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腸癌

肛管直腸癌

肛管直腸癌是腸道常見的腫瘤。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證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該病的發病呈上升趨勢。西方國家,年發病率為35~50人/10萬人口,譬如美國大腸癌也居癌病的首位和癌死率的第二位。我國雖該病發病比西方國家低,但近年來亦有上升勢頭。上海1963年大腸癌發病率為6.66/10萬,次於胃癌、子宮癌及肝、肺、食道癌而居第六位,而1979年已到20.37/10萬人,僅次於胃、肺、肝癌。

概述

肛管直腸癌(carcinomaofanalcanalandrectum)是指齒線至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癌腫。約占胃腸道腫瘤的1/4,發病率較高,病因不明確,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不少患者早期曾按痔、痢疾等診治而延誤治療,必要而又簡單的直腸指診是提高直腸癌診斷率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

該病發生的原因,到當前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過多數認為可能與食物或遺傳有關。最近十多年來,由於工商業的發展,經濟繁榮,國民所得大大地提高,以及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常規的生活類型和飲食習慣發生很大的改變。在食物方面,肉類、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大腸直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三十幾歲就得到腸癌的病人也不少。遺傳方面,家屬或癌症家族症候群等,得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當前雖然癌症的研究有相當程度的進展,如腫瘤基因及腫瘤抑制基因的發現,但仍有許多癌化的機轉不十分明了。總之,直腸癌的形成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絕對不是由單一因素所導致的,而且它是由多種步驟演變而成。

臨床表現

肛管直腸癌肛管直腸癌
1.早期症狀:局限於黏膜,可無任何症狀,有時有少量出血,肉眼尚難覺察,待癌腫增大並有潰瘍及感染時可出現下列三組症狀。

2.排便異常:即直腸刺激症狀,如便意頻繁,下墜,便不盡感,甚者有里急後重,並可伴腹脹,下腹不適等。

3.糞便反常:如血便、黏液便、或膿血便。甚者有糞形變細等。

4.梗阻症狀:為直腸被癌腫梗阻,有排便困難、糞少便閉、伴腹痛、腹脹。甚者可見腸型並有腸鳴亢進等。

5.其他症狀:若侵犯了周圍組織器官時,可出現相應器官病變的症狀,如侵犯肛管可有局部劇痛。肛門括約肌受累可致便失禁,常有膿血溢出肛外。前方侵及泌尿系可出現尿頻、尿痛、排尿困難。向後侵犯骶神經叢時,出現骶部、會陰部的持續性劇痛,並牽涉下腹部、腰部及大腿部疼痛。癌轉移至肝臟時,可有肝大、黃疸、腹水等症狀。晚期病人可有消瘦、貧血、水腫或惡病質等。

直腸癌晚期的臨床表現

1、直腸癌患者一般需要通過肛指檢查來具體診斷,多可觸及腫塊,晚期直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症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後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症狀。
2、直腸癌症狀晚期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徵象。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症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3、腸道黏膜受剌激分泌物增加,而有小量的黏液分泌隨大便排出。癌瘤繼續發展,對直腸黏膜剌激更大,病人始感到直腸內有輕度的不適,或經常有一種虛無的便意感,同時黏液分泌增加,大便表面上常可見有條狀黏液。有時也可出現便秘症狀,但並非是腸腔狹窄所致。在癌瘤形成潰瘍之前期病人常有腹瀉,並且大便含較多黏液。當癌瘤表面潰爛時,大便則更加稀薄,可如水樣而混有黏液和血液。以上就是一些具體的直腸癌晚期症狀表現,希望能夠引起您的足夠重視。

病因

由此可見,肛門直腸癌已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早診斷,早治療,提高治癒率和存活率。肛門直腸癌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到目前為止,肛門直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認為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慢性炎症刺激:長期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引起肛門直腸癌的要素。如慢性細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憩室炎等,使得黏膜發生肉芽腫、炎性變和假息肉階段而發生癌變。其中血吸蟲患者的大腸黏膜長期受沉積蟲卵刺激,產生壞死、脫落,甚至形成潰瘍,然後在上皮再生和增生的基礎上發生息肉,從而導致癌變。此外,痔瘡、肛瘺、肛裂、化膿性汗腺炎、毛囊炎等長期刺激肛門皮膚,也可引起癌變。

②良性腫瘤惡變:直腸家族性息肉病、直腸腺瘤、乳頭狀瘤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導致惡性病變。

性病所致:不潔性交,使肛門部患了尖銳濕疣或乳頭狀纖維瘤,長期摩擦激,可引起癌變。

④飲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與直腸癌發病有關。這是因為高脂肪食物可使膽汁分泌增多,促進腸道細菌生長,而膽醇、膽鹽在厭氧菌作用下,形成不飽和膽固醇,如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增加,這二種致癌物數量增加,促進直腸癌發病。同時,食物纖維攝入過少,使腸蠕動變慢,糞便及其他廢物在腸道滯留過久,刺激腸黏膜,致使直腸癌發生。

⑤家族遺傳因素:基因改變的傳遞可表現家族性。

⑥免疫功能異常:人體免疫功能異常,如細胞免疫機能抑制在患者中普遍存在,隨著細胞免疫反應性的降低,癌的發生率就增高,細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是癌發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⑦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引起腫瘤已被證實,在良性和惡性腫瘤體中,可見到病毒小體,但是哪類病毒是致癌物質尚在研究中,能誘發腫瘤的病毒種類很多,且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致癌。

檢查

肛管直腸癌肛管直腸癌

1.肛門指診:肛指檢查簡便易行,一般可發現距肛門7~8cm深度的病變。據報導,90%的直腸癌可通過肛指檢查而發現。

2.乙狀結腸鏡檢查:它可以檢查距肛緣25cm以內的全部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至少60%的大腸癌可通過此方法檢查發現。此法對直腸癌的診斷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

3.鋇劑灌腸、氣鋇雙重對比造影:對直腸中上段癌症的診斷有很大幫助,可以明確診斷,了解腫瘤的形態、長度,對手術前估計也有幫助,但有狹窄時應慎用,以防發生梗阻。

診斷

肛管直腸癌肛管直腸癌
1.大便習慣改變,便次增多,膿血便或黏液血便;伴有肛門下墜感或里急後重感,大便形狀不規則。

2.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有的便次增多,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3.肛管癌患者有疼痛、腫塊、出血或大便失禁。

4.直腸指檢:約90%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指檢即可發現。肛門指檢能觸及直腸或肛管腫塊,形狀不規則、高低不平、質硬,指套可染膿血。但目前仍有一些醫師對可疑直腸癌患者不做這一常規檢查,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實際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捫及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5.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直腸指檢後應再做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可直視腫瘤形態,並可取組織活檢確定性質。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6.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能顯示充盈缺損、黏膜破壞、腸腔狹窄,僵硬或局部梗阻等徵象。但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為常規檢查,僅為排除結腸直腸多發性腫瘤時套用。

治療及預防

肛管直腸癌的治療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化療為輔,放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

1.手術治療分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⑴根治性手術:手術方式根據癌腫在直腸的位置而定。直腸壁內有黏膜下淋巴叢和肌間淋巴叢兩個系統,癌細胞在腸壁內淋巴系統的轉移不多見。一旦癌細胞穿透腸壁,就向腸壁外淋巴系統擴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腫同一水平或稍高處的腸旁淋巴結,然後向上逐漸累及與痔上動脈伴行的中間淋巴結群,終至腸系膜下動脈旁淋巴結群。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轉移是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如癌腫位於直腸下段,癌細胞也可以橫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閉孔淋巴結,或沿痔中動脈流至髂內淋巴結。有時癌細胞也可以向下穿過肛提肌,沿痔下動脈引流至坐骨直腸窩內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由於直腸上段癌的淋巴轉移方向幾乎均向上,手術切除癌腫鄰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組織,即可達到根治目的,手術有保留肛括約肌的可能。直腸下段癌的淋巴轉移雖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時尚有橫向轉移至髂內淋巴結和閉孔淋巴結的可能,根治性手術需包括直腸肛管周圍組織和肛提肌,故無法保留肛括約肌。

⑵姑息性手術:如癌腫局部浸潤嚴重或轉移廣泛而無法根治時,為了解除梗阻和減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將有癌腫的腸段做有限的切除,縫閉直腸遠切端,並取乙狀結腸做造口(Hartmann手術)。如不可能,則僅做乙狀結腸造口術,尤在已伴有腸梗阻的患者

2.化學治療同結腸癌

3.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視,有與手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和單純放射治療兩種。

4.腫瘤局部冷凍、雷射和燒灼治療晚期直腸癌病人伴有不全腸梗阻徵象者,可試用腫瘤局部冷凍或燒灼(包括電烙燒灼和化學燒灼)治療,使腫瘤組織縮小或脫落,暫時緩解梗阻症狀。近年來開展雷射治療,套用Nd-YAG雷射,功率65W,分點照射局部腫瘤組織,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點四周聚焦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複照射,個別病例的腫瘤可見縮小,暫時緩解症狀,可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方法。

肛管直腸癌肛管直腸癌
5.轉移和復發病人的治療

⑴局部復發的治療:如果局部復發病灶範圍局限,且無其他部位的復發、轉移時,可予手術探查,爭取切除。如復發灶局限於會陰切口中央,兩側尚未延及坐骨結節者,有廣泛切除的可能。如會陰部結節或腫塊系盆腔復發灶伸向會陰部的下極,不宜手術,因無法完全切除病灶,反而切開腫瘤組織,遺留久不癒合的創口。盆腔內復發病灶採用放射治療,每療程220Gy(2000rad),可暫緩解疼痛症狀

⑵肝轉移的治療: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直腸癌轉移灶的手術切除效果不是原來想像的那樣悲觀。若能在切除原發病灶的同時切除肝轉移灶,則可提高生存率。凡屬單個轉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為多個肝轉移灶而不能手術切除者,先用去動脈化措施,即結紮肝動脈,使腫瘤壞死,再通過結紮肝動脈的遠端插入導管,從中注入氟尿嘧啶和絲裂黴素;也可採用肝動脈栓塞術,使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但上述治療禁用於伴有明顯黃疸、嚴重肝能異常、門靜脈梗塞以及年齡超過65歲的患者。放射治療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狀。近年來有用射頻高溫來治療肝轉移灶的報導,口服甲硝噠唑更可增加抑癌效應,療效尚在總結中。

肛管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為明顯比胃、肺、肝、食管和胰腺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為高。其預後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無關,但與其病程、癌腫浸潤範圍、分化程度和有無轉移則密切相關。

6.細胞免疫治療是直腸癌治療新突破
細胞免疫治療直腸癌的研究取得很大的進步,尤其是提高生存期、改善放化療後的毒副作用等方面,細胞免疫治療有著自己的優勢,療效穩定比較可靠。細胞免疫治療直腸癌術後已經廣泛的套用於臨床中來,合併化學的治療對於改善化療的不良反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促進了術後的恢復和防止術後復發轉移等方面取得非常好的療效。
如果直腸癌術後復發轉移,可以選用細胞免疫治療進行輔助的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此外,直腸癌術後如果採用放化療治療可以合併細胞免疫治療,提高了遠期的治療效果,扶正固本,改善了直腸癌術後患者的免疫功能。

消化系統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