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蟲病

肝吸蟲病

肝吸蟲又稱華支睪吸蟲,其成蟲寄生於人的肝、膽管內,可致肝吸蟲病。臨床上以納差、腹瀉、上腹部不適、肝腫大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為特徵。本病在國外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各國,國內23個省、市、自治區有本病流行。以廣東、台灣等省為主要流行區。

基本信息

病因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成蟲主要寄生於人或哺乳動物(如貓、狗、豬、鼠)的肝膽管內。在流行區,患有本病的人或動物,蟲卵經常隨膽汁進入腸內,混於糞便中排出體外。卵在水中被第一中間宿主豆螺或沼螺吞入消化道內孵出毛蚴,經胞蚴、雷蚴一系列的發育和繁殖,最後形成許多尾蚴。成熟尾蚴自螺尾逸出,在水中遊動,遇到第二中間宿主淡水魚或蝦,則侵入體內,形成囊蚴,囊蚴具有感染性。在流行區,本蟲第一中間宿主豆螺、沼螺和第二中間宿主鯉科魚及小雜魚等生活在同一水域中,並以人畜糞便養魚,如常把人畜糞便倒入魚塘或在魚塘上修建廁所,就可造成魚類的大量感染

囊蚴對調味品的抵抗力比較強,在醬油內(含氯化鈉19.3%)可維持5小時,在食醋內(含醋酸3.36%)可維持兩小時才死亡。因此,吃魚生的人將生魚片加調味品後即生食,很容易感染本病。厚度1mm,含囊蚴的魚肉片,在90℃和60℃水中,分別於1秒鐘或10秒鐘內囊蚴全部死亡,因此,吃“魚生粥”時,如果生魚片切的較厚,或魚片數較多,放入粥內後可使粥的溫度下降,就不容易殺死囊蚴。經燒烤的小魚,若內部魚肉未熟透,囊蚴不能被殺死,人們吃下這種食品就容易感染本病。至於生吃魚蝦的人,感染本病可能性就更大了。

症狀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肝吸蟲病的流行,主要與當地居民生食、半生食淡水魚蝦有關,廣東的居民喜食“魚生”、“魚生粥”;遼寧朝鮮族常食用生魚飲酒;山東河南等省兒童喜歡烤食小魚。上述進食習慣是人感染肝吸蟲的主要方式。

吸蟲學名稱為,中華分枝睪吸蟲成蟲寄生在人或動物的膽管內成蟲壽命可達20-30年或更長時間,蟲體攝取宿主的紅細胞白細胞,並不斷排出代謝產物和分泌有毒物質損害,宿主成蟲不斷排出蟲卵蟲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肝吸蟲卵是人體腸道寄生蟲中最小的蟲卵之一蟲卵,形態略似電燈泡蟲卵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中不斷發育孵出幼蟲,幼蟲遇到淡水螺類並被吞食後則在螺體內發育成第二期幼蟲即尾蚴,此時尾蚴從螺體內逸出不斷地在水面上遊動,如果遇到淡水魚蝦尾蚴則即附著魚體並侵入魚蝦組織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蟲即囊蚴這時如果吃了含有肝吸蟲囊蚴的,小魚小蝦或生魚片沒有煮熟的魚蝦以及被肝吸蟲囊蚴污染的,其它食物等均可引起感染發病。

其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受損蟲體在膽道寄生時的,代謝產物和機械刺激的結果病變主要在肝的,次級膽管感染初期病變並不明顯長時間重度感染後膽管,出現局限性擴張管壁增厚大量蟲體可引起阻塞膽汁滯,留如合併細菌感染可引起膽管炎和膽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結締纖維組織增生附近的,肝實質可見明顯萎縮膽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並附著於蟲卵表面作為結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劑作用。促進膽紅素鈣的沉積最後導致色素類結石(即肝內多發性結石)的出現檢獲蟲卵是確診的主要依據免疫診斷:皮內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都曾試用於華支睪吸蟲病的,輔助診斷但檢測病人結果,出入較大且與其它消化道寄生蟲感染(尤以吸蟲類感染)有較明顯的,交叉反應不能用作確診現僅作為流行病學調查初篩之用。

臨床表現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肝吸蟲病潛伏期為1個月左右,輕度感染常無明顯症狀,僅在病人糞便中發現蟲卵,少數有輕度上腹部不適、腹瀉等。較重感染者起病緩慢,除有納差、腹瀉、腹脹等消化道症狀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暈等神經衰弱症狀。肝腫大以左葉為著,少數反覆感染者,最終可發展為肝硬化和門脈高壓。嚴重感染的兒童,可出現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障礙。對本病缺乏免疫力,或連續多次大量感染者,可在大便未查見蟲卵之前,突然發生寒戰、高熱和腹瀉,肝腫大並有壓痛,少數有脾腫大和黃疸,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一般將本病分為以下臨床類型:

①肝炎型:最為常見,有乏力、上腹不適、腹脹、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或隱痛。體檢有肝臟輕、中度腫大,常無壓痛,部分病人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如不注意詢問流行病史,易將本病誤診為病毒型肝炎。

②膽管炎型:病人有畏寒、寒戰、發熱,同時伴有上腹陣發性絞痛,有時有黃疸,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增高,此型病人常並發膽管炎或膽囊結石

(3)胃腸炎型:表現為腹脹、腹瀉,大便每日約3~4次,無膿血,鏡檢常無異常發現。

(4)肝硬化型:表現為肝臟腫大,質硬,有腹水、脾腫大、血漿白蛋白降低、貧血和下肢浮腫,此型在流行期以兒童為多見,多伴有營養不良。

(5)侏儒型:此型常同時伴有肝硬化,多發生於嚴重肝感染的兒童病例。

(6)隱匿型:此型最為多見,一般無症狀,僅在體檢、流行病學調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而發現。

(7)混合型:在患病期間同時伴有上述各類型。

診斷

凡居住或旅行於流行區,有進食生魚或蝦以及未燒熟的魚(包括乾魚、醃魚)史者,當出現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並伴肝腫大或其他肝膽系統疾病時,即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確診有賴於糞便直接塗片或濃縮法找蟲卵。糞便多次陰性者,可作十二指腸引流,採集膽汁找蟲卵。免疫學檢查,如皮內試驗、對流免疫電泳等可輔助診斷。

治療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嚴重感染且有營養不良患者,應臥床休息,給予營養豐富的易消化飲食,待全身症狀改善後,施以驅蟲治療。常用的藥物有:①吡喹酮:常用劑量為每次25mg/kg,每日3次,連用2個月(總量為150mg/kg),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副作用輕而少,偶有頭痛、頭昏、噁心、乏力等。②阿苯達唑(丙硫咪唑):是近年發現的高效廣譜驅蟲藥,劑量為每次5~10mg/kg,每日2次,連服7日。副作用少,少數可有頭昏、乏力、腹瀉等,可自行緩解。孕婦與2歲內小兒忌用。並發膽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無效者可考慮手術

一、一般治療與對症治療:重症有營養不良或肝硬化症狀時,應加強營養、保護肝臟、以後再考慮特殊治療。有膽囊炎、總膽管堵塞等急性外科併發症時,應即以手術治療

二、病因治療 

(一)吡喹酮療效高,療程短,副作用較輕,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總劑量按感染輕重而定,輕者可用75mg/kg或210mg/kg的5天療法。

(二)硝硫氰胺3-6um的微粉膠囊,總劑量為6-8mg./kg等分3-5份,每天1份,本藥副作用較多,少數可出現黃疸。各種原因的黃疸、急慢性肝炎恢復未滿一年,有精神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婦女、高空作業及駕駛人員均禁用。

(三)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乾粉型每天50-70mg/kg,頓服或分2次服,連服5-7天為1療程,成人總劑量一般為17.5g。本藥代謝及排泄慢,有一定副作用和延遲反應,個別病人可出現肝功損害,中毒性精神病及溶血反應,故有上述病史及嚴重神經官能症及血紅蛋白病者忌服,硝硫氰胺與六氯對二甲苯現已少用。

三、加強糞便管理,禁吃未熟魚類,積極治療病員。

預防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肝吸蟲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食物傳播。因此,在流行區做好宣傳工作,使民眾了解此病的傳播途徑,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吃生或半生的魚蝦;菜刀切完生魚必須洗淨後再切熟肉,以免囊蚴感染;加強糞便管理,不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或貓、狗、豬等的糞便施肥或餵魚蝦,防止糞便污染水源、魚塘;禁止出售魚生及“魚生粥”飲食和用生魚鱗、魚內臟等給狗、貓等動物吃;普查普治病人,查明保蟲宿主,並根據保蟲宿主的不同經濟價值分別採用殺滅、治療或管理。只要能切實採取以上措施,就不難達到消滅肝吸蟲病的目的。

大力做好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民眾對本病傳播途徑的認識自覺不吃生的或不熟的魚蝦改進烹調方法和改變飲食習慣注意分開使用切生熟食物的菜刀砧板及器皿也不用生魚餵貓犬。

積極治療病人和感染者是保護人民健康,減少傳染源的積極措施治療藥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為首選藥合理處理糞便改變養魚的習慣都是,預防華支睪吸蟲病傳播的重要措施此外結合生產的,需要清理塘泥消毒魚塘對殺滅螺類有一定效果

肝吸蟲病肝吸蟲病

新聞動態

2010年8月有媒體報導稱,“江門市疾控部門經抽樣調查加臨床統計估算,江門市400多萬人口中感染肝吸蟲病的人估計有280多萬,約占全市人口的七成。”這一組不甚科學、但駭人聽聞的數字推論,引起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網上對此事件的討論十分熱烈。昨日(2010年8月27日),江門市衛生局連夜召開新聞通氣會,澄清稱“江門地區肝吸蟲感染率70%”的說法源於數據誤讀,該市肝吸蟲實際感染率低於13%。

肝臟疾病匯總

病毒性肝炎 | 肝膿腫 | 肝結核 | 肝吸蟲病 | 阿米巴肝膿腫 | 良惡性腫瘤 | 肝囊腫 | 肝膿腫 | | 肝包蟲病肝血管瘤 | 肝內膽管結石 | 脂肪肝 | 中毒性肝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黃疸 | Gilbert綜合徵 | 多發性肝囊腫 | 肝海綿狀血管瘤 | 酒精性肝硬化 |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 肝癌 | B肝 | A肝 | C肝 | 膽汁淤積 | 肝腫大 | 門脈高壓症 | 腹水 | 肝性腦病 | 肝功能衰竭| 脾大| 膽管結石

消化系統疾病(三)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消化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