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辭典》

《哲學辭典》

《哲學辭典》是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它跳出一般辭書對矢條進行機械化註解的方式,轉而彩敘述描寫的手法詮釋對象。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哲學辭典——啟蒙運動偉大思想家的經典著作 (法)伏爾泰 著哲學辭典——啟蒙運動偉大思想家的經典著作 (法)伏爾泰 著

本書原為伏爾泰應《法蘭西大百科全書》之約而撰寫的辭條,後由作者單獨匯集出版。《哲學詞典》與一般辭書最大的不同是:它跳出一般辭書對矢條進行機械化註解的方式,轉而彩敘述描寫的手法詮釋對象。作者筆調尖刻俏皮,富於哲理,舉凡靈魂、愛情、命運、變態、轉世投胎這些長久困擾人類的命題作者都進行了機智冷峻的闡述,是一部非常獨特的文化讀本。
伏爾泰推崇的中華文明,曾認真研究過中國的儒家思想,認為中國是一個理性主義國家;本書對此亦有敘述。由於這一原因,中國人閱讀本書更具有親切感。

編輯推薦

《哲學辭典》問世近三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書中閃爍的思想光芒仍在繼續回答著當代讀者所關心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讀這部著作的原因。
啟蒙運動偉大思想家經典著作。對日常生活影響最大哲學基礎讀本,30年來擁有近億讀者,學會像哲學家一樣思考。這是一部與其他哲學著作不同的神奇之書。1764年的一個早晨,巴黎市民驚奇地發現,自己家中門鈴的拉線上、門縫裡、公署的坐椅上,都著伏爾泰的《哲學辭典》。此後,它成了法國人必讀的哲學著作,也正是這部書讓人從常見的辭彙開始哲學思考。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一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任何人所剝奪。

作者簡介

伏爾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

譯者推薦

這是一本神奇的哲學著作。說它神奇,主要表現在它在傳播方式上與任何一部哲學著作都不同。1764年,巴黎市民驚奇地發現,自己家中門鈴的拉線上、門縫裡,街道或公園的坐椅上,甚至在大教堂的祈禱椅凳上,都放著一本伏爾泰著的、名叫《哲學辭典》的書,有時在一家鐘錶店老闆的工作檯上也會出現這部著作。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而《哲學辭典》就是他的啟蒙思想最集中的體現。為了讓讀者攜帶方便,誰都可以隨手翻閱,作家想到了這個主意。
伏爾泰的哲學思想複雜而豐富,不能簡單地用“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來概括。從無神論角度看,他堅決反對宗教迷信和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特別是對宗教狂熱的批判,使他成為一座照耀思想界的燈塔。但在道德哲學方面,為了維護人間正義,他又認為對於靈魂永生的信仰是不可缺少的,他甚至認為必須有一位賞罰嚴明的最高主宰,來鼓勵善良、懲罰愚昧;對於人民大眾來說,即使上帝是沒有的,也必須創造出一位上帝來。
在對待私有財產問題上,伏爾泰的觀點與他的好友盧棱尖銳對立。伏爾泰認為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盧棱則認為私有財產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思想的差異使二人從好友變成了對頭。這個問題不僅是世紀之爭,簡直可以說是千年之爭。誰對誰錯,只好待歷史來作結論。
本書的另一特點是對理性主義的哲學思想的強調。伏爾泰是一位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家,他認為,只有一切從合理的理性出發的思想意識才能為人類帶來一線曙光。作者思考問題時注意從合理的理性出發、不圃乾固有的成見,全書洋溢著探索真理、敢於面對現實的理想主義色彩。
伏爾泰在世時,就被人們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提倡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任何人都無權剝奪。這些思想使他為後人所景仰,成為歐洲知識分子的精神支柱。
《哲學辭典》問世已近三百年,至今還為人所喜讀;書中閃爍的思想光芒仍在繼續回答著當代讀者所關心的問題,這是我們今天仍然需要讀這部著作的原因。

精彩片段

《聖經》《創世紀》中的亞伯拉罕
我們沒有必要在這裡講述關於亞伯拉罕的神聖故事,所有的這些故事:都已經在基督教的《聖經》里提到了。我們甚至連諸如地理、時間秩序、理解以及風俗等世俗的事物都要用恭敬的手法來寫。因為這些東西都與神聖的歷史有著聯繫,這些東西如同無數的溪流一般,都保留了幾分來源於其發源地的神聖氣息。
儘管亞伯拉罕出生在接近幼發拉底河的地區,這為西方民族開創了一個偉大的新紀元,但卻沒有為東方民族做些什麼,不過東方民族對他的尊重程度與西方民族對他的尊重程度是一樣的。伊斯蘭教教徒在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流亡到麥地那之前是沒有可靠的年表的。時間的科學在那些發生了偉大事件的地方完全地消失了,可是它卻又再次出現在了西方的地區,並且這些地方對那些偉大的事件一無所知。就在我們爭論著已經在幼發拉底河、約旦河和尼羅兩岸所發生的每一起事件的同時,統治著幼發拉底河、約旦河和尼羅河兩岸的主人們正在過著享樂的生活,而且沒有發生任何的爭論。儘管我們所謂的偉大時代指的是亞伯拉罕時代,但是關於他的出生年代,我們卻存在著爭論,他的出生時代跨度達到了60年。他的出生年代是根據以下的記錄來進行推算的:“他拉70歲的時候生下了亞伯拉罕、拿鶴和哈蘭。在他兩百零五歲那年,他死在了哈蘭。上帝來到了亞伯拉罕的面前對他說:‘你要離開你的領地,離開你的家族,離開你的老家,到我想要你去的地方去。我將讓你在那裡建立起一個大國’”。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