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滿

痞滿

痞滿是由表邪內陷,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脾胃虛弱等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滿悶不舒,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種脾胃病證。痞滿按部位可劃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稱為胃痞。痞滿是脾胃腸病證中較為常見的病證,中醫藥治療本病具有較好的療效。西醫學中的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當出現以胃脘部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表現時,可參考痞滿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痞滿《傷寒論》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司水谷的納運和吸收,清升濁降,納運如常,則胃氣調暢。若因表邪內陷入里,飲食不節,痰濕阻滯,情志失調,或脾胃虛弱等各種原因導致脾胃損傷,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即可發生痞滿。
1、表邪入里外邪侵襲肌表,治療不得其法,濫施攻里瀉下,脾胃受損,外邪乘虛內陷入里,結於胃脘,阻塞中焦氣機,升降失司,胃氣壅塞,遂成痞滿。如《傷寒論》所云:“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人里,則作痞,按之自濡,但氣痞耳。”
2、食滯中阻或暴飲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濃茶烈酒及辛辣過燙飲食,損傷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類證治裁•痞滿》云:“飲食寒涼,傷胃致痞者,溫中化滯。”

3、痰濕阻滯脾胃失健,水濕不化,釀生痰濁,痰氣交阻於胃脘,則升降失司,胃氣壅塞,而成痞滿。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曰:“脾濕有餘,腹滿食不化。”
4、情志失調多思則氣結,暴怒則氣逆,悲憂則氣鬱,驚恐則氣亂等等,造成氣機逆亂,升降失職,形成痞滿。其中尤以鬱氣滯,橫犯脾胃,致胃氣阻滯而成之痞滿為多見。即如《景岳全書·痞滿》所謂:“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

5、脾胃虛弱素體脾胃虛弱,中氣不足,或饑飽不勻,飲食不節,或久病損及脾胃,納運失職,升降失調,胃氣壅塞,而生痞滿。此正如《蘭室秘藏·中滿腹脹》所論述的因虛生痞滿:“或多食寒涼,及脾胃久虛之人,胃中寒則脹滿,或髒寒生滿病。”

疾病診斷

痞滿纖維胃鏡是重要檢查手段
1、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要臨床表現,其痞按之柔軟,壓之不痛,視之無脹大之形。

2、常伴有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症。

3、發病和加重常與飲食、情志、起居、冷暖失調等誘因有關。

4、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纏綿難愈。

5、纖維胃鏡檢查、上消化道X線檢查、胃液分析等的異常,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疾病鑑別

痞滿心電圖檢查
1、胃痛與痞滿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脹滿,痞滿時有隱痛,應加以鑑別。胃痛以疼痛為主,痞滿以痞塞滿悶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壓痛,痞滿者則無壓痛。

2、鼓脹與痞滿同為腹部病證,且均有脹滿之苦,鼓脹早期易與痞滿混淆。鼓脹腹部脹大膨隆,脹大之形外現;痞滿則自覺滿悶痞塞,外無脹大之形。鼓脹按之腹皮急;痞滿胃脘部按之柔軟。鼓脹有脅痛黃疽積聚等疾病病史;痞滿可有胃痛、嘈雜、吞酸等胃病病史。B型超音波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於二病證的鑑別。

3、胸痹心痛可有脘腹滿悶不舒,痞滿常伴有胸膈滿悶,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應予區別。胸痹心痛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症,伴有心悸、脈結代等症狀;痞滿系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症,多伴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症狀。心電圖和纖維胃鏡等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

辨寒熱虛實痞滿綿綿,得熱則舒,遇寒則甚,口淡不渴,白,沉者,多為寒;痞滿勢急,胃脘灼熱,得涼則舒,口苦便秘,口渴喜冷飲,苔黃,脈數者,多為熱;痞滿時減復如故,喜揉喜按,不能食或食少不化,大便溏薄,久病體虛者,多屬虛;痞滿持續不減,按之滿甚或硬,能食便秘,新病邪滯者,多屬實。痞滿寒熱虛實的辨證,還應與胃痛互參。

治療原則

痞滿的基本病機是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因此,其治療原則是調理脾胃,理氣消痞。實者分別施以瀉熱消食化痰、理氣,虛者則重在補益脾胃。對於虛實並見之候,治療宜攻補兼施,補消並用。治療中應注意理氣不可過用香燥,以免耗津傷液,對於虛證,尤當慎重。

分證論治

痞滿枳實
邪熱內陷
症狀:胃脘痞滿,灼熱急迫,按之滿甚,心中煩熱,乾口燥,渴喜飲冷,身熱汗出,大便於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瀉熱消痞,理氣開結。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
方中大黃瀉熱消痞開結,黃連清瀉胃火,使邪熱得除,痞氣自消。可酌加銀花蒲公英以助瀉熱,加枳實、厚朴、木香等以助行氣消痞之力。若便秘心煩者,可加全瓜蔞梔子以寬中開結,清心除煩;口渴欲飲者,可加花粉、連翹以清熱生津。

飲食停滯
症狀:胃脘痞滿,按之尤甚,噯腐吞酸,噁心嘔吐,厭食,大便不調,厚膩,脈弦滑。
治法:消食導滯,行氣消痞。
方藥:保和丸。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消食導滯,半夏、陳行氣開結,茯苓健脾利濕,連翹清熱散結,全方共奏消食導滯,·行氣消痞之效。若食積較重,脘腹脹滿者,可加枳實、厚朴以行氣消積;若食積化熱,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檳榔以清熱導滯通便;若脾虛食積,大便溏薄者,可加白朮、黃芪以健脾益氣。

痰濕內阻
症狀:脘腹痞滿,悶塞不舒,胸膈滿悶,頭重如裹,身重肢倦,噁心嘔吐,不思飲食,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寬中。
方藥:二陳湯合平胃散。
方中蒼朮、半夏燥濕化痰,厚朴、陳皮寬中理氣,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寬中之功。可加前胡、桔梗枳實以助其化痰理氣。若氣逆不降,噫氣不除者,可加鏇覆花代赭石以化痰降逆;胸膈滿悶較甚者,可加薤白、菖蒲、枳實、瓜蔞以理氣寬中;咯痰黃稠,心煩口乾者,可加黃芩、梔子以清熱化痰。

痞滿蒼朮
肝鬱氣滯
症狀:胃脘痞滿悶塞,脘腹不舒,胸膈脹滿,心煩易怒,喜太息,噁心噯氣,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消痞。
方藥:越鞠丸。
方中香附、川芎疏肝理氣,活血解郁;蒼朮、神曲燥濕健脾,消食除痞;梔子瀉火解郁。本方為通治氣、血、痰、火、濕、食諸郁痞滿之劑。若氣鬱較甚,脹滿明顯者,可加柴胡、鬱金、枳殼,或合四逆散以助疏肝理氣;若氣鬱化火,口苦咽乾者,可加龍膽草、川棟子,或合左金丸,以清肝瀉火;若氣虛明顯,神疲乏力者,可加黨參、黃芪等以健脾益氣。

脾胃虛弱
症狀:胃脘痞悶,脹滿時減,喜溫喜按,食少不飢,身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弱或虛大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升清降濁。
方藥:補中益氣湯。
方中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等補中益氣,升麻、柴胡升舉陽氣,當歸、陳皮理氣化滯,使脾氣得復,清陽得升,胃濁得降,氣機得順,虛痞自除。若痞滿較甚,可加木香、砂仁、枳實以理氣消痞,或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以消補兼施。

現代研究

痞滿黃芪
1、胃痞壅塞,平調升降症見胃脘滯塞,胸脘滿悶,逆氣上沖,噁心嘔吐,噯氣噫臭,為實痞,投以鏇覆代赭湯;症見胃脘痞滿,納呆,氣短,自汗,中鳴響,大便溏,為虛痞,治用補中益氣湯升發脾陽,胃氣自轉;痞滿食後加劇,空腹則胃飢思食,大便時溏時秘,為虛實夾雜之痞,治用調中益氣湯補脾健胃,升降並調。

2、久痞不愈,燮理陰陽溫中補陽以健脾運,養陰和絡以潤胃,常從陰中求咱。症見胃脘痞滿日久,燒灼,嘈雜,不知飢,身體瘦,舌紅少苔之陰虛,用黃精伍黨參、淮山藥益脾潤胃,山楂伍芍藥、甘草酸甘化陰,佐黃芪、陳皮、砂仁啟發脾陽,助運化;症見痞滿悠悠,晨寬暮急,喜溫喜按,面色萎黃,大便清溏,舌淡苔白,屬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溫運助陽。

3、痞滿兼痛,調和氣血胃痞一般是先痞不痛,發展才痛,因初起絡脈尚通,後則瘀滯不通。氣滯為主者,用砂仁、半夏、香附、枳殼、高良姜;血瘀為主,用五靈脂乳香沒藥延胡索草果等。

痞滿黃精
4、痞滿納呆,健脾悅胃病久常繼發厭食納呆,不知者常以消導為法,久治而不愈。此非儘是實證,多有因虛而發,虛者有在脾在胃之分。在脾者為脾虛不能“磨食”,無力為胃代行消化,每當進食脾運負荷加重,痞滿餐後加重,此種胃腸鋇餐造影時發現胃腸動力改變,張力低下,蠕動緩慢,排空遲緩。其特點為痞滿而能食。治用香砂六君子湯加紫蘇、厚朴,以理氣消痞。在胃者多因胃津匱乏,致濡潤順降功能失常,空腹時尚能自全,而進餐後糜化濡和之力不勝,致中焦痞滿。此類病人胃液分析,胃酸分泌水平及消化水平均較低。由於消化酶質量的變化而致食物消化過程延緩。臨床特點是不知飢餓,食之無味。治之以沙參麥冬湯加炙枇杷葉石斛黃精,濡養胃腑,配枳實調氣機,兼泛酸口苦,咽乾,加大劑生山楂(30g以上),以酸制酸,兼可潤胃斂陰。食停之痞,多見於胃痞之初。治用二陳湯加大黃、焦三仙木香,行氣除滯,消導和胃。大黃配木香可調整胃腸活動節律,促進胃腸排空。

5、寒熱痞滿,調理腸胃在病變的發展過程中,由於脾胃功能失調很易導致亦寒亦熱的病理變化,如濕傷脾陽,熱傷胃陰,形成寒熱錯雜之痞滿。其常在胃炎的基礎上,伴胃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鋇餐常示有腸道激惹現象。臨床表現胃經有熱,脾寒下移於腸的上熱下寒證。如胸脘痞塞滿悶與腸鳴漉漉並見;口苦,煩躁,苔黃膩與腹中冷痛,下利清稀互見;脘膈灼熱,欲冷飲與腹中畏寒,遇冷即瀉互見,屬胃熱腸寒。治宜辛開苦降,選半夏瀉心湯,兼嘔吐加吳茱萸;腹中雷鳴,嘔吐加生薑;濕熱未清,加白蔻仁薏苡仁厚朴

疾病預防

1、痞滿一般預後良好,只要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並堅持治療,多能治癒。但痞滿多為慢性過程,常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所以貴在堅持治療。若久病失治,或治療不當,常使病程遷延,並可漸漸發展為胃痛、胃癌等疾患。

2、對痞滿患者,要重視生活調攝,尤其是飲食與精神方面的調攝。飲食以少食多餐,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為原則,不宜飲酒及過食生冷、辛辣食物,切忌粗硬飲食,暴飲暴食,或饑飽無常;應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憂思惱怒及情緒緊張;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病情較重時,需適當休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