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送子圖》

《天王送子圖》

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為紙本手卷,縱35.5厘米,橫338.1厘米,傳為宋人摹本。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的。作為一幅佛誕名畫,可以從中看到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後,經漢末而至盛唐,漸漸與中國文化融合。畫中的人物已經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臉色黝黑,如達摩樣,而完全是漢人模樣。作為一幅中國畫,又昭示著線描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由“鐵線”衍生出“蘭葉線”,從此中國畫的線描技法大備,無怪乎蘇東坡語:“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基本信息

背景

開元、天寶年間,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繪畫藝術也揭開了新的一頁,很多卓有成就的畫師創作了大量世俗化了的宗教壁畫,即所謂“菩薩如宮娃”,或用貴族家姬妾形象畫釋梵天女等。吳道子就是此時宗教人物畫壇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吳道子喜歡與文人名流交往,遊歷各地,在繪畫上遠師張僧繇,近法張孝師。據傳在長安、洛陽兩地的寺院道觀中他畫的宗教壁畫就有300多幅。由於他性格豪爽,好酒使氣,想像力豐富,所以所繪壁畫人物,“奇蹤異狀”,有吞雲吐霧之氣勢,有崩石摧山之峻美。

據說吳道子畫丈余的人像,無論是從手臂或腳部開始,都能畫出完整生動的藝術形象,畫佛頭部的圓光,轉臂運筆,一筆而就。而且他所刻畫的都是一些充沛著生命活力的形象,這些結合形象的創造,大大提高了繪畫的表現力。吳道子的繪畫無真跡傳世,這幅《天王送子圖》可能是宋代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也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吳道子有幾幅佳作都是根據裴旻舞劍得來的,東都洛陽畫壁有七處,其中天宮寺的壁畫就是吳道子看裴旻舞劍之後所畫的。張彥遠記:“天宮寺三門吳畫《除災患變》”壁畫的名字就是《除災患變》。其中的故事還被引為佳話。

賞析

《天王送子圖》局部,表現呼之欲出的神獸《天王送子圖》局部,表現呼之欲出的神獸

《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悉達王子後,其父淨飯王和其母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向他禮拜的故事。卷末有宋代李公麟的題跋。此畫本是一部外來的宗教題材,但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中國化、道教化了:淨飯王與王后、侍者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子威儀和君臣之道;畫中諸神、鬼皆著唐裝。這也充分表明佛教在傳入中國後,不僅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而且深受中國傳統宗教和哲學的影響。作者想像奇特,以釋迦降生為中心,使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令人神馳目眩。畫中一個情節是這樣的:端坐的天王,雙手按膝,怒視著奔來的神獸,一個衛士拚命牽住神獸的韁索,另一衛士則拔劍相向,意欲將其制服。

在天王背後,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筆,似在將此聖跡記入史冊。我們再來看另一個情節:淨飯王小心翼翼地抱著初生的釋迦穩步前行,王后緊隨其後,侍者扛扇在後,諸神則張皇跪拜。這一場面烘托出釋迦具有無上的威嚴。就這兩部分來看,激烈與平和,怪異與常態,高貴與卑微,動與靜,構成比照映襯又處處交融相合。

卷中人物神情動作等在作者的筆下都被描繪得極富神韻,略帶誇張意味的造型更顯出作者“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的藝術追求和藝術趣味。此圖所用線條輕重、頓挫合於節奏,以動勢表現生氣,具有“疏體”畫的特性,是典型的“吳家樣”。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北宋蘇軾曾將他與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書法家顏真卿並立,稱“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像吳道子像

吳道子(680~759),玄宗賜名道,河南陽翟(今禹州市)人,唐代第一大畫家。童年的吳道子極為不幸,雙親早故,生活孤苦,迫於生計,自幼便學書習畫。清苦的生活,辛勤的學習,使他過早地成才,20歲左右時已是一位頗有名氣的畫家了。

唐宣宗時吳道子被推崇為“畫聖”,民間畫塑匠人稱他為“祖師”,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後》一文中說:“詩至於杜子美(杜甫),文之於韓退之(韓愈),書至於顏魯公(顏真卿),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吳道子有幾幅佳作都是根據裴旻舞劍得來的,東都洛陽畫壁有七處,其中天宮寺的壁畫就是吳道子看裴旻舞劍之後所畫的。張彥遠記:“天宮寺三門吳畫《除災患變》”壁畫的名字就是《除災患變》。其中的故事還被引為佳話。

吳道子是一位全能畫家,人物、鬼神、山水、樓閣、花木、鳥獸無所不能,無所不精。開元、天寶年間正是吳道子繪畫創作的極盛時期。這時他僅在洛陽,長安兩京寺廟就留下壁畫300多壁,此外還來有大量捲軸畫。據宋徽宗趙佶親自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記載,時間過了幾百年,到宋代宣和年間,宮廷中還收藏有吳道子的捲軸畫93件。目前所存的畫跡、碑刻、畫目以及關乎吳道子的畫詩畫跋、口傳畫跡、海外存跡等還有391件。公認的吳畫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圖》、《八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等。

吳是“畫塑兼工”,善於掌握“守其神,專其一”的藝術法則,千餘年來被奉為“畫聖”;民間畫工尊之為“祖師”。他的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卷,為淨飯王之子釋迦出生故事。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釋迦圖》藏日本京都東福寺。皆為後人託名摹本。

吳帶當風疏體

天王送子圖局部天王送子圖局部

吳道子繪畫以焦墨勾線,略施淡彩,世謂之“吳裝”。因其所用筆法洗鍊流暢,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後人將他與張僧繇合稱“疏體”代表畫家,以區別於顧愷之與陸探微勁緊聯綿的“密體”。吳帶當風:吳道子在學習前人名師張僧繇的“張家樣”、曹仲達的“曹家樣”的基礎上,落筆雄勁,略施淡彩,推陳出新,用線來表現物質的體積和質感,表現人們的精神氣質。

他甚至有時把鬼神人物也用白描繪製,由於吳道子繪畫的線條具有運動感、節奏感,並且粗細多變,所以被後人稱為“蓴菜條”描。在他的筆下,衣服寬鬆,裙帶飄舉,衣紋流暢飄灑,又被稱之“吳帶當風”,以區別於北齊曹仲達以來的薄衣貼體的“曹衣出水”的畫法。

藝術價值

◎吳道子“疏體”的代表作之一;

◎能夠體現吳道子人物畫的繪畫風格;

◎中西文化相互影響的產物。

創作傳說

在沒有小轎車的時候,皇帝也只得坐馬車。有了小轎車,自然是要坐小轎車,而不坐馬車。這叫做人跟著奈何走。吳道子雖然是赫赫有名的大畫家,被後人尊作畫聖,但在他那個時期,還沒有宣紙,就只有用白麻紙作畫了。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卷》畫在白麻紙上,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送子天王圖卷》畫在白麻紙上,正說明《送子天王圖卷》是盛唐時期的產物。而有了宣紙的北宋時期,特別是具有很高造詣的大畫家,就不會用白麻紙來畫像《送子天王圖卷》這樣內容深刻豐富,人物造型生動而又各具特色的人物畫了。前面也已經談過,李公麟畫《佛父母抱佛拜自在天王》一畫,就是用的澄心堂紙,而不用白麻紙。當然,在有了宣紙的年代裡,大畫家有時也可能用一般紙作畫,但那是在手頭沒有宣紙,而又有了作畫的衝動,手癢得急於想作畫的情況下,才不擇紙的好壞來作畫的。像《送子天王圖卷》這樣的畫,豈有不用好宣紙來畫的道理?當然,也不否認作假者為了以假亂真,有可能用原作使用的材料來摹拓原作。但這是那些為了牟取暴利的思想品德低下的人的作法,決非吳派高手所為。這種人複製的《送子天王圖卷》,其藝術水平不可能達到今日所能看到的流傳到日本的《送子天王圖卷》的水平。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