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鞘

葉鞘

葉鞘 leaf sheath 指呈鞘狀包圍著莖的、葉的基部,是由葉原基下部細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葉舌狀的附屬器官。下端寬闊與莖連線,通常具有伸長區,由於細胞的居間生長,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伸長,並分化成縱列平行的維管束。不少種類的葉鞘把莖纏繞一圈以上,兩邊緣重合(筍殼),也有兩邊癒合變成筒狀的。[蓼科(Polygonaceae)的托葉,稱為托葉鞘(och-rea)],把葉鞘和托葉認為是相同器官的說法,一般尚難承認。

基本信息

特徵特性

葉鞘葉鞘

葉鞘 leaf sheath 指呈鞘狀包圍著莖的、葉的基部,是由葉原基下部細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葉舌狀的附屬器官。下端寬闊與莖連線,通常具有伸長區,由於細胞的居間生長,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伸長,並分化成縱列平行的維管束。不少種類的葉鞘把莖纏繞一圈以上,兩邊緣重合(筍殼),也有兩邊癒合變成筒狀的。[蓼科(Polygonaceae)的托葉,稱為托葉鞘(och-rea)],把葉鞘和托葉認為是相同器官的說法,一般尚難承認。

高等植物

葉中,葉片或葉柄的基部較寬或擴大成片狀,形成一圓筒體的鞘而將莖的一部分或全部緊密包圍,這樣的結構成為葉鞘.葉鞘或為開裂的或為閉合的,總之擔負著保護幼芽及居間生長並加強莖的支持作用等功能.多見於許多單子葉植物和某些雙子葉植物中.有時莖節上的鞘狀物是拖葉的變態,又稱“托葉鞘”。

形態結構

葉鞘葉鞘

葉的莖部或葉柄的基部擴大形成的包裹著莖桿的節間或莖節的鞘狀物。多數禾本科植物和傘形科植物,具有顯著的葉鞘,它們的功能是保護莖上的幼嫩居間分生組織和幼芽,並增強莖的機械支持力。

椴葉鞘柄木

葉鞘葉鞘

落葉小喬木,高3.5-12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圓柱形,灰綠色,無毛,有不完全的環形葉痕,髓部寬,鬆軟,白色。葉互生,紙質,橢圓狀卵形至寬卵形,長10-15厘米,寬8-16.2厘米,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先端突尖,基部淺心形,邊緣的粗鋸齒有須頭,有時有波狀稜角,掌狀葉脈7-9條,在上面微凸,近於無毛,下面明顯突出,疏生短柔毛,網脈在下面明顯;葉柄淡綠

色,無毛,有縱走的條紋,上部圓柱形,向下逐漸擴展成鞘,長4.5-8.5厘米。總狀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長12-22厘米;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鈍尖,長約0.3毫米;花瓣5,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白色,無毛,先端鉤狀內彎;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短,無毛,長約0.5毫米,花葯長方形,長1.5毫米;花盤平坦,近於圓形,中間有1-3個小形圓錐狀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圓柱形,長約2-2.5毫米,疏被短柔毛或近於無毛,有小苞片2枚,乾膜質,披針形,長約1-2.5毫米;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齊,三角形,銳尖;無毛瓣及雄蕊;花盤不顯著;子房卵圓形,長約5毫米,無毛,花柱3-4裂,略粗壯,長3-4毫米,多數先端2裂。果實核果狀,卵形,長5-6毫米,直徑3毫米,無毛,花柱宿存,成熟時紫紅色至灰黑色。花期11月至次年3月;果期3-4月。

為害症狀

葉鞘葉鞘

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幼苗染病葉鞘上生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分櫱期染病葉鞘上或葉片中脈上初生針頭大小的深褐色小點,向上、下擴展後形成菱形深褐色斑,邊緣淺褐色。葉片與葉脈交界處多現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劍葉葉鞘先發病且受害嚴重,葉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規則病斑,中間色淺,這緣黑褐色較清晰,嚴重的現虎斑紋狀病斑,向整個葉鞘上擴展,致葉鞘和幼穗腐爛。濕度大時病斑內外現白色至粉紅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子實體。水稻葉鞘腐敗病,在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幼苗期染病葉鞘上有褐色病斑,邊緣不明顯。分櫱期染病葉鞘上或葉片中脈初生針頭大小的深褐色小點,向上、下擴展後形成虎斑形深褐色斑,邊緣淺褐色,葉片與葉脈交界處多現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劍葉葉鞘先發病且受害嚴重,葉鞘上生褐色不規則病斑。嚴重時,病斑擴大到葉鞘大部分,包在鞘內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潮濕時斑面上呈現薄層粉霉,剝開劍葉鞘,則見其內長有菌絲體及粉紅色霉物,即病原菌子實體。

病原

葉鞘葉鞘

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頂柱霉屬,分生孢子梗輪狀分枝。主軸和分枝均呈長圓柱狀,無色,分生孢子短圓柱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病原,稱稻帚枝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異名AcrocylindriumoryzaeSawada。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梗圓柱狀,有1-2回分枝,每次分枝3-4根,在分枝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圓柱形至橢圓形,大小3-20×1.5-4(μm)。病菌生長溫限10-35℃,菌絲生長和產生孢子適溫為25-30℃,適宜pH值為3-9,其中pH5.5最適。光照對病菌的生長發衣、產生孢子有抑制作用,黑暗時產孢多。30℃潛育期1天,20-28℃為2天,23℃為3天,19℃為4天。諸葛根樟研究認為本病與紫鞘病為同一病原,病菌通過傷口侵入寄主的,往往造成組織壞死,出現鞘腐病。從自然孔口侵入的往往造成細胞死亡,則出現紫鞘病。但陳吉棣等研究認為紫鞘病是另一病原。該病種子帶菌率59.7%,病菌可侵至穎殼、米粒,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帶菌散落場面的存活137天;浸泡田水中存活38天;褐飛虱、蚜蟲、葉蟎也帶菌。侵染方式分3種。一是種子帶菌的,種子發芽後病菌從生長點侵入,隨稻苗生長而擴展,有系統侵染的特點。二是從傷口侵入。三是從氣孔、水孔等自然也口侵入。

發病防治

(1)早稻選用浙輻802、原豐早、二九豐、四梅四號、滬南早;晚稻選用加湖5號、農試4號等抗病品種。(2)合理施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協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後期脫肥、早衰。砂性土要適當增施鉀肥。雜交制種田母本要噴赤黴素,促其抽穗。(3)積水田要開深溝,防止積水,一般田要淺水勤灌,適時涸田,使水稻生育健壯,提高抗病能力。(4)藥劑處理種子參見稻瘟病。田間噴藥結合防治稻瘟病可兼治本病。必要時可噴灑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15天1次,防治1次或2次。此外還可選用0.02%高錳酸鉀溶液,防效70%。或50%豐米超微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75g,防效60%左右,較多菌靈、粉銹寧、三環唑、瘟特靈防效高。提倡使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60-75g,對水60L噴霧,還可兼治水稻紫鞘病、葉尖枯病、稻曲病等。

種中文名肉葉鞘蕊花

【藥 名】:肉葉鞘蕊花

【拼 音】:ROUYEQIAORUIHUA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鞘蕊屬植物肉葉鞘蕊花的全草。

【功 效】:散寒解表、祛痰止咳。

【主 治】:治風寒外感證、 風寒咳嗽、咳痰。

【性味歸經】:辛,平。入肺、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服,9一20克。

【別 名】:假回菜(廣東)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廣西兩地。

【拉丁名】:coleus carnosifoljus (Hemsl.) Dunn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相關詞條

花芽 葉芽
葉舌 葉柄
葉耳 葉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