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高圖》

《廬山高圖》

《廬山高圖》是明代傑出畫家沈周41歲時為祝賀老師陳寬70歲壽辰的精心之作,此畫仿王蒙筆法,圖中山巒層疊,草木繁茂,氣勢恢弘。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紙本,設色,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廬山高圖》在近於王蒙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像中廬山的雄偉,從而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徵人品的表現手法。

此畫仿王蒙筆法,圖中山巒層疊,草木繁茂,氣勢恢弘。在畫面右下角的山坡上,兩棵勁松虬曲盤纏,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水簾高懸,飛流直下,兩崖間木橋斜跨,打破了流水飛白的呆板,兩側巉岩峭壁,呈內斂之勢。瀑布上方廬山主峰聳立,雲霧浮動,山勢漸入高遠。另外,構圖上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巉岩、峭壁,遠景的廬山主峰,自下而上,由近及遠,近、中、遠景相連,一氣呵成,貫串結合而形成S形曲線。這種構圖法很像南宋院體的程式;近景的處理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

畫面上部沈周自題“廬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陳寬字孟賢,號醒庵,學識淵博,善於繪畫,曾為沈周老師。陳寬祖上是江西人,所以此圖寫廬山之“高”,以此象徵陳寬的人品。

沈周是明代傑出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葉畫壇上四大藝術家(另三人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稱江南“吳門畫派”的班首,在畫史上影響深遠。他對明代寫意花鳥的革新有開啟性的貢獻,但是成就最為突出的當推山水畫。

沈周的山水畫分為謹細與精簡兩種風格,世稱“細沈”、“粗沈”。前者多作於早期,以師法王蒙為主,此路畫風以作於中年的《廬山高圖》為代表。後期以“粗沈”面貌出現,禿筆中鋒,即景抒情,山石多以粗闊的線條勾皴,分出山石的結構,再以粗壯的線條加皴,加強其骨力和結構,最後以濃墨點苔。

作者簡介

沈周(1427-1508),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出身於江蘇長洲(今蘇州)一個詩書世家,伯父沈貞吉、父親沈恆吉是當時較有名氣的畫家,擁有不少藝術藏品,許多宋元名家的繪畫都曾是他家的收藏。在家族環境的薰陶下,沈周從小就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天分,在詩書繪畫方面嶄露頭角,以後長期以事繪畫和詩文創作。沈周擅畫山水、花鳥和人物,尤其以山水畫最佳,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貞吉指授,後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醉心於吳鎮。沈周是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精神領袖。

作者畫風

明代中葉的工商業已經相當發達,都市經濟也日益繁榮,這些都為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而這時的蘇州成了江南富庶之地,文人薈萃於此,應運而生的“吳門畫派”逐漸取代名盛一時的“浙派”地位,而“吳門畫派”的創始人則是沈周。沈周學畫初期得法於家學和杜瓊、趙同魯,後參法於董源、巨然,中年以黃公望為宗,晚年又醉心於吳鎮畫法,而王蒙的筆墨韻致、倪瓚的超然雅逸亦是其一生所追求的。

沈周作畫要求很嚴,據說早年他多畫小幅,40歲以後才開始畫大幅作品。他的山水畫大多描繪文人的生活環境和山川的自然風光。人們習慣把沈周的繪畫作品分為粗筆和細筆(稱“粗沈”、“細沈”)。由於沈周的書法師習黃庭堅,因此養成用筆凝重老硬的習性,作品中往往缺乏黃公望筆法中虛靈飄逸的感覺,但他卻形成了一種簡樸、淳厚的畫風。他的作品筆法堅實豪放,蒼中帶秀,剛中有柔,而且墨色深厚清潤,具有蘊藉文雅的格調。即使晚年畫風變得更為粗簡,但也毫無粗俗的習氣。

文學成就

沈周,吳門四家之首,在畫法上宗學王蒙,景色繁茂,草木華滋,筆法甚密,風格細秀,文雅蘊藉,屬“細沈”代表作。整幅作品在近於王蒙的繁密的筆墨中展現了想像中廬山的雄偉,開創了以山水畫象徵人品的表現手法。畫面上部沈周自題“廬山高”(篆文)三字,末尾自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山水少承家法,四十歲前師王蒙,中年後以黃公望為宗,晚乃醉心吳鎮,期間又兼參南宋夏圭筆意,然皆能出入變化。用筆勁捷有力,布墨含蓄蘊藉,融揉參雜,而具自家風貌。其畫以水墨山水為主,另其寫意花卉鳥獸亦甚佳,其影響後人既深又遠,無愧稱明四大畫家之首。

作品賞析

沒有到過廬山的畫家卻留有驚世的廬山畫作,先前我只知道近代寓居台灣的張大千大師如此。幾乎走遍名山大川的張大千,在其晚年製作10米長、1.8米寬的巨畫時,選擇的一吐胸中豪氣的居然也是他從未去過的廬山。最近瀏覽資料時,才知道古代的著名畫家中也有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明代畫家沈周生於江蘇蘇州,一生中並未去過廬山,競有巨作《廬山高圖》流傳於世。沈周當時還不可能有照片可作參考,然而他卻選擇廬山作為畫題。尤其令人驚奇的是圖上嶙峋的怪石,居然與今日照片中的“五老峰”十分相似。我驚嘆廬山的魅力!廬山的魅力,來自文化的魅力。我國自晉以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餘首,其中尤以唐代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宋代蘇東坡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兩首詩幾乎盡人皆知,並被引伸為一種哲理。一說到廬山,人們馬上就會意想到紫煙繚繞的香爐峰,飛流直下的瀑布,遠近、高低、橫側變幻的山嶺,廬山是一座美妙的永遠無法識其真面目的山,這就給畫家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畫家融匯詩意,把胸中積蓄的最美的意境盡情地展現出來,這就是畫家心目中的廬山!

《廬山高圖》創作於明成化丁亥年(公元1467年),乃沈周41歲時精心之作,真跡現藏於台北故官博物院。此圖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七十歲生日精心繪製的祝壽圖。因陳寬先祖是江西人,自稱“廬山陳汝言”,是元末著名詩畫家。所以沈周以廬山的崇高博大來讚頌老師的品德和學問。畫幅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右上題有長詩,後署“門生長州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先生壽。”《廬山高圖》是沈周中年時期傑出巨構,這也是他一生的代表性作品。站在畫軸前,滿紙的峰巒撲面而來,氣勢恢宏;山間林木茂盛,溪水曲折潺湲,至崖巔飛瀑直下,飛瀑之下有一老叟佇立靜觀於石上,若有所思。畫面構圖嚴謹,氣勢恢宏。近景由畫面右下角山坡上兩棵虬勁盤曲的勁松構成,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飛流直下,其間木橋斜跨,打破流水飛白的呆板。兩側峭壁威嚴內斂。遠景上方廬山主峰,雲蒸霞蔚,山巒重疊,洋溢著勃勃生機。整個構圖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峭壁,遠景的廬山主峰組成,自上而下,由近及遠,近中遠景相連,一氣呵成,顯露出不凡的大家手筆。沈周的個人特色在這幅畫中也初見端倪,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乾濕互用,層次分明,山巒沒有險絕沉重之感,而是將溫潤柔雅的氣氛貫穿畫面。圖中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雲霧浮動,此圖畫面布局疏郎,厚重凝鍊,有條不紊。賓主和諧,渾然一體。

沈周藝術修養頗高,他不僅是畫家,同時也是詩人和書法家。沈周的書法師黃庭堅,以行、楷為主,風格渾厚,又有自家風範,晚年書法老辣蒼勁,為明代書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畫和畫中所題的詩句一同被稱為“二絕”。在他的畫中大都可以見到他的題詩。沈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畫家,大都是詩書畫的全才,沈周無疑也體現出這一特色。《廬山高圖》中沈周用書法之美、詩歌之涵將山川擬人化,賦予此畫浪漫意味的現世色彩。他在圖中的題詩氣勢恢宏,豪邁雄健。畫幅右角篆文"廬山高",並書古體長歌一首: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謂即敷淺原。

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蒙。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紅。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墮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厥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鍾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妃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

崇丘肥遁七十淫,著作白髮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凌天風。

左上角有乾隆皇帝題跋:

倒看詭石立看淘,卜宅惟應賦楚騷。

若與廬山相較量,石田豪興比陳高。

乙亥夏湘題。

鈐蓋的收藏印有“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乾隆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寧子孫”和“希之”,“寶笈重編”等等!二十幾枚印章。足見歷代文人對他的喜愛程度。

自沈周開始,中國繪畫史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畫派——吳門畫派,以線條剛硬、皴法激烈而堅硬為特色的院體浙派逐漸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筆法蒼勁、意境深邃的吳門畫派。沈周即是這個畫派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吳門畫派畫家的主要成員大多屬於詩書畫三絕的文人名士。他們以詩文書畫自娛,淡於仕進。沈周培養出的許多門生,如文徵明、唐寅等都是明代畫壇及吳門畫派的傑出人物,他們不僅與沈周齊名,其中一些人的成就甚至超越沈周,並對後世繪畫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沈周的一生都在吟詩作畫中度過,他終生不仕,廣交賓客;生性豁達,為人敦厚。他的平和心態以及高尚的藝術情操和道德典範造就了沈周在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歷史地位。

我們無法看到《廬山高圖》的真跡,因為它和張大千《廬山圖》的歸宿競然驚人的相似,都同樣珍藏在台灣的故宮博物院裡。台灣郵政曾發行了四方聯的特種郵票“廬山高圖”。我在廬山別墅村看到過一幅高像素製作的複製品。廬山,是那樣的奇崛,那樣的巍峨,那樣的高潔!在眾多的文人墨客的心中,廬山已成為精神文化的象徵,值得謳歌,值得描繪,值得讚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茌廬山成為世界文化景觀的評語中說:“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樣的評價是多么的崇高偉大啊!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