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圖》

《輞川圖》

《輞川圖》是畫家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畫面群山環抱,樹林掩映,亭台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在王維的山水畫中,尤其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曠古馳譽。元代<湯後士>在其所著《畫鑒》中說:“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也”。此卷為唐人摹本,構圖著色尚存唐人氣息。

簡介

王維《輞川圖》(部分) 絹木  設色王維《輞川圖》(部分) 絹木 設色

提起唐代王維,稍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此人能詩善畫,乃唐代大詩人、大畫家,官至“右丞”。據史料記載,王維晚年退隱西安籃田輞川時,在清源寺里作了一幅4.8米長的赫赫名畫《輞川圖》,後被日本聖福寺收藏(據載為唐代他人摹本)。

王維畫山水畫,常把他的理想寄託於其中,使之具有一種空靈靜謐的氣質。王維開始學過李思訓的畫法,後來又學吳道子的畫法,因此他作畫有兩種風格,一種是青綠山水,另一種就是從吳道子畫風變化而來的“水墨山水”畫。明代畫家董其昌以禪論畫,把山水畫分為“南北宗”,“北宗始祖”為李思訓,“南宗始祖”則為王維。王維的山水畫還受到他的詩的影響,在意境、構思、落筆、著墨等方面,都與詩取同一態度,使畫面充滿了清新恬靜的詩一般的氣氛和情調,不過他從來不在畫上題詩,真正在畫中題詩,那是元明以後的事了。

詳情

唐代大詩人王維晚年,在陝西藍田的輞口,得到宋之問的一個別墅,改築為別業,水繞山環,竹茂林密,風景奇勝,嘗與好友裴迪乘舟同游,賦詩唱和,並畫其山水,名為《輞川圖》。山谷郁盤,雲水飛動,今存有傳世本。王維工詩,善山水,氣韻清高,故蘇軾云:“味摩諸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詩之畫,畫中有詩。”自畫分南北宗之說起,便以王維為南宗之祖。文徵所畫《輞川圖》是他在嘉靖十三年甲午(公元一五三四年),也就是他六十四歲時,根據王維所作的二十首吟詠輞川各個景點勝跡的詩的內容,參照王維畫的《輞川圖》及其筆法畫成的。全圖與詩,長達四米半左右,書畫合璧,可謂鴻篇巨製,畫技精熟,六十四歲是他的藝術高峰時期。他的畫風與其師正好相反,世傳“粗沈”勝於“細沈”,而他則是“細文”高於“粗文”。《輞川圖》是“細文”的代表作,其構圖平穩,設色淡雅,將山環水抱的名勝一一展現出來。茂林修竹,屋舍掩映,人物活動其中,舟楫往來水上……細緻的描繪出了王維輞川詩中,文人士夫的情趣和愛好。本來文徵明對其故鄉的山水園林就非常喜愛,畫過不少如《拙政園圖》、《林榭煎茶圖》、《猗蘭室圖》、《東園圖》、《真賞齋圖》等園林景觀,那么《輞川圖》當然也是他最熟悉和最喜愛的題材,所以畫來更是得心應手,運斤如風了。孫星衍在題跋中稱道此畫勝過摩詰傳本,它就和蘭亭敘帖一樣,原刻不如褚趙臨本之有神采也。

展卷《輞川圖》,墨香四溢,光彩照人,其鑒跋齊全,流傳有序,已無容我等置喙。它既是文徵明個人的精品,同時也是整個美術史的珍貴遺產,我們能夠如此近距離的觀看,就已經是很榮幸的事情了。

作者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玄宗開元五年(717)進士,與弟縉並以詞學知名。後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歸隱藍田輞川,購居宋之間“藍田別墅”。嘗於清源寺壁上畫《輞川圖》,筆力雄壯。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明董其昌推崇為“南宗之祖”,認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傳世畫作有《雪溪圖》、《孟浩然馬上吟詩圖》、《雪山圖》等。著有《王右丞集》。

作品評價

◎王維山水畫的代表作之一;

◎成為後人主要臨摹的對象之一;

◎被後人稱為“川樣”。

百幅中國名畫

中國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偉大的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也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一個人在其一生中,應該欣賞、了解一些中國名畫,這不僅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清明上河圖》
《步輦圖》
《搗練圖》
《韓熙載夜宴圖》
《鹿王本生圖》
《芙蓉錦雞圖》
《鵲華秋色圖》
《富春山居圖》
《歲寒三友圖》
《五牛圖》
《雙喜圖》
《流民圖》
《奔馬圖》
《開國大典》[中國名畫]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十六羅漢圖》
《匡廬圖》
《夏山圖》
《遊春圖》
《讀碑窠石圖》
《早春圖》
《溪山樓觀圖》
《五馬圖》
《秋庭戲嬰圖》
《女史箴圖》
《四梅花圖》
《枯木怪石圖》
《虢國夫人遊春圖》

《貨郎圖》
《四景山水圖》
《踏歌圖》
《千里江山圖》
《江山秋色圖》
《寫生蛺蝶圖》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秋郊飲馬圖》
《簪花仕女圖》
《輞川圖》
《漁父圖》
《幽澗寒松圖》
《楊竹西小像》
《墨梅圖》
《漁樂圖》
《廬山高圖》
《桃源仙境圖》
《葡萄圖》
《康熙南巡圖》
《蒼翠凌天圖》
《淮揚潔秋圖》
《蘭竹圖》
《桃實圖》
《人物龍鳳帛畫》
《田橫五百士》
《天王送子圖》
《江山如此多嬌》[中國名畫]
《重屏會棋圖》

《雲橫秀嶺圖》
《荷花鴛鴦圖》
《南山積翠圖》
《墨竹圖》
《歷代帝王圖》
《荷石水禽圖》
《關山行旅圖》
《醉眠圖》
《青卞隱居圖》
《三友圖像》
《朝元圖》
《蝦》[中國名畫]
《秋林圖》
《溪山行旅圖》
《高逸圖》
《採薇圖》
《潑墨仙人圖》
《太白行吟圖》
《江帆樓閣圖》
《四清圖》
《長江萬里圖》
《秋山問道圖》
《仿三趙山水圖》
《山鷓棘雀圖》
《錦石秋花圖》
《天都峰圖軸》
《溪山清遠圖》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

《明皇幸蜀圖》[李昭道]
《寄人籬下圖》
《職貢圖》
《清網閣墨竹圖》
《積書岩圖》
《珍禽圖》
《風雨歸舟圖》[中國名畫]
《墨蘭圖》
《照夜自圖》
《秋風紈扇圖》
《瀟湘奇觀圖》
《湘君湘夫人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