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

麻疹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並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發病顯著下降。

基本信息

簡介

麻疹麻疹

麻疹(英語:Measles或Rubeola),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病毒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波斯醫生穆罕默德·伊本·扎卡里亞·拉齊首先解釋該病,並將其與天花區別開來。該病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及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仍有麻疹病例約4000萬,其中100萬兒童死於麻疹及其併發症,在疫苗可預防的病毒性疾病中死亡例數最多。

病因

病毒病毒

麻疹病毒屬副黏膜病毒,為負鏈RNA病毒,與其它的副黏膜病毒不同之處為無特殊的神經氨酸酶

麻疹病毒電鏡下呈球形,直徑150-300nm,衣殼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此病毒低抗力不強,對乾燥、日光、高溫均敏感,紫外線過氧乙酸甲醛乳酸乙醚等對麻疹病毒均有殺滅作用。

麻疹病毒為單股核糖核酸型副粘液病毒,病毒隨飛沫侵人呼吸道和眼結膜上皮,細胞內小量繁殖,引起局部炎症,並由局部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引起廣泛病變。少數病人可發生麻疹性肺炎。麻疹患者由於非特異性免疫力降低易繼發細菌感染。

臨床表現

麻疹麻疹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約10日(6~18天)。曾經接觸過麻疹患兒或在潛伏期接受被動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麻疹黏膜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黏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黏膜並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但體溫稍有下降。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嘔吐、腹瀉等。
(3)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出疹順序也有特點: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水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淤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減退。皮膚顏色發暗。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2、其他類型麻疹
(1)輕症麻疹
毒力減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注射者,或小於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麻疹黏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
(2)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3)無疹型麻疹注射過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臨床診斷較難,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異型麻疹此為非典型麻疹,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黏膜斑。出診順序: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麻疹由於麻疹疫苗的套用,成人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發病機制

麻疹麻疹

當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飛沫後,麻疹病毒在局部黏膜短期繁殖,同時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後病毒在遠處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複製活躍,大約在感染後第5~7天大量進入血液此即為臨床前驅期。在此時期患兒全身組織如:呼吸道上皮細胞和淋巴組織內,均可找到病毒,並出現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體液中。此時傳染性最強。

皮疹出現後,病毒複製即減少,到感染後第16天,僅尿內病毒尚能持續數日。出疹後第2天,血清內抗體幾乎100%陽性臨床症狀也開始明顯改善。由於此時全身及局部免疫反應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繼發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肺炎。

10%的患兒腦脊液中淋巴細胞明顯增多50%。在病情高峰時有腦電圖改變,但僅0.1%有腦炎的症狀和體徵,其出現常在急性起病數天后。此時血清中抗體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慮為自身免疫性腦炎。

潛伏期

典型麻疹的潛伏期較規則,一般為7~14天,最長可達21天。

類型

本病有多種類型:

典型麻疹

1、前驅期

從發病到出疹約3~5日。主要症狀有發熱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狀,一般發熱低到中等度,亦有突發高熱伴驚厥者。流鼻涕、刺激性乾咳、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等日漸加重,精神不振、厭食、肺部可聞到乾囉音。幼兒常有嘔吐、腹瀉,在軟齶、硬齶弓可出現一過性紅色細小內疹。

在起病第2~3日可於雙側近臼齒頰黏膜處出現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稱麻疹黏膜斑為本病早期特徵。黏膜斑可逐漸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見於下唇內側及牙齦黏膜,偶見於上齶,一般維持16~18小時,有時延至1~2日,大多於出疹後1~2日內消失。

2、出疹期

起病約3~5日後,全身症狀及上呼吸道症狀加劇,體溫可高達40℃,精神萎靡、嗜睡、厭食。首先於耳後髮際出現皮疹,迅速發展到面頸部,一日內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約2~3日內遍及手心、足底,此時頭面部皮疹已可開始隱退。皮疹約2~3mm大小,初呈淡紅色,散在,後漸密集呈鮮紅色,進而轉為暗紅色,疹間皮膚正常。出疹時全身淋巴結、肝、脾可腫大,肺部可聞乾粗囉音。

3、恢復期

皮疹出齊後按出疹順序隱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麩樣脫屑,約存在2~3周。隨皮疹隱退全身中毒症狀減輕,熱退,精神、食慾好轉,咳嗽改善而痊癒。整個病程約10~14天。

輕型麻疹

多見於接受過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輕型患者多見。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輕,麻疹黏膜斑不明顯,皮疹少,併發症少。

重型麻疹

病情重篤。高熱、譫妄、抽搐者為中毒性麻疹;伴循環衰竭者為休克性麻疹;皮疹為出血性,壓之不退色者為出血性麻疹。

異型麻疹

見於接種滅活麻疹疫苗後半年以後再次接種者。中國用減毒活疫苗,故此型很少見。

併發症

最多見的併發症為支氣管肺炎、心肌炎、喉炎及耳炎,其它可發生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心血管機能不全以及結核病變播散等。

診斷

治療治療

典型麻疹依據流行病學資料及臨床表現即可診斷。易感者在2-4周內有麻疹接觸史,出現發熱、咳嗽、噴嚏、流涕、結合膜充血、流淚等症狀,應疑及麻疹,如出現麻疹黏膜斑即可診斷。出疹後根據皮疹特點、出疹順序及皮疹分布情況也容易作出診斷。疹退後有脫屑和色素沉著在恢復期有診斷意義。

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前驅期正常或稍高,出疹期稍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鼻咽部塗片或尿沉渣染色找多核巨細胞,在出疹前後1-2天即可呈陽性,病程第一周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採用免疫螢光法可查到麻疹抗原,可作為早期診斷的根據。

3、血清抗體檢測: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免疫螢光法檢測患者血清中麻疹抗體,在發病後2-3日即可測到,可作為早期特異性診斷方法。血清血凝抑制抗體,中和抗體和補體結合抗體檢測,恢復期上升4倍以上方有診斷意義,只能作為回顧性診斷。

4、麻疹病毒分離:取早期病人的鼻咽分泌物或血液中的白細胞接種於猴腎、人胚腎或其他敏感細胞,可分離到麻疹病毒,但陽性率減低。

治療

1、一般治療
隔離,臥床休息,房內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常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有畏光症狀時房內光線要柔和;給予容易消化的富有營養的食物,補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膚、黏膜清潔,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複幾次。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密切觀察病情,出現合併症立即看醫生。
2、對症治療
高熱時可用小量退熱劑;煩躁可適當給予苯巴比妥等鎮靜劑;劇咳時用鎮咳祛疾劑;繼發細菌感染可給抗生素。麻疹患兒對維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維生素A缺乏區的麻疹患兒應補充維生素A。
3、中藥治療

預防

預防預防

1、被動免疫

在接觸麻疹後5天內立即給於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預防麻疹發病;超過6天則無法達到上述效果。使用過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臨床過程變化大,潛伏期長,症狀、體徵不典型,但對接觸者仍有潛在傳染性。被動免疫只能維持8周,以後應採取主動免疫措施。

2、主動免疫

採用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預防效果可達90%。雖然5%-15%接種兒可發生輕微反應如發熱、不適、無力等,少數在發熱後還會出疹,但不會繼發細菌感染,亦無神經系統合併症。國內規定初種年齡為8個月,如套用過早則存留在嬰兒體內的母親抗體將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於免疫後血清陽轉率不是100%,且隨時間延長免疫效應可變弱,所以4~6歲或11~12歲時,應第二次接種麻疹疫苗;進入大學的青年人要再次進行麻疹免疫。急性結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應同時進行結核治療。

3、控制傳染源

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隔離。一般病人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延長至10天。接觸麻疹的易感者應檢疫觀察3周。

4、切斷傳染途徑

病人衣物應在陽光下曝曬,病人曾住房間宜通風並用紫外線照射,流行季節中做好宣傳工作,易感兒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注意事項

1、護理人員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

2、居室應常通風,因在陽光下或流動空氣中20分鐘麻疹病毒會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風直接吹到,為避免陽光直曬,可用深色窗簾遮蓋,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地面可潑灑一些水。

3、由於病人高熱消耗較大,應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進食一些流質、半流質飲食,多喝開水。

4、前期、出疹期體溫在39.5攝氏度以上時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熱解毒散等緩和的退熱劑退熱,把握熱度不能降得過猛,以免劇烈的退熱會使疹子發散不充分,頭部可敷溫濕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溫。

5、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複幾次。

6、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

如果病人出現高熱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劇,鼻翼煽動,口周紫紅,四肢冰涼,脈搏細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聲音嘶啞,哮吼樣咳嗽,嗜睡或驚厥等症狀,說明病人有其他合併症,應立即送醫院治療,小兒的病情觀察更應家長留心,防止延誤病情治療。

小兒麻疹注意事項

1.單純出麻疹,孩子無其他併發症,一般沒有危險,家長不要慌張,按醫生囑咐在家對病兒進行細緻護理,可順利恢復腔康。需要時家長可以請負責本地段的保健人員到家裡來訪視,指導治療與護理。不要帶孩子到處去看病,這樣萬一著涼,疹子出不透,就容易發生併發症。或再感染上其他疾病。同時也會把麻疹傳染給別人。

2.急性期病兒有高熱時,如按醫生的吩咐吃少量退熱藥,或用溫水給病兒擦浴等,都可以使體溫下降,但必須注意,退熱不要退得太快、太低,出汗過多,可能會造成病兒“虛脫”,或者疹子沒有發透,役決就回去了。一般退至38℃左右就行。

3.自從小兒普遍採用麻疹疫苗預防接種以來,城市小兒麻疹發病明顯減少,但在學齡期或青年期往往出現了較多病例,這就需要在適當的年齡階段進行再免疫。

中國國家法定傳染病

春季易發疾病大點兵

春季是很多疾病肆虐的時間,這些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早知道,早預防,早發現,讓疾病遠離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春天。

兒科病症種類

兒科是現代醫學其中一個分支,專門醫療患病的嬰兒兒童青少年。最大的年齡限制介乎十四至二十一歲之間,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界定。 >>>進入科學百科
營養性疾病小兒哮喘侏儒症小兒貧血猩紅熱
小兒肺炎血友病小兒感冒麻疹維生素缺乏
腹瀉小兒厭食症腎炎小兒多動症風疹
小兒肥胖百日咳小兒腸炎營養不良小兒休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