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圖》

《四清圖》

作者李衎(1245——1320),字仲賓,號息齋道人,薊丘(進北京)人。善畫枯木竹石。此《四清圖》原為長卷,約在明代中期時被分割為前後兩卷。前卷畫慈竹、方竹各一叢,圖中所畫蘭、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潔品性。畫中枝葉雖密,但筆筆秀雅簡潔,墨色濃淡相宜,變化自然。此畫首段繪二石,用筆含而不露,清潤渾圓。數竿秀竹立於石後,清健瀟灑,濃淡相間,石下一蘭草疏影橫斜,飄逸柔和,欲斷還連,接下來又是竹影婆娑,竹間兩株梧桐,筆墨淋漓,緲緲如煙,極富韻味。此畫應是李衎墨竹畫的代表作。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基本信息

概述

李衎《四清圖》李衎《四清圖

作者李衎,尤善雙勾設色竹及水墨竹。此《四清圖》原為長卷,約在明代中期時被分割為前後兩卷。前卷畫慈竹、方竹各一叢,現藏美國堪薩斯納爾遜.艾特金斯美術館。這裡所選藏故宮博物院的一段為後卷。

賞析

《四清圖》紙本,約在明代中期被分為兩段,前半卷現藏美國,慈竹、笙竹二叢,上有趙孟頰、元復初題跋;後半卷畫梧竹蘭石,藏於故宮,也即所選此圖。圖中梧桐及竹子多截取中段入畫,採用王庭筠《古木幽槎》和“推蓬竹”的構圖方法,用筆沉著穩健,筆筆交待清楚,墨色淋漓清潤,深淺濃淡都掌握得恰到好處。結構層次、空間關係處理得恰當妥貼,繁而不亂,疏密有致,各種竹子的姿態及新老榮枯之狀都表現的十分真切。畫面疏影橫斜,濃淡相宜,意境幽遠。後半卷有明代周天球題跋。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