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燈說唱

花燈說唱,是獨山花燈的三種藝術形態之一。是雲南玉溪地區獨特的地方曲種,源於明、清時期盛行的時尚曲調演唱。

簡介

花燈說唱花燈說唱

“花燈說唱”是玉溪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曲藝形式之一。早在一九一二年以前,在城鎮及鄉村,一些吃素的齋奶,在閒暇時,以勸善為目的,進行講故事、說唱。內容有“白鸚哥行孝記”,“二十四孝圖”、“金鈴記”等。一九二三年間這種說唱開始有男的參加,?K使用單一樂器伴奏,如小胡琴(小二胡)、笛子、月琴,或敲打木魚等。常在節日廟會進行演唱活動。出場演唱的多是男角。一九三八年間發展到茶室清唱,一至幾人坐唱,一般沒有專業人員,只是業餘愛好者演唱。

歷史記載 

花燈說唱花燈說唱

一九六五年,玉溪專區曲藝代表隊把花燈說唱這一形式搬上舞台,排演的劇目有《石匠王大爺》、《老伴投肥》等,?K參加了省曲藝調演,受到有關領導部門的重視和觀眾的熱烈歡迎。一九七五年,玉溪地區花燈團用這一形式排演了《春催杜鵑》,作為我省的代表曲目之一參加了全國曲藝調演。一九七九年,為國慶三十周年獻禮,又排演了《一張考卷》參加省調演,獲得了優秀獎。

花燈說唱突破了坐唱的形式。在聲腔方面,坐唱是按曲填詞,花燈說唱卻是依詞譜曲,這就賦給編者唱詞以靈活性的優勢。它有完整的唱段,也有說中帶唱,唱中有說,似說似唱的段落,還有配上音樂的數板及韻白,伴奏由單一樂器發展為,二胡、南胡、琵琶、揚琴、打擊樂器組成的小民樂隊,使說唱音樂更為豐富多彩。

在表演方面,坐唱缺乏身段,沒有大幅度的動作,花燈說唱搬上舞台必須同時給觀眾聽覺美、視覺美的藝木享受。因此在導表演中,靈活運用戲曲中的唱、做、念、舞的表演程式,同時選擇採用了花燈歌舞身段,以各種不同的身段和花燈扇花、葳步來塑造劇中的不同人物。 

發展歷程

花燈說唱花燈說唱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在人們心目中獨山花燈大體分類只有兩種藝術形態,即花燈歌舞和花燈戲劇。七十年代以後,花燈說唱在原獨山花燈“打頭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後,特別是不少曲目的湧現,經過全省杜鵑曲藝節的傳揚和獨山文工隊的演出,花燈說唱作為一種新的曲藝品種,已躋身並與花燈歌舞、花燈戲劇共同成為獨山花燈的三種藝術形態。
獨山花燈說唱的正式出現
以獨山花燈音樂入曲的花燈說唱,繫上世紀七十年代,特別是八十年代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地方曲種。
其實,在獨山花燈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或者說在獨山花燈的組成部份中,就已存在花燈說唱這種形式,這就是獨山花燈里的“打頭台”。“打頭台”又叫“門抖轉”,是花燈戲正式開演前的一個小節目,由一男角和一女角來演唱一個生活小故事,兩個角色也可由一人扮演,演唱手段有說、有唱、有舞、有表演。“打頭台”在藝術形態上雖然屬於花燈歌舞,但它已具有比較鮮明的說唱特色。

正因為“打頭台”具有較突出的說唱特徵,為獨山花燈說唱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又因為人民民眾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藝術發展規律之必然,獨山花燈說唱在充分吸收和繼承“打頭台”曲藝特點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曲目。有《文化中心好》、《殘湯宴》、《送崽上學》、《鬧店》、《憨哥進城》、《同心樹》、《追妻》、《退彩禮》。

區別

花燈說唱花燈說唱

另外,花燈說唱與花燈劇也有所區別,它雖屬花燈的支系,但更應該屬於曲藝的範疇。在道具方面,戲曲表演中人物所須之道具,虛虛實實都能帶上舞台使用,可花燈說唱這一形式,要求道具簡便活用,因此,一把扇子可以當作多種道具使用,如筆、擔、棒、漿、書畫,匕首、茶盤、花束等。使用巧妙自如,故而花燈說唱中的扇子有“萬能道具”之稱。

花燈說唱不象戲曲那樣,由演員扮演人物,“現身”於觀眾面前來“說法”,而是通過說唱者,時而“跳出”變角色為敘述者、評論者以至鑒賞者來交待人物,銜接劇情、評價好惡,渲染氣分,引導觀眾;時而又“跳入”變敘述者、評論者為劇中角色,有時分扮多角,有時多人只扮一個角色,這是花燈說唱與花燈劇的重大區別。

基本表演特點

花燈說唱在表演上,要求演員有說功、做功、舞功等多方面的基本功,因為常常一人演多角,所以生、旦、淨、醜的表演特點,都要基本掌握,才能表演出色,吸引觀眾。角色的“跳出”“跳入”要敏捷清晰,不能含糊混淆,而是要求角色形象儘可能豐富典型,評述活潑動人。

花燈說唱要充分發揮溶文學、音樂、表演為一爐,內容短小精捍,形式靈活自由的優勢,儘量做到語言生動形象,音樂流暢,表演明快,才能生動活潑,感人至深。對於這一曲種,只要我們辛勤鑽研,不斷創新,美好的前景將如飲醇酒而令人陶醉!

花燈說唱影響

獨山花燈說唱以曲藝形式登上舞台,不過二十幾年的時間,但影響所及已越過縣界,遍及全州、全省,乃至省外。貴州省舉辦的全省杜鵑曲藝節(以前叫“杜鵑書會”)已經六屆,每屆獨山花燈說唱都儘可能有節目參加,但凡參加的屆次,獨山花燈說唱均獲得較高獎次,受到一致好評。獲得過一等獎的曲目有《殘湯宴》、《送崽上學》,獲得二等獎的有《鬧店》,獲得三等獎的有《同心樹》,獲得優秀獎的有《追妻》、《憨哥進城》等等。2001年,《殘湯宴》還代表貴州省參加在西安舉辦 的“中國西部地區曲藝延安世紀龍杯”大賽,並獲獎。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花燈說唱《文化中心好》就已先後參加黔南州、貴州省和全國的烏蘭牧騎式文藝調演,獲得優秀節目獎。《鬧店》的文學本還發表在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曲藝》雜誌上。獨山花燈說唱作為一個新興的地方曲種,其資料已被收入《中國曲藝志》。

藝術特色

獨山花燈說唱一般有小樂隊上台伴奏。演員一至二人,也有多人說唱的。說唱形式,有站唱、坐唱、走唱以及樂隊參加說唱等多種,多姿多彩,自由灑脫。內容可以是說唱一件事,或抒發一段情,更多的是表現一個小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因為說的是獨山話,唱的是花燈調,所以很受當地人民民眾喜愛。

獨山花燈說唱正式以曲藝形式出現不過二十餘年,要大談它的藝術特色還為時過早,但一個藝術品種在發展過程中,逐漸總結得失,歸納特點,對它今後的發展不能說沒有一點助益,由此,筆者試探著談談,而所要談的這些“特色”,在現有的獨山花燈談唱曲目中已較充分體現:

一、鮮明的地方特色

獨山花燈說唱在表現形式上,有說、有唱,說唱相間,表現一個有人物、有情節的生活小故事。演員在說唱過程中,具有“一人多角”(即一個演員摸擬多個角色)的特點。不論曲目的演員有多少,他或他們都可以在角色
獨山花燈說唱,說的是獨山地方話,唱的是獨山花燈調,特殊的口音和鏇律賦予了獨山花燈說唱濃郁的地方特色。

二、以說唱為主,表演為輔

獨山花燈說唱是以說唱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曲藝品種,但在說唱過程中適度輔助的表演,則會有助於自身花燈特點的保留。

這裡說的表演不包括演員必不可少的面部表情,而是指演員在說唱過程中的形體表演和歌舞表演。形體方面的表演,演員在敘事或代言時,根據情節和人物的需要適當體現,可增強說唱的表現力度。花燈歌舞表演,演員在說唱時都充分注意到了。他們唱的是花燈調,而花燈調往往伴以花燈舞,所謂歌舞一家。可見花燈說唱在演出時適當伴以歌舞表演是自然而然的,這種說唱與歌舞血肉相連的體現,正是獨山花燈說唱藝術特色之所在。當然,起輔助作用的歌舞表演也好,形體表演也好,都須強調一個“適度”,不能喧賓奪主。因為獨山花燈說唱是曲藝,而不是花燈歌舞。正是處理好了這種關係,《殘湯宴》、《送崽上學》等一批花燈說唱才獲得好評,它們以說唱為主,伴以適當歌舞,既突出曲藝特點,又浸潤花燈韻味,給人以較強的藝術感染。

三、簡單而富有特色的道具

扇子和手絹是獨山花燈的傳統道具,獨山花燈說唱的演員也常使用,特別是使用扇子。這有三個好處:一是有助於適度的歌舞表演;二是可以擴大形體表演的效果;三是可作臨時道具。三個好處中又以後二個好處為主。以《鬧店》演出為例,演員“跳入”酒店女老闆這個角色,為她代言:
“來——嘍!
(舞唱)白杜鵑滿面春風上了店,
笑臉更比那花兒鮮,
上前熱情打招呼,
大哥,想吃哪樣就請開言。
以扇作‘壺’給眾客人上茶。”
其中的扇子既有利於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演員的形體表演美,還臨時轉化為道具——壺,可謂一舉三得。

四、有機結合的樂隊

獨山花燈說唱曲目中,除了“表演者一人擊鼓奏樂說唱”的《太平石傳奇》和始終由樂隊人員說唱的《退彩禮》外,大多數都是演員和樂隊同台演出。演員負責說唱、表演,樂隊負責伴奏,不時插話、幫腔,相互之間時有交流,演出氣氛非常活躍。
樂隊人數不多,僅三五人,但它的出現除了伴奏本身,還有不少積極的作用。
——可以使獨山花燈的常用樂器亮相,如二胡、反弦胡、三弦、楊琴、月琴、笛子、馬鑼、大鑼、小鑼、大鈸、堂鼓等,以增強獨山花燈的特色。
——可以方便故事開頭,起到“引子”的作用,如《送崽上學》開頭,樂隊問演員:“唱燈的師哥,今天要唱哪一折啊?”演員便開始說唱故事內容。有的曲目開頭,樂隊先唱幾句,起到‘定場詩’”的作用,氣氛熱烈,也畫龍點晴地點出了演員所要說唱的主要內容,如《殘湯宴》、《鬧店》等;
——可以使演出場面風趣、幽默、活躍。比如《送崽上學》中,演員說到故事中人物馬老三父子上貴陽下廣西做生意時,說:“馬老三父子倆幹了幾年,一貼貼的‘挑手’裝滿了荷包。”樂隊問:“哪樣‘挑手’?”演員說:“‘挑手’你們不曉得?”樂隊說:“講來聽嘛!”演員說:“就是拾塊拾塊的票嘛!”因為有樂隊的插話,加上語言風趣,每演到這裡,觀眾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在有的曲目中,樂隊的插話還起到“補白”的作用,對故事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種精神進行評點,與演員的說唱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送崽上學》

樂隊的幫腔,可以烘托氣氛,還可以唱出演員的心裡話,耐人尋味。如《送崽上學》中:
“演員唱:娃兒若不把書念,
長久下去不是個法,
如今只為沒文化——
樂隊幫腔:娃兒成了個大傻瓜!
演 員 唱:越思越想越害怕——
樂隊幫腔:心似貓抓!
頭呀么頭皮麻,
頭呀么頭皮麻!”
娃兒沒有文化的惡果和故事中人物的焦慮,演員沒有直接唱出來,而由樂隊幫腔唱出,使演出平添了一層韻味。
獨山花燈說唱有樂隊伴奏、插話(根據情節需要,可以由一人、多人或全體樂隊人員插話)、幫腔、演出效果的確不一樣。《殘湯宴》在西安參加“中國西部地區曲藝會演”時,評審和觀眾一致認為樂隊的出現和參與堪稱獨山花燈說唱的一絕。當然樂隊的參與也應該有個分寸,樂隊僅僅起“伴”的作用,不能取演員的說唱而代之(純粹以樂隊人員說唱的除外)。

獨山花燈說唱還處於發展之中,以上這些筆者認為的“藝術”特色,隨著花燈說唱的發展,有的可能會被揚棄,而新的更加準確的“藝術特色”又會不斷地總結出來。

獨山花燈說唱,在獨山縣領導的重視和組織下,在貴州省各級文化部門的關心下,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通過這次“中國•獨山首屆花燈藝術節”,相信會更得到發展,與花燈歌舞、花燈戲劇一起,共同創造獨山花燈藝術的繁榮。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盤點中國曲藝曲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