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本書收錄康德於1784—1797年間(60歲至73歲)所寫的論文8篇,包括康德有關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6

本書收錄康德於1784—1797年間(60歲至73歲)所寫的論文8篇,包括康德有關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的全部主要著作在內。

18世紀末的德國比起同時期的西方先進國家來,仍然是個分裂、落後的國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雖然已在發展,但仍苦於封建制度的嚴重束縛。這就決定了德國中產階級的特殊軟弱性。當英國已經和法國正在採取革命行動推翻封建制度的時候,德國還只採取理論的形式。因此在論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國古典哲學時,經典作家指出:“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

目錄

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1784)
答覆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運動?”(1784)
評赫德爾《人類歷史哲學的觀念》(1784)
人類歷史起源臆測(1785)
萬物的終結(1794)
永久和平論(1795)
重提這個問題:人類是在不斷朝著改善前進嗎?(1797)
論通常的說法:這在理論上可能是正確的,但在實踐上是行不通的(1793)
譯名對照表

編輯推薦

18世紀的70年代以前,康德從事多方面自然科學的研究,具有唯物主義傾向和辯證法因素;特別是1755年的《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或作《宇宙發展史概論》)一書,運用牛頓的經典力學原理,提出了關於太陽系演化的學說(即星雲說),對長期以來在科學思想上占統治地位的僵化的自然觀“打開第一個缺口”。這個學說於1796年被拉普拉斯(1749—1827年)重新提出,開始產生廣泛的影響,所以又被稱為康德-拉普拉斯學說

書摘

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

無論人們根據形上學的觀點,對於意志自由可以形成怎么樣的一種概念,然而它那表現,亦即人類的行為,卻正如任何別的自然事件一樣,總是被普遍的自然律所決定的。歷史學是從事於敘述這些表現的;不管它們的原因可能是多么地隱蔽,但歷史學卻能使人希望:當它考察人類意志自由的作用的整體時,它卻可以揭示出它們有著一種合規律的進程,並且就以這種方式而把從個別主體上看來顯得是雜亂無章的東西,在全體的物種上卻能夠認為是人類原始的秉賦之不斷前進的,雖則又是漫長的發展。因此,婚姻以及隨之而來的出生和死亡,——在這上面人們的自由意志對於它們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看起來顯得並沒有任何規律可循,使人能夠事先就據之以計算出來它們的數字;然而各大國有關這方面的年度報表卻證明了它們也是按照經常的自然律進行的,正有如變化無常的氣候那樣,我們雖然不能預先就確定氣候的每一事變,但總地說來它卻不會不把植物的生長、河水的奔流以及其他各種自然形態保持在一種均衡不斷的進程之中。個別的人,甚至於整個的民族,很少想得到:當每一個人都根據自己的心意並且往往是彼此互相衝突地在追求著自己的目標時,他們卻不知不覺地是朝著他們自己所不認識的自然目標作為一個引導而在前進著,是為了推進它而在努力著;而且這個自然的目標即使是為他們所認識,也對他們會是無關輕重的。

既然人類的努力,總的說來,並不像動物那樣僅僅是出於本能,同時又不像有理性的世界公民那樣是根據一種預定的計畫在行進;因此看起來他們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多少是像蜜蜂或者海狸那樣的)有計畫的歷史。當我們看到人類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表現出來的所作所為,我們就無法抑制自己的某種厭惡之情;而且儘管在個別人的身上隨處都閃爍著智慧,可是我們卻發見,就其全體而論,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由愚蠢、幼稚的虛榮、甚至還往往是由幼稚的罪惡和毀滅欲所交織成的;從而我們始終也弄不明白,對於我們這個如此之以優越而自詡的物種,我們自己究竟應該形成什麼樣的一種概念。

近現代政治哲學

復旦大學洪濤老師本科入門課程書目,自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雅維利,包括馬丁·路德、格勞秀斯、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約翰·密爾、馬克斯·韋伯。

世界經典哲學類書籍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性心理學》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理想國》
《西方哲學史》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權力意志》
《新工具》
《純粹理性批判》
《文明論概略》
《勸學篇》
《倫理學》
《耶穌傳》
《時間簡史》
《邏輯哲學論》
《精神現象學》
《物性論》
《感覺的分析》
《精神分析引論》
《基督何許人也——基督抹煞論》
《科學的社會功能》
《人有人的用處》
《科學史》
《人類理智新論》
《邏輯學》
《哲學研究》
《新系統及其說明》
《道德情操論》
《實踐理性批判》
《美學》
《判斷力批判》
《基督教的本質》
《薄伽梵歌》
《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
《物種起源》
《物理學》
《範疇篇》
《人類理解研究》
《培根論說文集》
《知性改進論》
《全部知識學的基礎》
《小邏輯》
《自然哲學》

《人類的由來》
《人性論》
《人是機器》
《法哲學原理》
《狄德羅哲學選集》
《野性的思維》
《哲學史教程》
《科學與近代世界》
《人類的知識》
《精神分析引論新編》
《自然宗教對話錄》
《基督教並不神秘》
《科學中華而不實的作風》
《一年有半,續一年有半》
《時間與自由意志》
《哲學辭典》
《歷史理性批判文集》
《蘇魯支語錄》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科學哲學的興起》
《靈魂論及其他》
《斯賓諾莎書信集》
《實驗心理學史》
《最後的沉思》
《純粹現象學通論》
《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
《佛教邏輯》
《神聖人生論》
《邏輯與知識》
《論原因、本原與太一》
《形上學導論》
《詩學》
《健全的思想》
《自然的體系》
《袖珍神學》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敘述、分析和批判》
《尼耳斯·玻爾哲學文選》
《歷史與階級意識》
《多元的宇宙》
《談談方法》
《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
《路標》
《心的概念》
《計算機與人腦》
《十七世紀英格蘭的科學、技術與社會》
《卡布斯教誨錄》
《薄伽梵歌論》
《尼各馬可倫理學》
《論老年論友誼論責任》
《實用主義》
《我的哲學的發展》
《拓撲心理學原理》
《在通向語言的途中》
《科學社會學》
《埃克哈特大師文集》
《邏輯大全》
《簡論上帝、人及其心靈健康》
《宗教的本質》
《論靈魂》
《科學的價值》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藝術即經驗》
《宗教與科學》
《感覺與可感物》
《行為的結構》
《真理與方法》
《阿維斯塔》
《善的研究》
《人類知識原理》
《倫理學體系》
《科學與方法》
《第一哲學(上下卷)》
《物理學理論的目的與結構》
《思維方式》
《發生認識論原理》
《愛因斯坦文集》
《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先驗唯心論體系》
《哲學的改造》
《十八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
《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
《哲學和自然之鏡》
《動物志》
《論學者的使命人的使命》
《天象論》
《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數理哲學導論
《耶穌傳(第一、二卷)》
《美學史》
《原始思維》
《面向思的事情》
《普通認識論》
《萊布尼茨與克拉克論戰書信集》
《對萊布尼茨哲學的批評性解釋》
《物理學和哲學》
《尼采(上下卷)》
《思想錄》
《道德原則研究》
《自我的超越性》
《實驗醫學研究導論》
《巴曼尼得斯篇》
《人類理解論》
《笛卡爾哲學原理》
《人生的親證》
《認識與謬誤》
《哲學史講演錄》
《聖教論》
《哲學作為嚴格的科學》
《人類知識起源論》
《回憶蘇格拉底》
《心的分析》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科學與假設》
《宗教經驗之種種》
《聲音與現象》
《蘇格拉底的申辯》
《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論有學識的無知》
《保衛馬克思》
《藝術的起源》
《泛神論要義》
《算術基礎》
《給塞倫娜的信》
《結構主義》
《事實、虛構和預測》
《游敘弗倫》
《軀體的智慧》
《動物四篇》
《邏輯學講義》
《宇宙論》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
《邏輯與演繹科學方法論導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