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蟲病

鞭蟲病

鞭蟲病是由毛首鞭形線蟲寄生於人體的盲腸、闌尾及升結腸所致的常見腸道寄生蟲病,分布甚廣,尤其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的發病率最高,我國普遍存在,尤以農村多見。 患者以兒童為主,嚴重感染可影響兒童的生長與發育,輕、中度感染者可無症狀;重度感染者有腹瀉、便血、里急後重、直腸脫垂、貧血與營養不良。

基本信息

形態

成蟲活時成暗紅色,死後灰白色,外形似馬鞭,前端細長,約占蟲體長的3/5,後端明顯粗大。鞭蟲口腔極小,具有2個半月形唇瓣。在兩唇瓣間有一尖刀狀口矛,活動時可自口腔伸出。咽管細長,前段為肌性,後段為腺性。咽管外由呈串球狀排列的桿細胞組成的桿狀體包繞,桿細胞的分泌物可能具有消化宿主組織的酶,具有抗原性。雌蟲長35~50mm,尾端鈍圓,陰門位於蟲體粗大部前方的腹面。雄蟲長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環狀捲曲,有交合刺1根,可自鞘內伸出,鞘表面有小刺。兩性成蟲的生殖系統均為單管型。

鞭蟲卵呈紡錘形(腰鼓形),大小約為50~54×22~23micro;m,黃褐色,卵殼較厚,兩端各具一個透明的蓋塞(opercular blug)內含一個卵細胞。蟲卵自人體排出時,卵殼內細胞尚未分裂。

生活史

在小腸內,卵內幼蟲活動加劇,以及分泌酶的作用,幼蟲自卵殼一端的蓋塞處逸出。並多從腸腺隱窩處侵入局部腸黏膜,攝取營養,進行發育。經10天左右,幼蟲重新回到腸腔,再移行至盲腸,以其纖細的前端鑽入腸壁黏膜至黏膜下層組織,後端則裸露在腸腔內寄生並發育為成蟲。自誤食感染期蟲卵至成蟲發育成熟產卵,需時1~3個月。鞭蟲在人體內一般可存活3~5年。

致病性

鞭蟲成蟲以其細長的前段插入腸黏膜乃至腸黏膜下層,從組織中和血液中攝取營養,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作用,腸壁黏膜組織呈現輕度炎症或點狀出血,亦可見到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少數患者由於腸壁炎症、細胞增生、腸壁增厚而形成肉芽腫。有學者用51Cr觀察,測得每條鞭蟲使宿主每天失血約0.005ml,所以一般患者不產生貧血症狀。當重度感染時(即寄生蟲數超過800條)由鞭蟲引起的慢性失血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另外,免疫學的研究表明,人體感染鞭蟲後可產生一定免疫力。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鞭蟲的桿狀體是功能性抗原的主要來源。

臨床表現

輕、中度感染者雖然臨床多見,但一般無顯著症狀。偶有右下腹痛、噁心、嘔吐、低熱等。重度感染多見於兒童,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1.消化系統

結腸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腫、彌慢性出血點、潰瘍形成。患者表現為腹瀉、膿血便、里急後重、脫肛。有些患者出現慢性闌尾炎的症狀,腹部觸診常有右下腹明顯壓痛。

2.血液系統

血常規檢查出現嗜酸細胞增加、缺鐵性貧血等。嚴重貧血者導致心臟擴大。

3.神經系統

常頭昏、頭暈。極少數可有腦膜炎的症狀。

檢查

1.血常規

注意嗜酸粒細胞計數,小紅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大便常規

找蟲卵,飽和鹽水漂浮法找蟲卵確診。

3.蟲卵計數

4.直腸鏡檢

或脫垂的直腸上,查見鞭蟲成蟲亦可確診。

5.定量板-甘油玻璃計數法(加騰改良法)

可確定感染程度。

6.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

檢查時可見到蟲體附著於腸黏膜上,蟲體旁可見黏液。黏膜輕度充血且易出血。藉助腸鏡檢查亦可作為鑑別診斷的手段,以便排除其他腸道疾病。

7.X線鋇劑灌腸檢查

運用氣鋇雙重造影法可以發現塗有鋇劑的透光蟲體外形。

8.其他檢查

(1)生理鹽水直接塗片法。

(2)飽和鹽水浮聚法。

(3)水洗自然沉澱法。

診斷

糞便中檢查到鞭蟲卵是診斷的根據。

治療

對輕、中度感染者無需處理,重度感染者應予高蛋白質易消化飲食,糾正貧血給予鐵劑,合併阿米巴痢疾用甲硝唑抗阿米巴治療,合併細菌性痢疾套用抗生素治療。

1.藥物驅蟲治療

(1)阿苯達唑膠囊或片劑頓服,連服2天,蟲卵陰轉率43.2%~52.7%,副作用輕,重度感染的療程為5~7天,未見明顯副作用,偶有頭昏、噁心、腹痛、吐蟲或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等輕微反應,可自行緩解。

(2)甲苯達唑連服3天,治癒率為60%~80%,未治癒者蟲卵顯著減少,兒童劑量減半,重度感染可治療6天或重複一個療程,患者耐受良好,僅輕微胃腸反應,孕婦禁忌12歲以下兒童慎用。甲苯達唑、左鏇咪唑(複方甲苯達唑)片療效80%~83.8%。

(3)奧克太爾口服,2天療法,治癒率為57%。或連服5天,治癒率達100%。副作用輕而短暫,可自行緩解。

(4)複方噻嘧啶每片含噻嘧啶和奧克太爾,頓服,送服2天,蟲卵陰轉率達93.8%,並對蛔蟲、鉤蟲、蟯蟲均有良好效果。

(5)奧苯達唑頓服,治後4周蟲卵定性複查結果,陰轉率分別為70.4%、70.4%與53.3%。

(6)氟苯達唑連服2天,治癒率為86%。

(7)腸蟲清主要成分為阿苯達唑,頓服,蟲卵陰轉率為71.7%,該藥副作用少,偶有頭痛、胃腸不適,一般在48小時即可自行消失,1歲以下兒童及孕婦不宜服用。

(8)中藥治療檳榔煎劑,服藥前一日晚先服硫酸鎂,次晨將檳榔煎劑分次服下,服藥後3小時不瀉者,再服硫酸鎂1次。

(9)氧氣驅蟲於早飯後2小時,經肛門緩慢(30分鐘)注入氧氣500ml,45分鐘後,口服硫酸鎂1次,於第2、第3天如上法再分別注入氧氣750ml及1000ml,注入氧氣後輕輕按摩患者右下腹部,並讓患者仰臥小時,這種療法無任何副作用。

2.纖維結腸鏡治療

感染嚴重時,使用藥物治療常不能完全治癒,可用內鏡鉗取法,在直視下用活檢鉗輕輕夾住蟲體,從腸黏膜內拉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