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琴彈唱

彈唱藝術最早起源自西藏的阿里地區,當時人們將今藏族同胞用於彈唱伴奏的龍頭琴稱之為“阿里琴”。後來二世嘉木樣大師在西藏學習的時候,把阿里琴帶到了拉卜楞寺,成為藏傳佛教的主要伴奏樂器。從此龍頭琴一直作為拉卜楞寺院中的佛教音樂形式被保存了下來。彈唱也成為藏傳佛教寺院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音樂形式之一,廣大的僧俗民眾非常喜歡。但是在過去這一音樂形式一直未能在藏族民眾中流傳,僅僅作為藏傳佛教寺院音樂。相傳第四世嘉木樣大師非常喜歡龍頭琴彈唱,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詞曲,而且將彈唱藝術傳到了他的家鄉。這項藝術才在安多藏區逐漸開始了傳播。

龍頭琴介紹

龍頭琴彈唱龍頭琴彈唱

彈唱藝術最早起源自西藏的阿里地區,當時人們將今藏族同胞用於彈唱伴奏的龍頭琴稱之為“阿里琴”。後來二世嘉木樣大師在西藏學習的時候,把阿里琴帶到了拉卜楞寺,成為藏傳佛教的主要伴奏樂器。從此龍頭琴一直作為拉卜楞寺院中的佛教音樂形式被保存了下來。彈唱也成為藏傳佛教寺院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音樂形式之一,廣大的僧俗民眾非常喜歡。但是在過去這一音樂形式一直未能在藏族民眾中流傳,僅僅作為藏傳佛教寺院音樂。相傳第四世嘉木樣大師非常喜歡龍頭六角龍頭琴琴彈唱,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詞曲,而且將彈唱藝術傳到了他的家鄉。這項藝術才在安多藏區逐漸開始了傳播。

遠方遊子

龍頭琴彈唱龍頭琴彈唱

華爾貢延續和發展了拉卜楞寺院固有的龍頭琴彈唱藝術,特殊的歷史環境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為遊牧民族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從而成為一名龍頭琴彈唱藝術的傳承者。
瑪曲舉行“第四屆安多康巴格薩爾彈唱大賽”之際,記者趕赴瑪曲,與這位龍頭琴彈唱大師零距離接觸,親身感受他的藝術人生……
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瑪曲縣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也是甘肅省唯一以藏族人口為主體的純牧業縣。黃河母親對這塊綠寶石過分偏愛,眷戀地在這裡繞了一個433公里的大彎,用那寬大的臂膀,將瑪曲1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袤草場溫暖地摟入懷抱。發源於黃河首曲的藏族民歌彈唱如涓涓細流,在雪域高原上蜿蜒流淌。
華爾貢就出生在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上,上世紀70年代以來,華爾貢堅韌的步伐踏遍了這裡的山山水水,每到一處,他精心收集,整理采編當地的民歌,為後來對龍頭琴彈唱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華爾貢畢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才使龍頭琴彈唱藝術走出甘肅,走向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等地,受到藏族同胞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共同喜愛,也使越來越多的藏歌彈唱愛好者離開故土,前來接受他的教授。令華爾貢欣慰的是,他先後培養的年輕歌手德白、勒格嘉、容中爾甲、崗毅已經成為藏區,乃至全國有名的歌手。
在華爾貢的大膽創新和不斷嘗試下,今天的民歌彈唱藝術除了展現藏民族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外,正逐步將現實生活中的新風尚、新氣息、新變化融入彈唱曲目中,使龍頭琴彈唱藝術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求學生涯

龍頭琴彈唱龍頭琴彈唱

1963年,華爾貢國小五年級畢業後,背上行囊,帶著家人及父老鄉親的囑託,告別了家鄉的大草原、帳房和牧場,第一次來到甘肅省省會城市蘭州,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在西北民族學院(現西北民族大學)接受國中文化學習,畢業後在該校繼續他的求醫生涯。
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人,世世代代以畜牧業生產來維持生計,他們懂得牛羊的稟性,華爾貢也不例外,從小的生長環境使他對牛羊的內臟器官非常了解,這無疑對他的求醫學習帶來極大的方便,為他以後的解剖學奠定了基礎,學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得到了老師的賞識。幾年來刻苦的學醫生涯讓華爾貢很快樂,他覺得自己將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了,因為家鄉的民眾需要好醫生,而且在生活條件相對比較落後的牧區,更需要他這種學西醫的少數民族醫生。1970年,華爾貢學成歸來,被分配到瑪曲縣才日瑪公社衛生所,在極度艱難的條件下,他在實踐中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很快得到了牧區民眾的信賴,也被縣衛生局的領導發現,於是就派他到州醫院進修了兩年的外科,之後被提拔為瑪曲縣醫院革委會副主任並負責外科,當時正是1976年。1979年他又一次被派到蘭州醫學院第二醫院(現蘭州大學醫學院第二醫院)進修普外科,這次的進修對他醫學業務的提高是一次質的飛躍。他又去了該院骨科進修學習。

正是這次進修期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華爾貢有幸認識了當時在省上工作的第六世貢唐倉大師,在大師的指點下,讓華爾貢更加堅定了邊從醫邊學彈唱的信念。

彈唱歌曲紅遍藏區

第六世貢唐倉大師是個才華橫溢的學者,他對藏歌彈唱藝術頗有研究,華爾貢和大師認識後,大師得知華爾貢對彈唱藝術頗有興趣,有一天叫來華爾貢,讓他彈奏幾曲,華爾貢將平時最拿手的幾個曲子彈給大師聽,大師聽後很高興,發現華爾貢在藏歌彈唱藝術方面很有潛能,但還存在一些彈奏方法上的不規範,大師耐心為他指點迷津,並與州廣播電台取得聯繫,告訴華爾貢,讓州電台的工作人員帶他到青海廣播電台去錄音。錄好後,通過電波傳到了千家萬戶,一時間華爾貢的歌聲風靡甘、青、川三省藏區,他的名字開始在藏區傳開,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的龍頭琴彈唱愛好者紛紛模仿他的彈唱方式,並陸續登門拜師學藝,從此華爾貢所追求的事業除了醫學還多了一項,那就是龍頭琴彈唱。1983年開始,德白、勒格嘉、容中爾甲等省內外龍頭琴彈唱愛好者前來學藝,通過幾年的苦教苦練,華爾貢一步步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用他自己擬定的教學計畫,學生中學得最快的一名只用了15天就掌握了完整的彈奏技巧。
對於華爾貢收學生不收學費的情況,之前記者略有耳聞,問起華爾貢時,他說:只要學生有出息了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好多學生過年過節經常來看我,這就足夠了!

一生三次與熱愛的事業擦肩而過

1966年,在西北民族學院求學期間,華爾貢加入了學院18人12個不同民族學生組成的文藝宣傳隊,編排好節目後到蘭州各大工廠、單位去演出,受到民眾的歡迎。後來,蘭州戰鬥歌舞團看中了這支富有實力的宣傳隊,準備吸收他們,發文到民院,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檔案最終沒有落入這18個年輕人的手裡,自然,戰鬥歌舞團也沒能進去,這是華爾貢第一次與藝術事業擦間而過。
華爾貢回瑪曲從醫後,中央民族歌舞團發函,準備吸收他去中央民族歌舞團,單位的領導找華爾貢談話,讓他自己選擇,是從醫還是從藝,華爾貢回家和家人商量時,父親態度堅決地讓他從醫,因為當時牧區的醫生緊缺,這是華爾貢第二次與藝術事業擦肩而過。最後一次是州歌舞團將他借調到團里工作了一年,歌舞團的領導也很賞識他的才能,準備留他,但他還是回到了瑪曲從事醫學工作,這是華爾貢的第三次與藝術擦肩而過。
也許是這三次對藝術的擦肩而過才使華爾貢的音樂靈魂更深更遠地紮根在了草原,他才有機會接觸到了最原始古樸的民間音樂,大自然的博大胸懷賦予了他創作的靈性。

鍾愛使他學會了數種樂器

華爾貢的父親是一名會吹笛子的民間藝人,誰家有重大喜事就請他去,從小,父親在為別人演奏的時候,他就跟在身邊聽,這算是華爾貢童年的音樂啟蒙吧,後來跟父親慢慢學會了吹笛子,華爾貢還向記者詳細闡述了那種用柳樹皮和羊腸子經過特殊工藝製作出來的笛子,他告訴我們,那種笛子吹起來聲音很清脆好聽。
從學會吹笛子開始,他學任何樂器有著絕對的天賦,在西北民族學院學習期間,華爾貢已學會了拉二胡和板胡,又從一名維族同學學會了打手鼓,華爾貢真正開始研究龍頭琴彈唱藝術,是從70年代開始的。

傳承發揚

用龍頭琴演唱華爾貢延續和發展了拉卜楞寺院固有的龍頭琴彈唱藝術,特殊的歷史環境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為遊牧民族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從而成為一名龍頭琴彈唱藝術的傳承者。

龍頭琴彈唱藝術的傳承者華爾貢遠方浪子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瑪曲縣是全國唯一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也是唯一以藏族人口為主體的純牧業縣。黃河母親對這塊綠寶石過分偏愛,眷戀地在這裡繞了一個433公里的大彎,用那寬大的臂膀,將瑪曲1萬多平方公里的廣袤草場溫暖地摟入懷抱。

也許是這三次對藝術的擦肩而過才使華爾貢的音樂靈魂更深更遠地紮根在了草原,他才有機會接觸到了最原始古樸的民間音樂,大自然的博大胸懷賦予了他創作的靈性。然而,華爾貢真正開始研究龍頭琴彈唱藝術,是從70年代開始的。 藏族古老樂器,幾盡失傳.拉薩有一老者會做,著名歌手容中爾甲用其排演歌舞,效果極好.。

盤點中國曲藝曲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