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圖》

《秋林圖》

《秋林圖》山巒重疊,林木扶疏,雲霧繚繞。近景為山坡,坡上古松蒼鬱,山路曲折盤鏇於上。坡旁房屋錯落有致,園後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側湖面有兩隻帆船順風急駛於雨山之間,遠岫或濃或淡,隱約可見。畫中右上有作者跋:“鳥啄霜華頌伐柯,滿山紅葉貌如酡。年來一味尊平淡,偏愛秋林著色多。”“大涵住黃山,所作詩畫,余於燕市見之,此以江行山色寫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賓虹。”

基本信息

作品賞析

秋林圖秋林圖

這幅《秋林圖》山巒重疊,林木扶疏,雲霧繚繞。近景為山坡,坡上古松蒼鬱,山路曲折盤鏇於上。坡旁房屋錯落有致,園後有四角亭,一人在亭中端坐。左側湖面有兩隻帆船順風急駛於雨山之間,遠岫或濃或淡,隱約可見。畫中右上有作者跋:“啄霜華頌伐柯,滿山紅葉貌如酡。年來一味尊平淡,偏愛秋林著色多。”“大涵住黃山,所作詩畫,余於燕市見之,此以江行山色寫其大意。丁亥八十四叟賓虹。”

左下角鈐有朱文“黃山山中人”。整個畫面意趣生動,以山襯水,以水烘山,使山水發生了相互為美的密切關係。在構圖上,作者近取其質,遠取其勢;筆墨有枯有濕,有實有虛,繁而不雜;用筆變化多端,線條平、圓、重。畫面虛實相間,且密處層層深入,空處不著一點,主體突出,脈絡清楚。總體看來,這幅山水畫色彩單純,但能在枯淡濃濕的滲化中看到晶瑩色澤,表現出了深遠的空間感和氣韻,體現出了黃賓虹“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繪畫風格。

畫風

黃賓虹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畫家。他的山水畫創作道路,經歷了師古人、師造化和融合古人造化形成獨創風格三個階段,分別以六十歲和七十歲為分界期。積筆墨數十重、層層深厚,是黃賓虹山水畫最顯著的特點。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來看,從黃賓虹的畫中可以發現古代某家筆法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仿古人。

在他的山水畫中,筆多繁重,濕筆較多,山川渾厚,草木華滋,元氣淋漓,筆蒼墨潤,以厚見長,厚中含雄,其心境是縱恣奔放。從色彩上看,他的作品中有丹青斑斕的青綠設色,有水暈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色墨交輝的潑墨重彩,以及純用線條的焦墨渴筆。黃賓虹在學識上的淵博和在書畫實踐上的豐富,使得他在畫論畫史研究上也有著獨到的見解。總結中國畫用筆用墨的規律,他提出5種筆法,即平、圓、留、重、變;7種墨法,即濃、淡、潑、破、漬、焦、宿。

黃賓虹在運用時,比較出眾的,一是破墨法,包括淡破濃、濃破談,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二是漬墨法、積墨法和宿墨法。黃賓虹的畫論,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力,在現代中國畫的發展中,有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意義。總之,黃賓虹的山水畫以渾厚的筆墨層次,表達了他對山水自然豐富的視覺映象和內心感受,並達到蘊含力量而不粗疏、高雅文氣而不纖柔的境地,具有渾厚華滋的個人特色。對黃賓虹的繪畫實踐來說,從西方繪畫中獲得啟發最大的是“線條意識”。在傳統的中國畫概念里,沒有“線條”這個詞,與之相近的是“皴法”。

從黃賓虹才開始用“線條”一詞,使思路跳出了古人創造的各種線條形態,可以不再用南北宗的套路來束縛筆法,以新的線條形態來表現“法、理、情、意、力、氣”。

畫家小傳

黃賓虹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年),原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中年更字賓虹,別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安徽歙縣人。早年參與同盟會、南社、國學保存會等,後潛心學術,深研畫史、畫理。1949前曾歷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解放後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被任命為民族美術研究所所長。詩、書、畫、印及鑑賞皆精,著有《陶璽文字合證》、《古印概論》、《畫學編》、《賓虹雜著》、《賓虹詩草》等。代表畫作有《霜林晚眺》、《秋林圖》等。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