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肚魚

臭肚魚

臭肚魚俗稱象魚,北海岸冬季藻餌磯釣的三大主角之一,因腹內有一股藻食魚特殊的臭味而得名。臭肚魚生活在西印度洋,成群遊動,身體呈橢圓形,背鰭和臀鰭是硬刺,這種魚的顏色是褐色到金色,整個身體帶有深色斑紋。

基本信息

習性

臭肚魚臭肚魚
因腹內有一股藻食魚特殊的臭味而得名,這也是一般食魚類之共通特性,四季皆可釣得此魚,而以冬季時所釣獲之魚體較大。臭肚魚也是最守時的魚類,日出而食日落而息,早年釣友以麵粉加魚精粉和水揉粒釣之。

東北角釣友則以南極蝦為主要餌料,每年的暑假開始掀起釣臭肚魚的序幕,三至五指幅的小臭肚成群在北海岸出現,然後沿著海岸往北向基隆移動,魚體也越來越大,中秋過後便開始在龍洞出現,並且仍然持續北移,及至成魚。

幼魚大都成群棲息於枝狀珊瑚叢中,以死珊瑚枝上的藻類為食,有的則待在混濁的紅樹林區或河口區成長。

成魚則成群洄游於珊瑚礁區,有的則生活於混濁的河口或港口區。日行性魚類,以藻類為食。在大部分地區屬游釣性之高經濟食用魚類,但需小心的是本科魚類背鰭、腹鰭及臀鰭之硬棘具有毒腺,被刺後會引起劇痛。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及地中海東部。

主要產地:塔西提島

飼養

臭肚魚臭肚魚

飼養環境:需要350升以上水族箱飼養。這種魚很溫和,但對同科魚不友好。臭肚應該和比較兇猛的魚混養比較合適。

當受到威脅時,會豎起帶毒的背鰭,使敵人不敢有進一步行動。

撈魚時要注意,不要被其毒脊刺扎到。如果餵食合適,可以放入珊瑚缸,而不會對珊瑚產生威脅。

如果飼餵不好,會吃掉一些軟珊瑚。食物包括新鮮的蔬菜及藻類。有時也可能吃掉一些軟、硬珊瑚。

垂釣

釣場環境

臭肚魚臭肚魚

釣場方面以生長海藻的海蝕平台最佳,以晴天小浪水清澈為垂釣的理想條件,海水一但混濁,魚就不再吃餌了。

知名釣場

石滬角,野柳,淡金公路沿線,龍洞,鼻頭角,澳底,和平島,八斗子,萊萊鼻,鶯哥石,和美,火炎山,福隆,石城,大里。

注意事項

臭肚魚臭肚魚

由於臭肚的刺不但鋒利而且具有毒性,刺到有如蜜蜂螫到般的痛楚,因此抓魚時要特別小心,最好用腳踏著再解鉤,若不慎刺到,可用熱水敷,水以不燙傷皮膚為準越熱越佳,燙約半小時左右毒性應得以解,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熱可以破壞毒素,這也是為什麼臭肚魚煮熟後就沒有毒了,道理是一樣的.

專用餌

專用餌:取高筋精麵粉250克,新鮮蝦肉100克(剁碎),魚粉100克,南極蝦粉20克,釣場處海藻50克(切碎)。

把所有的原材料一起攪拌均勻後加適量海水揉搓上勁,用塑膠薄膜悶一個晚上,出釣時再揉搓均勻即可使用。

注意事項:上魚時要小心臭肚的毒刺,避免被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