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duodenal ulcer,DU)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類型。好發於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男性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與胃酸分泌異常、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非甾體抗炎藥(NSAID)、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吸菸、飲酒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十二指腸潰瘍多發生在十二指腸球部(95%),以前壁居多,其次為後壁、下壁、上壁。

基本信息

簡介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是指胃酸胃蛋白酶接觸的十二指腸黏膜,發生局限性的超過黏膜肌層的潰破。約95-99%的消化潰瘍發生在胃或十二指腸,故又分別稱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發病情況、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和治療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點。十二指腸潰瘍常發生在十二指腸球腔內,這是胃腸道疾病中最常見的器質性病變,慢性者遠比急性者為多見,且易復發。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率很高,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55-64歲為最高發病年齡組。

原因

十二指腸潰瘍的致病因素比較複雜,在過去20餘年的時間裡,十二指腸潰瘍被認為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疾病。或多種有害對黏膜的破壞超過其抵禦損傷和修復的能力。直到近期,十二指腸潰瘍仍被認為是一種終生疾病。不過近來這種認為多種生物和環境因素僅對易感者發生有害作用的看法已逐漸被以下認識所取代。
1.遺傳基因:遺傳因素對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較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依據是:①患者家族的高發病率;②遺傳基因標誌(血型及血型分泌物質、HLA抗原、高胃蛋白酶原)的相關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同胞中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6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指腸潰瘍在單合子雙胎同胞發病的一致性為50%,在雙合子雙胎同胞發病的一致性也增高。
(1)十二指腸潰瘍與血型的關係:1953年Aird等發現O型血者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的可能比其他血型者高35%左右;O型血者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占56.5%,在對照人群中占45.8%,並且潰瘍伴出血、穿孔合併症者也以O型血者較多見。據我國對十二指腸潰瘍病例統計,O型血者也顯著高於對照組,與國外報導的基本相符。
血型物質ABH分泌於唾液及胃液中,據國外資料記載,無血型物質分泌者患十二指腸潰瘍的危險性比有血型物質分泌者高1.5倍。
(2)消化性潰瘍與HLA抗原的關係:HLA是一種複雜的遺傳多態性系統,基因位點在第6對染色體的短臂上。至今已發現多種疾病與某些HLA抗原有相關性。國外資料中已報導HLA-B5、HLA-B12及HLA-BW35與十二指腸潰瘍呈相關性,但有的文獻中的結果為無相關性。
(3)十二指腸潰瘍與某些遺傳綜合徵:有人發現某些罕見的遺傳綜合徵如多發性內分泌腺瘤Ⅰ型(胰島細胞分泌胃泌素腺瘤、甲狀旁腺腺瘤、垂體前葉腺瘤、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及其他罕見綜合徵),與十二指腸潰瘍相關。尤其是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患者中約40%同時罹患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雖然與血型、血型分泌物質、HIL-A抗原相關,但非強相關,其他資料的家系調查結果不能證實本病的遺傳是按照簡單的孟德爾定律支配的方式。有鑒於此,現在較普遍的假說是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組由多種基因遺傳即遺傳的異質性(genetic heterogeneity)的疾病,在這種遺傳素質的基礎上,可能有非遺傳的或外界因素參加導致發病。
2.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機制並不是單一明確的過程,而是複合、相互作用的因素形成;由於損害因素和防禦間的平衡失常造成的。
(1)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機制中,胃酸分泌過程起重要作用。早在1910年Schwartz提出“無酸就無潰瘍”的觀點至今仍是正確的,十二指腸潰瘍不發生於胃酸分泌很低,最大胃酸分泌(MAO)<10mmol/h的患者。雖然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最大胃酸分泌能力是相互重疊的,但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作為整體能分泌更大量的胃酸(平均泌酸為20mmol/h),尤其是進餐刺激反應的胃酸分泌。胃酸分泌量的大小是和胃壁細胞總體(parietal cell mass,PCM)的多少平行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平均有1.8億個壁細胞,約為正常人的2倍(正常人男性壁細胞為1.09×109,女性為0.82×109)。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除了壁細胞數量的增多外,其壁細胞對胃泌素、組織胺、迷走神經膽鹼能途徑的刺激敏感性加強。胃酸分泌因而增高,是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重要因素。
(2)進食對胃酸分泌的影響:食物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約60%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對食物的刺激較敏感。不僅餐後,即使在飯間酸分泌水平也高而且持續時間長。用pH監測法也可以證實此種現象。對實物的種類反應也不盡相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刺激強,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則反應弱。
3.十二指腸黏膜防禦機制減弱:十二指腸通過特異性pH敏感的受體、酸化反應,反饋性延緩胃的排空,保持十二指腸內pH接近中性,且十二指腸黏膜能吸收腔內氫離子和不受膽鹽的損傷。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這種反饋延緩胃排空和抑制胃酸的作用減弱,而胃排空加速,使十二指腸球部腔內酸負荷量加大,造成黏膜損害可形成潰瘍。
前列腺素E不僅有抑制胃酸的作用,更重要有直接保護黏膜的作用和促進潰瘍癒合。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十二指腸黏膜前列腺素E的含量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降低,降低了十二指腸黏膜的保護作用。
十二指腸潰瘍病人的十二指腸黏膜碳酸氫鹽分泌減少,可導致酸性消化性損害。
4.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密切相關。根除Hp治療能顯著降低潰瘍的復發率。Hp感染是胃竇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因素。Hp是一種微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呈螺鏇形。人的胃黏膜上皮細胞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Hp能在酸性胃液中存活是由於它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在菌體周圍形成保護層。檢測黏膜組織中Hp的最可靠方法是聯合細菌培養和組織學染色檢查。更簡便快速的檢測Hp方法是內鏡活檢組織尿素酶試驗,其敏感度為88%~93%,特異性為99%~100%。
Hp是人類常見的細菌感染,它的流行與年齡、種族經濟和衛生情況相關。Hp可經人與人之間的口-糞或口-口途徑傳播。實際上所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均有Hp感染。急性十二指腸潰瘍和Hp感染患者比無感染的潰瘍患者進餐後反應性分泌更多的酸和釋放更多的胃泌素。
胃酸分泌增多時,十二指腸球部被過度酸化,使十二指腸球部內出現胃上皮化生灶,為Hp從胃竇黏膜移植十二指腸球部創造條件,Hp在球部生存繁殖而發生急性十二指腸炎,在其他致潰瘍因素的誘導下發生潰瘍。但這一十二指腸潰瘍發生機制,仍待進一步證實。
雖然以上各因素和十二指腸潰瘍有關,酸仍是最重要的,內科和手術治療降低胃酸分泌,結果使潰瘍癒合。過多酸分泌的情況造成潰瘍形成。動物實驗慢性組胺的刺激產生酸過多可形成和人類相同的十二指腸潰瘍。
5.其他因素:流行病學資料提示,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與發展尚與許多生活習慣和環境密切相關。
(1)止痛劑: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可對胃黏膜造成損傷。近年來,有很多研究支持NSAID可引起胃潰瘍,潰瘍穿孔,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及因潰瘍病死亡。有愈來愈多的證據提示NSAID與老年潰瘍穿孔關係密切。在英國和德國的報導也發現老年人十二指腸潰瘍的死亡率上升,其部分原因可能與止痛劑服用的增加有關。儘管引發十二指腸潰瘍的危險性小,但因十二指腸潰瘍產生併發症的危險並不比胃潰瘍少,提示NSAID可能使已有的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產生併發症。
(2)吸菸:如果吸菸是一個病因因子,那么19世紀初以來十二指腸潰瘍的急劇增加可能與之有關。因為紙菸是James Bonsack 1880年首先在美國製造的,1883年Bonsack菸草製造機引入英國,幾年後傳入歐洲其他國家,導致20世紀上半個世紀歐美國家吸菸者的增加。近年來出現的消化性潰瘍男女性別比例的下降也與女性吸菸的增加相符。與之相似,近30年來在西方國家潰瘍發病率的下降也與近年來吸菸人數的普遍下降相吻合。據報導,吸菸可以導致基礎和最大胃酸分泌量增加,並可以使十二指腸反流。
(3)應激:如果應激作為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因子,則20世紀初西方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開始時潰瘍發病率的增加則可能與此有關。同時也可以解釋一些地區如香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增加,而這些地區止痛劑的服用總的來說較少。它也可解釋十二指腸潰瘍患病率的季節差異,男女性別比的地區和時間差異,以及不同地區十二指腸潰瘍與胃潰瘍比例的差別,也與臥床休息能治癒潰瘍相符合。
(4)飲食纖維:以大米為主食的中國南方和印度南部地區的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高於以麵粉為主食的北部地區,提示飲食纖維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因子。在印度孟買,十二指腸潰瘍癒合後繼續食用大米者,潰瘍5年復發率為14%,將飲食改為旁遮普邦 (含有未很好加工的麥子)者,潰瘍5年復發率達81%。提示十二指腸潰瘍復發亦與食物纖維含量有關。然而,最近在英國進行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發現,儘管蔬菜纖維與潰瘍有些聯繫,但飲食總纖維與十二指腸潰瘍並無聯繫。
(5)飲食亞油酸:一些西方國家近30年來消化性潰瘍發病率的下降,Hollander和Tarnawski推測這一下降可能與亞油酸的攝入增加有關,亞油酸是食物中一個重要的前列腺素E的前體。他們測定了十二指腸潰瘍與對照組脂肪組織的脂肪酸譜,表示脂肪組織的亞油酸在潰瘍病患者明顯降低。而脂肪組織的脂肪酸譜又能很好地反映飲食攝入亞油酸的量。這一發現支持亞油酸與消化性潰瘍關係的假說。

發病機制

1.發生部位: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第一部(95%),最常見在距幽門3cm以內(90%)。潰瘍發生在前壁最多,占50%;其次為後壁,占23%;下壁占22%;上壁最少,占5%。偶可前後壁均有。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發生惡變。十二指腸潰瘍發生在十二指腸第一部遠側是很少見的,必需考慮是非典型的十二指腸潰瘍,包括Zollinger-Ellison綜合徵、藥物性潰瘍、惡性腫瘤或Crohn病。
2.病理過程: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經歷了糜爛、急性潰瘍、慢性潰瘍的發展過程。
(1)糜爛:糜爛是黏膜層的淺凹陷,其深度未穿過黏膜肌層。肉眼呈紅色點狀淺凹陷,直徑一般小於0.5cm。糜爛可發生於十二指腸各部,可分為急性糜爛和慢性糜爛,合併出血則為出血性糜爛。鏡下觀察,糜爛深淺不同,淺者僅及腺頸部,深者達黏膜肌層,但未穿過該層。糜爛底部有少量壞死組織,糜爛底部和邊緣有多數中性粒細胞浸潤。一般糜爛癒合後不留瘢痕。
(2)急性潰瘍:急性潰瘍是指穿過黏膜肌層,深至黏膜下層的潰瘍。可由糜爛發展而來,直徑一般小於1cm,邊界清楚。鏡下見黏膜及黏膜肌層已全部破壞消失。潰瘍底部附著少量壞死組織,表面有少量纖維素及多數中性粒細胞滲出,可伴有出血。潰瘍邊緣黏膜充血,有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3)慢性潰瘍:15%的十二指腸潰瘍為多發性,可伴發胃潰瘍。肉眼觀察潰瘍底部,較清潔,有少量滲出物及壞死組織附著。潰瘍出血時在潰瘍底部可見凝血塊。鏡下觀察:潰瘍底由4層組織構成,炎性滲出物層,有中性粒細胞及纖維素細胞;其下為一層無結構的凝固性壞死組織,壞死組織層下為肉芽組織和瘢痕組織。

臨床症狀

十二指腸潰瘍

潰瘍病以疼痛為主要症狀,其疼痛多為周期發作,秋季至春季是發作季節,可由氣候寒冷或飲食不潔而誘發,胃小彎潰瘍的疼痛多於餐後0.5~1小時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幽門部潰瘍,多發於餐後3~4小時,有時可在半夜發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無固定也缺乏明顯的時間規律。其典型表現為飢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定時的慢性中上腹疼痛,嚴重時可有黑便與嘔血。一般經藥物治療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如無效,應進一步作X線鋇餐及胃鏡檢查,以除外穿孔、梗阻或惡變的可能性。
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可為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表現為僅在飢餓時隱痛不適。典型者表現為輕度或中度劍突下持續性疼痛,可被制酸劑或進食緩解。臨床上約有2/3的疼痛呈節律性:早餐後1~3小時開始出現上腹痛,如不服藥或進食則要持續至午餐後才緩解。食後2~4小時又痛,也須進餐來緩解。約半數患者有午夜痛,病人常可痛醒。大多持續幾周的節律性疼痛,會隨著緩解數月,可反覆發生。

發病特點

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有以下特點:
①慢性過程呈反覆發作,病史可達幾年甚或十幾年。
② 發作呈周期性,與緩解期相互交替。過去發作期可長達數周或數月,現因有效治療而顯著縮短。緩解期亦可長短不一,短的僅幾周或幾個月,長的可達幾年。
③發作有季節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發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緒或解熱鎮痛藥及消炎藥物誘發。
④多發於中青年男性。
部分病例可無上述典型的疼痛,而僅表現為無規律性較含糊的上腹隱痛不適,伴腹脹、厭食、噯氣等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因併發症的出現而發生症狀的改變。一般來說,十二指腸潰瘍具有上腹疼痛而部位不很確定的特點。如果疼痛加劇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制酸劑緩解,常提示後壁有慢性穿孔;突然發生劇烈腹痛且迅速蔓延及全腹時應考慮有急性穿孔;有突然眩暈者說明可能並發出血。
一忌冰凍和過熱飲食。飲食溫度適中,飲茶、湯不宜過熱。

病理病因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目前認為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多病因疾病。各種與發病有關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神經精神因素等,通過不同途徑或機制,導致上述侵襲作用增強和或防護機制減弱,均可促發潰瘍發生。了解一些引起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治療和預防十二指腸潰瘍。
1、引起潰瘍發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因素:①在環境因素中,飲食的情況首當其衝。比較公認的觀點是飲食不規律可能增加潰瘍病的危險性,生冷和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常常可以引起潰瘍病的復發。②個人的不同習慣常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有關,如長期吸菸者的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明顯高於不吸菸者。③工作高度緊張的職業易致十二指腸潰瘍發生,這僅為一般的印象,無確切的證據,但從就診的病人來看,知識分子患十二指腸潰瘍的比例相當大。④另外已經明確阿斯匹林可以破壞胃酸分泌的自身調節作用及胃黏膜屏障,可致潰瘍病。
(2)遺傳因素: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從家譜的研究來看,慢性消化性潰瘍者的親屬患潰瘍病的機會要比一般人群大2.5—3倍。而且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二者的遺傳性是互不相關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親屬和子女易患十二指腸潰瘍而不是胃潰瘍。反之亦然。同卵雙生子之一如患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則另一個易患同樣的潰瘍,而在異卵雙生子即非如此。同卵雙生子所患潰瘍的同一性說明了遺傳因素在潰瘍的發病中有重要地位。十二指腸潰瘍與兩個基因特性有關。ABO血型和血型物質ABH分泌狀態。血型為“O”的人易患十二指腸潰瘍,比血型為“A”、“B”或“AB”者高1.4倍。總之,根據目前的認識,消化性潰瘍的發病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雖然目前尚不能完全用遺傳來解釋所有的潰瘍病,但不論病因如何,消化性潰瘍似有家族傾向。
(3)身心因素:精神因素與上消化道疾病的關係是人所共知。長期心理壓力或持續高度精神緊張易患消化性潰瘍這一現象早已被公認。但確切的機制尚未證實,可能與長期的心理(精神)應激,引起致潰瘍力的增強或黏膜抵抗力的減弱有關。鑒於心理應激在社會上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只有少數人發生潰瘍病,所以在身心因素之外一定還涉及其它致病因素。
2、十二指腸潰瘍的病理

(1)郁怒傷肝,肝氣犯:長期憂思惱怒,情懷不暢,肝鬱氣滯,疏泄失職,橫逆犯胃,氣血壅滯不行,不通則痛。由於氣血相依,氣滯日久,還可導致瘀血的產生,瘀血阻絡,其痛劇烈,並可見吐血、便血等證。
(2)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暴飲暴食,饑飽無度,最易損傷胃之氣。或過食生冷,寒積胃脘,氣血凝滯不通,而致胃寒作痛;或恣食肥甘辛辣,過飲烈酒,以致濕熱中阻,而致胃熱作痛。
(3)稟賦不足,胃虛弱:素體脾胃虛弱,或勞倦內傷,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或用藥不當,皆可損傷脾胃。脾胃虛寒,中陽不運,寒從內生者多為虛寒胃痛,常因觸冒風寒,飲食不慎而發病。

臨床表現

十二指腸潰瘍臨床表現通常為胃小彎潰瘍的疼痛多於餐後0.5~1小時發生,十二指腸潰瘍或胃幽門部潰瘍,多發於餐後3~4小時,有時可在半夜發生,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無固定也缺乏明顯的時間規律。 中醫認為本病不單純局部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與肝臟有密切關係,臨床多見肝胃不和,脾胃虛寒和牌虛肝鬱等症型,食療是一項十分主要的措施。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症狀通常是在上腹部中央某一個小區域中發生反覆性的劇痛。有時當潰瘍在十二指腸後壁上時,會感覺疼痛是來自背後。疼痛可以在睡前和午夜現,這叫"夜間痛"。這種像是"飢餓病"的典型十二指腸潰瘍相反,疼痛發生一般在進餐之後疼痛會發生。

臨床診斷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影像學表現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絕大部分發生在球部,占90%以上。球部腔小壁薄,潰瘍易造成球部變形,X線檢查易於發現。球部潰瘍常較胃潰瘍小,直徑多為4~12mm,大都在後壁或前壁,因此多顯示為軸位象,表現為類圓形或米粒狀密度增高影,其邊緣大都光滑整齊,周圍常有一圈透明帶,或有放射狀黏膜皺襞糾集。可以是單個或多個。龕影通常使用加壓法或雙重造影法才能顯示。
許多球部潰瘍不易顯出龕影,但如有恆久的球部變形,也能作出潰瘍的診斷。球部變形主要是由於瘢痕收縮、黏膜水腫和痙攣所致,可以是山字形、三葉形、葫蘆形等。有時在變形的球部仍可顯示龕影。球部潰瘍癒合後,龕影消失,變形可繼續存在。此外,球部潰瘍還可出現一些其他徵象:
1.龕影:龕影為診斷十二脂腸球潰瘍的直接徵象,多見於球部偏基底部。正位,龕影呈圓形或橢圓形,加壓十二指腸潰瘍時周圍有整齊的環狀透亮帶稱“日暈征”。切線位,龕影為突出球內壁輪廓外的乳頭狀影。
2.“激惹征”:鋇劑於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稱為“激惹征”。
3.十二指腸球畸形:為十二指腸球潰瘍常見的重要徵象。表現為球一側出現指狀切跡,後者不恆定,隨蠕動而變淺、消失,球外形呈山字形、花瓣型及小球狀等畸形。
4.假性憩室:其形態大小可改變,尚可見黏膜皺壁進入憩室內,而龕影形態不變。
5.黏膜皺襞改變;黏膜皺襞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狀糾集到龕影邊緣。
6.常伴胃竇炎
7.球後潰瘍:球後潰瘍較常見,大小不一,多位於腸腔內側,外側壁常有痙攣收縮或疤痕形成,使管腔狹窄,多呈偏心性。凡十二指腸降段上部發現痙攣收縮,應考慮球後潰瘍的可能。

併發症

1.胃出口梗阻:慢性十二指腸潰瘍均可引起瘢痕形成,從而影響胃的排空,這種情況稱為胃出口梗阻。患者常主訴進食後上腹脹滿、早飽感及嘔吐幾小時甚至幾天前的臭宿食,嘔吐可在晚上加重;嘔吐與潰瘍疼痛的關係不確定。嘔吐物常常含有消化不良的上一餐食物。嘔吐後上腹不適或疼痛可暫時緩解。長時間的胃出口梗阻常表現出輕微的疼痛和較長時間間隔的嘔吐發作。此時患者體重下降明顯,並且導致最終在一次急性發作時達到頂點,伴隨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慢性出口梗阻病人可出現低氯性鹼中毒、手足抽搐、體重下降,有時可合併吸入性肺炎。
2.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近期資料表明,男女潰瘍病患者每年發生穿孔的比率分別為O.8%和O.3%,其中大多數患者有大量吸菸史。上述穿孔發病率尚未統計有關老年人大量套用ASA/NSAIDs的影響,而目前這部分患者穿孔的發病率正在升高。至於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幽門螺桿菌陰性但使用ASA/NSAIDs者或兩種危險因素並存的患者,發生穿孔的相對危險性,目前尚不清楚。
潰瘍穿孔常急驟起病,一開始即伴發全腹劇痛、腸鳴音消失及明顯的腹肌緊張(板狀腹)。患者不願移動,有瀕死感。穿孔可為潰瘍的首發表現,尤其多見於套用ASA/NSAIDs或卓-艾綜合徵的病人。
3.穿透性潰瘍:與穿孔不同,潰瘍穿透(penetration)至毗鄰臟器如肝、胰腺或膽道系統,極少引起嚴重後果。臨床可表現為腹痛加重,失去節律性,局部壓痛加重,藥物需要量增加或出現其他疾病的表現,如胰腺炎或膽管炎。最常見的表現是胰腺炎。大多數病例嚴格內科治療效果良好,僅少數患者需外科治療。
4.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病因,占其中的1/3~1/2。有10%~15%的潰瘍患者以出血為首發症狀。總死亡率約10%,但老年患者及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的病人死亡率明顯增加。長期隨訪觀察的結果表明,在10~15年中,約15%的潰瘍患者發生出血;15~25年中,25%~40%的潰瘍病人發生出血。這些統計數字來源於一些較早的研究,當時潰瘍病的治療常常不規律,也不充分。近期的統計資料則顯示5年內約1 2%的患者發生出血,或每年有2.7%的男性患者及2.5%的女性患者發生出血。曾有出血史的患者再出血率為5%。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患者無特異性症狀,只有30%~40%的出血患者具有前期的潰瘍症狀。除十二指腸潰瘍典型的、有節律的、周期性的上腹痛外,其他症狀包括腹脹、厭食、反酸、噁心或嘔吐,也可以除嘔血、黑便外無症狀。

檢查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1.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 大致上可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2類。侵入性方法是指經內鏡檢查活檢作快速尿素酶試驗、幽門螺桿菌培養以及組織學檢查等。非侵入性診斷方法包括血清抗幽門螺桿菌抗體的檢測、14C-尿素呼吸試驗或13C-尿素呼吸試驗。
快速尿素酶試驗在常規檢查方法中可能最具價值。該方法具有高敏感性(85%~95%)和高特異性(98%),而且價廉,易於操作,檢查結果快速得到。Giemsa或warthin-starry染色的組織學檢查方法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超過90%。該方法較為簡便,顯微鏡較易識別塗片上的幽門螺桿菌,可以避免尿素酶試驗的假陽性或假陰性,與尿素酶試驗聯合檢查具有相互補充的作用。在所有的幽門螺桿菌診斷方法中,取胃黏膜作幽門螺桿菌培養最為可靠,被視為診斷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其敏感性稍差(70%~80%),因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菌,需要特殊設備,而且技術難度較大,有時培養不易成功,多數醫院不將幽門螺桿菌培養作為常規檢查。然而,幽門螺桿菌培養在抗生素的選擇上獨具價值,特別是對於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失敗者。
套用酶標法檢測血清抗lgG抗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超過90%)。該方法易於操作,病人較易耐受,相對價廉,如陽性則表示目前或過去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特別適於流行病學調查套用。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癒後,血清抗幽門螺桿菌IgG抗體滴度逐漸下降,滴度明顯下降或轉陰約需6個月,因而血清學方法不能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治癒。套用放射性核素14C或13C標記的尿素做呼吸試驗,可判斷受試者胃內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14C或13C標記的尿素口服後,胃內的幽門螺桿菌含有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14C或13C,後者自呼吸道呼出而被檢出。放射性核素標記的尿素呼吸試驗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既可用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立,也可作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治癒的依據。13C尿素呼吸試驗的優點是無放射性,缺點是操作複雜,需特殊設備,且價格較貴。相比之下,14C尿素呼吸試驗易於開展,但14C具有放射性是其不足。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和廣泛套用,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檢測幽門螺桿菌DNA的方法也逐步開展。目前用於檢測幽門螺桿菌的分子生物學方法較多,主要的目的有2方面,一是檢查幽門螺桿菌的DNA序列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對幽門螺桿菌進行細菌分型。利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可檢測幽門螺桿菌的尿素酶基因片斷和幽門螺桿菌特異性抗原基因片段。鑒於PCR技術的高度敏感性,因此通過該方法檢測幽門螺桿菌具有極高的敏感性。有研究表明,利用PCR技術檢查幽門螺桿菌尿素酶相關的基因片斷的靈敏度可達10~100個幽門螺桿菌或0.01~0.1pg DNA。除了檢測胃黏膜組織中的外,PCR技術還可用於唾液、牙斑、胃液以及糞便幽門螺桿菌的檢測。幽門螺桿菌的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分析、幽門螺桿菌質粒、幽門螺桿菌核糖體指紋圖技術有助於鑑別分離菌株的亞型,任意引物擴增多態性(RAPD)分析法也能較好地分辨幽門螺桿菌菌株的亞型。這些方法對臨床上判斷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後幽門螺桿菌的再次感染是復發抑或交叉感染很有幫助。2.胃酸測定 在基礎情況,正常人為2mmol/h,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平均分泌為4mmol/h。若基礎胃酸排出量(basal acid output,BAO)>10mmol/h,應考慮為素瘤(gastrinoma,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ZES)。若BAO接近最大胃酸排出量(maximal acid output,MAO),BAO/MAO≥0.6時,ZES可能性更大。雖胃酸測定對十二指腸潰瘍術前和初次手術方式的選擇意義不大,但作為潰瘍病患者作迷走神經切斷術,術前、後測定胃酸,可藉以評估迷走神經切斷是否完整有幫助,成功的迷走神經切斷後MAO下降70%。胃部分切除術後復發潰瘍胃酸測定BAO≥2mmol/h,若>4mmol/h,幾乎可肯定復發潰瘍。進行胃酸測定前必須停止抗酸藥物,停藥時間,H2受體拮抗藥48h,omeprazole 5天。
3.血清胃泌素測定 正常空腹血清胃泌素<100pg/ml,這一基礎胃泌素瘤的篩選試驗是每一位潰瘍患者均必須進行的,因大多胃泌素瘤病人潰瘍的部位和症狀同一般潰瘍病人相似,難以區別。尤其是內科治療失敗患者,內分泌腺瘤病、十二指腸潰瘍的復發、潰瘍手術後仍有潰瘍症狀者。空腹血清胃泌素>1000pg/ml,應高度懷疑ZES。患者血清胃泌素為100~500pg/ml,需要做激發試驗以釋放胃泌素。靜脈注射胰泌素後ZES患者的血清胃泌素水平迅速升高,通常升高>200pg/ml,而胃竇殘留、胃竇G細胞增生、幽門梗阻等,血清胃泌素水平不變,下降或升高<200pg/ml。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1.X線鋇餐檢查 現多採用鋇劑和空氣雙重對比造影技術及常規鋇餐檢查相結合來診斷十二指腸潰瘍。仰臥位雙對比造影可以發現後壁潰瘍,但有時充氣的胃竇可將球部掩蓋,特別是胃位置較高或呈橫位(牛角型)時,病變容易被掩蓋,應採用半立或立位顯示較好。大約50%的潰瘍發生於前壁,仰臥位雙對比造影不易發現病變或僅顯示“環形影”,容易與隆起性病變相混淆,俯臥位雙對比造影可顯示病變,但常因胃竇的重疊而顯示不佳,俯臥位壓迫法有助於病變的顯示。
(1)龕影: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診斷的直接徵象。其龕影一般較小,常為綠豆或黃豆大,直徑很少超過1cm。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時龕影的顯示受球內鋇劑量、體位等的影響,有人統計597例十二腸球部潰瘍中,能顯示龕影者101例,占17%。球部龕影多見於球部偏基底部,正面觀呈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環圈形和點線形,邊緣大部光整,加壓檢查龕影周圍有形態規則,柔順的透明區為潰瘍周圍炎症、水腫造成,側面觀為突出於腔外的半圓形、乳頭形及鋸形龕影。龕影代表潰瘍的大小、形態、位置,球後壁潰瘍處於近地壁(靠近台面),由於低洼積鋇,大多顯示為圓形或橢圓形龕影,球前壁潰瘍處於遠地壁(遠離台面),由於潰瘍腔內鋇劑排空,潰瘍面塗布薄層鋇劑,X線與潰瘍側壁相切,即可顯示出線形環圈影,也稱之為“環圈征”,此時環狀影的外緣銳利而內緣模糊,據此可與隆起性病變進行鑑別。球潰瘍切線位觀可見龕影突向腔外呈乳頭狀或長方形,穿透性潰瘍的龕影比較大而深,一般超過0.5cm,在立位時甚至可見液平面,巨大的穿透潰瘍,其龕影直徑可達2~3cm,不要誤認為是球部本身。巨大潰瘍多在後壁,常深入胰腺,周圍有寬的透亮帶,但必須在鋇餐進入十二指腸球後或降部時,才能顯示這個透亮帶的全貌。活動期潰瘍,由於周圍組織充血水腫,X線可顯示環形透亮暈,切線位有時可見Hampton線和項圈征,癒合期潰瘍,由於纖維組織增生,龕影周圍黏膜皺襞呈放射狀集中。但是有些淺小潰瘍不能發現龕影。所以,鋇餐檢查未發現龕影,不能排除潰瘍的存在。
(2)黏膜皺襞的改變:新鮮潰瘍時,龕影周圍因伴有炎症、水腫,可見黏膜皺襞增粗、變平及模糊,以至消失於水腫透明區之中,修復期因纖維組織增生、收縮,形成以龕影為中心的黏膜皺襞糾集徵象,即呈現“車輻狀”皺襞形態。
(3)變形:球部變形是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表現,產生變形的原因主要有功能性和器質性2類,潰瘍周圍水腫,腸壁向腔內呈局限性突出;環狀肌或縱形肌痙攣收縮,球部某一側產生切跡;瘢痕收縮;球部漿膜炎性粘連和牽拉。球變形的形態各異,主要有:球一側(以大彎側多見)的切跡樣凹陷;球呈兩葉、三葉及花瓣形變形;球呈假憩室樣變形,當潰瘍偏球的基底部時,可於大彎或小彎側形成的變形更為複雜,形成多個憩室變形等;嚴重的瘢痕收縮可造成球狹小,並伴有幽門梗阻。
(4)其他徵象:①激惹征,由於球部有潰瘍和炎症存在,鋇劑在球部不能停留,一到達球部立即排空;②幽門痙攣,較久不能開放;若形成癲痕狹窄,則產生幽門梗阻;③胃竇痙攣,胃竇變狹窄;④胃分泌增多形成空腹瀦留;⑤局部壓痛,球部有明顯固定壓痛,可作為診斷參考。
2.內鏡診斷 內鏡檢查是十二指腸球潰瘍形態學診斷最可靠的方法,它可以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部位、大小、深淺、形態、數目及活動性等作出明確的診斷。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最多見於前壁,其次為大彎,再次為後壁、小彎。其形態基本與胃潰瘍相同,但有以下特點:一般較小,約80%潰瘍小於1cm;多發性、線狀、霜斑樣及對吻性潰瘍較多見;常引起幽門及球部變形或狹窄;潰瘍一般為良性,無需常規活檢。
X線鋇餐造影和胃鏡檢查為十二指腸球潰瘍確定診斷的最有效方法,X線鋇餐造影的優點:便宜;非侵入性檢查,病人痛苦小;發生吸入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較小。胃鏡的優點:在發現糜爛及比較淺的潰瘍方面更敏感;能取得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在球變形等X線鋇餐觀察有困難時,胃鏡可以直接觀察有無潰瘍。
3.CT檢查 由於十二指腸球部相對於胃腔而言較為狹小,當球部出現潰瘍時,引起的變形常常是最不明顯的徵象,而龕影在球部變形的影響下,在CT圖像上常不易顯示。
球部變形CT表現為正常三角形消失,球部腸腔狹窄,可呈不規則形或分葉狀,明顯的變形可致球部呈細線狀狹窄。其黏膜面多不規則,可呈鋸齒狀,而漿膜面相對光滑。
十二指腸球部的腸壁增厚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又一徵象,多見於反覆發作的陳舊性潰瘍。此時球部由於壁的增厚及幽門的變形,而易被誤認為是胃竇的一部分,仔細觀察其走行,注意其與十二指腸降段的關係有助於鑑別。
在病變的急性期或慢性球部潰瘍的發作期,球部腸壁由於水腫而表現為密度減低,腸壁增厚,外緣輪廓模糊,水腫還可表現為腸壁的分層現象。這一改變在治療後,可看到水腫消退,腸壁輪廓清楚。這些影像學表現對於解釋臨床症狀和評價治療效果都有一定的幫助。
在慢性反覆發作的十二指腸潰瘍病例中,CT上常見十二指腸球部漿膜面的毛糙不光滑,並可看到以球部為中心周圍脂肪間隙內較長的多發放射狀纖維索條影,周圍脂肪組織密度可有輕度升高,長的索條可延伸至結腸肝曲及膽囊區。出現這些表現的原因,我們考慮是由於十二指腸壁不似胃壁那樣厚,潰瘍時更易於出現透壁性的炎症、水腫,繼而引起腸壁外的瘢痕化改變所致。

治療方法

一、治療目的是消除症狀,促進潰瘍癒合,預防復發,避免併發症發生。
二、治療方法是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並要正規地長期地堅持。
1、一般治療:定時定量進餐,進食不要太快。避免或少食酸、辣、冷、燙、甜食和其他刺激性食物。可飲濃茶和濃咖啡,戒除菸酒,按時作息,調整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及抑鬱等。
2、藥物治療:

十二指腸潰瘍

(1)抗酸藥:A 制酸劑:直接中和胃酸。有胃舒平、胃得樂等,但不宜使用小蘇打。B 抗膽鹼能藥:主要通過抑制迷走神經而減少胃酸分泌。有顛茄結,阿托品,山莨鹼等。C H2受體拮抗劑:通過拮抗H2受體亦可減少胃酸分泌。主要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D 質子泵阻滯劑:具有更強的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有奧美抗唑(洛害克)、蘭索拉唑等。前二種已多不用。
(2)黏膜保護劑:主要有生胃硐,胃他尤、和斂劑(胃必治、得樂、胃酸鉍、得必泰等)和前列腺素等。
(3)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痢特靈、克檢黴素等,國外常用四環素。
(4)其他輔助藥:鎮靜劑(安定、利眼寧等),抗抑鬱藥(丙咪嗪、百憂解等)、前列腺素E2合成劑,胃動力藥(胃多安、嗎丁琳)等。中藥治療對改善症狀,促進潰瘍癒合也有良效。 以上藥物宜配合使用。
目前的“經典方案”有:
(1)洛賽克20MG+果膠鉍20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抗黴素500MG早晚各一次,共服10天。
(2)西米替丁200MG+鉍劑100MG+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200MG每天3次,共服14天。
(3)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又稱消化性潰瘍。主要臨床表現為規律性上腹疼痛,常有季節性加重,此外尚有反酸、呃氣、噁心或者嘔吐等程度不一的消化系統症狀。本病多數起病隱襲,反覆發作,緩解復發交替進行。
3、十二指腸潰瘍的食療 中醫將十二指腸潰瘍分為寒冷型、氣滯型、鬱熱型、瘀血型、虛寒型、陰虛型六型、飲食治療需依不同情況,對症施治。
寒冷型:多為暴食生冷所致,胃病急發時,得熱緩解,食療方有:生薑6克切成薄片或細末,與粳米75克、大棗10枚,共煮成粥。功效:暖胃散寒。
老薑250克、紅糖250克,將生薑搗汁去渣,隔湯蒸10沸,將紅糖溶入收膏,以4天服完,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溫中散寒。氣滯型:多因氣怒加重,脹痛攻竄不停。食療方有:砂仁5克、粳米75克。砂仁研為細末與粳米共煮成粥。
桔皮、粳米適量,共煮成粥,頓服。 鬱熱型:胃痛灼熱,口苦口 渴,便乾尿赤。 新鮮馬蘭根30克,水煎代茶飲。 無花果連枝焙乾研末,沸水沖泡,熱溫服。每次服5克,日服3次。 功效:清熱和胃。
瘀血型:大多痛處固定,甚者嘔血便黑。 食療可選用:仙鶴草30克、紅棗10枚,水煎、飲湯吃棗。 功效:止血、補氣健脾。 小白菜250克,洗淨剁碎,以食鹽少許醃拌10分鐘,用紗布絞取汁液,加白糖適量,每日3次,空腹服。
虛寒型:大多隱痛,喜暖喜按,勞累後易復發,食療方有:小茴香5克,炒後煎湯去渣,入粳米75克煮粥。 功效:溫胃健胃,行氣鎮痛。 乾山藥片60克或鮮山藥100~120克洗淨切片,與粳米100~150克煮粥。具有補脾止痛之功效。 功效:補脾止痛。
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用藥

陰虛型:根據醫生辨證選用食療方。
4、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治療
十二指腸潰瘍外科治療的適應證
(1)多年病史、發作頻繁、病情進行性加重,至少經一次嚴格的內科治療未能使症狀減輕,也不能制止復發,以致影響身體營養狀況、不能維持工作與正常生活者。
(2)經X線鋇餐檢查證實,潰瘍有較大龕影、球部嚴重變形、有跡象表明穿透到十二指腸壁外或潰瘍位於球後部者。
(3)過去有過穿孔史或反覆多次大出血,而潰瘍仍呈活動性者。
(4)出現瘢痕性幽門梗阻者。
十二指腸潰瘍的手術治療方法
(1)胃大部切除術:這是中國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的切除範圍是:胃的遠側2/3~3/4,包括胃體的大部、整個胃竇部、幽門和部分十二指腸球部。吻合口一般要求3cm左右。胃大部切除能治癒潰瘍的原因是: ①切除了整個胃竇部黏膜,消除了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②切除了大部胃體,使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原的腺體數大為減少,使神經性胃酸分泌也有所減少; ③切除了潰瘍的好發部位; ④切除了潰瘍本身。其中主要是前3項起作用。胃大部切除主要有兩類,胃十二指腸吻合或胃空腸吻合。 ①胃十二指腸吻合術,即畢Ⅰ式胃大部切除術:該方法在胃大部切除後,將殘留胃直接和十二指腸吻合,多用於胃潰瘍; ②胃空腸吻合術有兩種:其一是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即切除遠端胃後縫閉十二指腸殘端,殘胃和空腸上段吻合;另一種胃空腸吻合術為Roux-en-y吻合,切險遠端胃後,縫閉十二指腸殘端,在距Treitz韌帶10~12cm處切斷空腸,遠端空腸與胃行端吻合,或縫閉遠端空腸,在距此縫閉端3~5cm處的空腸與殘胃行端側吻合。距此胃空腸吻合口45~60cm處的空腸與空腸近端行端側吻合。
(2)胃迷走神經切斷術:該方法能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是:切斷了迷走神經,消除了神經性胃酸分泌,同時也消除了迷走神經引起的促胃液素分泌,進而減少了體液性胃酸分泌。該方法又分為3種類型: ①迷走神經乾切斷術:在食管裂孔水平將左、右二支腹迷走神經乾切斷。 ②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將胃左迷走神經分出肝支以後、胃右迷走神經分出腹腔支以後加以切斷。 ③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僅切斷胃近端支配胃體、胃底部壁細胞的迷走神經,而保留胃竇部的迷走神經。

十二指腸潰瘍手術治療

(3)手術方法的選擇:胃潰瘍多採用胃大部切除術,尤其以畢Ⅰ式胃大部切除術為首選;十二指腸潰瘍多採用畢Ⅱ式胃大部切除術、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或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加引流手術。
5、十二指腸潰瘍的偏方治療
⑴桃仁、五靈脂各15g,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服,孕婦忌服。治療血瘀阻絡型十二指腸潰瘍。
薑黃18g,炒香附15g,共研細末,每服2~3g。治療十二指腸潰證屬氣滯胃痛者。
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研末,每服1.5~3g。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證屬虛寒胃痛者。
⑷百合30g,丹參20g,水煎空腹服,治療虛熱胃痛型十二指腸潰瘍。
⑸百合30g,烏藥、元胡各9g,水煎空腹服,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證屬虛熱胃痛者。
⑹川烏、草烏各9g,白芷、白及各12g,研末和面少許,調合成餅,外敷於劍突下胃脘部,一晝夜後除去。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證屬胃寒疼痛者。
暖臍膏(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組成)每次1張,微火化開,貼臍腹部。功能溫中散寒,暖腹止痛。主治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
⑻荔枝核,燒焦,每3g加木香0.5g,共為細末,熱湯調下。治療胃寒氣滯型十二指腸潰瘍。
⑼附子理中丸(附子、乾薑、人參白朮甘草),每次1丸,每天2~3次。適用於脾胃虛寒型十二指腸潰瘍。
十香丸(由沉香、丁香、木香、肉桂、元胡、砂仁等組成),蜜丸,每次1丸,每日2~3 次。用於胃寒氣滯型十二指腸潰瘍

預防與護理

飲食護理
一、改善飲食習慣,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 胃液分泌增多,黏膜變弱,造成胃或十二指腸的內壁潰爛或受傷,就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原因是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或過度緊張等。
主要症狀是上腹疼痛。此外,還會感到胸口悶燒、胃消化不良,若因潰瘍而出血時,大便會呈黑色,也有吐血或貧血現象。十二指腸潰瘍最明顯的症狀是空腹或夜間時腹痛,而胃潰瘍是在飯後2-3小時內,心窩處會疼痛。同時,會有勒緊的不適感及胸口悶燒等。潰瘍惡化出血時,大便會呈黑色。胃出血時也會吐血,此時的血如同咖啡渣滓的顏色。出血量多時,會導致貧血。若有由潰瘍轉成出血性的徵兆時,要馬上接受醫生診斷治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或十二指腸的壁上開孔)致內容物溢出可演變成為膜炎。腹部會突然劇烈疼痛,肚子變硬。此外,若有噁心、嘔吐或心窩四周有脹滿及消化不良的感覺時,可能是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幽門潰瘍,也可能是幽門狹窄致食物無法通過。潰瘍大多不會演變成癌症,不過,兩者初期的症狀都很類似。因此須接受精密的檢查和診斷。治療時,大都不須開刀,而是制酸劑的藥物治療。不過,停止服藥後很容易復發,所以必須長期服藥。日常的飲食也要注意,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物質,吃七分飽,維持規律、正常的飲食習慣。潰瘍雖然容易治療,但是出容易復發。除飲食要注意外,煙、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及消除過度的緊張,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十二指腸潰瘍治療

二、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強化胃壁的馬鈴薯
馬鈴薯含豐富的維生素C、、鈣均衡的礦物質,而且有澱粉,即使加熱,維生素C也不易被破壞,方便攝取。
三、南瓜有助於健胃整腸南瓜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即維生素A),其果實、花、種子、葉子都有藥效,澱粉多,煮食後仍含豐富的維生素C。要想充分發揮藥效,用蒸的方法較理想。胃隱隱抽痛進,可煮南瓜濃湯,有助消化。南瓜花可煮湯,有降熱、止下痢的效果。
四、可促使胃壁黏膜再生的高麗菜 
高麗菜含維生素C及K,可促使胃或十二指腸的黏膜再生,治療潰瘍。生吃或加熱都很可口,平時常食用,可調整體質。不過,煮、炒會破壞維生素C,所以要治療潰瘍,還是以生吃或稍為加熱再吃較好。將高麗菜放進果汁機攪拌成汁,再稍微加熱,在飯前飲用,大約持續喝10天,效果就會顯現。
五、可強健疲弱胃腸的無花果
無花果可治潰瘍及強健疲弱的腸胃。將乾燥的無花果切碎,煮成半乾,加入少許蜂蜜和水,即可飲用。保存無花果,可先使其乾燥,放在火上煮再磨成粉,使用時,加開水或水泡即可。
六、可健胃的蒲公英及龍膽草
春盛開的蒲公英有健胃的功用,可當藥用或食用。最簡單的使用方法是洗淨其葉子,含在口中,慢慢咬碎;葉和花也可當配菜或做沙拉吃。龍膽草的根有藥效,但很苦,比熊膽更苦,所以中藥名為龍膽。 胃酸過多和過少時,首要改善飲食 胃酸過多與過少,症狀類似。胃酸過多或過酸症指的是胃液分泌過多,胃液中的胃酸濃度偏高的狀況,可能因情緒、神經緊張引起,或患有消化性的潰瘍膽囊炎的疾病。相反地,胃液中胃酸濃度低,即為胃酸過少,可能是惡性貧血、熱帶性脂肪下痢、慢性胃炎引起。當有這兩種情況時都要接受胃液檢查。胃酸過多和過少的症狀類似,主要的症狀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燒痛等。若是胃酸過多,打嗝時也會出現酸的胃液;若是低酸症,因胃酸不足,會產生消化不良及下痢。食物對胃酸的影響:蛋白質:能短暫中和游離酸,但半小時後,卻比糖類、脂肪更易刺激胃酸分泌。脂肪:抑制胃酸分泌,當進入十二指腸,分泌腸抑胃激素,而減少胃酸分泌及延緩胃排空。 肉汁丹寧酸、咖啡因、酒精等化學性刺激,會使胃酸分泌。藥物:如組織胺會刺激胃酸分泌。情緒:如快樂或可口食物皆會刺激胃酸分泌。
七、胃酸過多要多攝取蛋白質,節制刺激性食品
胃酸過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食品。除禁菸、禁酒或節酒外,消除過度緊張也很重要。遵照醫生指示,服用控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劑。在食物方面,因胃液分泌過剩,為保護胃壁,要多攝取蛋白質。蛋白質豐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有豆腐、白肉魚及牛奶等。豆類中也含有許多上等的蛋白質,但豆類不易消化,必須煮軟後再食用。豌豆煮清淡、鬆軟些,也可健胃整腸。要使胃的黏膜強健,維生素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豐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使用油煮食時,若能善用橄欖油或胡麻油,也能抑止胃酸分泌;不過,不可過量。應該節制的則有蝦子、貝類等不易消化的魚貝類、多脂肪的肉類、筍子地瓜纖維多的蔬菜及過酸過甜的食品。蔬菜類要儘量煮軟,再食用。咖啡、紅茶及香辣調味料會強烈刺激胃,平時就要節制食用或調淡些食用。不過,病情嚴重時,絕對禁止。民間療法中有使用蛋殼的,先將其洗淨,磨成粉末,每次2-3克

十二指腸潰瘍飲食護理

加白開水飲用。
藥物護理
防禦因子增強藥物,也叫黏膜保護劑,現在越來越多的醫生傾向於用這類藥物來作為十二指腸潰瘍的預防治療。理由就是它的副作用較少,與攻擊因子抑制藥物相比,更安全可靠。常用的藥物有:麥滋林—S、樂得胃、胃必治、胃必妥、胃必靈、胃康寧胃速樂迪樂、得樂,香砂養胃丸等。上述藥物在預防十二指腸潰瘍復發方面,以麥滋林—S的前景看好。麥滋林—S是自日本進口的產品,它的主要成分是從綠色植物中提取的胺基酸,它的最大特點是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的局部作用,而不進入血液,在黏膜表面起到消炎和促進組織上皮細胞增生的作用,服用方便和無任何刺激味道是其另一特點。樂得胃胃必治、胃必妥、胃必靈、胃速樂和複方甘鉍鎂這幾種藥物,在成分和功效上較為接近和一致。常服劑量為2片,每日3次,可連服半年,60%以上的病人在服用這類藥物後有輕重不同的腹瀉,且有大便變黑,這主要是藥物中鉍劑的作用,一般停藥後都會得到糾正。胃康寧屬中成藥物,其主要成分是甘草素浸膏,它能促進胃、十二指腸黏膜分泌前列腺素,改善黏膜的血流供應,起到保護胃黏膜和消炎作用。常用預防劑量為2片,每日2次,可連服半年。迪樂、得樂是近幾年、國內針對幽門螺鏇菌而生產的藥物,亦屬黏膜保護劑的一種,其殺滅幽門螺鏇菌的作用是肯定的,由於它們還有促進胃、十二指腸黏膜修復的作用,所以亦有人用來預防潰瘍的復發。常用的預防劑量為1包,每日3次,餐前半小時用30毫升溫開水沖服效果最理想,預防潰瘍復發的效果也較為肯定。這兩種藥物的主要成分是膠體鉍,長期服用有膠體鉍中毒的潛在危險,所以目前認為迪樂、得樂的服藥時間以不超過2個月為宜,最多不要超過3個月。如果在服用迪樂或得樂期間出現頭暈、平衡障礙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以免危及生命。大部分在停藥後症狀會很快消失。

飲食療法

胃腸濕熱證是由於偏食肥膩、辛辣、甘甜食物或飲酒,以及濕邪化熱,引起濕熱蘊阻腸胃的病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炎、吸收不良綜合徵、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常出現或伴有此證。

1. 胃腸濕熱證的臨床表現及宜忌食物

臨床表現:
胃腑濕熱為主的症狀:胃部疼痛伴有灼熱、燒心感,口乾、口苦;以腸道濕熱為主的症狀:腹痛、泄瀉、瀉下急迫、瀉而不爽、肛門灼熱、糞色黃褐而臭;以上兩者的共同點是 均有口粘、口渴但不想飲水,小便黃,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宜食食物:
性質寒涼、味淡或苦,具有清熱、利濕作用的食物,如莜麥、玉米薏米小麥、小米、赤小豆、綠豆蠶豆苦瓜黃瓜冬瓜大頭菜、通菜、金針菜、莧菜、萵苣、茭白等。
忌食食物:
性質溫熱,有補益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海參鏈魚草魚、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溫熱,易助熱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乾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膩味厚,易生濕、加重濕證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蜂蜜龍眼花生西瓜、松子、豬肉、牛奶、枇杷等。
具有收澀而可滯留濕邪的食物,如烏梅、蓮子、石榴、芡實等。

2.食療參考方

a. 赤小豆薏米飲: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燉煮30分鐘後取100毫升汁液,再燉30分鐘後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將兩次的汁液攪勻,溫飲或涼飲。
b. 金針冬瓜湯:乾金針菜20克,切段,開水浸泡20分鐘後與50克冬瓜絲入沸湯,片刻即好,加鹽、味素,點幾滴香油。
c. 素燒苦瓜:新鮮苦瓜200克,切絲,先用開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鍋燒炒至九成熟,出鍋,勾欠(含有鹽、味素)澆汁。

飲食禁忌

二忌食太葷、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飲食中以易消化食物為主,肉類炒煮要熟,蔬菜不要半生。
三忌食多量味素、酸辣及過鹹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味重會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薑和胡椒,可暖胃和增強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四忌飲食無律無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飢餓痛,疼痛時可吃一兩塊蘇打餅乾。
五忌飲酒、濃茶和咖啡。特別是酒,對胃刺激過大,會使潰瘍惡化。

保健指導原則

1.急性發作期應注意休息,要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及情緒不穩定。
2.停止進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品,如油煎食品、辛辣食品、濃茶咖啡等。
3.禁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4.戒菸、戒酒。菸酒可延遲胃炎的好轉和潰瘍的癒合。
5.進餐應有規律,“少吃多餐”,可在餐間加吃些餅乾和糕點。
6.不宜過多飲用豆乳等,因此類食品較易引起脹氣。
7.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各類藥物。
8.定期檢查,遇有症狀明顯變化,應及時就診檢查。

注意事項

改善飲食習慣 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
胃液分泌增多,黏膜變弱,造成胃或十二指腸的內壁潰爛或受傷,就是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原因是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或過度緊張等。主要症狀是上腹疼痛。此外,還會感到胸口悶燒、胃消化不良,若因潰瘍而出血時,大便會呈黑色,也有吐血或貧血現象。
十二指腸潰瘍最明顯的症狀是空腹或夜間時腹痛,而胃潰瘍是在飯後2-3小時內,心窩處會疼痛。同時,胃會有勒緊的不適感及胸口悶燒等。潰瘍惡化出血時,大便會呈黑色。胃出血時也會吐血,此時的血如同咖啡渣滓的顏色。出血量多時,會導致貧血。
若有由潰瘍轉成出血性的徵兆時,要馬上接受醫生診斷治療,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胃或十二指腸的壁上開孔)致內容物溢出可演變成為膜炎。腹部會突然劇烈疼痛,肚子變硬。此外,若有噁心、嘔吐或心窩四周有脹滿及消化不良的感覺時,可能是胃和十二指腸之間的幽門潰瘍,也可能是幽門狹窄致食物無法通過。
潰瘍大多不會演變成癌症,不過,兩者初期的症狀都很類似。因此須接受精密的檢查和診斷。治療時,大都不須開刀,而是制酸劑的藥物治療。不過,停止服藥後很容易復發,所以必須長期服藥。
日常的飲食也要注意,以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刺激性物質,吃七分飽,維持規律、正常的飲食習慣。潰瘍雖然容易治療,但是出容易復發。除飲食要注意外,煙、酒,都要限制,保持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及消除過度的緊張,是基本有效的方法。
含豐富的維生素C 可強化胃壁的馬鈴薯
馬鈴薯含豐富的維生素C、鉀、鈣均衡的礦物質,而且有澱粉,即使加熱,維生素C也不易被破壞,方便攝取。
南瓜有助於健胃整腸
南瓜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胡蘿蔔素(即維生素A),其果實、花、種子、葉子都有藥效,澱粉多,煮食後仍含豐富的維生素C。要想充分發揮藥效,用蒸的方法較理想。胃隱隱抽痛進,可煮南瓜濃湯,有助消化。南瓜花可煮湯,有降熱、止下痢的效果。
可促使胃壁黏膜再生的高麗菜
高麗菜含維生素C及K,可促使胃或十二指腸的黏膜再生,治療潰瘍。生吃或加熱都很可口,平時常食用,可調整體質。不過,煮、炒會破壞維生素C,所以要治療潰瘍,還是以生吃或稍為加熱再吃較好。將高麗菜放進果汁機攪拌成汁,再稍微加熱,在飯前飲用,大約持續喝10天,效果就會顯現。
可強健疲弱胃腸的無花果
無花果可治潰瘍及強健疲弱的腸胃。將乾燥的無花果切碎,煮成半乾,加入少許蜂蜜和水,即可飲用。保存無花果,可先使其乾燥,放在火上煮再磨成粉,使用時,加開水或水泡即可。
可健胃的蒲公英及龍膽草
早春盛開的蒲公英有健胃的功用,可當藥用或食用。最簡單的使用方法是洗淨其葉子,含在口中,慢慢咬碎;葉和花也可當配菜或做沙拉吃。龍膽草的根有藥效,但很苦,比熊膽更苦,所以中藥名為龍膽。 胃酸過多和過少時,首要改善飲食 胃酸過多與過少,症狀類似。胃酸過多或過酸症指的是胃液分泌過多,胃液中的胃酸濃度偏高的狀況,可能因情緒、神經緊張引起,或患有消化性的潰瘍、膽囊炎的疾病。
相反地,胃液中胃酸濃度低,即為胃酸過少,可能是惡性貧血、熱帶性脂肪下痢、慢性胃炎引起。當有這兩種情況時都要接受胃液檢查。胃酸過多和過少的症狀類似,主要的症狀是胃消化不良、打嗝及胸口燒痛等。若是胃酸過多,打嗝時也會出現酸的胃液;若是低酸症,因胃酸不足,會產生消化不良及下痢。
食物對胃酸的影響
蛋白質:能短暫中和游離酸,但半小時後,卻比糖類、脂肪更易刺激胃酸分泌。
脂肪:抑制胃酸分泌,當進入十二指腸,分泌腸抑胃激素,而減少胃酸分泌及延緩胃排空。 肉汁、丹寧酸、咖啡因、酒精等化學性刺激,會使胃酸分泌。
藥物:如組織胺會刺激胃酸分泌。 情緒:如快樂或可口食物皆會刺激胃酸分泌。
胃酸過多要多攝取蛋白質 節制刺激性食品
胃酸過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抑制胃酸分泌,避免暴飲暴食和刺激性食品。除禁菸、禁酒或節酒外,消除過度緊張也很重要。遵照醫生指示,服用控制胃酸分泌的制酸劑。
在食物方面,因胃液分泌過剩,為保護胃壁,要多攝取蛋白質。蛋白質豐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有豆腐、白肉魚及牛奶等。豆類中也含有許多上等的蛋白質,但豆類不易消化,必須煮軟後再食用。豌豆煮清淡、鬆軟些,也可健胃整腸。要使胃的黏膜強健,維生素也是不可缺少的,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豐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使用油煮食時,若能善用橄欖油或胡麻油,也能抑止胃酸分泌;不過,不可過量。應該節制的則有蝦子、貝類等不易消化的魚貝類、多脂肪的肉類、筍子、地瓜等纖維多的蔬菜及過酸過甜的食品。蔬菜類要儘量煮軟,再食用。
咖啡、紅茶及香辣調味料會強烈刺激胃,平時就要節制食用或調淡些食用。不過,病情嚴重時,絕對禁止。民間療法中有使用蛋殼的,先將其洗淨,磨成粉末,每次2-3克加白開水飲用。

1、急性發作期應注意休息,需要勞逸結合,避免精神緊張及情緒不穩定。過度憂愁、持續強烈的精神創傷,如喪偶、離婚、事業失敗、恐懼等,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和病情加重有一定的關係。因此對於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來說,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2、停止進食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品,如油煎食品、辛辣食品、濃茶咖啡等。3、禁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3、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潰瘍加速癒合。有些藥物能夠使胃酸分泌減少,有些藥物會給潰瘍面敷上一層諸如鋁鹽或蛋白質的保護膜,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服用這些藥物。4、戒菸、戒酒。菸酒可延遲胃炎的好轉和潰瘍的癒合,因此患者應當儘量戒除。

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危害

1、導致潰瘍出血: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一般是微量出血,若長期出血容易導致頭暈、脈速、面色蒼白、出冷汗及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等休克徵象,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生命。

2、導致潰瘍穿孔: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嚴重時,會出現潰瘍穿孔,導致胃內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腹痛,產生膿毒感染或中毒性休克。

3、導致幽門梗阻:十二指腸潰瘍容易造成幽門梗阻,分暫時性和永久性兩種情況,嚴重時會導致代償機能不足、肌肉萎縮、蠕動極度微弱等現象。

4、導致潰瘍癌變:潰瘍病史若持續時間長,久拖不治,還會導致發生癌變,危及患者生命。

十二指腸潰瘍預防

在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攝。患者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工作宜勞逸結合,防止過度勞累,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切忌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勻,一般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宜,避免辛辣、肥甘飲食及烈性白酒的刺激。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飲食

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人體不能缺乏的,所以應該足量。但最好煮得軟一點再吃,這樣胃會好受一點。菜和果皮的纖維比較多,可以適度食用,但不宜太多,不容易消化,因而瓜果可以相對多吃。
馬鈴薯:馬鈴薯含豐富的維生素C、鉀、鈣均衡的礦物質,而且有澱粉,即使加熱,維生素C也不易被破壞,方便攝取。
牛奶:豆奶雖好,但為寒性,不能取代牛奶
木瓜:適合胃的脾性,可以當作養胃食物,不過對於胃酸較多的人,不要使用太多。

飲食注意事項

1、食多量味素、酸辣及過鹹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味重會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薑和胡椒,可暖胃和增強胃黏膜的保護作用。
2、飲食無律無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飢餓痛,疼痛時可吃一兩塊蘇打餅乾。忌飲酒、濃茶和咖啡。特別是酒,對胃刺激過大,會使潰瘍惡化。
3、味辛辣性溫熱,易助熱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乾薑、生薑、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4、磁膩味厚,易生濕、加重濕證的食物,如山藥、糯米、紅棗、蜂蜜、龍眼、花生、西瓜、松子、豬肉、牛奶、枇杷等。
5、具有收澀而可滯留濕邪的食物,如烏梅、蓮子、石榴、芡實等。
6、食太葷、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飲食中以易消化食物為主,肉類炒煮要熟,蔬菜不要半生。
7、性質溫熱,有補益助熱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狗肉、羊肉、雞肉、河蝦、海蝦、海參、鏈魚、草魚、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生理學常見疾病

人體主要體統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生殖、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認識疾病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病理改變,以及各系統疾病在發展嚴重時可能出現的共性病理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