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草果

草果(學名:Amomum tsaoko),是姜科豆蔻屬植物,草果的果實,別名草果仁、草果子。 莖叢生,高可達3米,全株有辛香氣,地下部分略似生薑。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0-70厘米,穗狀花序不分枝,長13-18厘米,花冠紅色。蒴果密生,熟時紅色,乾後褐色,乾燥果實呈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厘米,直徑1~2.5厘米。不開裂,長橢圓形。種子多角形,有濃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長在熱帶、亞熱帶的蔭蔽潮濕的林中地帶,以中國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為主要分布地。人工栽培以雲南為主。我國雲南是草果的主要產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草果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是一種調味香料,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其乾燥的果實被用作中餐調味料和中草藥。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草果草果
草果出自《本草品匯精要》:草果,生廣南海南。形如橄欖,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縮砂仁而大.

草果,多年生草本,高2-2.5m。根系分支撐根(其實為莖)、營養根。所謂的支撐根即為主莖下部肥大似姜,粗壯有節的橫走根狀莖。營養根是生長在支撐根兩側和頂端較細的粉紅色鬚根。

全株有辛辣氣味。莖基部膨大,直徑達6cm,莖分直立莖根狀莖。直立莖由橫走根莖上的葉芽生出,叢生狀,高達2.5-4米,深綠色,基部帶有紫紅色,其內淺黃色肉質,圓柱形有節,直立或隨坡勢生長,一般有葉片12-16片。

根狀莖在地下匍匐延伸,又稱匍匐莖,由直立莖基部膨大處和根狀莖節間向兩側對稱生出新的匍匐莖,約有8-11條,入土深度10-20厘米,長30-80厘米,粗2-3厘米,起支撐和儲蓄養分的作用。根狀莖生長到一定的程度便會向上抽出新芽,次年長成新的植株(直立莖)。根狀莖上鱗片內的潛伏芽可萌發出花芽和葉芽,即萌發出花芽可長成花穗,萌發出葉芽則長成直立莖,開花結果後其相近的那根直立莖林便自然枯萎。

葉2列,具短柄或無柄;葉片長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長約55厘米,寬達2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緣、邊緣有膜質,葉兩面均光滑無毛;葉鞘開放,包莖,葉舌長0.8-1.2厘米,葉舌帶紫色,葉鞘具條紋,花葶從莖基部抽出,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

草果草果

草果為穗狀花序,從根莖生出,呈球形,每穗有花60-120朵。花兩性,螺鏇狀排列在花穗軸上,小花外有紫紅色苞片,層層包住,故未開放的花穗外觀為紫紅色。開放時,自下而上地以順時針方向螺鏇狀上升逐漸開花,先開的花到時先謝。

總花穩長約18厘米,披密集的紫紅色苞片,苞片橢圓形先端逐漸變尖,長5.5-9.5厘米,寬2.5-3.5厘米,頂端漸失,草質。苞片內每一小花披一小苞片,小苞片淺紫紅色玻針形,長約3.5-4厘米,寬0.8厘米,先端漸尖,萼片管狀,長約2.5厘米,寬0.7厘米,一側裂至中部,先端二齒裂,花冠金黃色,花冠管長約3厘米,長橢圓形,唇瓣橢圓形,長約3.5厘米,寬約0.4厘米,先端微齒裂,邊緣波狀,中脈肉質肥厚,上有兩條深紅色條紋,花葯長1.8厘米,花葯中間裂片扇形,兩側裂片稍狹,具兩藥室,雌蕊一枚,位於雄蕊藥室稍上部,柱頭呈橢圓狀,中間微凹,花柱長4-4.5厘米,子房下位,球形,三室,胚珠多數,子房頂端有兩枚蜜腺,長約0.5厘米,淡黃色。花期4-6月。

草果的果實是屬於不開裂蒴果,果實富含纖維,乾後質地堅硬,果形仿錘形、卵圓形或近球形,螺鏇式地密生於一個穗軸上。每穗有果15-60個,每個果長2.5-4厘米,直徑1.4-2厘米,其部有短果柄,幼果鮮紅色,成熟時為紫紅色,烘烤以後呈棕褐色,不開裂,頂端浙狹而成厚緣,帶軔性而堅硬,有比較整齊的直紋纖維。

每個草果的果實內有20-66粒籽種。種子為多角形,長約0.4-0.7厘米,寬約0.3-0.5厘米,每個種子顆粒被一層白色海綿狀薄膜所包住。種仁白色,有濃郁的清香辛辣味。平均千粒重為120-140克,每公斤鮮籽種約有6000-7000粒。果期9-12月。

環境及分布

草果生長環境草果生長環境
草果喜溫暖濕潤氣候,怕熱,怕旱,怕霜凍。年均氣溫15-20℃。適宜在樹木稀疏(透光度約40%)環境生長。以在海拔1000-2000m,蔭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邊濕潤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陰涼地帶,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草果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濕熱蔭蔽的闊葉林中。雲南獨有,主要分布於紅河文山西雙版納德宏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州的31個縣以及金平縣馬鞍底鄉的原始生態老林中,以金平苗族瑤族自治縣(被稱為"青果之鄉")出產最多。

基本簡介

草果草果
藥名:草果。

英文名:Tsaoko Amomum Fruit, Caogu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omum tsao-ko Crevostet Lemarie[A.hongtsaoko C.F.Liang et D.Fang;A.guixiense D.Fang]。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功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食。

主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生態環境:栽培或野生於疏林下。

資源分布:雲南、廣西、貴州等地。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

採收儲藏:10~11月果實開始成熟,變為紅褐色而未開裂時採收,曬乾或微火烘乾。

炮製

草果仁:揀淨雜質,置鍋內文火炒至外殼焦黃色並微鼓起,取出稍涼,碾去殼,過篩取仁。

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薑汁與水少許,拌勻,微炒,取出,放涼。(每草果仁100斤,用鮮姜10斤取汁)

性狀概述

草果出自《本草品匯精要》:草果,生廣南及海南。形如橄欖,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縮砂仁而大。又雲南出者,名雲南草果,其形差小耳。

草果草果

草果,多年生草本,高2-2.5m。全株有辛辣氣味。莖基部膨大,直徑達6cm。葉2列,11-14枚,無葉柄,或上部葉有短柄;葉舌帶紫色,長1-2cm,膜質,被疏柔毛;葉鞘具條紋,葉舌及葉鞘邊緣近革質;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卵形,長20-83cm,寬5-19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

花葶從莖基部抽出,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花葶從莖基部抽出,長13-28cm;總花梗長4-13cm;鱗片闊卵形,長1-8cm;穗狀花序長9-15cm;苞片淡紅色,長圓形,長3.3-4cm,寬7-9mm,外面疏被短柔毛;小苞片管狀,長1.7-2cm,2淺裂;外被疏短柔毛;花淺橙色,長5.5-7cm;小花梗長不超過5mm;花萼長2.3-3cm,3齒裂,一側淺裂,近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冠管長2.5-2.8cm,被短柔毛,裂片長圓形,長約2.3cm,寬約6mm,後方一枚兜狀,長約2.5cm,寬約1.5cm;唇瓣長圓狀倒卵形,長3-3.5cm,寬約1.6cm,邊緣多皺,中脈兩側各有一條紅色條紋;雄蕊長2-2.5cm,花絲長約1cm,花葯長1.3-1.5cm,藥隔附屬體長約5mm,具齧蝕狀牙齒;花柱被疏短毛,柱頭漏斗狀;子房無毛。蒴果成熟時暗紫色,近球形,長2.5-4.5cm,直徑2-2.5cm,乾時變橄欖形,黑褐色,先端具殘存的花被管,基部有短柄。

種子多數。花期4-5月,果期8-9月。草果知識介紹: 草果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草果多年生草本,生於溝邊林下,分布於廣西和雲南南部地區,果實成熟呈紅褐色時採收,曬乾或烘乾,或用沸水燙2至3分鐘後,再曬乾或烘乾。

草果果實呈橢圓形,長2至4.5厘米,直徑1至2.5厘米。表面棕色或紅棕色,具3鈍棱及明顯的縱溝及稜線,先端有圓形柱基,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堅韌,內分3室,每室含種子7至24粒,多集結成團,黃棕色或紅棕色。氣芳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色紅棕、氣味濃者為佳。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草果草果

草果是藥食兩用中藥材大宗品種之一,食用量大於藥用量。草果具有燥濕健脾,除痰截瘧的功能。主治脘腹脹滿,反胃嘔吐,食積瘧疾等症。好多中成藥離不開它的配方,如透骨搜風丸、益腎丸、開郁舒肝丸、寬胸利膈丸、潔白丸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的需要,草果的用途和用量將越來越大越多。

藥品簡述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功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健脾開胃,利水消腫。

主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適用範圍:虛熱、咳嗽、水腫、小便不利、小兒熱驚、頭生瘡腫等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7.5克;或入丸、散。

用藥宜忌:身虛畏寒者慎用。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陽,老弱虛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經疏》: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痛由於火而不由於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後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鹹屬暑氣溫熱,皆不當用。

③《本草備要》:忌鐵。

宜:脘腹冷痛、食積不化,或飲食不香、嘔吐反胃者宜食。

忌:氣虛或血虛的體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傷正氣;陰虛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溫燥傷陰。

草果與草豆蔻套用與鑑別

草果與草豆蔻:性味皆辛,溫,歸脾胃經;功效燥濕溫中。草豆蔻具有行氣作用,草果行氣作用幾無;草果功能截瘧,可用以寒濕偏盛之瘧疾。而草豆蔻則無此作用。草果與砂仁:二藥性味皆辛,溫,歸脾胃二經,同具化濕,行氣,溫中之功效。砂仁行氣作用強,草果溫燥作用強。故砂仁能行氣和中而達止嘔,安胎之效是為其獨有特點。草果有截瘧之特長,可用治寒濕偏盛之瘧疾。

化學成分

果實含揮髮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葉素(1,8-cineole),ρ-聚傘花烴(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橙花叔醇(nerolidol),壬醛(nonanal),癸醛(capric aldehyde),反-2-十一烯醛(trans-2-undecenal,為本品中的辛辣成分),橙花醛(neral),牻牛兒醇(geraniol);另含微量元素(μg/g):鋅69.2,銅7.33,鐵57.2,錳283.7,鈷0.89。

種子油揮髮油21種成分:主要為1,8-桉葉素(1,8-cineole),2-癸烯醛(2-decenal),牻牛兒醛(geranial),橙花醛(neral)。

輔助藥用價值

1.以草果為主或適當配伍還可用於治療其它多種疾病,如:用草果配柴胡桂枝等14味中藥組成柴桂草果湯,治療流感行性感冒300例,總有效率為95.31%(浙江中醫雜誌,1993,1:65)。

2.以草果15克,訶子5克,山柰5克,官桂5克,焙乾研細末,再以樟腦5克,一起入香油125克中,裝入鹽水瓶,密封浸泡三天后,外擦用治斑禿,治療30例,均愈(中醫藥學報,1987,3:53)。

3.配知母,具有調寒熱,和表里之功,善治瘧證。

4.配常山,可加強截瘧之藥力,免除常山涌吐之弊。

5.配砂仁,增強化濕濁,溫脾陽,和胃氣的功效。配厚朴,化濕濁,健脾胃,行氣和胃。

6.配白豆蔻,二藥相使配對,各取所長,具有較強的化濕醒脾,暖胃散寒,行氣止痛,調中止嘔作用。

藥用附方

1.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2.治癉瘧,脈采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乾,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朮、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銼。每服20克,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清脾湯)

3.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銼。每服25克,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果附湯)

4.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5.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髒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10克,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果飲)

6.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後發熱,日後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晝夜發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10克,厚朴5克,草果仁2.5克,知母5克,芍藥5克,黃芩5克,甘草2.5克。用水一鍾,煎八分,午後溫服。(《瘟疫論》達原飲)

名家論述

①《本草綱目》:草果,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取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治太陰獨勝之寒,知母治陽明獨勝之火也。

②《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諸書皆載氣味相同,功效無別,服之皆能溫胃逐寒。

然此氣味浮散,凡冒巔霧不正瘴瘧,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③《本草正義》:草果,辛溫燥烈,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故為脾胃寒濕主藥。

按嵐瘴皆霧露陰濕之邪,最傷清陽之氣,故辟瘴多用溫燥芳香,以勝陰霍濕濁之蘊祟。

草果之治瘴瘧,意亦猶是。

然凡是瘧疾,多濕痰蒙蔽為患,故寒熱往來,糾纏不巳,治宜開泄為先。

草果善滌濕痰,而振脾陽,更以知母輔之,酌量其分量,隨時損益,治瘧頗有妙義,固不必專為嵐瘴立法。

惟石頑所謂實邪不盛者,當在所禁耳。

食療價值

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主產於雲南、廣西、貴州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或低溫乾燥。微炒、搗碎用。性味辛溫。能燥濕散寒。溫燥之性勝於草豆蔻。用於脾胃寒虛,脘腹脹痛,嘔吐或腹瀉。常與草豆蔻同用。可以用來製作滷水用。

草果的香辛成粉主要為揮髮油中的反-S-烯醛(Trans-s-undecenal)。除此之外還含有香葉醇(Geraniol)和草果酮(Tsaokone)。

草果補充信息: 草果根據炮製方法的不同分為草果仁、炒草果仁、姜草果仁、煨草果仁,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草果食療作用:草果味辛,性溫;歸脾、胃經;芳烈燥散具有燥濕溫中,辟穢截瘧的功效

主治胸膈痞滿,脘腹冷痛,噁心嘔吐,泄瀉下痢,食積不消,霍亂,瘟疫,瘴瘧,還能解酒毒,去口臭。

烹調用途

草果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氣,增進食慾,是烹調佐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

草果用來烹調菜餚,可去腥除膻,增進菜餚味道,烹製魚類和肉類時,有了草果其味更佳。

燉煮牛羊肉時,放點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驅避羊膻味。調製精滷水和烹製肉類、菜餚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雲南特產封雞中亦採用草果增香。

宜忌: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應忌食草果。

草果赤豆燉青鴨的製作材料:

主料:鴨1500克藥食帖士

輔料:草果15克,赤小豆250克

調料:鹽10克,大蔥

注意事項

1、罌粟殼不能用。如今罌粟殼終於進了重點監控"黑名單",沒有了罌粟殼,要想給火鍋"提香"也可以用草果的,一個店老闆從櫃檯下面摳出個小塑膠袋,裡面裝的是一種橢圓形果實,個頭不大,但香味撲鼻。店老闆說這叫"草果",也能起到增香的作用,但效果沒有罌粟殼好,不過它不是違禁品而是正常的香料,十三香裡面就有草果,"如果你想炒菜,也可以用增味劑,效果和罌粟殼差不多的"。

2、草果的果皮堅韌,內有30多粒的種子集結成團。將4顆草果破開,用開水浸泡5分鐘後,開水呈黃棕色,香味更加濃郁,香中帶鮮,尤以香味最濃,濃到令人噁心。吐掉之後嘴中的鮮香之味可以持續十分鐘以上。

3、草果其實是一種香料植物的果實。具有特殊濃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味,增進食慾,是烹調作料中的佳品,被人們譽為食品調味中的"五香之一",並非"違禁品"。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

8-9月果實成熟果皮呈紫紅色時採收,剝去果皮,洗淨果肉,再用清水浸種10h左右,然後拌濕沙貯藏。8-11月播種,也可在到年2-3月播種。條播,行距15cm,播深1.5-2cm,復土蓋草淋水。播後約1個月出土,需搭蔭棚遮蔭,追施草木灰和腐熟的豬牛糞。經培育1-2年,苗高60-120cm,葉出圃定植。在4月上旬,按行株距1.7m ×2m,穴寬30cm,深15cm開穴,每穴栽苗1-2株,選陰雨天進行定植。

選種

選擇果粒大、種子飽滿、無病蟲害的高產植株作採種植株。

採種及種子處理

草果種子草果種子

當果皮紫紅色,種子呈銀灰色,嚼之有甜味的果實時採摘,然後選出飽滿、充分成熟、無病蟲害的果實作種,宜隨采隨播。播種前先將果皮剝掉,洗淨果肉,用清水浸種10 - 12小時,後用粗沙與種子置於竹箕充分搓擦,以擦掉假種皮為度。或將種子用30%的草木灰拌和,用手將種子搓散,除去表面膠質層,然後播種或晾乾保存至翌年春季播種。

播種期

隨采隨播,春秋均可,以秋播較好。春播要在氣溫回升到18℃以上時進行,秋播月平均氣溫在18- 20℃以上,1個月時間,種子大量發芽出土,播後40 - 50天發芽率可達8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發芽率可達90%以上。

播種方法

播種時在畦上以行距15 - 20厘米開溝,按株距約6厘米放種,播種深度1.5-2厘米,播後復土並蓋草淋水。育苗半年後即可定植。

分株繁殖

在春季新芽開始萌發、尚未出土前,從母株叢中選取一年生健壯的分株,剪去下部葉片,留上部葉片2-3片,以減少水分蒸發。將帶芽根莖挖起,截長7 - 10厘米,截斷後栽植。按株行距1.3米×1.7米開穴,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每穴栽1叢,復土壓實,淋足定根水。

栽培過程

遮蔭

出苗後立即揭草,若鬱閉度不夠可搭設簡易蔭棚遮蔭。

中耕除草

種植後每年4-6月間,中耕除草各1次,在攝後1次除草時,割除結果後枯死的老株、病株。

追肥

有條件的產區每年追肥多次。早春用乾細的雞糞拌以草木灰,撒在植株周圍,夏季剛開花時,將草木灰在清晨露水未乾前撒在葉面上作根外追肥,冬初收果後用廄肥、火燒土壅在根部。亦可結合中耕除草,開環狀溝施追肥。

培土

草果定植後至開花前,要進行培土,使幼芽生長健壯,開花以後,不宜培土,以免捂傷花蕾,造成腐爛不結果。每次除草時,如發現露出面的鬚根,可在鬚根處培少量的腐殖土,以利根部吸收養分。

排灌

當根部現出球形花苞時遇上天旱,應及時灌溉;雨水太多時應注意排水,以免傷及花蕾,同時要將花蕾周圍的雜物除去,使其通風透光,以免落花和爛果。

調整鬱閉度

草果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需要一定蔭蔽,當樹木生長造成林內透光度不夠時,應適當疏伐或修枝,使鬱閉度控制在50% - 60%,以利新株生長。

定植後養護

田間管理定植後每年春、秋季中耕除草2-3次。在秋季除草時,剪去枯株、病株和已結過果的老株,中耕除草結合追肥,採用環狀溝施綠肥、堆肥和磷肥等。在開花前進行培土,促使幼芽生長健壯。

採摘及炮製

採摘:10~11月果實開始成熟,變為紅褐色而未開裂時採收,曬乾或微火烘乾。

炮製:草果仁:揀淨雜質,置鍋內文火炒至外殼焦黃色並微鼓起,取出稍涼,碾去殼,過篩取仁。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薑汁與水少許,拌勻,微炒,取出,放涼。(每草果仁100斤,用鮮姜10斤取汁)

做法指導:

1、草果忌鐵。

2、用於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症,可與草豆蔻、厚朴等同用。

3、用於瘧疾,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立信病,為害幼苗,嚴重時成片死亡,可將病株拔除,周圍撤石灰粉,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中醫藥文化

中國醫藥自古就是一項充滿神秘的藝術。望、聞、問、切,就能診斷,開具藥方基本藥到病除。不起眼的植物,動物,都可以治病救人。那么你想了解中國這項獨具魅力的文化嗎?你想在今後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中醫藥的知識強身治病嗎?那就快快走進這座奇妙偉大的殿堂,領略中國傳統的醫藥文化吧。

姜科植物

姜科為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陸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塊狀的根狀莖,或有時根的末端膨大呈塊狀。本科分為2亞科、3族,約49屬,1,500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主產地為熱帶亞洲。中國有19屬,150餘種,5變種,產東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