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飲馬圖》

《秋郊飲馬圖》

《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的鞍馬人物畫的代表作,畫面是江南初秋時節,放牧人趕著一群馬到岸邊飲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紅色長袍,手持馬鞭,轉身看著正在嬉戲的兩匹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馬步入到河中飲水,在河岸上還有兩匹馬在互相追逐。整個畫面樹木清秀,河水平緩無波,馬的造型生動,表現了自然景致的優美;人物線描工細勁健,又類似篆籀用筆,古樸中見雋秀;樹石、坡陀行筆凝重,勾、皴、破、染並用,工謹中含清逸;青綠、大紅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於濃麗中顯清雅。總體風格行、利相兼,妙、逸並具,精逸技巧與文人雅韻結合,反映了趙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馬畫面貌。

簡介

《秋郊飲馬圖》秋郊飲馬圖

這是趙孟頫的作品《秋郊飲馬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是他的鞍馬人物畫的代表作。畫面是江南初秋時節,放牧人趕著一群馬到岸邊飲水的情景。放牧人身穿紅色長袍,手持馬鞭,轉身看著正在嬉戲的兩匹馬。在牧人的前方有五匹馬步入到河中飲水,在河岸上還有兩匹馬在互相追逐。整個畫面樹木清秀,河水平緩無波,馬的造型生動,表現了自然景致的優美。

右上方自書“秋郊飲馬圖”,左上方署“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以此年推算,趙孟頫年五十九歲。後幅有元柯九思等人題記,並由柯九思、梁清標及清內府收蕆,著錄於《汪氏珊瑚網》、《佩文齋書畫譜》等。

除人物、山水、竹石,畫馬也是趙孟頫的拿手好戲,宗法李公麟,能自出新意。除這件作品外,趙孟頫還有“浴馬圖卷”及“人騎圖卷”。此圖繪清秋郊外牧馬的情景,一紅衣奚官騎馬持鞭,驅十幾匹馬來到溪邊,馬的姿態各異,雖畫的不大,但生動異常。坡岸填以石綠色,秋樹紅葉,分外幽靜清致。 

作者畫風

趙孟頫本是宋宗室,但在元滅宋後他雖然隱居,但在元行台侍御史程鉅夫的推薦之下還是做了元朝的官,所以自古以來對趙孟頫的評價不一,有人譏其“喪民族氣節”,其實,趙孟頫與歷史上那些雙方交戰而投降的官員是大有區別的。這些我們不必加以多議論,我們在這裡主要介紹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趙孟頫是一個早熟的畫家,他的畫有兩種作風,一是工整,一是豪放。他對傳統的看法,表現為力追唐與北宋的繪畫。

趙孟頫曾說過:“蓋自唐以來,如王右丞、大小李將軍、鄭廣文諸公奇絕之跡,不能一二見。至五代荊、關、董、范未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筆意遼給予。”“仆所作者,雖未能與古人比,然視近世畫手,則自謂稍異耳。”但趙孟頫這種尊重傳統、推崇古人,與完全採取復古主張者是不同的。趙孟頫提倡繼承唐與北宋的繪畫精華,重視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

他認為在北宋前的繪畫中,保留著筆墨內在價值和繪畫的本意,繪畫除欣賞功能外,還有認識功能,用筆除有輪廓功能外,還有它自身的審美功能。而用筆的內在審美功能在書法中最能體現。因此,趙孟頫又進一步提出“書畫同法”論。趙孟頫的“古意”說和“書畫同法”論,所針對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醫治繪畫發展中出現的“毛病”,而且他的藝術主張是和他的藝術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董其昌曾評趙孟頫的作品說:“有唐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之雄去其獷。”

賞析

本幅右上方自書“秋郊飲馬圖”五字,左上方署款“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知此圖為趙孟頫59歲作。

趙孟頫擅長人馬圖,總體追求刻意寫實,一筆不苟。具體畫風有兩類:一是宗唐人韓乾之法,馬尚豐肥,用色華麗,襯以山水樹石背景,人、馬、景合為一體;一是仿北宋李公麟之作,筆墨清淡,著力於線條,注重描法與形象、質感的統一,不施色彩,以墨代色加以輕染。人馬畫中的人物均著唐裝,風格既具“復古”的唐畫之韻,又帶濃郁的文人氣息,有一定的創新性。

此圖屬仿唐人的工筆設色畫法。清秋郊野,一唐裝圄官在池畔牧馬,紅色衣袍在大青綠的草坪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有力地突出了主體人物。所率十匹駿馬均骨肉停勻,活躍多姿,它們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俯首就飲,或引頸長鳴,意態生動。

特點

《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多幅馬圖中的一幅。整幅畫面布局疏朗、空曠,右幅有遠有近的幾株秋樹似乎在秋天的陽光下,有著一股秋後天涼時節獨有的孤寂、閒靜之感。零零落落的樹木瘦長直立,不帶旁枝。河岸與水流對比,追逐與親密相融。靠高超的畫技,畫中的馬匹個個肌肉壯美,有的相互跟隨,有的發獃,有的喝水,滿身帶勁。整幅畫面,不作繁飾,大概是沾染了元代草原民族粗放、率真的實在之美。粗放歸粗放,畫面中依然灌注著空靈、閒適的文人精神,它永遠是文人不能掩飾的。

趙孟在元代歷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寵遇,尤其是仁宗十分敬重他的才華,將其與李白和蘇軾相比。他博學多才,工古文詩詞,通音韻,精鑑賞。《秋郊飲馬圖》為趙孟頫人物鞍馬畫代表作。畫秋郊平原水澤,一紅衣奚官驅策騮馬,近處雙馬似嘶如鬧,遠處雙馬追逐騰躍,余者皆入澤飲水。人物馬匹形態生動。岸上林木稀疏,樹葉錯落。全畫渾厚,設色濃麗,具有濃郁的情致和意趣。《秋郊飲馬圖》是趙孟頫晚年人物鞍馬畫的代表作。圖中畫牧馬官驅駿馬十數匹馳逐於野水長堤、綠波紅樹之間。此圖布局講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馬置於右半部,人馬向左方走,把來處藏於畫外。左方只露出樹幹和溪水,把樹幹和遠山遠水藏於畫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過岸上兩馬的奔逐,點出境外尚有無限景物,畫似盡而意未盡。作者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人馬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石、陂陀行筆凝重,蒼逸中含清潤。綠岸、丹楓、紅衣,設色濃郁中顯清麗,且色不掩筆,淳厚而富於韻致。十匹馬的神態各異,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低首就飲,或引頸長鳴,人馬雖小。意態生動。此圖是形神兼備、妙逸並具的佳作。

作者

趙孟頫,浙江吳興人,元代最出名的書畫家。他的繪畫承襲了晉、唐、五代的畫法,而獨有創新。尋其根源,大概要追溯於他的獨特個人經歷。本是趙宋宗室,宋代覆亡時閒居家中,因而被視作“布衣文人”。後來當了元朝的官,生活得不錯。大概是三十四歲作了元朝的官的緣故,四十三歲尚未能脫離唐、宋的風習,到了這幅五十九歲的《秋郊飲馬圖》,他的畫風已自成一統了。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