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論》

《薄伽梵歌論》

《薄伽梵歌論》是由室利·阿羅頻多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佛學書籍。《薄伽梵歌論》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彙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00年已先後分九輯印行名著360餘種。現繼續編印第十輯。到2004年底出版至400種。今後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封面封面
此兩系之論文綜合為一冊,則始於紐約之《室利·阿羅頻多叢書》,時在1950。南印度國際教育中心,則亦出版兩系綜合之單行本,時在1959,再版於1966。後此,則有《室利·阿羅頻多全集》三十巨冊出版,乃紀念其百年誕辰者(1972)。此《薄伽梵歌論》在其中為第十三冊。此書中文譯本,成於1953年。原意在“述”而非“譯”。於是有合併之篇,有新編之節,有移置之句,有潤色之文。其存而未出者,凡六章(在原文第一系中,為第二、三、五、六、七、十六章)。當時以為此諸章內容,與吾華現代思想相距過遠,出之適成扦格,反累高明。故留之以俟來哲。姑求出其邃義弘旨,無損無訛。自第十三章之後,漸次逐字直譯,直至全書之末。然非純全譯本也,故簽署日“述”。

編輯推薦

室利·阿羅頻多的《薄伽梵歌論》原著英語,凡兩系。皆發表於其個人雜誌名《聖道》者。此書中文譯本,成於1953年,書中具體包括了:神聖行業之原則、智慧意志之瑜伽、神聖出生與神聖行業、行業瑜伽要義、二分自性、變是權能中之上帝等方面的內容。

目錄

第一系
一、大綜合論
二、教義中心
三、俱廬之地
四、戰鬥與人生
五、僧怯與瑜伽
六、僧怯、瑜伽與韋檀多
七、智慧意志之瑜伽
八、行業與犧牲
九、犧牲之意義
十、犧牲之主
十一、神聖行業之原則
十二、降世論
十三、神聖出生與神聖行業
十四、神聖工作者
十五、平等性
十六、平等性與知識
十七、自性決定論
十八、超出自性之三德
十九、涅槃與世間行業
二十、行業瑜伽要義
第二系
第一部
一、二分自性
二、敬愛與智識之綜合
三、至上神聖者
四、秘密中之秘密
五、神聖真理與大道
六、行業,誠敬與智識
七、《薄伽梵歌》之至言
八、變是權能中之上帝
九、神能論(vibhuti)
十、世界精神觀(上篇)——時間為毀滅者
十一、世界精神觀(下篇)——論其雙方面
十二、道與敬愛者
第二部
十三、田與知田者
十四、超出三德
十五、三補魯灑
十六、精神作用之充實
十七、提婆與阿修羅
十八、三德、信心、工作
十九、三德、心思、工作
二十、本性與自法
二十一、趨向無上秘密
二十二、無上秘密
二十三、《薄伽梵歌》義理核心
二十四、《薄伽梵歌》之使信
附:薄伽梵歌
1988年中譯本序言
1957年海外初版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注釋
釋辭(義譯)
釋辭(音譯)
釋名——人名
釋名——神名
釋時
釋器
釋木
徵引(一)
徵引(二)

書摘

第一系
一、大綜合論
《韋陀》而下暨諸《奧義書》,載籍博矣。“真理”,獨一而永恆者也。世間萬事萬物之理皆由此出,依此而明,據此而得其所,此“真理”者,吾人之所求也。顧獨一而永恆矣,必於“時間”內自表裸,而且因乎人心。大抵古代典籍,必包含二種原素:一屬當時者,變滅者,以其所出生之時代國土之理念為限;一屬永恆者,不變者,放諸古今內外而皆準。夫古人之心,今人之心也;今人之智識非古人之智識,此隨時代而變遷者也。凡古代學術思想,其形式,組織,體系,其玄學與智識上之型模,微妙精確之術語,必隨時代而變;聲光勢用,久必浸衰,無當時之力;名相或為新興者所代,而附以增益修改之義。於是研究古代某一經典,而欲深知其於當時之意象精神,明其於古人之印象作用,邈不可得。其為永恆價值者,乃其廣大彌綸之“真理”,以超乎智識之眼光所可見,知,證,悟,且可生活於其中者也。
今吾人研味《薄伽梵歌》,當舍其在古代當時之玄學涵義不論;觀乎古今註疏紛陳,門戶諍論,至今未已,雖至公無私之哲學史論,亦無以救其偏失。蓋其事原不可能。吾人所能為者,惟有求其所涵清新活潑之真理,視其所能裨益吾人造福今世者奚若,而出之以最自然最生動之表述,合乎今人之思緒,而有以應其精神之求。雖然,如此亦猶不能無失,必不免以今之時代特性,思想理義,強加古人。斯失也,在昔日偉大人士亦嘗所不免。然若使深入乎此偉大經典之精神中,而於實際生活加以體驗,必能有得乎精神真理,如吾人之所求者。而古代經典之所為作,原義有在於此。且唯古代經典,宗教、哲學,能如是加以更新,置之向上發展人類精神經驗之熔爐而重加鍊冶,視其歷劫不磨之質也奚似,而更加型鑄之,發皇之,乃於人類為有益;非是者,古董之遺余,無真實生命衝動之力,不足以裨益今世而啟發將來者也。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