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學院

西北民族學院

西北民族學院座落在中國古絲綢之路重鎮蘭州市皋蘭山下,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北民族大學將努力向教育質量高,科研能力強,辦學效益好,特色鮮明的新目標前進。

基本信息

簡介

  西北民族學院西北民族大學創建於1950年8月,座落在中國古絲綢之路重鎮蘭州市皋蘭山下,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西北民族大學包括校本部和榆中兩個校區,占地1800畝。學校構建了少數民族預科、大專、本科、研究生等多層次辦學模式,擁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現設有經濟管理學院、語言文化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美術學院、物理工程技術學院、醫學院、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藏語言文化學院、蒙古語言文化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法學院、社會人類學民俗學院、計算機工程與信息學院、化工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體育學院、預科部、兩課部等教學單位;設有中國民族信息技術研究院、格薩爾研究院2個獨立建制的科研院所,設有西北藏學研究所、西蒙古文化研究所、動物生產研究所、維吾爾語言文化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所等8個系所合一的研究所。學校擁有11個學科門類的48個本科專業,20個碩士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為博士點,在校生12000多人,基本上形成了學科覆蓋面較廣,專業結構較為合理,能夠適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
西北民族學院

學校環境

學校具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圖書館藏書139萬余冊,擁有22個實驗室,建有實驗中心、計算中心和一批教學實踐基地,是一所優勢和特色比較鮮明的多學科門類綜合性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堅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國,辦出特色,服務民族”的辦學宗旨,先後培養各類專業人才6萬餘人,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力量較為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他們中既有格薩爾學泰斗王沂暖及後繼者王興先,蒙古學專家謝再善,藏學專家才旦夏茸卻太爾馬進武、多識、高瑞,突厥學專家李國香,古典文學專家孫藝秋,民俗學專家郝蘇民,藏文信息技術專家於洪志等斐聲海內外的先賢時哲,也有嶄露才華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學校現有教職工1169人,專任教師67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的342人。

科研以及現狀

西北民族學院學校在科學研究方面,注重發揮特色和優勢。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少數民族經濟、歷史文化學、民俗學、宗教學等優勢領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其中藏族史詩《格薩爾》的蒐集、整理、翻譯和研究,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水平;學校研製開發的《計算機藏漢雙語文字信息處理系統》及其9個藏文信息處理子系統,填補了現代化藏學研究的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學校在套用領域的研究得到拓展,同時大力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依託“尕里巴牛犢血清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積極發展科技產業,目前已成為國內動物血清系列產品的研究生產基地之一。“九五”以來,學校承擔重點科研項目150多項,其中有國家“863”計畫兩個,出版專著300餘部,發表論文6000余篇,榮獲各類科研獎勵140餘項。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的原則,積極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以及香港、台灣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和協作關係,開闢了國際合作培養人才的渠道。學校同英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簽定了英語師資培訓合作項目,成立了“西北少數民族英語師資培訓中心”,促進了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與英國愛德愛克斯爾基金會合作,成立了“倫敦英語考試中心”。近年來,學校成功舉辦了十餘次國際學術會議,在國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西北民族大學將努力向教育質量高,科研能力強,辦學效益好,特色鮮明的新目標前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