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家]

三毛[作家]
三毛[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平(mào),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三毛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代表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滾滾紅塵》。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三毛[作家]三毛[作家]

三毛(本名陳平,原名陳懋(mào)平,英文名Echo),三毛是後期的筆名,是台灣70至80年代的著名作家,70年代以其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為背景,發表充滿異國風情的散文作品成名,其讀者遍布全世界華人社群。

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她慣以第一人稱寫作,最特別的為文技巧,在於把故事中‘我’提升到一種程度——代表讀者,導引讀者跟隨她進入神話,這可以說是一種獻祭或救贖的過程,透過作品使得閱讀的善男信女得到一種滿足。因長期喪夫之慟,三毛於1991年住院治病時自殺身亡。

名字由來

原名陳懋平,因幼時學不會寫那個“懋”字,每次寫名字時,自作主張把中間那個字跳掉;後乾脆改名為陳平,弟弟們的“懋”字也都跟著去掉。
陳平給自己取的英文名叫Echo,三毛是後期的筆名,也因她喜歡漫畫《三毛流浪記》及其作者張樂平先生之故。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曾問三毛:“取名字還卜卦嗎?”,三毛說:“不是,是先取了以後才又看易經意外發現的,自己也嚇了一跳。”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家庭背景

陳平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為河南人,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父陳嗣慶、母繆進蘭,1943年出生於重慶,幼年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再遷到台北。陳平入讀中正國民國小,1954年考入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小時喜歡撿拾破爛。

生平經歷

該目錄內容以陳平為第一人稱

早年經歷

陳平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父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母繆進蘭,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排行第二,有一個姐姐陳田心與二個弟弟陳聖、陳杰。姐姐陳田心比三毛大3歲。。抗日戰爭勝利後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再遷到台北。陳平在台北入讀中正國民國小,1954年考入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小時就喜歡撿拾別人丟棄的物品把玩,自得其樂。

國中休學

1955年
三毛早年三毛早年
陳平初二的時候,數學常得零分。至第二學期陳平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陳平把題目背下來,小考一連考了六個一百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她作弊。陳平對老師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於是數學老師出了題目叫陳平作答,她得到零分。老師當著全班的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陳平。經此羞辱,陳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開始出現了嚴重的障礙,後來經常逃學到公墓看小說,最後終於休學。1956年一度復學,仍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後正式退學。剛休學時,陳平被父母轉進台北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鋼琴國畫,和名家黃君璧習山水,向邵幼軒習花鳥。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但是陳平經此打擊,患上憂鬱症,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的心態。據說陳平曾割腕自殺,也曾看過心理醫生,但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療並無幫助。

學畫經歷

陳平關在家中一段時間。姐姐陳田心的朋友陳驌在隨顧福生學畫油畫。陳平非常羨慕,於是也隨顧福生習畫。多年之後陳平回憶初見顧福生的情景:
“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三毛《我的快樂天堂
一開始顧福生教陳平素描與水彩畫,是當時除了父母外,唯一與陳平溝通的人。後顧福生因要出國介紹韓湘寧為陳平學畫的老師,後來韓湘寧也因要出國又介紹了彭萬墀。

文學啟蒙

顧福生不是教育家,卻鼓勵陳平在文學的領域發展,幫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引介《筆匯》與《現代文學》雜誌,並將波特萊爾、左拉、卡繆、陳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介紹給陳平,開啟她對當時台灣文壇的認識。顧福生並將一篇陳平的文章轉交他的好友《現代文學》雜誌主編白先勇,從此打開陳平自我封閉的心態,改變了陳平的一生[參1]。
1962年12月,署名陳平的文章《惑》經顧福生推薦在白先勇主編的《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發表,給陳平帶來極大的鼓勵。白先勇後來回憶《惑》是一則人鬼戀的故事,的確很奇特,處處透著不平常的感性,小說里提到《珍妮的畫像》,那時台北正映了這部電影不久,是一部好萊塢式十分浪漫離奇人鬼戀的片子,這大概給了三毛靈感[參1]。”之後陳平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1963年在《皇冠雜誌》十九卷第六期發表《月河》。

入文化學院

三毛三毛
陳平很仰慕白先勇的同學陳秀美,顧福生亦介紹陳秀美作陳平的朋友,鼓勵陳平走出自我封閉的生活。陳秀美覺得當時三毛很自戀。陳秀美並曾以三毛為原型,寫了一篇小說《喬琪》。1964年陳秀美鼓勵陳平去向文化學院董事長張其昀請求入學文化學院作沒有學籍的選讀生。結果獲張其昀特許,至該院哲學系當選讀生,沒有高中學歷的陳平成績優異。
陳平曾對當時的作品《雨季不再來》一書作出以下的評論“《雨季不再來》還是一個水仙自戀的我。我過去的東西都是自戀的。如果一個人永遠自戀那就完了。……很多人可以看到我過去是怎樣的一個病態女孩。”文化學院教授胡品清亦在《皇冠》與《聯合報副刊》分別發表了寫給Echo的書簡。“胡對她的印象是:一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像一個謎。1967年她出國後一個月,胡的《斷片三則》之一描寫她:喜歡追求幻影,創造悲劇美,等到幻影變為真實的時候,便開始逃避。”

初戀

在文化學院時,陳平仰慕同校已以舒凡為筆名出版兩本書的才子梁光明。兩人開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時,大三的陳平以申請去西班牙留學逼梁光明作出承諾,結果陳平辦妥出國手續反而造成兩人分手。

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先學西班牙文,半年後入馬德里文哲學院。在西班牙時遇到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後就讀於德國西柏林哥德書院得到德文教師證書,又到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本想專攻陶瓷後來在法律圖書館打工。留學期間不時把握機會打工賺錢,當過西班牙馬略卡島導遊、德國商店香水模特、美國圖書館員等,遊歷過東德、波蘭、南斯拉夫、捷克、丹麥等國。在這期間她也交了幾位男朋友。在西班牙時,有一日本籍的富商同學;在德國時有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國同學;在美國時,有一名台灣籍的留美博士。但是都無結果。

與荷西結婚

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當時尚是高中生的荷西此時已大學畢業,服完兵役,也有了潛水師執照。原本荷西計畫與一群朋友一同乘帆船去希臘地中海一帶潛水旅遊,邀請陳平擔任廚師同行,但陳平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後來荷西沒有去乘帆船,卻在西屬撒哈拉磷礦廠找到工作。1974年,陳平在非洲沙漠小鎮(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與荷西結婚,開始兩人在西屬撒哈拉的婚姻生活。荷西送給陳平的結婚禮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陳平非常喜歡這份結婚禮物,以後一直保存著。

返國與情傷

三毛與荷西三毛與荷西
1971年返國,應張其昀之聘,在中國文化學院德文系、哲學系任教,也在政工幹校與實踐家專教課。70年代,台灣明星咖啡屋風華正茂,有說法稱此期間陳平在“明星”咖啡廳結識一位畫家鄧國川,因非常喜歡對方的作品而答應了畫家的求婚,遭到家人集體反對,陳平不顧眾多反對之聲堅決要與畫家結婚,即將舉行婚禮前,卻發現了對方是有婦之夫。同年,喜歡運動的陳父鼓勵女兒與他一起打網球,在網球場上他們認識了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後來陳平與之相識,相愛,一年後,陳平答應了德國教師的求婚,有一天他們一起去訂製結婚的名片,結果當天晚上,德國教師卻心臟病突發猝死,之後陳平傷心欲絕,服安眠藥自殺,但被救回。17年後,三毛回憶此事,“那盒名片直到今天還沒有去拿。”

成名撒哈拉

1972年陳平遇到上述情感上婚姻上的打擊,再度遠走西班牙。當時作為背景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與當時副刊上其他文章截然不同,吸引大批讀者。歷經兩度情感上的打擊,三毛的作品此時已超越以往自戀的純文學風格,雖然只是描寫生活的散文,但顯得樂觀開朗又有趣。此後她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源源不斷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這一系列的書大受全世界華人社群讀者歡迎,歷久不衰。

加那利群島與喪夫

1975年11月,摩洛哥組織綠色進軍,35萬名志願者開進西屬撒哈拉。1976年2月西班牙撤離西屬撒哈拉。三毛與荷西最後也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荷西與三毛後來住在加那利群島中的丹娜麗芙島。1979年9月30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姐姐陳田心回憶三毛親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墳墓,認為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著荷西走。三毛在雙親扶持下飛返台灣暫住,稍後又回到加納利群島,一直無法走出傷痛。

旅行與遊記

1
三毛三毛
981年11月,由台北《聯合報》特別贊助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半載,撰寫所見所聞。1982年5月,飛返台北,作“三毛女士中南美紀行演講會”環島演講,主講“遠方的故事”,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深受學生喜愛。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以寫作、演講維生。1984年5月,皇冠雜誌社舉辦了一次“陰間之旅”活動,由呂金虎施法及帶領三毛進地府一游。1985年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說書》;7月,出版有聲書《流星雨》(童話故事)。

逝世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台北榮總病房內逝世,死因為以絲襪自縊而亡。有種說法是,三毛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臨睡前不服用安眠藥無法入睡,安眠藥劑量不斷增加下,最終因服用劑量過重,不慎迷糊中被絲襪纏住頸部而窒息逝世,終年47歲。她的家人也澄清她不是自殺。她去世前半個月,還曾告訴母親,她想做修女。另一方面,各種流言繪聲繪影,說三毛的早逝是她熱衷通靈造成的。外界也流傳她是被謀殺的言論,作家張景然更在他的著作《哭泣的百合:三毛死於謀殺》中對此一說進行了一連串論證,在這之前給王洛賓寫過絕筆書。

代表作品

早期作品

《惑》-《現代文學》雜誌第十五期 1962年12月

《月河》-《皇冠》十九卷第六期 1963年

《極樂鳥》-《徵信新聞報》1966年1月29日

《安東尼·我的安東尼》-《幼獅文藝》1967年6月

《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實業世界》若干篇報導文字[參 20] 《雨季不再來》台北:皇冠,1976年。

主要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台北:皇冠,1976年。

稻草人手記》台北:皇冠,1977年。

《哭泣的駱駝》台北:皇冠,1977年。

《溫柔的夜》台北:皇冠,1979年。

《夢裡花落知多少》台北:皇冠,1981年。

《背影》台北:皇冠,1981年。

《萬水千山走遍》台北:聯合報社,1982年。

送你一匹馬》台北:皇冠,1983年。

《傾城》台北:皇冠,1985年。

《談心》台北:皇冠,1985年。

《隨想》台北:皇冠,1985年。

《我的寶貝》台北:皇冠,1987年。

《鬧學記》台北:皇冠,1988年。

《滾滾紅塵》台北:皇冠,1990年。

《親愛的三毛》台北:皇冠1991年[參 28]。

《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

高原的百合花》台北:皇冠,1993年[參 28]。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2001年1月初版

《給柴玲的一封信―漂泊的路怎么走》。(《聯合報‧聯合副刊》1990年4月7日)。

《歡喜》。(《談色》心岱主編,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1989年4月)。

《讀書與戀愛》。(《當我20》,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年8月)。

《你們為什麼打我》。(《聯合報‧繽紛》,1988年5月25日)。

《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泥土‧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5年6月)[參 28]。

有聲書

《三毛說書》1987年3月初版

《流星雨》1987年7月初版

《閱讀大地》 1989年7月初版

翻譯

蘭嶼之歌

《清泉故事》

《剎那時光》

《娃娃看天下(一)》(漫畫)

《娃娃看天下(二)》(漫畫)

歌詞

三毛作品第15號:回聲 黑膠唱片 封面 左起 齊豫 三毛 潘越雲《不要告別》奕青(李泰祥)曲 李金玲洪小喬、劉文正、蕭孋珠、鳳飛飛、黃鶯鶯、江玲、江美麗、江明學、葉璦菱、趙薇、李碧華、張惠妹等人都曾唱過。當時陳平用Echo為筆名。

《一條日光的大道》李泰祥曲 李泰祥、齊豫唱

《橄欖樹》 李泰祥曲 齊豫唱 電影《歡顏》插曲

《軌外》(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三毛旁白 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七年沒

有上學的日子

《迷》(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三毛與母親在沒有上學的日子裡的互動

《今生》又名《七點鐘》(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齊豫唱 王新蓮合音 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她初戀的第一次約會

《飛》(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宗盛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三毛以這首歌詞記述了去西班牙前與初戀男友的告白

《曉夢蝴蝶》(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陳志遠曲/編曲 潘越雲唱 反映了三毛初戀的破滅後的遊戲人間

《沙漠》(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

《今世》(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泰祥曲/編曲 齊豫唱

《孀》(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陳揚曲/編曲 齊豫唱 三毛旁白

《說給自己聽》(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李泰銘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遠方》(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王新蓮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唱 三毛旁白

《夢田》(三毛作品第15號 回聲)翁孝良曲 陳志遠編曲 潘越雲、齊豫唱 [參 29]

說時依舊》 梁文福曲 林慧萍唱 三毛記述了她與初戀的情人20多年後相逢的心聲

《生活,是一種夏日流水般的前進》

《那人》

假如還有來生

《做一個百分之百的女人》

《雅各天梯》

《夢裡風景》

《對話》

散文集

夢裡花落知多少

《不死鳥》、《明日又天涯》《雲在青山月在天》、《歸》、《夢裡夢外》、《不飛的天使》《似曾相識燕歸來》《夢裡花落知多少》《一個男孩子的愛情》《我的寫作生活》、《駱駝為什麼要哭泣》、《在風裡飄揚的影子》(西沙)、《童話》(西沙)、《 兩極對話》

雨季不再來:

《序》(舒凡) 《惑》 《秋戀》 《月河》
《極樂鳥》 《雨季不再來》《一個星期一的早晨》 《安東尼·我的安東尼》
《赴歐旅途見聞錄》 《我從台灣起飛》 《駱駝為什麼要哭泣》 《翻船人看黃鶴樓》
《平沙漠漠夜帶刀》 《去年的冬天》 《三毛——異鄉的賭徒》 《訪三毛、寫三毛》
《飛——三毛作品的今昔》

稻草人手記:

《序》、《江洋大盜》、《親愛的婆婆大人》《西風不識相》
《這樣的人生》、《士為知己者死》、《警告逃妻》《這種家庭生活》
《塑膠兒童》、《賣花女》、《守望的天使》、《相思農場》
《巨人》、

溫柔的夜:

《他們說三毛》、《寂地》、《五月花》、《瑪黛拉遊記》、
《溫柔的夜》、《石頭記》、《相逢何必曾相識》、《永遠的馬利亞》、
《附錄:我不是三毛迷》、

哭泣的駱駝:

《塵緣》、《收魂記》《沙巴軍曹》《搭車客》
《哭泣的駱駝》、《逍遙七島游》、《一個陌生人的死》、《大鬍子與我》
《啞奴》、

撒哈拉的故事:

《媽媽的一封信》、《回鄉小箋》、《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
《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
《愛的尋求》、《芳鄰》、《素人漁夫》、《死果》、
《天梯》、《白手成家》、

送你一匹馬:

《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愛馬(自序)》、《驀然回首》、《驚夢三十年》、
《回娘家》、《故鄉人》、《看這個人》、《我所知所愛的馬奎斯、》、
《逃亡》、《往事如煙》、《夢裡不知身是客》、《野火燒不盡》、
《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學期作業報告》、《你是我特別的天使、》、《朝陽為誰升起》、
《一生的戰役》、《送你一匹馬》、《衣帶漸寬終不悔、》、《陳老師(跋)》、

萬水千山走遍:

《大蜥蜴之夜》、《街頭巷尾》、《青鳥不到的地方》、《中美洲的花園》、
《美妮表妹》、《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附記》、《藥師的孫女》、
《銀湖之濱》、《索諾奇》、《夜戲》、《迷城》、
《逃水》、
附錄 飛越納斯加之線、

傾城:

《女兒》、《阿姨》、《我的小姑》、《小姑》、
《我的小姑》、《我也叫她小姑》、《一千零一夜的阿姨》、《三毛,一位認真的玩童》、
《膽小鬼》、《吹兵》、《匪兵甲和匪兵乙》、《約會》、
《一生的愛》、《紫衣》、《蝴蝶的顏色》、

《說給自己聽》、
《愛和信任》、《簡單》、《什麼都快樂》、《天下本無事》、
《還給誰》、《軌外的時間》、《狼來了》、《一定去海邊》、
《他》、《不負我心》、《夏日煙愁》、《傾城》、
《評'膽小鬼'》、《讀三毛的'傾城'》、

背影:

《逃學為讀書》《背影》、《克里斯》、《荒山之夜》、
《離鄉回鄉》《浪跡天涯話買賣》《雨禪台北》、《周末》、
《永遠的夏娃開場白》、《赤足天使》、《親不親,故鄉人》、《黃昏的故事》
《餃子大王》《拾荒夢》《巫人記》

鬧學記:

《序一》、《序二》、《鬧學記你從哪裡來》、《如果教室像遊樂場》、
《春天不是讀書天》、《我先走了》、《新天新地重建家園》、《愛馬落水之夜》、
《我要回家》、《求婚》、《孤獨的長跑者》、《長歌楊柳青青》、
《導讀罪在那裡》、《遺愛星石》、《吉屋出售》、《隨風而去》、
《E·T回家》、、《後記》、

談心:

《自愛而不自憐》、《祝福中國》、《人生何處不相逢》、《隔離與溝通》、
《不滿、不滿、不滿》、《真聰明的好孩子》、《沒有找呀》、《教書不是塔》、
《最重要的是被愛嗎?》、《為什麼、為什麼?》、《讀書和迷藏》、《不棄》、
《不逃》、《其實都不是問題》、《不能給你快樂》、《寫作不難》、
《我喜歡把快樂當傳染病》、《獄外的天空也是你的》、《是美德還是懦弱》、《“喜歡”有千萬種...》、
《讀書不能唯讀一個月》、《五個對話》、《如果是我的女兒》、《如果我是你》、
《不要也罷》、《小朋友好》、《不會忘記你要的明信片》、《如何死得其所》、
《不講了》、《說朋道友》、《愧疚感》、《少年愁》、
《回不出的書信、》、《寫給“淚笑三年”的少年》、《後記》

作品評論

三毛三毛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裡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其記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於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這也許是一種更高的技巧和風格吧。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無論是她遺留下來的眾多作品、她的遊歷和她心靈情感的轉折,都是充滿一點點浪跡天涯的意味。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一腳步是否踏穩。
事實上,三毛的作品,特別是由《撒哈拉的故事》開始,便是她遊歷的記敘,也是她情感的記敘。與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滿歡笑、喜樂,讀者閱讀她的小說,仿佛感受著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對著大風沙的侵襲,她也是積極和樂觀;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卻一下子“黑暗”起來,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無盡的悲傷,這時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個哀傷過客的形象。

經典語錄

語錄集錦

▲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它有一天會結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會再痛。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

▲好孩子,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

愛情妙錄

▲世界上難有永恆的愛情,世上絕對存在永恆不滅的親情,一旦愛情化解為親情,那份根基,才不是建築在沙土上了。

▲某些人的愛情,只是一種“當時的情緒”。如果對方錯將這份情緒當做長遠的愛情,是本身的幼稚。

▲一剎真情,不能說那是假的。愛情永恆,不能說只有那一剎。

▲愛情,如果不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長地久的。

▲愛情不是必需,少了它心中卻也荒涼。荒涼日子難過。難過的豈止是愛情?

▲愛情是一種奧妙,在愛情中出現籍口時,籍口就是籍口,顯然已經沒有熱情的籍口而已,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愛情消逝,一方以任何理由強求再得,這,正如強收覆水一樣的不明事理。

▲愛情是彩色氣球,無論顏色如何艷麗,經不起針尖輕輕一刺。

▲逢場作戲,連兒戲都不如,這種愛情遊戲只有天下最無聊的人才會去做。要是真有性情,認真辦一次家家酒,才叫好漢烈女。

▲愛情的滋味複雜,絕對值得一試二嘗三醉。

友情妙語錄

▲朋友是五倫之外的一種人際關係,一定要求朋友共生共死的心態,是因為人,沒有界定清楚這一個名詞的含意。

▲一剎知心的朋友,是貴在於短暫,拖長了,那份契合總有枝節。

▲朋友還是必須分類的——例如圖書,一架一架混不得。過分混雜,匆忙中急著著,往往找錯類別。

▲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朋友之義,難在義字千變萬化。

▲朋友絕對落時空,兒時玩伴一旦闊別,再見時,情感只是一種回憶中的承諾,見面除了話當年以外,再說什麼都難了。

▲朋友之間,相求小事,順水人情,理當成全。過分要求,得寸進尺,是存心喪失朋友最快得捷徑。

▲朋友共樂,錦上添花絕對有必要。朋友共苦,除非同病相憐,不然總有高低。

▲強占友誼,最是不聰明,雪泥鴻爪,碰著當成一場歡喜。一旦失去朋友,最豁達的想法莫如——本來誰也不是誰的。

▲可進可出,若即若離,可愛可怨,可聚而不會散,才是最天長地久的一種好朋友。

▲我當心的去關愛他人,這使情感不流於泛濫。

▲我決不過分對人熱絡,這使我掌握分寸。

▲我漠視無謂的閒言,這使我內心舒暢。
▲我很少開口求人,這使我自由。

▲我不欠錢,這使我安心。

▲我讓人欠我的錢,這使我做傻瓜。

▲我看書,這使我多活幾度生命。

寫作風格

三毛三毛
毛是極少數以散文名世的當代作家。儘管有好事者揭秘,認為頗有小說成份,但一種作品以什麼文體被讀者接受,它就對什麼文體產生實質性影響。所以依然把三毛歸入散文作家。這是一種“行者散文”,武俠是武行者,一如孫行者悟空,因為違法,所以取小說形式。旅行是文行者,一如

取經者玄奘,由於合法,所以取散文形式。傳統的行者散文是苦的,所以每每苦吟著“不如歸去”,現代的行者散文是樂的,所以津津樂道著"不如離去"。對於台灣女作家三毛而言,寫作構成她獨特的生命方式。

檢視三毛的筆耕道路,品味其作品的無窮魅力,不能不注意到她的文學追求。三毛的文學價值觀,與她的個性、文學道路、以及對生活本身的理解,有著密切關係。

確切地說,三毛沒有純文學作家那種嚴肅的創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會效果,創新對於她,既非經國之大業,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學殿堂之捷徑,天下揚名之手段。且看三毛的自我表白。 “文章千古事,不是我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來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說起來都太嚴重。寫稿真正的起因,‘還是為了娛樂父母’,也是自己興趣所在,將個人的生活做了一個記錄而已。”

這種人生觀乃至寫作觀的形成,基於三毛自己的生命體驗。曾經陷落在孤獨的自閉年代,那份偏執、認真與敏感,使她苦苦掙扎於內心與外界的搏鬥中,每每心靈受傷與幻夢破滅,就想到死的解脫。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遊戲人間,成就自我,生命對她來說是狹窄的暗角。後來經過萬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駁的人生世相,又身歷了情感心路的悲歡離合,漸漸徹悟了一己悲觀之外的大千世界,體味到個人生命時間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

從偏執人生到遊戲人生,三毛以往的個性人生有了一個大的反撥,她做了自己過去的叛徒。由此,萬水千山之中走出了一個曠達、灑脫的三毛。

人物軼事

與荷西

初識荷西時,三毛在馬德里上大學三年級,而荷西只不過她學校附近就讀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聖誕節晚上,頭上一頂法國帽的荷西卻在她所居住
三毛與荷西三毛與荷西
的公寓樓下等她送她節日禮物與祝福!那時三毛根本就未將比自己小几歲的荷西懷任何想法。
而荷西卻照樣逃課來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臉認真地說,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覺察他的異常,便故意氣他,對他下最後通牒:再也不要來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氣,只是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說:ECHO,再見。
後來荷西便真的再也不來找三毛,偶爾在路上遇見,他只是禮貌性地擁抱一下三毛親親她的臉頰。而三毛身邊的男友似乎總在換來換去,有意或無意。
返台後的三毛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餘她重返西班牙
那一天她接到一個好朋友的電話,說有要事囑她趕過去她家。臨近晚上時三毛便匆匆趕到好朋友家。見面時,好朋友只是叫她閉上眼,等候。而此時,三毛被人突然攔腰抱起,鏇轉,三毛睜眼一看,是荷西,七個月後,三毛與荷西舉行公證結婚。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潛水工程師,三毛每天都會在下午兩點半開三個小時的車冒著沙漠裡走沙與龍捲風的危險去接五點半下班的荷西回家。後來,荷西去了另一個島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於是,三毛就決定將車與行李託運過去,陪心愛的荷西。
三毛婚後七年,那一次,陳爸爸和陳媽媽遠道飛來歐洲探望外子,因為地域的文化差異,荷西不懂得如何稱呼中國的岳父母,依西方人習慣,他便要稱呼其為陳先生陳太太,而對三毛來說,一定要叫爸爸媽媽,荷西緊張得不得了,言行拘謹,從始至終都還是未能將爸爸媽媽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飯時,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聽聊天中的荷西對她爸爸說:“爹爹,你叫ECHO準許我買機車好不好?”三毛趕緊躲進廚房,淚流滿面。荷西肯這樣叫她的爸爸,是緣於他對她多么深情的愛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別三毛父母的那一個夏天,三毛陪同雙親飛離島上,而荷西也送他們到了機場。可是,這便成了永訣。荷西潛水時出了意外。時年荷西僅三十歲。
三毛幾天沒吃沒喝接連地暈倒過去……當時陳母端來一碗湯哀求女兒喝下去,而心痛至極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執意陪荷西一起走……後來,平鑫濤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邊,不停地勸慰,直到三毛肯答應她:絕不自殺。
沒有荷西便沒有了可愛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著替荷西訂做墓碑,又每天都買大把的鮮花去墓地看她的愛人,陪他說話,直至天黑仍不肯離開。

與西部歌王王洛賓

三毛與王洛賓三毛與王洛賓
毛曾到過當時西部歌王王洛賓居住的城市烏魯木齊兩次。其中一次,三毛居住在王家,並接受了當地電視台的訪問。與其說是所謂的“忘年愛”,不如說是我三毛善良、單純的一廂情願,被好事者塗抹成了茶餘飯後的無聊談資。
曾經有過一段短暫的“忘年情”。三毛從小就愛唱《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她把這些中國民歌帶到西班牙,帶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幾十年。當她有機會去新疆旅遊時,特地去拜訪了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賓先生,此時的王洛賓已經70多歲了。
海峽兩岸,鴻雁傳書。短短的3個多月,往來6封信件。王洛賓寫信告訴三毛: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做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來信,責怪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幾個月後,三毛再次來新疆時,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裡,憧憬著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14天后,三毛提著行李,落寞的回到台灣。
然而不到一年,卻傳來三毛的死訊。為了永遠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一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在《1943-1991三毛》傳記一書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事實上三毛與王洛賓的相處很不愉快,更沒有忘年情這一說。

與張樂平

三毛生性浪漫,三歲時讀張樂平《三毛流浪記》,印象極深,後遂以“三毛”為筆名。為了追尋心中的那棵“橄欖樹”,她踏遍萬水千山。然而,無論是異國都市的生活情調,還是天涯海角的奇風異俗,都沒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國情結。儘管她嫁給了一個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個完整的東方女性。三毛從來不刻意追求某一種技巧和風格,一切都顯得平實與自然。然而在她信筆揮灑之中,卻又蘊涵無限。有讀者認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與母親

曾經,三毛的母親繆進蘭在一篇題為《我的女兒,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個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為特行卓立、不依常規,及不能忍受虛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邊看守著每一腳步是否踏穩。

爭議事件

休學事件

陳平在國中時國文、英文、地理拿手、數理化較差。初二的時候,第一次月考,她四門課不及格,數學更是常得零分。

三毛灑脫的三毛
至第二學期陳平發現,老師每次出小考題目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陳平把數學題目背下來,一連考了六個一百分。數學老師開始懷疑,認為她成績的提高是因為作弊。自尊心很強的陳平對老師說:“作弊,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師,也不能這樣侮辱我。”於是數學老師拿了一張試卷給陳平叫她作答。陳平一題也不會做。老師當著全班的同學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畫完,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叫陳平在教室角落罰站。下課後,老師又叫陳平到操場繞一圈。經此羞辱,陳平開始在教室昏倒,後來經常逃學到公墓看小說,最後終於休學。1956年一度復學,仍經常逃學到圖書館看書,後正式退學。剛休學時,陳平被父母轉進台北美國學校,被送去學插花,學鋼琴,學國畫,跟名家黃君璧習山水,跟邵幼軒習花鳥。她喜歡看書,她父親就教她背唐詩宋詞,看《古文觀止》,讀英文小說,但是陳平經此打擊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的心態。陳平也曾看過心理醫生,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療只有反抗更重。通靈事件

1979年,荷西在拉帕爾瑪島的海中潛水時遇意外喪生。三毛回國後一天晚上,“三三集刊”的一群年輕作家,聚在朱西甯家中,三毛與耕莘寫作會的神父陸達誠也在場。在一雙方桌的四面,男女各半對坐,各用一手指點住畫有箭頭的碟背,請碟仙降來。三毛與死去的荷西溝通,大得安慰。之後因為思念荷西,三毛曾使用錢仙,自動書寫等方法試圖與死去的荷西溝通。有一次三毛起了疑心,用耶穌之名命令對方說出真實身分。結果是寫出幾個西班牙字:“魔鬼神。”三毛大受驚嚇,陸達誠為了安撫她,為她奉獻了一台彌撒,並讓她戴上隆重祝聖過的法國帶回來的顯靈聖牌。接下來一年,她沒再接觸通靈之類的事物,並且不斷地行善。她曾告訴陸達誠,她每次收到稿費都會分成六份,捐給不同的慈善團體。

個人榮譽

三毛三毛
發表作品23部,約500萬字。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陳宗緒先生於民國年間建造,位於定海區小沙鎮陳家。五間正房現已修復成為“三毛作品陳列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區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電影《滾滾紅塵》由三毛編劇,嚴浩導演,林青霞、秦漢、張曼玉合演,“湯臣電影公司”出品。上演後因劇本影射並同情漢奸胡蘭成與女作家張愛玲相戀,頗受非議,尤以內容涉及國民政府之形象問題,受到台灣輿論界嚴厲批評。1990年12月15日,三毛盛裝出席第二十七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滾滾紅塵獲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三毛角逐最佳編劇獎,結果榜上無名,不禁當眾落淚。

個人影響

三毛的作品如同他父親所說,距離川端康成海明威的成就,還有一大段距離,但她像他們那樣走上了自絕之路。奇異的是,三毛過世後,三毛的種種又再度成為話題,生前喜歡讀推理小說的她,也好象留下層層密碼,等待我們解開謎題。三毛經常熱情流露對其他文人的欽佩與喜愛,其實是她的波希米亞性格使然。在中國人拘謹表達情感的文化,可能真有奇特之處。
三毛與大陸文化名人張樂平、姚雪垠賈平凹王洛賓等有著非同一般的友誼。1988年6月12日,致函居於上海之著名漫畫家、“三毛流浪記”作者、“三毛之父”張樂平:“在我三歲的時候,我看了今生第一本書,就是您的大作三毛流浪記。後來等到我長大了,也開始寫書,就以三毛為筆名,作為您創造的那個三毛的紀念。在我的生命中,是您的書,使得我今生今世成了一個愛看小人物故事的人,謝謝您給我一個豐富的童年。”1989年,三毛到上海與畫家張樂平相見,認畫家為“爸爸”。

人物評價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三毛父親陳嗣慶
在我這個做母親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過是我的孩子而已。

三毛三毛
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裡,不能忍受虛假,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 
———三毛母親繆進蘭
三毛曾說過很羨慕我和秦漢恩愛,也想找一個關心自己、可以談心的及工作上的伴侶,可惜未能找到理想對象。對於死去的丈夫,她仍然十分懷念。她太不注意保護自己……我曾經勸她不要太過任性,就算自己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也要為父母保養身體。
———演員林青霞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份的。許多年裡,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賈平凹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作家梁羽生
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因為這算是美人的特權。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作家李敖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悽,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里,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作家司馬中原
有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
———演員胡茵夢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作家倪匡

相關傳記

傳記封面傳記封面

2011年1月,在三毛逝世20周年之際,由兩岸作家——瑞典文學院院士、著名漢學家馬悅然先生的妻子、台北前印刻雜誌副主編陳文芬女士與內地著名傳記作家師永剛聯手撰著的、由三毛家人授權出版的傳記《三毛:1943-1991》,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書中獨家披露了三毛自殺真實原因、三毛在荷西去世後曾有的短暫情史、與王洛賓戀情事件真相、師從白先勇等諸事新解。

後世紀念

2011年1月4日皇冠出版社台北皇冠藝文中心舉辦‘夢中的橄欖樹-三毛逝世20周年紀念特展’開幕典禮,三毛姐姐陳田心及弟弟陳聖陳杰、生前好友丁松青與紀政到場追思故人。展出的物品包括三毛生前的收藏品、手稿、書畫作品、照片以及個人用品。在台北的展覽持續到1月30日。2011年3月份轉往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繼續展出。

近代十大才貌雙全的女人

近代十大才貌雙全的女人。

中國近代十大才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