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是亞·沃爾夫編著的作品,由商務印書館在1997年5月出版。該書講述了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封面封面
在這個世紀,人類獲得的知識被傳播到了空前廣闊的範圍內,而且還套用到了每一個可能的方面,以期改善人類的生活。這個時代的一切理智和道德的力量都被套到人類進步的戰車之上,這是前所未有的。不幸而真實的是,實際取得的成就遠不如人文主義運動領袖們所付出的努力。黑暗和壓迫勢力處處設防,很難驅除。人文主義的倡導者時時受到阻撓和迫害,他們的著作被當政者查禁或銷毀。但是,他們從不沉默,從不消沉。他們越來越響亮地喊出苦難人類的呼聲。這呼聲在廣大的地域引起反響。震撼了專制的基礎,耶利哥城的圍牆倒坍了。[1]

目錄

序言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數學
第三章力學
第四章天文學
第五章天文儀器
第六章航海儀器
第七章物理學:(一)光學(二)聲學
第八章物理學:(三)熱學
第九章物理學:(四)電學和磁學(1)
第十章物理學:(四)電學和磁學(2)
第十一章氣象學
第十二章氣象儀器
第十三章化學(一)
第十四章化學(二)
第十五章地質學
第十六章地理學
第十七章植物學
第十八章動物學
第十九章醫學
.第二十章技術:(一)概述(二)農業的改良和發明(三)紡織發明
第二十一章技術:(四)建築
第二十二章技術:(五)運輸
第二十三章技術:(六)動力設備和機械
第二十四章技術:(七)蒸汽機
第二十五章技術:(八)礦業和冶金
……

序 言

我的《科學史》第二部的問世遂了我的心愿,得以有機會為前一卷所受到的歡迎表達我的感激之忱。我深深感謝威廉·布拉格爵士、F.恩里克斯教授、已故L.N.G.菲榮教授、亨利·萊昂斯爵士、珀西·納恩爵士、已故盧瑟福勳爵和其他人,他們不吝讚賞我的《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另外,有許多人垂詢以後各部分的大概出版日期,這使我更增添了信心,相信我正在搞的這部著作是切合現實需要的。本卷討論十八世紀,因此或許格外適時。在文明世界大部分都在向野蠻倒退的時候,重溫歐洲為達致開明狀態而奮鬥並取得成功的那個時代,尤其令人感奮。人類曾經達到過的東西,無疑將再次達到。而且人們希望,在再次達到時,我們將更加充分地認識到,必須永遠保持警惕,這是自由的代價,是人類進步所系。這裡可對本書總的計畫說明一二。各門科學從數學開始按一般性(或者說抽象程度)遞減的順序排列,最後是生物科學。一般說來,一般程度低的科學在材料和方法方面,一定程度上依賴比較一般的科學。所以,採取這種方案有個優點,就是除了個別場合,不必反覆重提各門科學成就之間的相互關係。科學史之後是各門主要技術的歷史。最後幾章討論的內容可以稱為比較特殊的人文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科學和哲學,因為就實證科學學生也對它們感興趣而言,它們不同於美學和倫理學這類規範性學科。另外,論述按照研究問題的次序,而不是傳記的次序進行。不過,讀者可從《索引》方便地查知任何不止在一個領域工作的思想家取得的各種各樣的成就。本書沒有列出正式參考書目,但包含充足的文獻和插圖。我之受惠於其他人,無疑所在多有。我願向下述各位表達由衷的謝意:所有我提到的那些著作的作者;R.道林小姐、S.B.漢密爾頓先生、D.麥凱博士以及尤其是A.阿米塔奇先生,他們間或作為我的研究助手而提供了寶貴的合作;倫敦經濟學院、國立中央圖書館、皇家學會、科學博物館、大學學院和倫敦大學等單位的圖書館管理員,他們不厭其煩地提供了必需的圖書;H.W.迪金森先生、R.T.古爾德海軍少校、J.E.霍奇森先生、C.A.盧伯克女士、皇家學會理事會、皇家研究院院長、科學博物館館長和其他人,他們慨允複製有些插圖;D.邁耶小姐和漢密爾頓先生,他們繪製了大部分線條圖;最後,同樣還有倫敦大學尤其倫敦經濟學院的各位同事,他們對本工作的進展表現了友善的興趣。亞·沃爾夫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