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傳為閻立本所作,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記載,現在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後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位帝王的形象,這13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後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倩、陳廢帝陳宗伯、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基本信息

簡介

《歷代帝王圖》又稱《古帝王圖》。此圖絹本,設色,縱51.

3厘米,橫531厘米。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歷代帝王圖》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古帝王圖》或者《歷代帝王圖》,畫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書,有的還記述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畫家既注意到刻劃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而又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境遇命運,成功在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了作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儀。右圖人物從左到右為:北周武帝宇文邕、陳後主陳叔寶。

特點

歷代帝王圖歷代帝王圖

《歷代帝王圖》,全卷共畫有自漢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畫像,從畫像來看,雖仍有程式化的傾向,但在人物個性刻畫上表現出很大的進步,不落俗套,而顯得個性分明;畫中按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觀念,處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設色和暈染衣紋的方法,有佛教藝術的影響。

《歷代帝王圖》,畫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陳廢帝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書,有的還記述其在位年代及對佛道的態度。畫家既注意到刻劃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氣質儀容,而又根據每個帝王的政治作為,不同的境遇命運,成功在塑造了個性突出的典型歷史人物形象,體現了作者對這些帝王的評儀。作品沒有名款,長期以來一直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記載,現在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

背景

此圖繪十三位歷代帝王,這是其中一幅,為隋煬帝楊廣此圖繪十三位歷代帝王,這是其中一幅,為隋煬帝楊廣

經過兩晉、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分裂,至隋唐得以完成統一。這一時期是在兩漢之後、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的又一次高峰,在政治、經濟、宗教、書法、文學詩詞、美術等方面都出現了高度繁榮。閻立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一個著名畫家。他初學父親閻毗的丹青之法,後學張僧繇、鄭法士,所以閻立本的繪畫是在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中產生的,有成就卓絕的一面,也有匠作之氣的一面,這是唐代複雜的文化相互對抗、相互融合的表現,也是文化在發展中的表現。描繪古帝王的繪畫,遠在先秦時代就出現過,漢以後成為流行題材。帝王圖的創作意圖在於讓統治者“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起到了維護統治的作用

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創作動機想來也是這樣吧。現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歷代帝王圖》為後人的摹本,又名《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畫中刻畫了歷史上漢至隋間有不同作為的13位帝王的形象,這13位帝王按歷史順序依次是:前漢昭帝劉弗陵、後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劉備、吳主孫權、晉武帝司馬炎、北周武帝宇文邕、陳文帝陳倩、陳廢帝陳宗伯、陳宣帝陳頊、陳後主陳叔寶、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

流失

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卷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卷

《歷代帝王圖》,曾經宋代富弼、楊褒、吳升、周必大等人收藏,南宋時入內府,清代輾轉於李吉安、蔡友石、孫星衍、李佐賢等之手。曾經參展於民國18年(1929年)在日本東京舉辦的《唐宋元明名畫大觀》,並著錄於畫展圖冊第一冊第一二頁,最後中國收藏家為大連梁鴻志,據記載是從此人手中流落海外。《平津館鑑藏書畫記》、《書畫鑒影》等書著錄。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歷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面傾向面對現實。

作品沒有名款,長期以來一直傳為閻立本的作品,主要依據是宋代富弼題識。根據史籍局部放大圖
記載,現在流傳的絹本,是宋代楊褒根據白麻紙唐畫傳摹,設色附彩的。

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歷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徵

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業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凶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總體來講,《歷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作者小傳

閻立本,生年不詳,卒於673年,唐代畫家。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與父毗、兄立德俱擅繪畫、工藝和建築。高宗顯慶初,閻立本為工部尚書,總章元年(668年)升右相,鹹亨元年(670年)任中書令。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擅畫人物肖像,有“丹青神化”、“冠絕古今”之譽。傳世作品有《步輦圖》、《歷代帝王圖》、《鎖諫圖》等。

1.漢昭帝劉弗陵
2.漢光武帝劉秀
3.魏文帝曹丕
4.吳大帝孫權
5.蜀昭烈帝劉備
6.晉武帝司馬炎
7.宣陳宣帝陳頊
8.陳文帝陳蒨
9.陳廢帝陳伯宗
10.陳後主陳叔寶
11.隋文帝楊堅
12.隋煬帝楊廣
13.周武帝宇文邕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