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明代書畫家]

沈周[明代書畫家]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沈周沈周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江蘇長洲(今蘇州吳縣)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國畫史上影響深遠。沈周出身詩畫世家,祖孟淵、父恆吉、伯貞吉,均以詩畫名滿吳中,祖上收藏甚豐,對古人詩畫見多識廣。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覽勤學,僅“以丹青以自適”,專心從事丹青與詩文藝術,畢生勤於詩畫創作,聲譽卓著,德高望重。其藝術質樸而有情致,畫風純化,刻苦研究前人的優秀理論與技法,融會貫通,創立了自己的風格,成為我國十五世紀下半葉在戴進之後最有影響最具獨創力的一位畫家,在繪畫、書法和文學藝術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傑出的當表現在繪畫方面,嘉靖年間蘇州名士王登在《吳郡丹青志》中稱“先生石田繪事為當代第一”,繪畫兼收並蓄,人物、山水、花鳥無不精通。沈周繪畫以山水為主,宗法元四家,遠取董(源)、巨(然),中年宗元四家筆墨,尤其推崇黃公望,晚年醉心吳鎮,與自家學養融為獨特風格,結構謹嚴,用筆蒼勁沉著,墨色濃厚,氣韻雄逸,在明中期畫壇興起畫風劇變之潮。以他為發端,其門人文徵明繼之,合唐寅、仇英為一局,樹起吳門畫派旗幟,廣學“唐宋名流及勝國賢勝,上下千載,縱橫百輩”皆“兼綜條貫,莫不攬其精微”(明朱謀□《畫史會要》),成就之巨,在中明畫壇驟立巨峰,影響所及,數百年不變,其畫藝彪炳畫史,成就卓然。同時,沈周作為一代畫壇宗匠,其於詩文、書法無一不能,無一不精,其詩意清新,“面試《鳳凰台賦》,援筆而就,鹹以為不減王子安”(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其書法師黃山谷而不染他體,去山谷行書之捍,多靈便秀逸。時人以其詩、書、畫為三絕。

沈周沈周

本幅屬沈周山水小幅精品,以黃山谷行草之意趣入畫,骨氣豁然,形重而意遠。畫中秋雨之後,樹清山空,策杖高士悠然而行,秋風拂面,姿影如逍遙吟詠,凝目似遠望青山,滯步又如細聽橋下溪聲。樹法有元人筆意,淡枝濃條,以小圓點點出樹葉,特用三角形設色雨後秋葉更如火紅,隨類賦彩,色不掩墨,墨不壓色,而坎上數枝清竹之筆墨用行草筆法,略染黛青,瘦硬奇峭,秀勁蕭爽,秀竹層次豐富,如影如隨,搖曳有風而颯颯有聲,與右側秋樹相互呼應,有舉重若輕之妙。山石吸取董源、巨然之法,用短披麻皴,赭石塊突兀處用濃墨點苔,筆墨疏秀虛靈,勾、皴、點、撮各發並用,筆不虛發,墨不妄施,筆筆恰到藝術境界之妙處。畫家在狹小的畫面上,以巧妙的構思、慎密的經營和粗放的筆墨描繪雨後秋景,情調幽雅,氣氛清逸,正是沈周注重文學修養在繪畫中重要作用的體現,也是畫家寄情山水、避俗自逸的情感流露。畫中沈周分題詩兩首,其學生文徵明又題詩一首,更使全畫詩意盎然,題詩之書法字型、題字位置、鈐印大小位置與畫中筆法和諧一致,有意識地使詩書畫結合為一體,堪稱沈周詩書畫三絕地代表之作。

人物生平

沈周沈周
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遊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於收藏。交遊甚廣,極客群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圖其楹廡,搜羅畫家,沈周亦在其中,隸往攝之,沈周曰:“毋驚老母,旦夕往畫不敢後”客人頗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於此?渴貴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義也,豈有賤哉?謁而求免,乃賤耳。”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徵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藝術特色

沈周沈周
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後來博取眾長,出入於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並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後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所作山水畫,有的是描寫高山大川,表現傳統山水畫的三遠之景。而大多數作品則是描寫南方山水及園林景物,表現了當時文人生活的幽閒意趣。

藝術成就

沈周的繪畫為傳統山水畫作出了兩大貢獻:其一,融南入北,弘揚了文人畫的傳統。如沈周的粗筆山水,用筆融進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勢,將南宋的蒼茫渾厚與北宗之壯麗清潤融為一體,其抒發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變為宏闊平和。其二,將詩書畫進一步結合起來。沈周的書法學黃庭堅,書風“遒勁奇崛”,與他的山水畫蒼勁渾厚十分相似、協調。他又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於繪畫之中。沈周同時還是一個詩人,至老年“踔厲頓挫,濃郁蒼老”。他把這種詩風與畫格相結合,使所作之畫,更具有詩情畫意。

作品流傳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於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圖》軸(作於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後合裝成卷)、《臥遊圖》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東莊圖》、《牡丹》軸,此畫作於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傑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面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閒,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於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菸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傑作。

此外,台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如能親眼觀賞到這些作品,既可得到極佳的藝術享受,又能了解沈周的作畫特點,有助於分辨真偽。

市場行情

海外藝術市場偶爾會出售沈周的作品,一當出現,必然引起轟動,引致買家競爭。1991年11月藝術品拍賣季節,世界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都推出了沈周作品,首先由蘇富比在26日拿出一幅繪畫作品《釣雪圖》手卷,以8.8萬美元成交。兩天后佳士得推出兩幅書法作品,一是《山水書法》,十六開冊頁,以6.5萬美元成交;二是《憫日長短句》手卷,以2.8萬美元成交。可以看出,沈周的書法作品價格低於其繪畫作品,但又高於其他書家的作品。

由於沈周的書畫極為珍貴,所以香港台灣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的藝術市場極少能見到其作品出售。

代表作品

《廬山高圖》

明代畫家沈周作。立軸,紙本,淡設然,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圖中山巒層疊,草木豐茂,飛瀑高懸,雲霧浮動,此圖構圖、布局頗具匠心,黑色濃淡怪次逐漸變化。作者取於王蒙技法,善於組合稠密高疊的石岩,進而形成轉折交搭的層巒,再位置大小林木、複合為整一的自然美,疏密,鬆緊,有條不紊。

《廬山高圖》是沈周四十一歲時為祝賀老師陳寬七十壽辰的精心之作。此畫仿王蒙筆法,圖中山巒層疊,草木繁茂,氣勢恢弘。畫面右下角山坡,兩棵勁松虬曲盤纏,形成近景;中景以著名的廬山瀑布為中心,水簾高懸,飛流直下,兩崖間木橋斜跨,打破了流水飛白的呆板,兩側巉岩峭壁,呈內斂之勢。瀑布上方廬山主峰聳立,雲霧浮動,山勢漸入高遠。構圖由近景的山坡虬松,中景的瀑布、巉岩、峭壁,遠景的廬山主峰,自下而上,由近及遠,近、中、遠景相連,一氣呵成,貫串結合而形成S形曲線。這種構圖法很像南宋院體的程式;近景的處理也和馬遠的“一角”之景十分相似。全國群峰直插,迴環掩映,爭奇競勝,實在是大家手筆。此圖作者自識“廬山高”篆書,並題古體長歌一首,末識“成化丁亥端陽日,門生長洲沈周詩畫,敬為醒庵有道尊先生壽”。陳寬字孟賢,號醒庵,學識淵博,工詩。具唐人法,亦善繪畫,曾為沈周師。陳寬祖上是江西人,所以此圖寫廬山之“高”,以為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