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樂圖》

《漁樂圖》

明代吳偉的《漁樂圖》是現存吳偉作品中最大的一件。畫面描繪湖山相接,漁舟停泊的港灣景象,表現出對安居樂業的恬靜生活的嚮往。此圖又名《溪山漁艇圖》,漁樂圖是吳偉經常描繪的題材,他浪跡江湖為職業畫家時,“獨樂與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層人民,所繪漁樂、棲憩、耕讀等內容,亦多取自現實生活,形象質樸,環境真實,境界自然,極少文人穩逸畫中的理想化色彩。

基本信息

吳偉作品

明 吳偉《漁樂圖》軸吳偉《漁樂圖》軸

吳偉《漁樂圖》軸 絹本,設色

縱270cm,橫174.4cm。

本幅自識“小仙”,鈐印“江夏吳偉”,無年款。

此圖又名《溪山漁艇圖》,漁樂圖是吳偉經常描繪的題材,他浪跡江湖為職業畫家時,“獨樂與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層人民,所繪漁樂、棲憩、耕讀等內容,亦多取自現實生活,形象質樸,環境真實,境界自然,極少文人穩逸畫中的理想化色彩,此圖即為一例。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布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中景一片亘綿山巒和一角延伸沙磧;遠處是溟濛的峰嶺。但布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氣勢雄偉,生動地傳達出江南漁港之美。

作品展現的漁樂生活真實可信,無論棲息者、垂釣者、閒話者,都是衣著樸素、形象淳厚的山村漁夫,而非飄灑閒逸的文人高士。漁港環境也是喧鬧的勞作或棲息場所,而非隱士嚮往的幽居怡情勝地。畫面散發出較濃郁的世俗氣息,反映了吳偉鮮明的藝術特色。

此圖畫法也不拘一格。勁健的用筆,淋漓的水墨,源於南宋馬遠、夏圭;斷續短促的山石勾皴則近似戴進;形同“披麻”的皴法和濃淡有序的墨色又受元人影響;而迅疾的用筆和雄闊的氣勢則顯現自身本色。與他創作的其它漁樂圖相比較,此圖更多集大成特色,故當繪於技藝精熟的晚年。

吳偉畫風

吳偉的一生雖然比戴進幸運得多,當他對官場的黑暗有所認識後,遂蔑視權貴,極力擺脫皇權的羈絆,他追求的是個性自由,這也是封建社會走向衰弱的一種精神反映。

吳偉的山水畫,受馬遠、夏圭以及戴進的畫法影響很大,但他的個性無意重現馬、夏那種靜穆渾厚的筆調,而始終保持民間繪畫質樸、粗獷的特點,形成一種豪放挺健、水墨酣暢的畫風。吳偉曾浪跡江湖,居於秦淮河畔,“獨樂與山人野夫厚”,所以他熟悉下層人民的生活,他筆下的漁樂、棲憩、耕讀等內容,自然取自他所熟悉的現實生活,形象質樸,環境真實,具有文人隱逸的理想化色彩。他作畫用筆迅疾奔放,揮灑縱橫,線條呈現出跳躍與躁動,筆法雖近乎草率,但具有氣勢奪人的特點。

盛懋作品

盛懋,元代畫家,字子昭,嘉興武塘人。生卒年不詳,但知與吳鎮同時代,且為鄉鄰,“比門而居”,主要活動於元至正(1341-1370)年間。父盛洪,字文裕,善畫人物、花鳥、山水。盛懋承襲父業,初學陳琳(仲美)。陳氏乃趙孟頫弟子,其父為南宋畫院待詔,在技術上十分完備,既善用董源巨然一派的畫法,也善用李成、郭熙一派的畫法。盛懋深受其影響,略變其法,後宗趙孟頫法。善畫山水,多作叢山密林,表現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也有的作品描寫清溪洲渚中漁夫、隱逸的生活環境,峰巒渾厚,林木豐茂。主要畫風特點是結構嚴整,筆墨清潤,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設色明麗,在濃郁渾厚的氣韻中具有瀟灑雋逸的格調,洋溢著大自然的絢美。人物、花鳥亦精。因技藝高超,並能接受元代文人畫家的影響,其作品頗合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元至正年間享有盛名,“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畫者甚眾。”
此幅“漁樂圖”,其景物分遠近兩個部分,遠景左部分煙霧繚繞,右部分古樹蒼蒼。在古樹的掩映下,展現的是近景的兩隻漁船和幾位漁民,他們蕩漾於水中,盡情享受著大自然之美景,所繪水紋極其細膩,整個畫面空曠遼闊,是一幅典型的“元人漁樂圖”的景象。其畫風與所描述的“善畫山水,多作叢山密林,表現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也有的作品描寫清溪洲渚中漁夫、隱逸的生活環境,峰巒渾厚,林木豐茂。”是極其吻合的。
盛懋雖是元季專業畫家,但是他的畫與元四家的畫還是有著明顯不同的,元代以文人畫為主,特別是元四家,在當時乃至對明清兩季也都影響深遠。而盛懋是一位民間畫家,他描繪的則大多是民間百姓生活,所以他的畫深受老百姓的欣賞和喜愛,可謂是雅俗共賞,故能“四方以金帛求子昭畫者甚眾”。
盛懋傳世作品不多,有《秋林高士圖》軸(台灣故宮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滄江橫笛圖》軸(南京博物院藏)、《溪山清夏圖》軸(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和《松石圖》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等。

葉廣作品

一幅反映明代南方漁民生活的畫卷——葉廣的《漁樂圖》概述臣?澄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統一天下,最後將元順帝逐出北京,結束了將近一百年的異族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新的統治者,接受了前朝失敗的教訓,深刻認識到“民急則亂”和“農為國本”的道理,大力發展農業,實行“有能力者不限頃畝”的寬鬆政策,使廣大農民歸田耕作,並且“額外墾荒,永不起科”,從而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外,政府還組織農民及時興修水利,開塘堰、建堤壩、疏通河道,於灌溉農田、減少災害和便利航運的同時,也促進了捕撈業的發展,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到了中葉以後,儘管統治集團內部不斷產生爭鬥,貪污腐敗,使階級矛盾逐漸激化,但朝中依然有一些較有才幹的臣宰,對政治、經濟等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整頓,尤其著重解決當時“國匱民窮”的問題。這樣,一方面緩和了上層統治的危機,另一方面,也使“小民實被其惠”,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漁樂圖》,就是真實的記錄了那個時候我國南方漁民生活的一個側面。該圖,尺幅較大,全長六尺一寸(約合二百零三公分),寬二尺五寸(約合八十二公分),共約十五?三平方尺。紙本設色。畫面緊密。圖中上方,層巒疊翠;山下三圍,岸柳成蔭;中間湖面,舟楫如織;漁船上的漁民們,撐篙、撒網、扳罾、垂釣,婦女和兒童也都在忙著燒水、做飯,一派緊張、歡樂的豐收景象。正象一首描寫漁夫的詩歌中說的那樣:小舟真箇白鷗輕,一一鳴榔作陣行。打得鮮鱗歸去早,蓼花深處賣魚羹。畫這幅畫的葉廣,是明神宗萬曆年間人。自幼生長在安徽省巢湖東畔,他喜愛那裡的山山水水,更熟悉那裡的漁民們的生活。據《廬州府志》記載,說葉廣“善山水,喜作漁樂圖。”因此,我們所介紹的這張《漁樂圖》,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歷史有關葉廣的材料較少,我們僅從本圖的收藏、鑑定和著錄方面的情況,以及繪畫背景與技法特點,作一簡要敘述。

《漁樂圖》為四川省文物商店所藏。一九九二年三月,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在對四川、貴州、湖北等三十七個文物收藏單位的古代書畫鑑定完畢,隨即將其編入《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十冊。之後,又被選為“佳作”,製成圖版,刊登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冊、第一百六十頁上(編號為:川5-02)。當時,以謝稚柳、啟功、徐邦達等七人為首的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對此圖很是關注,在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之後,並確定畫中落款的“己未”為明萬曆四十七年(即公元一六一九年)。《漁樂圖》的出現,除了在內容方面,真實的反映了當時漁民的生活外,從繪畫角度來看,也不同程度的記錄了那時“南”、“北”兩宗的繪畫風格。大家知道,明代初期的繪畫,基本上是保持了宋、元畫院派的體系,屠隆在他的《畫箋》里說:“明興丹青,可宋可元,與之並駕齊驅者,何啻數百家!”但是,到了後期,“吳門畫派”崛起,以至董其昌大倡“南北分宗”論,褒揚士夫文人,貶抑職業畫家,使得這時的畫風,趨向重臨摹、輕寫實,一味追尋筆墨韻致,以求所謂“抒寫性靈”。當時著名的畫家有陳繼儒、惲向、趙左、沈士充、卞文瑜等。受其影響,葉廣的繪畫基調,也應該是文徵明——董其昌的風格:筆致平和清遠,情調幽雅蕭疏,設色簡淡恬靜,極富文人畫的靈秀氣息。然而,他並不宥於“南宗”的“擬古”,依然從宋、元中究其源本,從生活中尋找題材,山水、人物並重,形成了筆力穩健、構圖縝密、“南”中有“北”的獨特風格。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