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唯心主義哲學

可恨的是,希克斯、門格爾等人糟蹋了經濟學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效用和函式。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 我看到的馬歇爾,是一個在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之間煎熬的學者。

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荒謬的唯我論,因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實際上就是認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於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之中,沒有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國宋明時期的陸王學派所謂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觀點。

代表人物

英國:貝克萊(1684年—1753年);
德國:費希特(1762年—1814年);
中國:孟軻(約前372年—289年)、陸九淵(1139—1192)、王守仁(1472年—1528年)。
主觀唯心主義的傑出代表:門格爾、帕累托、希克斯
門格爾認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較,並且商品價格決定於商品的邊際效用。在門格爾等人思想的基礎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無差異曲線。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實際上認為,2件棉衣加上3個麵包,同1件棉衣加上5個麵包可以“無差異”。也即物理、化學等客觀狀態不一樣的東西給人帶來的感覺可以是一樣的。進一步而言,人的主觀感覺可以脫離物理、化學狀態而獨立存在,並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源泉——這是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者的精神症狀。
可恨的是,希克斯、門格爾等人糟蹋了經濟學中極為重要的兩個概念,效用和函式。
門格爾、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效用本來可用於描述商品滿足人某種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後,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觀感覺,從而“商品具有的滿足人某種需要的客觀的能力”這一重要的內容就沒有了合適的概念去表示。
希克斯等人還糟蹋了函式。學過數學、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式都是指變數之間的固定的統一的關係。一旦上升到了函式,必將是一個客觀的、精確的規律。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式卻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環境而已。同樣的2件棉衣和3個麵包,張三的效用函式的取值今天為8、明天為10,李四的效用函式取值明天30、後天50。這哪裡還是函式?當然,嚴格而言這也可稱為函式,不過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式。人類創造函式這一概念,是專門用來解釋規律的,而到了經濟學家這裡,函式卻是沒有任何規律的函式。
馬歇爾:在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之間煎熬
馬歇爾提出了局部均衡,認為商品價格是供求均衡的結果。實際上,馬歇爾綜合了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
我們不得不佩服馬歇爾的勇氣,他竟然將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果要評價馬歇爾,我倒覺得馬歇爾錯誤最多,以為它不僅僅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同時還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
西方經濟學界對馬歇爾推崇有加,我看過一篇英文文章,把馬歇爾說成價格理論的終結者。這讓我很失望。一個不明是非、不負責任的和稀泥的人,會成為價格理論的終結者?
我看到的馬歇爾,是一個在主觀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之間煎熬的學者。他不喜歡像李嘉圖那樣的主觀主義,因為李嘉圖的主觀主義顯然不符合事實,他也不喜歡門格爾的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因為現實中有許多現象需要客觀一些的解釋。他最後選擇了和稀泥。

具體主張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複合”——貝克萊(英國);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國);
“物是感覺的複合” ——馬赫(奧地利)
“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戈拉(古希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