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峰圖軸》

《天都峰圖軸》

清代弘仁的山水畫代表作《黃山天都峰圖》軸,山勢雄峻,松姿奇古概括地表現了黃山松、奇石特徵。畫右上有作者的自題詩,其中兩句是:“披圖瞥爾松風激,猶似天都歌翠微。”題款:“為去疑居士寫圖並題正。漸江學人弘仁。”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清代弘仁山水畫代表作。弘仁(1610~1664),初著名僧人畫家。俗姓江,名韜,字六奇,為僧後名弘仁,號漸江,安徽歙縣人。此圖紙本,墨筆,寫黃山絕頂天都峰。畫作章法新穎,場面宏大,氣勢磅礴,以簡潔凝練的造型,空靈峭健的勁線,寄寫出黃山的英姿;近處是陡崖峭壁,幾株虬松盤曲若龍,崖下塗澗,溪水匯流。隔溪仰望,對岸兀崖高聳,懸下瀉,峰巒嶂,嶒崚重疊,巍巍天都主峰嵯峨其上,直指霄漢,其劍拔挺健之勢,大有絕俗孤高的意蘊。右上角作者自題七絕一首,讚譽了黃峰的靈秀和壯美。左下方署“庚子”紀年,時漸江當為50歲。圖作早為劉海粟珍藏,現藏南京博物院

畫風

弘仁的畫境充滿著清初許多前明士大夫們所特有的感傷故國、反抗現實的遺民情懷。他常以梅花為創作題材,以此來暗喻自己冰清玉潔的人品操持。當然,他的山水畫更是集中表現了其力圖擺脫滿清統治的願望。他的很多作品都以黃山、齊雲山為主題,而且這些實境被升華為一種桃花源般的理想境象。畫中的景物高度淨化,了無塵埃,孤高肅穆,表現了弘仁“風神猶是義熙前”的情懷。此外,弘仁還常在自己的畫作上題句抒懷,以此來襯托畫中纖塵不染的高絕境界。弘仁以山水畫名重於時。

他最初師法人,為僧後開始師法元人筆墨,以倪瓚筆墨為“骨”,取其“筆力”,以黃公望筆墨為“肉”,取其“墨韻”。弘仁對待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既尊重傳統,又主張創新,所謂師法自然,獨闢蹊徑,是他藝術思想的核心。所以,雖然他師法倪瓚,但又能在峭拔處見溫潤,在細弱處見筆力。弘仁在創作風格上愈變愈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師法大自然,他常常不辭勞苦地在各地遊歷。也正是由於他的這些努力,他的畫作才深得“黃山之質”。弘仁的山水畫作品筆墨凝重,境界開闊,看似淡遠清簡,實則厚重偉峻,既有北宋人意境的開闊雄奇、縝密嚴整之風味,又有元人抒情的細膩恬靜之情致。

而且,弘仁以顏真卿的折釵筆法入畫,運筆如鋼,挺拔而有風骨。弘仁畫山多方折之形,容易有堆砌扁薄之感,為了使山體有厚度,他在關鍵的形體轉折處和遠山處,以適當的皴、擦、點、染來增加山體的圓厚,同時也增加了墨韻。總之,在弘仁的山水畫中,無論是描寫實景,還是展現胸中丘壑,都表示為風格靜穆、嚴正、樸實、恬潔,給人一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和諧感覺。

賞析

《黃山天都峰圖》是弘仁的代表作之一。畫右上有作者的自題詩,其中兩句是:“披圖瞥爾松風激,猶似天都歌翠微。”題款:“為去疑居士寫圖並題正。漸江學人弘仁。”

鈐印“弘仁”、”漸江”、“家在黃山白岳之間”等。圖中山石大多用形似方形的幾何體組成,大小几何體相間組成,疏密有致。在兩塊簡單、跡近抽象的空白大石當中作者畫了一些碎石和小樹,給人以生動之感。畫中石多樹少,山下坡上或水旁有幾株大松樹,或于山頭上倒懸一松,或於峭壁懸瀑旁伸出一些虬枝。這幅畫在構圖上洗鍊簡逸,奇縱穩定,層巒陡壑,空曠幽深。

由於作者從黃山等名山勝景中汲取了營養,重視師法自然,因此,作品中少了倪瓚的荒涼寂寞之境,而多了幾分清新之意,富有生活氣息。在筆墨處理上,山石多用線空勾,沒有大片的墨,沒有粗拙躍動的線,除了少量坡腳及夾石外,山石上幾乎沒有繁複的皴筆和過多的點染,顯得蒼勁整潔。弘仁畫黃山,顯出了其突出的風格和獨到的本色。

圖中畫

圖中天都峰陡立奇險,衝出雲天,山腰間雲氣繚繞,矮岩上的古寺為林木掩映,兩位文士靜立觀賞山的峻峭與雲的變幻。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畫家突出表現天都峰奇險雄秀的氣勢而不求形似,通過頂天立地式的布局與瀰漫山間的浮雲相配合,從側面烘託了畫面氣氛,避免直白的藝術表現,增加了觀者的空間感,展示出兼具雄渾奔放和清秀空靈的繪畫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此外,墨色的濃淡相宜既顯示了畫家非比尋常的繪畫技巧,也使得畫面完整而統一,沒有雜亂無章之感。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