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是一幅繪畫作品,創作於唐代,作者是吳道子。該作品現藏於日本國 大阪市立美術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吳道子送子天王(局部)圖一
名稱: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作者:吳道子
類別:繪畫
年代:唐代
尺寸:紙本長卷35.5×338.1厘米
收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文物鑑賞

唐代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應是後人摹本。該紙本長卷35.5×338.1厘米,由日本
吳道子送子天王(局部)圖二
國大阪市立美術館收藏。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內容為釋迦牟尼降生後,他的父親淨飯王抱他去拜見天神的情景。唐送子天王圖分二段,前段有兩位騎著瑞獸之神賓士而來,天王雙手按膝,神態威嚴。隨臣侍女態度安詳,武將則欲撥劍以防不測。唐送子天王圖人物雖多,表情名異,一張一弛,很有節奏起伏。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後段,為淨飯王抱著初生的釋迦,從姿勢看,淨飯王是小心翼翼的。王后緊跟其後,一神驚慌拜迎,其人物身份心理形態刻畫入微,很好地反映了人物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吳道子畫衣紋自有一套,服飾如當風飄舞、富有動感,被譽為“吳帶當風”。蘇軾對此有極高的評價,他說,“畫重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出,橫斜平直,各相柔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蘇東坡集》‘書吳道子畫後’)。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吳道子畫“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

作者簡介

吳道子(約公元686~760前後),唐代畫家,又名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少孤
吳道子之維摩詰像
貧,初為民間畫工,年輕時即有畫名。曾任兗州瑕丘(今山東滋陽)縣尉,不久即辭職。後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開元年間以善畫被詔入宮廷,歷任供奉,內教博士、寧王友。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通過觀 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吳道子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佛道、人物,長於壁畫創作,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獄變相》聞名於時。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他於焦墨線條中,略施淡彩,世稱吳裝。作畫線條簡練,有“疏體”之稱。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吳道子繪畫無真跡傳世,該《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