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問道圖》

《秋山問道圖》

《秋山問道圖》,絹本,水墨。縱156.2厘米,橫77.2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整幅畫面描繪的是層層峰巒相疊,林木叢生的景象。“礬頭”相聚,樹叢中掩映一茅屋,其中一老者盤腿靜坐,悠然自得。整幅作品給人以濃淡相間、枯潤相生、筆墨秀潤、氣格清雅、意境幽深之感覺。

簡介

《秋山問道圖》《秋山問道圖》

《秋山問道圖》是一幅秋景山水畫,主峰居中顯示出五代宋初的典型構圖法。圖中山峰氣勢溫和厚重,石少而土多。中部是山間谷地,密林之中露出茅屋數間,一條小路自柴門蜿蜒通往深谷。茅屋中一人依稀可見,他正坐於蒲團之上與後邊側身坐著的人侃侃而談,那人大約就是問道者。畫面下部畫有曲折的坡岸,坡岸上樹木叢生,皆偃仰多姿,水邊的蒲草正隨著微風輕輕搖擺,一派秋高氣爽之意。作者用淡墨長披麻皴,顯出土石渾厚的質感。山頭處用水墨烘染塊塊卵石,以焦黑點苔,沉著利落,使整個大山更具有靈動之感。整個畫面氣勢空靈,生機蕩漾。

畫上主峰居上,幾齣畫外,梳狀山巒重重相擁,愈堆愈高,結構清楚,層次分明。山峰石少土多,給人一種溫和厚重之感,與北方畫派石體堅硬、氣勢雄強的畫風完全不同。畫面中部,山間谷地,密林之中若隱若現有茅屋數間,林麓間小徑縈繞,曲徑相通。透過敞開的柴扉隱約地似可辨出茅屋中兩老者相對論道,明淨山色的渲染襯托出高士風采。畫面下段,坡岸逶迤,樹木婀娜多姿,水邊蒲草,被微風吹得輕輕搖擺,秋高氣爽之感頓現心中。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幽深、潤朗的感覺,表現出寧靜、安詳、平和的靜態美感。

賞析

《秋山問道圖》《秋山問道圖》

此圖縱156.2厘米,橫77.2厘米,絹本水墨。上部一峰高聳雲霄,中部兩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徑通幽,山中林間有茅屋數間,主客端坐於堂,點出了“問道”的主題。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復石隱,圓渾厚實。山頂多“礬頭”,坡石用長、短披麻皴描繪,不求奇峭而顯得平和凝重。山體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處以濃墨、焦墨點苔,以顯現江南山水之濕潤郁秀、生機流蕩。筆性溫和,不裝巧趣。這就是董源巨然藝術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用以描繪“淡墨輕嵐”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擦、點、”的技法。而巨然較之董源,除了在構圖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層次井然外,其筆墨也趨於粗放,長披麻皴粗而密,筆法老辣、率意,尤擅長用粗重的濃墨禿筆點苔,更彰顯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為僧人,其畫中也處處透漏禪機,所謂“澄懷觀道”也,董源《龍宿郊民圖》中描繪的生民群戲群舞的場景不復再現,代之以孤獨、空寂、蕭瑟,幽僻的意境。此圖以“秋山問道”為名,一徑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獨此一家,不知何處來客,向隱居的高人“問道”,令觀者肅然感覺到場景之超塵脫俗、幽深靜謐,感覺到禪宗宣揚的清澈澄明的禪心與空寂溫靜的大自然的融合。巨然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僧人大畫家。

作者簡介

巨然 江寧(今南京)人。生卒不詳,五代宋初畫家。南唐亡,至開封為開元寺僧。善畫山水,深得佳趣,知名於時。筆法師董源,早年著力刻劃形象,用長披麻皴畫山,山頂金畫礬頭,晚年逐漸趨於淡泊,追慕自然。與董源並稱“董巨”,為江南山水畫派重要一支。並與五代荊浩、關仝和董源並稱五代至宋間四大山水畫家。其作品有《夏景山居圖》、《夏日山林圖》、《秋江晚渡圖》、《溪山漁樂圖》、《雲岩蕭寺圖》、《秀峰圖》、《遙山漁浦圖》等,還有《秋山問道圖》、《層崖叢樹圖》、《萬壑松風圖》(現藏上海博物館)、《煙浮遠岫圖》(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等傳世。

風格

巨然繼承並發揚了董源“平淡天真”的畫風,其作品明曠高潔、酣暢爽朗,而且捨棄了在山水畫中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而改為追求隱逸的趣味,由此幅畫中可略見一斑。

巨然繼承了董源山水畫的“淡墨輕嵐”,在意境上發揚了董源“不裝巧趣,皆得天真”的藝術風格,但卻也有所創新。巨然筆下的山石,土復石隱,樸實、莊重而郁秀,他不求奇巧和青綠設色,而重在充分展現水墨技法,以粗而短的墨線作皴,圓渾的感覺確切地再現了江南濕潤的氣象。巨然喜歡在山頂繪礬頭(山頂石塊),藉助這些石塊的層疊互抱之勢來表現山脈的轉折走向,後人認為巨然的這一用筆勝過董源的“峰頂不工”。

巨然所畫樹木常常是連成一片但又彼此顧盼的,給人一種生動的跳躍感。對風和水巨然也傾入了很大的功力,他藉助蒲草、樹木等隨風搖曳的姿態來給人以水流風吹的清潤之感。巨然肉透於骨的用筆手法超出了董源骨藏於肉的手法,使人感覺“平淡趣高”。不過總體來說,巨然與董源的繪畫風格還是一致的。歷史上巨然與荊浩、董源、關仝並稱五代四大山水畫家,後人多將“董巨”視之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人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