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與謬誤》

《認識與謬誤》是馬赫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最清楚、最集中、最綜合、最成熟的闡述,是馬赫科學哲學的創新卷。

基本信息

簡介

提起恩斯特·馬赫(Ernst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論學科學的還是學哲學的,對這位奧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會感到陌生。作為物理學家,他關於衝擊波的實驗研究使他聞名於世,“馬赫數”等術語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對經典力學的敏銳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學革命行將到來的先聲也使他成為相對論的先驅。在生理學和心理學領域,他的研究是圍繞感覺的分析進行的。其具體貢獻有:關於運動引起的音調和顏色的變化,即都卜勒效應;肉耳迷路的功能和運動感覺;視網膜各點的相互依賴及其對亮度知覺的影響;關於空間和時間的心理學研究;探究心理學分析;格式塔心理學、精神分析和發生認識論的先見之明。

評論

“科學理論是暫定的、不完善的嘗試,其結果依然是成問題的,需要用研究和經驗來修正或矯正;任何觀察都已受到理論的影響......”;“科學家的觀念是否符合某個給定的哲學體系,則是完全次要的事情,只要他能夠利用它們作為研究的起點就行;不要尋求救世的根本教義,更不必說唯一的教義了……”

這就是馬赫的科學哲學理論。提起恩斯特·馬赫(ErnstMach,1838-1916)的名字,不論學科學的還是學哲學的,對這位奧地利的智者恐怕都不會感到陌生。馬赫是從科學經過科學史走向科學哲學的,他的哲學思想也是從科學中生髮和提煉出來的,這本身就決定了它的獨創性和新穎性。

認識與謬誤》是馬赫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最清楚、最集中、最綜合、最成熟的闡述,是馬赫科學哲學的創新卷。

編輯推薦

本書是現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恩斯特·馬赫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思想價值的思想專著,是馬赫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最清楚、最集中、最綜合、最成熟的闡述,是馬赫科學哲學的創新卷。作者在本書中突出強調了科學精神的核心要義,即科學對自身論題及結論的不斷質疑。作者認為,科學的(真實的)認識正是在對悖謬的不斷排解和超越中得到發展的。本書對當代知識分子均具相當深刻的影響力。

文摘

我們現在必須更為仔細地考察一下作為心理實體的概念。回想一下,人們不能想像既不年輕又不年老、既不高又不矮的人,也就是說不能想像一般的人;同樣地,必須想像每一個三角形或是銳角的、鈍角的或直覺的,從而不存在一般的三角形:我們會容易地得出結論,根本不存在像概念這樣的心理構象(construct),也不存在抽象的觀念,貝克萊(Berkelgy)以特殊的活力捍衛這一否定。然而,我們同樣容易被導向“唯名論者”洛色林(Roscelin)的觀點:一般概念或共相併非像事物那樣存在,而只不過是“空虛的聲音”(flatusvocis),可是他的反對者“實在論者”則認為它們的根據在於事物。正如一位受尊敬的數學家新近斷言的那樣,一般概念不僅僅是詞語,這清楚地從下述事實暴露出來:每一個抽象的命題都被理解並被正確地套用於具體的實例,目睹了命題“能量依然恆定”的無數套用。然而,力圖找到一個清晰的、短暫的有意識觀念,來嚴密地覆蓋在被講出或被聽到時的句子的涵義,也許是徒勞的。如果我們明確地認識到,概念不像單一的具體的符號的觀念那樣是短暫的實體,即每一個概念都有它的有時久遠的和多事的形成史,它的內容用瞬變的思想是不能明晰地闡明的,那么困難便煙消雲散了。

我們可以認為,野兔不久獲得了關於捲心菜、人、狗、奶牛的典型觀念;由於與各個感知或它們的典型的伴隨觀念相聯繫的即時的聯想,野兔將被吸引到捲心菜那裡,從接著的人和狗那裡逃跑,而對奶牛依然漠不關心。隨著動物的經驗變得廣泛,它將更為熟悉他對屬於這些類型的每一單個類型的對象作出共同的反應,這些反應不能同時都生動地呈現在想像中。如果野兔被類似於捲心菜的對象吸引,那么檢驗活動立即開始;野兔將聞該對象並啃它,以斷定它是否實際上提供所期望的氣味、味道、堅固性等等反應。在初次受到像人一樣的稻草人驚嚇後,野兔通過用心觀察不久發現,在這裡沒有該類型即人的重要反應;例如,動作,位置變化,侵略的行為。從典型的觀念出發,檢驗的野兔嘗試性地開始把所記住的經驗或反應的逐漸的貯存與它關聯起來;這些只能逐步地進入意識。在我看來,這就是作為與短暫的觀念相對的概念的特徵性的東西:通過聚集聯想,觀念在連續地轉化中十分漸進地發展為概念。因此,我認為,人們不能否認較高級的動物顯示出概念形成的開端。

人像動物一樣以相同的方式形成他的概念,但是人通過語言和社交獲得巨大的支持,而二者對概念只有較小的幫助。詞語向他提供了普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