於是霍爾莫茲德向阿赫里曼提議將雙方鬥爭的期限規定在 9000 年以內,阿赫里曼愚蠢地接受了。在第 1 個 3000 年中,霍爾莫茲德利用阿赫里曼居住魔窟營造妖魔之時,建立起牢固的防禦工事,他創造出大天神和火、氣、水、土四大要素,並降塵世人類和生靈,設計七重天,完成開天闢地。第 2個 3000 年開始,魔王阿赫里曼在女妖賈赫的煽動下,帶領眾妖向光明世界殺去,他們一到,塵世便到處出現貧窮、災難、暴虐、兇殘等惡行,霍爾莫茲德奮力反抗,經多次交鋒,仍不相上下。到最後 3000 年,光明終於戰勝黑暗,霍爾莫茲德將阿赫里曼趕回魔窟,他修補好蒼穹,並用瑣羅亞斯德的靈體降服了惡魔造成的一切災難,使人類重新走上真誠、純潔、善良的光明大道。
這個故事實際上反映了瑣羅亞斯德教對創世的看法,所以它是古代波斯最重要的創世神話。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原始之始存在著兩個互相分開、截然不同的世界,即善與惡的世界,它們分屬霍爾莫茲德和阿赫里曼掌管。但阿赫里曼專施惡行,便向光明世界降下災難,使世界混亂一片,最後霍爾莫茲德英勇奮戰,將妖魔趕出光明世界,打入黑暗的地獄,世界重新成為美好、善良的居所。這個創世神話反映了早期波斯人對宇宙形成及人類創造的看法,其善惡二元論的教義與後來創立的波斯摩尼教(公元 240 年創立)的“二宗三際論”教旨明顯有異曲同工之處,可見摩尼教是深受瑣羅亞斯德教影響。

摩尼教主麾尼認為:宇宙原為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他們互相對峙,互相分開,稱初際階段;當黑暗侵入光明,兩國大戰,於是世界人類出現,最後世界被大火毀滅,這是中際階段;大火毀滅世界後,一切又恢復如初際階段,這叫後際時期。摩尼教仍用光明與黑暗即善與惡二宗的行動來解釋世界的本原、創立。他與瑣羅亞斯德教有相似之處,又有本質區別,瑣羅亞斯德教意在宣揚神主霍爾莫茲德的偉大,他是光明、善良的化身,世界一切美好和至高無尚的東西都是由他戰勝惡魔而生,因而該教號召人們要信奉這唯一的神主。摩尼教用“二宗三際論”來說明我們現在的世界是在善與惡、光明與黑暗兩大本質的鬥爭中產生的,當光明與黑暗再度分開,恢復原始的狀態,我們的世界就不復存在了,它表明我們的世界始終存在著善與惡的鬥爭,摩尼
教作為上帝的使者,他是專為人類百姓解救災難的使者,他使人民相信在這善惡鬥爭的世界中,他是唯一能為民除害,解救人類的的先人,如果善惡的鬥爭結束,世界將隨之消滅因而摩尼教在當時流傳甚廣,它甚至得到薩珊王朝國王沙普爾一世的讚賞,摩尼的經書《沙普爾甘》便是以國王名字題名的。該教後還傳入中國,稱明教、末尼教。到薩珊國王巴赫拉姆一世時,摩尼教曾受到傳統的瑣羅亞斯德教極力排擠,摩尼本人也被釘死於十字架。但這一教派卻傳播到國外,它甚至比瑣羅亞斯德教傳播更廣,歷時更長,成為一種世界性宗教。

《丁·卡爾特》

除了《班達赫申》,還有名為《丁·卡爾特》的宗教典籍。原書共 9 卷(前兩卷失傳),近十七萬字。書中主要記載了波斯古經成書、保存、被毀和重新編定及聖書卷名和內容的情況,此外還詳細記述了瑣羅亞斯德教主的生平業績和宗教法規。有關神話傳說主要見《瑣羅亞斯德的誕生》。據說瑣羅亞斯德,又稱扎拉蘇什特拉,意為“黃色的駱駝”。歷史上是否有其人,至今尚無定論。一般認為他生於巴爾赫地區,其兄弟五人,他排長老三,一生結過三次婚。他傳教之初曾遭到祭司們強烈反對,因而教徒很少,後因得凱·古什塔斯布國王支持,瑣羅亞斯德教才逐漸傳播。神話中把瑣羅亞斯德神聖化,把他的誕生說成是天國里三種元素靈光、靈魂、靈體三者合一的產物,他是天國及人間的造物主,世界的救世主這些故事都是為了抬高瑣羅亞斯德教的地位,為神主和眾帝王歌功頌德。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