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康復治療的主體,它使用包括聲、光、冷、熱、電、力(運動和壓力)等物理因子進行治療,針對人體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礙或病變,採用非侵入性、非藥物性的治療來恢復身體原有的生理功能。物理治療是現代與傳統醫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功能訓練和手法治療為主要手段,又稱為運動治療或運動療法;另一類是以各種物理因子(聲、光、冷、熱、電、磁、水等)為主要手段,又稱為理療。

基本信息

概念

物理治療物理治療
執行這個專業的醫療從業人員稱為物理治療師(Physiotherapist, 簡稱PT)或物理治療助理(Physiotherapist Assistant, 簡稱PTA)。在美國有其他專業(如整脊師 chiropractors或 骨醫師 Doctors of Osteopathy)會使用類似物理治療的治療方法,而在華人地區則有傳統中醫或是國術館等地方會進行如推拿按摩等類似物理治療的療法。物理治療是現代與傳統醫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療師所擅長的包含:疼痛處理、肌力的訓練、關節活動度的增進、心肺功能的訓練強、小兒物理治療等。因此物理治療師會以適切的評估診斷然後運用對病人最適當之物理治療手段與治療方法,有效地直接幫助或支援其他醫療專科,如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牙科婦產科、腫瘤學科等,給予病者最需要的預防醫學教育與觀念及治療訓練方法。

分類

聲療(治療性超音波 therapeutic ultrasound,頻率為45KHz到3MHz)

光療(紅外線光療、紫外線光療、低能量雷射刺激)、
水療(對比浴、鏇渦浴、水療運動等)、
電療(直流電療:離子導入法等;
低頻電療:包括TENS、間動電療等;
中頻電療:即干擾波治療;
高頻電療或透熱療法:包括短波熱療和微波熱療和磁療等)、
冷療(冰敷、冰按摩等)
熱療熱敷蠟療、透熱療法等)
力(牽引力壓力、撞擊力、摩擦力等)。

方法

神經肌肉本體誘發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玻巴斯方法(Bobath concept,在美國這也稱為神經發展治療法 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Brunnstrom方法、關節被動運動、被動伸展、關節鬆動術(Joint mobilization & Manipulation)、軟組織鬆動術(Soft Tissue Mobilization & Massage),按摩(Massage)及貼扎(Taping) 等等。

伸展運動(Stretch Exercise)、被動運動(Passive Exercise)、主動扶助運動(Active Assist Exercise)、主動運動(Active Exercise)、阻力運動(Resistive Exercise)、水中運動治療(Aquatic Therapy)、本體感覺訓練(Proprioceptive Training)、行走訓練(Ambulation Training)等等。

目的

一般人以為物理治療只會被運用於“治療”的領域上,但其實物理治療師的任務並不止於此;很多時也會為未患病者作出一些預防性的教育,特別在歐美等國家,治療師在這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

因此,物理治療師在面對不同的群體時,有著不同的治療目的,一般可歸納為預防性教育、治療和矯正、 教育和再訓練三種。
預防性教育:主要是針對普通市民,對一般無病症或有病症趨向的人士作出教育,糾正其錯誤的生活模式,防止疼痛及症狀的產生(如頸背腰痛的預防教育及老人運動等)。
治療和矯正:即一般人所認為的物理治療;是對已有疼痛、功能障礙及慢性病患者為對象,以儘量減輕其症狀的質和量為目標,並同時作出教育,防止症狀復發或惡化。其主要作用,大體有以下幾種:消炎、鎮痛、松解黏連、軟化瘢痕、刺激神經肌肉興奮;對神經系統障礙的人士可緩解其痙攣,並誘發病者作出運動功能;回復關節正常活動度、正常肌力和正常步態等。
教育和再訓練:主要是針對傷殘人士,當殘障無法恢復時,治療師借著教導和訓練,使患者運用其剩餘的功能,在適當的輔具協助之下適應日常生活,讓患者重返社會。

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之物理治療:
如中風(Stroke,或稱為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腦病變(如帕金森氏症等)、腦創傷、脊髓病變、脊髓損傷、周圍神經疾病或損傷等引起的肢體功能障礙。
骨骼肌肉系統疾病患者之物理治療:
關節炎(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軟組織損傷、骨折截肢、頸肩腰腿痛、脊柱側彎和運動傷害等。
心肺功能障礙病患者之康復:
胸、腹腔和心臟手術前後的治療和訓練,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如慢性阻塞性呼吸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胸膜炎肺炎和支氣管擴張等。
先天或後天發育障礙人士之物理治療:
腦性麻痹、唐氏症、發展遲緩等所引起之運動功能障礙。
皮膚組織物理治療:
通常治療的狀況是針對皮膚或是相關的器官。常見的臨床疾病是燒傷和根皮膚開放性傷口的問題。治療方法就包括清創傷口、疤痕的處里、關節活動度的保持和傷口包紮和穿著。
其它有需要的人士:
分娩前、後的運動,淋巴水腫、糖尿病之下肢痛和潰瘍、老人病、對於需要臥病在床或是心臟開刀的病人可以先行教育避免併發症發生等。
在物理治療的過程中,物理治療師不只著眼於對痛症的控制,亦同時著重患者功能上的康復,針對病者日常生活習慣和工作的需要,作出教育及糾正,減少損害健康的危機,全面地為病者鋪設健康之路。

教育

目前在台灣,物理治療教育有分為物理治療師養成和物理治療生養成教育。物理治療師在台灣是屬於4年學士學位而物理治療生是高職高中學位。在學術研究方面是有碩士和博士訓練。在台灣,物理治療師/生畢業之後需要參加考選部舉辦的國家考試及格才能成為正式的物里治療師/生。由於目前台灣已沒有高中高職的物理治療生教育課程,因此將於2012年起廢止物理治療生的國家考試。

在美國,想要就讀物理治療的學生必須先完成大學學士的學位,才有機會就讀學士後物理治療學位(包括碩士級物理治療或是博士級物理治療)。對於已經職業的物理治療人員,可以參加進修提升教育而獲得記錄型博士級物理治療(entry-level 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egree for physical therapy)。

治療技術

運動治療

運動治療在恢復、重建功能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物理治療的主體。包括關節活動技術、關節鬆動技術、肌肉牽伸技術、改善肌力與肌耐力技術、平衡與協調訓練技術、步行訓練、牽引技術、神經生理治療技術、增強心肺功能技術等。

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套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的物理能,通過神經、體液、內分泌等生理調節機製作用於人體,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方法包括:聲療(治療性超音波,頻率為45KHz到3MHz)、光療(紅外線光療、紫外線光療、低能量雷射刺激)、水療(對比浴、鏇渦浴、水療運動等)、電療(直流電療、低頻電療、中頻電療、高頻電療或透熱療法)、冷療(冰敷、冰按摩等)、熱療(熱敷、蠟療、透熱療法等)、壓力療法等。

手法治療

包括西方關節鬆動技術和傳統手法治療(或稱按摩、推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