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胃痛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症,也見於胃黏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髒有密切關係。胃氣鬱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不同證候,採取相應治法。

基本信息

歷史

胃痛胃痛

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於《內經》,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內經》首先提出胃痛的發生與肝、脾有關,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說。
2、唐宋以前文獻多把屬於胃脘痛的心痛和屬於心經本身病變的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代李杲《蘭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門,將胃脘痛明確區分於心痛,使胃痛成為獨立的病證。
3、明清時代進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療大法,《醫學正傳》說:“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也。”“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醫學真傳·心腹痛》還指出了要從辨證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之法。

西醫病名

西醫學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症狀者,屬於中醫學胃痛範疇。

家庭治療措施

按摩穴位

胃痛胃痛
胃病治療除了一些常規的藥物治療食療之外,我們還可以採用中醫養身保健的方法足療進行治療。足療原本就是平常老百姓用來進行保健的方法,現在運用到胃病的治療當中其效果也非常的好,能治病防病、強身健體。人體的足部是五臟六腑的投影區域,在腳部上有六十多個穴位都和人體的內臟器官有著相應的聯繫,所以進行足療其實不僅能治療胃病,還可以保健防病。目前常用的是穩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調運動,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踝關節、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並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效果,結合穴位使用可有效治療胃病,使用時可以針對按摩下面的幾個穴位。

1、太陽神經叢
這個穴位在腳底底部,二三腳趾掌關節下面,用手取尋找這個穴位的時候,可以摸到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找到位置之後進行按摩,按照從下往上的方向進行按摩。

2、胃
按摩兩腳大腳趾下的第一骨節部位處的凹陷位置,左右腳的按摩方向稍微有些差別,左腳應從外往內按摩,右腳則從內往外按摩。

3、腎上腺
太陽神經叢下面的最深處,用手指去尋找可以感覺有一小洞凹陷,腎上腺在腳底的位置是最深的凹陷部位,這個反射區比較難找到。在按摩的時候以一按一放的方式進行。

4、胰臟
胰臟的反射區在兩腳腳底內側,胃的下面,用手觸摸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有一些微凸的顆粒。左右腳按摩有差,左腳從外往內按,右腳從內往外按。

5、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的反射區在兩腳腳底內側,胰臟反射區的下面膀胱反射區的上面,在用手摸的時候可以感到有凹陷,同樣的按摩的方法是左腳從外往內按,右腳從內往外按。

6、肝膽
肝膽的位置在腳底一半的上方,和三四腳趾掌關節下方位置,在用手摸的時候可以感覺有長條的凹陷溝,這裡便是膽的反射區,在按摩肝膽反射區是應從下往上按。

7、胸部淋巴腺
胸部淋巴腺是淋巴的總開關,它的位置在腳部腳背上,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凹陷的地方。按摩的時候從腳的外側往腳跟方向推按。

8、上身淋巴腺
上身淋巴腺的位置在兩腳腳背內側,位於腳踝關節的上方,用手的摸的時候也有凹陷感,進行按摩的時候用從外往內按摩的方式進行。

緩解胃痛簡單措施

1、吃點東西。胃痛常常是因為飢餓產生的,這個時候如果有軟質食物的話,吃一點,比如麵包、餅乾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東西。平時可以買些蘇打餅乾放在辦公桌里,以備不時之需。

2、放鬆腹部。胃痛的時候,儘量把皮帶鬆開,這樣可以保障胃氣流通順暢,讓腹部舒服一點。經常胃痛的人,平常儘量穿舒適寬鬆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壓。

3、給點溫暖。胃寒的人常常是因為受了冷的食物的刺激而發作的,這個時候喝點熱水,或是用熱水袋敷一會兒胃部,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

4、調整睡姿。對於持久在晚上發生胃酸逆流的人來說,最好採取右側在上、左側在下的睡姿,同時把頭部墊高,這樣就可避免胃酸逆流。

緩解胃痛的姿勢

跪姿前傾
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複做3~5次。該動作有助於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徵(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
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鬆,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
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複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鍊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站立彎膝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後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鬆肌肉。重複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瑜伽飲食療法

可選用如下食療藥膳:
1.蓮子粥:蓮子30克,大米100克。按常法煮粥,每天使用,連續服1個月。適用於脾胃虛弱者食用。
2.銀耳紅棗粥:銀耳20克,紅棗10克,糯米150克。按常法煮粥。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胃痛患者。
3.蓴菜羹:蒓菜250克,冬筍25克,香菇20克,榨菜絲15克,將蓴菜洗淨切段;冬筍、香菇、榨菜分別切絲;鍋中放入鮮湯,燒沸加入冬筍絲、香菇絲、榨菜絲,同煮至沸,再加入蓴菜,湯沸後加鹽,出鍋後淋上麻油即成。此羹鮮美清淡,具有止嘔止痢、消除解毒的功效,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嘔吐、高血壓等病症的輔助食療

胃痛食療方

治療胃痛,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在胃痛發作時,也可以用食療方法止胃痛。

一、如果是虛寒胃痛,可見胃部隱痛,喜暖喜按,餓時痛增,得食則減,嘔吐清水,四肢冷,畏寒,大便爛,舌質淡白脈虛軟。食療湯水可用:

①熟附片煲狗肉湯
材料:制過的熟附片12克,黑狗肉500克,生薑片20克,陳皮9克,適量植物油及食鹽。製作:把材料放進湯
煲內,先用武火,水開後改為中火煲湯。煲至狗肉軟爛即可。可飲湯食狗肉。
②白鬍椒煲豬肚湯
材料:白鬍椒15克略打碎,新鮮豬肚1個亦可半個洗淨,生薑三片洗淨去皮。
製作:將白鬍椒、生薑一同放進豬肚內,並加進適量清水,將豬肚的上下口用線紮緊,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煲一
半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肚。
佛手砂仁瘦肉湯
佛手砂仁瘦肉湯

二、如果是肝胃氣痛,可見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痛處不定,噯氣頻繁,食後胃脹明顯,可能泛酸,舌苔薄白,脈弦。食療湯水可用:
①佛手砂仁瘦肉湯
材料:佛手片15克鮮品可用30克,砂仁5克,新鮮豬瘦肉250克。
製作:先將佛手片與豬瘦肉洗淨,同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湯,1小時後,放進砂仁,再煲5分鐘,停火待溫,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②沙田柚花煲豬肚湯
材料:沙田柚花5克,新鮮豬肚250克。
製作:先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與沙田柚花一起放進湯煲內,加上適量清水,用中火煲湯,煲1小時,湯好後加食鹽調味,飲湯食豬肚。

三、如果是濕熱胃痛,可見脘腹脹痛,甚或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苦,大便臭穢不爽,尿黃短,身重體倦,舌苔黃膩,脈弦數。食療湯水可用:
①救必應煲豬瘦肉湯
材料:救必應15克,土茵陳12克,新鮮豬瘦肉200克。
製作:上述材料一同放進湯煲內,再加進適量清水,中火煲湯約1小時。然後調味,飲湯食豬瘦肉。
說明:救必應又名白木香,味苦性寒,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止痛。主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跌打損傷,湯火傷。摘自《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②石仙桃燉豬肚湯
材料:新鮮石仙桃90克乾品30克,新鮮豬肚500克。
製作:將豬肚切粗件和石仙桃一起放進燉盅內,加適量清水,隔水燉1小時。調味後飲湯食豬肚,一次食不完可分次食用。
說明:石仙桃又名石上蓮、石橄欖,味甘性涼,功用養陰,清肺,利濕、消瘀。治眩暈、咳嗽、頭痛、吐血、夢遺、痢疾、白帶、疳積。摘自《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醫食是同源的。醫藥運用得好可以治病,食物套用得好,也同樣可以治病。讓我們大家都來重視日常飲食,讓食療更好地為身體健康發揮作用。

一、蜂蜜土豆粥
材料:新鮮土豆250克(不去皮)
調料:蜂蜜
做法:
1、將土豆洗淨,切碎。
2、土豆與適量水一同入鍋,煮至稠粥狀。
3、服時加蜂蜜。
《本草綱目》中提到,蜂蜜“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現代醫學認為,蜂蜜能改善胃腸道及神經系統疾病,如便秘、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失眠、頭痛等,還能改善感染性創傷、燒傷、凍傷。此外,蜂蜜還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土豆具有補氣、健脾胃、消炎止痛的作用,食用於胃痛、便秘及十二指腸潰瘍等。這道蜂蜜土豆粥具有健脾滋腎、補肺益精的功效,對胃脘隱痛、食少倦怠、虛勞咳嗽等有一定食療作用。建議每日清晨空腹食用此粥,連續15天為1個療程。

二、花生紫米粥

胃痛食療方胃痛食療方
材料:紫糯米粥1杯,花生半杯
調料:鹽適量
做法:
1、紫糯米、花生洗淨。
2、鍋中加水燒開,下紫糯米和花生,煮開後轉小火,熬成粥。
3、粥將煮熟,放少許鹽調味即可
紫糯米有“藥谷”之稱,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E、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體弱多病者良好的營養保健品。紫糯米是糯米的一種,具有溫暖脾胃、補益中氣的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花生具有扶正補虛、悅脾和胃的功效。紫糯米與花生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經常胃痛者可常食此粥。

三、生薑大棗粳米粥
材料:生薑20克,蔥白15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1、將大棗去核、粳米淘洗後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煮粥。
2、粥煮至將熟時加入紅糖、蔥、薑末,再煮沸5分鐘即可。
蔥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功效均很顯著,蔥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也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增食的功效。生薑含有礦物質、維生素、姜辣素等物質,具有健胃、祛濕的功效。大棗營養豐富,具有健脾胃、益氣養血、開胃健脾等功效。故生薑大棗粳米粥具有溫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粥分2次溫服,每天1次。

其他
1.四汁蜂蜜飲
組成:蕪青葉200克胡蘿蔔400克芹菜200克蘋果300克蜂蜜適量 
用法:將四種果菜擇洗乾淨,搗碎絞取汁或入果汁機內榨取汁,加蜂蜜調勻服之。 
作用:和胃止痛;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部疼痛。

2.生薑鯽魚湯
組成:生薑30克陳皮10克胡椒3克鯽魚1條 
用法:將魚去鱗,剖肚去內臟,生薑、陳皮、胡椒用紗布包好,放入魚肚中,加清水適量煨熟,入鹽、味素等調味品,食魚喝湯。 
作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適用於虛寒性胃痛。

3.包菜汁
組成:鮮包心菜500克白砂糖15克 
用法:包菜洗淨,再用冷開水沖洗,搗爛,用紗布絞取汁1茶杯約100克,加溫,調入砂糖溶化,一次飲完。 
作用:清熱止痛;適用於熱性胃痛,對早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效果較好,能促進潰瘍面的癒合。

4.豆膽粉
組成:新鮮豬苦膽1隻黃豆適量 
用法:將豬苦膽洗乾淨,黃豆裝入填滿,陰乾,炒黃熟,研成粉,每次6克,用溫開水吞下。 
作用:清熱止痛;適用於熱性胃痛。

5.豬肚粥
組成:豬肚1隻粳米150克 
用法:豬肚洗淨,切剁碎爛,加山芋澱粉做成肉丸子,放在砂鍋內煮熟;粳米淘洗乾淨,加水適量煮成粥,據食量大小取豬肚及湯與粥拌勻,溫食。 
作用:補虛止痛;適用於脾胃氣虛,胃部疼痛。

6.橄欖蘿蔔飲
組成:橄欖10個蘿蔔500克 
用法:蘿蔔洗淨,切片,與橄欖同煮約半小時,去渣,加白糖或食鹽,熱服。 
作用: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機不舒,胃痛綿綿,時時噯氣。

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治胃痛能有效地使疼痛緩解或消除,同時對某些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胃痙攣、胃下垂等還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取穴:膈腧、肝俞、膽俞、胃俞、中脘、髂後上棘下數厘米的壓痛點。

治法一:採用單純罐法或毫針罐法、挑痧罐法、塗風油精罐法、貼傷濕止痛膏罐法等。屬虛汗或寒實類型者,採用各種灸罐法;屬感染性炎症引起的,可採用蒜灸罐法或敷蒜罐法。

治法二:每次取其中2-3個穴位,採用刺罐法或皮膚針罐法、挑罐法等,然後在其它穴位上施行單純罐法或塗風油精等藥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日1次,症狀明顯緩解後,改2日施術1次。

臨床症狀

胃痛胃痛
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症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官能症。也見於胃黏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症等病。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症狀。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症狀不同,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那么胃痛可通過以下幾點判斷:

1、疼痛的位置
胃位於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處。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來看,左側偏中上的部分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伴隨症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2、疼痛時間
胃痛是發生在餐後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後或在過飢過飽暴飲暴食等狀況下發生的。由於胃不適大多與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從飲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等作為辨別的準則,也較有準確性。

3、觀察症狀
胃不適伴隨症狀繁多,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症狀不同,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但如果打嗝、黃疸、發燒等症狀,與胃可能無關,或是膽囊的問題。因此不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症狀。

4、到醫院檢查
如果情況複雜,難以判定是哪個位置不舒服及發作的時間與疼痛的性質,應馬上到醫院請醫生幫助診斷與檢查,這才是最直接且準確的方法。

病因病機

(圖)胃痛胃痛
1.肝氣犯胃憂思惱怒,氣鬱傷肝,肝之疏泄失調,橫逆犯犯胃,氣機阻滯,胃失和降則胃脘頭痛正如沈金鱉所說:“胃病,邪乾胃脘病也。惟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氣鬱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陰虧耗,則病程每多纏綿;如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則見吐血,便血等症。
2.飲食不節暴飲暴食或過食生冷肥甘之品,以致脾胃受傷,食滯中焦,氣機不利而產生胃脘疼痛。或因寒涼傷中,胃陽被遏,正邪交爭,而胃痛乃作。
3.脾胃虛弱病後脾胃受損或素體脾胃虛弱,中陽不振,寒從內生,以致脾不運化,胃失和降,而發生疼痛。胃陰素虛或病久陰傷,胃失濡養,胃氣不和亦能發生疼痛。
上述病因,既可單獨致病,又往往相互影響,而出現寒熱互見、虛實錯雜、陰陽並損之證候,臨證時必須靈活掌握。

臨床檢查

檢查類型

(圖)胃痛胃痛
1、胃鏡檢查及活組織檢查:胃鏡檢查結合直視下活組織病理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淺表性胃炎常胃竇部為最明顯,多為瀰漫性,胃黏膜表面呈紅白相間或花紋狀改變,有時見散糜爛,常有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萎縮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皺壁變細或變平坦,由於胃黏膜變薄,使黏膜下血管可透見呈紫藍色,病變可瀰漫或主要胃竇部。

2、胃脫落細胞檢查是一項較簡單的診斷方法,在胃鏡直視下,胃內可疑處刷取細胞作脫落細胞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3、X線胃鋇餐檢查大多數慢性胃炎無異常發現。

4、胃液分析: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常有障礙,尤以胃體部慢性萎縮性胃炎時最嚴重。

5、血清壁細胞抗體試驗血清胃泌素測定:多數胃體胃炎,血清壁細胞抗體常呈陽性,而血清胃泌素多升高。相反,胃竇部胃炎則血清壁細胞抗體多呈陰性,而血清胃泌素降低。

6、常規檢查:觀察胃痛時的症狀,如伴有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疾病;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以疼痛時間為判斷依據,飯後半小時到兩小時胃痛可能是胃潰瘍。

早期胃癌的表現
多年來發現類似於潰瘍病或胃炎的症狀,也有反酸、噁心、厭食,隨著疼痛的加重,體重進行性下降,且有消瘦、貧血等症狀。在最初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到醫院,做胃鏡、鋇餐、CT、彩超及脫落細胞、大便潛血等檢查。

辯證論治

胃痛胃痛
治療胃痛,首應辨其疼痛的虛、實、寒、熱性質及病在氣在血,然後審證求因,給予恰當的療。大抵新病暴痛,痛勢急迫而痛處拒按者多屬實證;久病痛緩,病勢綿綿而痛處喜按者,多屬虛證;寒證疼痛,喜溫熨熱飲,遇寒則疼增;熱症疼痛,喜涼熨冷飲,遇熱則痛劇;以脹痛為主,或痛引胸脅,疼痛每因情志變化而增減,此多為氣滯;痛處固定不移,多為刺痛者,常屬久病血瘀;若煩熱似飢,舌紅無苔或少津者,多屬胃陰不足之證。

胃痛的治法,古有“通則不痛”的原則, 可見,胃痛的關鍵是“氣”。因此治療胃痛的關鍵是理順胃氣。但胃痛的治療決不限於“通”之一法,臨證之時,應運用四診八綱,詳加審察,根據病者的不同情況,確立恰當的治療方法。

肝氣犯胃

本證按其不同情況,可分為氣滯、火郁、血瘀三種類型。

(1)氣滯

主證胃脘脹滿,痛引兩脅,噯氣頻繁,噫氣或失氣後疼痛稍減,舌苔薄白,脈沉弦。

分析情志不暢,氣鬱不舒,肝氣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氣病多遊走,脅為之分野,故痛引兩脅;胃氣上逆故噯氣頻繁,噫氣失氣後,氣逆暫緩,故疼痛亦稍減,苔白,脈沉弦為肝鬱之象。治則疏理氣,和胃止痛。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門、章門、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鎮痛法,晃撥俞穴行氣法,捏拿背肌理氣法與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氣嘔惡者,可同取雙內關、雙內庭、以利氣止痛;如泛嘔酸水,時時嘈雜;且肝膽互為表里,肝熱則膽火上乘,故見口乾而苦;苔黃脈弦數乃肝胃鬱熱所致。治則疏肝、泄熱和胃。

(2)火郁

主證肝膽互為表里,肝熱則膽火上乘,故見口乾而苦;苔黃脈弦數

分析乃肝胃鬱熱所致。

治則疏肝、泄熱和胃。

選穴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章門、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鎮痛法,提拿捏背助運法,按揉腹部消積法,揉壓陽陰清熱法,加用推揉胸脅疏肝法(見發熱)。

痛甚者,可用拇、食指分別捏拿兩側血海、梁丘、如痛已緩和,肝脾未調,可用雙手拇指對揉、對壓兩側三焦俞,單拇指按揉中脘,以調理三焦。

(3)血瘀

主證痛有定處而拒按,多為刺痛,食後更甚,或見吐血便黑,甚則舌紫,脈澀。

分析久痛入絡,絡脈損傷,故吐血便黑;瘀血為有形之物,故痛有定處而拒按;食與瘀並,故食後痛劇;瘀血阻滯血行不暢故舌紫、脈澀。

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章門、內關、勞宮、梁丘、內庭。重用按揉背腰鎮痛法,晃撥俞穴行氣法,捏拿背肌理氣法,擦摩上腹散寒法;配用揉壓陽明清熱法,加用遠端誘導止痛法(雙拇指同取兩側內關、勞宮、梁丘、內庭)。

如嘔血便血不止,以藥物治療為主,待病情穩定後,方可施術手法。

脾胃虛弱

(1)脾胃虛寒

主證胃痛隱隱,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溫,舌淡苔白,脈細緩無力。

分析脾胃虛弱,寒氣凝滯,故胃痛隱隱;中陽不運,水飲停聚,故痛不甚而琺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陽虛故四肢欠溫,神疲乏力,舌淡、脈細緩無力。治則溫脾健胃。

選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門、中脘、章門、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顫導滯法和揉壓陽明清熱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發之時,可拿搓胃俞,雙拇指同按梁門,以溫中止痛,痛止後,可按基本手法施術。如脾胃虛寒,而肝有鬱熱,除胃痛外,尚見泛鉉嘔吐,時覺飢嘈,食則不舒,四肢欠溫,舌邊紅絳,苔白中黃,脈弦細者,可用雙拇指同取雙章門、立拳滾上腹部寒熱並投,肝胃同治。

(2)胃陰不足

主證胃痛隱隱,心煩嘈雜,口乾欲飲,大便乾燥,苔少或剝脫,舌光紅少津,脈細微數。

分析胃陰不足,胃絡失養故胃痛隱隱;陰虛生內熱,故心煩嘈雜,口乾欲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苔花剝,脈細微數皆為胃陰不足之徵象。治法養陰益胃。

選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運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覆施術十次。

食慾不振者,重用開三門、運三脘、大便隱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痛一證,除用按摩等法治療外,注意飲食調節,心情舒暢,亦屬必要。

病邪阻滯

(1)飲食阻滯

主證胃脘脹痛,噯腐,厭食或嘔吐,吐後痛減,舌苔厚膩,脈滑實。

分析食停胃中,傳化失常,故胃脘痛脹;飲食停滯,胃氣不降而反上逆,故噯腐或嘔吐;吐後積滯去而痛減;食濁熏蒸故苔厚膩;胃氣與宿食相搏,故脈滑實有力。

治則消食導滯。

選穴脾俞、三焦俞、梁門、天樞、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提拿捏脊健運法,按揉腹部消積法,拿揉抖顫導滯法,配用按壓背腰鎮痛法與揉壓陽明清熱法。

脹痛甚者,可雙拇指同按雙側天樞,以行氣導滯;食滯化熱,可晃撥兩側大腸俞。

(2)寒傷胃陽

主證因受涼飲冷而胃痛暴作,痛勢較劇,喜溫熨熱飲,泛吐清水,或有惡寒發熱,苔白脈緊。

分析突受寒邪,胃中陽氣不得宣通,正邪交爭,故胃痛暴作;惡寒發熱,苔白為寒邪外襲所致;脈緊主寒主痛。

治則溫胃散寒止痛。

選穴胃俞、脾俞、中脘、梁丘、內庭。可重用按揉背腰鎮痛法,捏拿背肌利氣法,搓擦胃俞溫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配用提拿捏背健運法與擦摩上腹三寒法。

中醫鑑別

(圖)胃痛胃痛
1.痞滿胃痛與痞滿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痞滿時有隱痛,應加以鑑別。胃痛以疼痛為主,痞滿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痞滿者則無壓痛。

2.心痛胃處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醫學正傳·胃脘痛》謂:“胃之上口,名曰賁門,賁門與心相連。”《證治準繩·心痛胃脘痛》所說:“然胃脘逼近於心,移其邪上攻於心,為心痛者亦多。”心與胃的位置很近,胃痛可影響及心,表現為連胸疼痛,心痛亦常涉及心下,出現胃痛的表現,故應高度警惕,防止胃痛與心痛,尤其是防止胃痛與真心痛之間發生混淆。胃痛多發生於青壯年,疼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對較低,疼痛性質多為脹痛、隱痛,痛勢一般不劇,其痛與飲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吞酸,噯氣,噁心嘔吐等胃腸病症狀,纖維胃鏡及病理組織學等胃的檢查異常;心痛多發生於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對較高,疼痛性質多為刺痛、絞痛,有時劇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陰循行部位,痛勢較急,飲食方面一般只與飲酒飽食關係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氣,汗出,脈結代等心臟病症狀,心電圖等心臟檢查異常。

3.脅痛肝氣犯胃所致的胃痛常攻撐連脅而痛,膽病的疼痛有時發生在心窩部附近,胃痛與脅痛有時也易混淆,應予鑑別。但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噁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症狀,纖維胃鏡等檢查多有胃的病變;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脅肋部,常伴噁心,口苦等肝膽病症狀,B超等實驗室檢查多可查見肝膽疾病。

4.腹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從大範圍看腹痛與胃痛均為腹部的疼痛,胃痛常伴腹痛的症狀,腹痛亦常伴胃痛的症狀,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胃痛需與腹痛相鑑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的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症狀。相關部位的X線檢查、纖維胃鏡或腸鏡檢查、B超檢查等有助於鑑別診斷。

飲食注意事項

(圖)胃痛胃痛
1、首先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及各種刺激性食物,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謹防食物中的過酸、過甜、過鹹、過苦、過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有吸菸嗜好的病人,應戒菸
2、飲食定時定量。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均應定時,間隔時間要合理。急性胃痛的病人應儘量少食多餐,平時應少食或不食零食,以減輕胃的負擔。
3、注意營養平衡,平素的飲食應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利於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禦能力,並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
4、飲食宜軟、溫、暖。烹調宜用蒸、煮、熬、燴,少吃堅硬、粗糙的食物。進食時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與唾液充分混合後慢慢咽下,這樣有利於消化和病後的修復。要注意四季飲食溫度的調節,脾胃虛寒者尤應禁食生冷食物。肝鬱氣滯者忌在生氣後立即進食。

禁忌飲食

獼猴桃

性寒,味甘酸。《開寶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藥大辭典》也說:“脾胃虛寒者慎服。”凡胃寒痛者當忌。

甘蔗

性寒,味甘。雖有清熱生津作用,但胃寒之人則不宜食。《本草經疏》中明確告誡:“胃寒嘔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屬寒者當忌食甘蔗

蓴菜

性寒,味甘。《本草匯言》中記載:“蓴菜涼胃,……不宜多食久食,恐發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醫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胃寒疼痛者應忌食之。

西瓜

性大涼,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說它能“治一切熱症”,素有“天生白虎湯”之稱。《中藥大辭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稱茭瓜,唐代著名食醫孟詵曾指出:“茭白寒,性滑,發冷氣,滑中,不可多食。”《本草匯言》亦說:“脾胃虛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蚌肉

性涼,味甘鹹。《食療本草》說它“性大寒”。《本草衍義》中認為:“多食發風,動冷氣。”《隨息居飲食譜》亦云:“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當忌食

麥門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早有告誡:“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

螺螄

性大涼,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匯言》中早有告誡:“此物體性大寒,胃中有冷飲,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說:“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螄,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

性寒,味鹹,亦屬大涼之物。《本草經疏》中記載:“若血因寒凝,與夫脾胃寒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鹹不宜服。”《隨息居飲食譜》也說“中氣虛寒者均忌。”所以,寒性胃痛以及氣虛胃痛之人,皆不宜食

柿子

性大涼,味甘澀,寒性胃痛之人切忌服食。《本草經疏》中早有告誡:“……素有寒積、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尤其不得與螃蟹一同食用。

香蕉

性涼,味甘。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還說它“甘,大寒。”凡有寒性胃痛之人,均不宜服食,否則食後即感胃冷不適,甚則立即引起胃痛發作,故當忌之。

苦瓜

苦寒食品,胃寒疼痛之人法當忌食。《滇南本草》中曾說:“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

性涼水果,胃寒疼痛者,切忌多食。誠如《本草經疏》中告誡:“……腹痛冷積,胃冷嘔吐,法鹹忌之。”再如《增補食物秘書》《飲食須知》等也都有“多食令人寒中”的記載,故胃寒痛者勿食生

荸薺

甘寒之物,能清胃熱,但寒性胃痛者則當忌食。正如唐代食醫孟冼所說:“有冷氣,不可食。”清代食醫王孟英也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中氣虛寒者忌之。”

甜瓜

俗稱香瓜。性寒,味甘。《孫真人食忌》中早已告誡:“甜瓜動冷疾”。《食療本草》中也指出:“動宿冷病”。凡平素胃寒之病者,切不可食,否則容易引起胃痛發作。

此外,寒性胃痛者還應忌食綠豆、柿餅、生番茄、竹筍、瓠子、生菜瓜海帶生萵苣生蘿蔔、生藕、生黃瓜、生地瓜、金銀花、菊花、薄荷鴨蛋、蛤蜊、蕹菜、蕺菜、地耳、豆腐、馬蘭頭、冷茶以及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性涼生冷的食品會使胃寒疼痛加劇。

預防調護

胃痛胃痛
飲食有節,防止暴飲暴食,宜進食易消化食物,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儘量避免煩惱憂慮,保持樂觀情緒。

許多胃病患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為同時伴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只要治療好了胃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它胃病就會自然康復,胃病患者如果感覺不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狀態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斷患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說明的是胃植物神經紊亂(即胃神經官能症)是功能性疾病,儀器檢查不出,容易被很多醫生和患者忽視,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醫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醫生不知道從這方面用藥,而耽誤了病人,導致久治不愈。

相關疾病

1、胃痛伴有排尿異常
胃痛伴少尿和無尿或尿頻、尿急等多提示泌尿系驗炎症。
2、胃痛伴有噁心嘔吐
多見於各類腸梗阻、責門炎症腫瘤、出血、痙攣等。另外還有急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場急性闌尾炎等。

3、胃痛伴有嘔血
多提示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膽囊、全省疾病等。
4、胃痛伴有咯血
提示胸科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炎症、結核、異物產傷等。
5、胃痛伴有便異常
不排便不排氣多見各類型腸梗阻;胃痛胃泄者常見急性胃炎痢疾等。
6、胃痛伴有發熱
胃痛伴有發熱者,提示胃腔內有炎性病變,如急性胃膜炎闌尾炎胰腺炎等。

保養措施

飲食調養:胃病日久,往往胃氣虛弱,往往又上有火象,下有寒氣,所謂虛虛實實,寒熱錯雜。所以在飲食方面,不可因“上火”過食寒涼而使胃虛更為虛寒,也不可因“下寒”多用辛辣熱物使虛火更為上炎。胃病往往胃酸分泌失常,所以不可多食甜類或過鹹以及澱粉類食品。
適度運動:有胃疼困擾的人平常除了注重飲食保健外最好還要養成運動習慣,一個星期中儘量找出2-3天來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幫助胃腸蠕動、增強力量,消除精神壓力等,一些運動姿勢還可以預防胃部不適。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鬆後再將上半身向前傾。
胃病往往功能失調:儘量少吃硬物以及油膩難以消化食物。飲水習慣不利於慢性胃病康復,所以,胃病患者應該多進半流食,儘量少喝水。
勞逸調養:過度勞累,即使是一時搬動東西用力過猛都不利於胃病康復。

臨床護理

及時就醫診斷是最好是方法。在你面對醫師時要儘可能描述胃痛的症狀,如怎樣的不舒服、持續多久、是持續還是陣發、疼痛的位置開始和後來是否一樣,是否有嘔吐、燒心、噁心症狀等等。有些人胃庝、胃酸成習慣,痛時就吃些止痛藥,酸時就吃些止酸藥,其實這是相當危險的,應該儘快找出病因去解決,否則,日後仍會發作,反覆發作就可能會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引發嚴重後果,胃痛時儘早去看醫生,科學正規治療。愈後用心調養則可以康復,出現潰瘍重則轉變成胃癌

消化系統疾病—生存質量的隱患

消化系統疾病一直是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病,特別是消化系統腫瘤更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學統計數據表明,屬於消化系統腫瘤的肝癌和胃癌長年來一直位於我國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

生活中的常見疾病

胃病、癲癇、失眠、焦慮等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病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