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以哲學和自然科學為背景論述近代心理學歷史發展,對近代心理學的產生過程及各心理學流派作了較詳盡的論述。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全兩冊)(漢譯名著本)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全兩冊)(漢譯名著本)

墨菲柯瓦奇這本新版的心理學史有許多優點。首先,它是以哲學和自然科學為背景來論述近代心理學歷史發展的,對於近代心理學的產生過程論述較詳,對於心理學中唯物、唯心及二元論等各哲學流派的觀點均有所介紹,脈絡也是比較清晰的。另一個突出的優點是,論述的範圍比較廣泛,取材相當豐富,既有歷史深度,又能著重反映當代概貌。作者也比較重視東方思想,中國古代著作中的心理學思想,也有所涉及,至於這些看法是否恰當,是可以討論的。在論及今後發展趨向時也著重提出了“東方與西方的結合”問題。當然,在篇幅比重的安排上,本書重點在於近代、現代,“時間越接近當代,所占篇幅也越大”。從第三版的情況看,二十世紀以來的材料要占全書篇幅的一半以上,其中第四編的各章都是以前兩版所沒有的新材料,這也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此外,還應提及,新版第四編中論述蘇聯心理學的一章,比較系統地反映了西方對蘇聯心理學的看法,第二編中改寫和充實了論述進化思想發展的一章,這些也是本書的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以哲學和自然科學為背景論述近代心理學歷史發展,對近代心理學的產生過程及各心理學流派作了較詳盡的論述。本書論述較廣,內容豐富全面。特別對東方心理學思想進行了專門論述。全書共分四篇二十七章。第一篇:近代心理學的前驅;第二篇:研究精神的興起;第三篇:現代的入口,二十世紀的心理學體系;第四篇:當代心理學的趨向與學科。本書對於研究西方心理學的歷史發展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全書共分四篇二十七章,對於研究西方心理學的歷史發展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第一篇:近代心理學的前驅;
第二篇:研究精神的興起;
第三篇:現代的入口,二十世紀的心理學體系;
第四篇:當代心理學的趨向與學科。

作者簡介

加德納·墨菲[GardnerMurphy1895.07.08-1979.03.19],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於美國華盛頓。
他在麻薩諸塞州康科德度過大部分童年時光,深受其母親家庭的強烈影響。1919-1923年就學於浩其柯斯學院以及耶魯、哈佛和哥倫比亞大學,1923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1922-1925年擔任過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員職位。1926年和後來成為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露易絲(LoisBarclay,1902-2003)結婚。1920-194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心理學教授,1940-1952年在紐約市立大學創辦心理學系,並任系主任。1952年起任門寧格基金會研究所所長。1967年退休後,又接受喬治·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職位,直至1973年。
墨菲在心理學界的影響最初是通過他的《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一書,隨後他便轉入了社會心理學研究,1931年出版《實驗社會心理學》一書,獲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特勒獎。墨菲從社會心理學入手,深入研究人格問題,提出了“生物社會的人格理論”。認為將心理學與生物科學或社會科學分離的做法不僅是武斷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心理學研究整個人,所以生物因素與社會因素在人格中是統一的。他企圖以此理論為基礎來整合所有的人格理論。
墨菲還是美國享有盛譽的心理學史家之一。其《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一書,與E.波林《實驗心理學史》齊名。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教師。由於他善於啟發學生的研究精神,據統計,他創辦的紐約市大學心理學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同美國各大學心理學系比較,是取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最多的一個系。
他是美國“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會”的發起人之一,194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72年被授予美國心理學會金質獎章。他還曾任美國東部心理學會、美國西南部心理學會、社會問題心理學研究會、倫敦心理研究協會和美國心理研究協會主席。他的出版物包括25本書和100多篇論文。

第三版推薦

自從本書上一版問世以來,心理學在內容與觀點兩方面都一直經歷著迅速的改變。不論在這一領域發生了多么巨大的變化,也不論本書因而作了多大的修改,我們仍然希望我們是忠實於原先的目的的:與研究者共慶一門科學的可驚成長,記錄和闡釋近代心理學的發展過程。
這一版是兩個作者從開始計畫到最後定稿充分合作的結果。約瑟夫·柯瓦奇這一位新的合作者是生物心理學者,對進化思想、比較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以及大量的俄文文獻特別有興趣。但全部修改都代表我們共同的努力。
凡是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和所進行的研究工作已經表明是富有意義的新見解並提供了新資料的地方,本版都進行了修正。修正的性質各章之間有所不同,越臨近我們當前的時代,修正的動力也越加強。本書的總體結構保留下來了,但是,為了取得更緊湊的效果,我們合併、分散或略去了一些章節,並為了使我們的介紹跟上時代也增強了新的篇章。例如,整個第四編“當代心理學的趨向與學科”,就代表一種新的結構,提供的全都是新材料。
在第一編“近代心理學的前驅”中,大部分仍然保持前一版的原狀,儘管在涉及系統心理學早期起源時也增添了新材料。
在第二編“研究精神的興起”中,原來論生理學和神經學的兩章已合併成單獨一章(第八章),並且也包含了一些新材料。在這一編中,主要的改變是關於進化論的新表述(第九章),我們相信,這是特別合平時宜的,因為對於這個題目的興趣當前正在增長,也因為在比較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遺傳學、習性學之間有了新的緊密的聯繫。論述身心醫學(在第十章)、實驗心理學(在第十一章)和動作技巧(在第十二章)的各節已重新改寫。論馮特和實驗心理學的傳播(第十一章)以及論威廉·詹姆斯(第十三章)這兩章已重新加以組織,其中許多材料已重新改寫。
在第三編“現代的入口”中,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各個學派和各種心理學學說是作為當代心理學領域構成的直接先驅來表述的。這一部分已大大擴充並廣泛修改了。由此,第十五章把原來關於維茨堡學派和技能獲得問題的討論合併了。原來論述近代聯想見解的一章刪掉了,其主導思想則歸併到別的地方。論述行為主義的一章(第十六章)做了修改並使內容跟上時代。完形論和場論現在合併在單獨一章里(第十七章)。論弗洛伊德以及對弗洛伊德的反應兩章(第十八、十九章)使論述跟上時代並包括了有關人本心理學的材料。
在本書最後而又全新的部分(第四編,“當代心理學的趨向與學科”),對當代心理學的思想和研究工作的主要領域進行了審查。各章分別論述了學習的理論;感覺、知覺和認識;比較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蘇聯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個性和社會心理學。這裡,也象在本書其他章節一樣,我們試圖把思想和研究努力的主要途徑結合起來,並把學者帶領到今天最前沿陣地的邊緣。在最後一章“形成中的歷史”,我們對於心理學和其他科學的關係提出了一種展望,並盡力使學者的視線能超出當代的前沿陣地而看得更遠。
歷史研究的目的是要使一門學科具有連貫性和統一性。我們曾試圖把作為一門科學的近代心理學的發展的整個組成結構展示出來,並表明,它的眾多組成部分——研究工作和理論的演進,重要的人物和學派,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及社會背景和理智背景等等——這一切如何共同構成這個圖案。占決定地位的主題——主要的人物、觀點和體系——得到應有的最大重視。我們的意圖是要強調那些就他們自己的文化環境來說屬於有生命力的思想家以及占主導地位的人物的主要觀點,表明他們怎樣形成或擴展了那些以前雖已顯露端倪卻較少恰當地受到應有注意的趨向。
一本歷史的著作理應承認它所得到的幫助。在章末的參考書目中,我們為讀者提供了我們曾加以利用的大量資料的文獻根據。對於那些想要進一步探索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者,我們在全書的末尾,還開列了一個更廣泛的按章次分別標明的附加書目,著重於那些通常都可以得到的普及版著作。對於還不熟悉基本術語的學者,一本好字典或具有較好的一般入門釋文的術語彙編是很重要的。
門寧格基金會喬治·華盛頓大學對於我們的全部工作多年來一直大力支持。我們的工作還受到國家心理健康組織給予約瑟夫·柯瓦奇的一筆“對從事研究的科學家的發展獎金”的幫助,對此,我們也表示衷心的謝忱。
我們非常感激維尼·安德森和巴巴拉·克賴茨在秘書事務上給予我們的幫助。關於參考方面的大量工作,我們要感謝格雷格·威爾遜的協助和瑪莎·卡里瑟斯的特殊的專心和才能。我們還要感謝賴利·加德納、獻伯特·斯彭和門寧格基金會的詹姆斯·泰勒、密執安大學的西奧多·紐科姆對書稿的部分章節進行了有益的審閱,並感謝霍格基金會和德克薩斯大學的韋恩·霍爾茨曼對全書進行了有益的審閱。並請史丹福大學的歐內斯特·希爾加德接受我們熱誠的謝意,因為本書的出版是在他的主編下完成的,而且他對於全部手稿的完成也提供了重大的幫助。
加施納·墨菲喬治·華盛頓大學
約瑟夫·柯瓦奇門寧格基金會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