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又稱滬書、農民書,因單手擊打鈸子又稱鈸子書、唱單片和敲刮子,是上海僅次於“滑稽”的大曲種,為極具鄉土特色的地方曲藝。

歷史淵源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起源於浦東,是唯一以浦東地名命名的,也是浦東地區民眾認可的,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一種民間曲藝。他主要分布於上海川沙、南匯、奉賢、金山,也到上海舊城區、浦西老城廂(原南市區)演出。流行於上海縣和寶山、嘉定、松江、青浦等郊縣,外省流傳區域主要為浙江平湖、嘉興等地。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頤安主人所著石印本《滬江商業市景詞》中記載:茶寮里有說書人,海市蜃樓幻作真,一扇一甌聊佐講,偷閒爭聽味津津。可見當時“浦東說書”已形成一定規模。

清宣統元年(1909年8月)創刊,由孫蘭蓀等為主要畫師,孫家振等為主要撰稿人的《圖畫時報》營業寫真“三百七十三”中,便有記載“說因果”的表演內容和形式的圖文。該圖題“說因果”圖中立者站立街頭,用竹籤敲擊“單片”演唱,周圍六人聽其說唱,其中有穿馬褂的,也有穿“短打”的平民,圖中配詩:手敲小鈸說因果,口唱還將手勢做,多人環聽笑眯眯,只為鄉音真清楚。可見浦東說書在當時已很興盛。因此可以說,浦東說書是地地道道上海土生土長的極具鄉土特色的地方曲種。

簡介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又稱為鈸子書、滬書、唱單片、敲刮子、農民書,曾改名為滬書。它脫胎於宗教勸人為善、因果報應的說唱形式,相傳,首創者為清嘉慶年間浦東人顧秀春。顧表演時一手執“單片”(一張鈸子),一手執筷子,自擊自唱。顧秀春初時只在浦東農村或集鎮說唱,後來逐漸去浦西和浦東大城鎮演唱。與顧秀春同時說唱“說因果”的還有南匯人褚蘭芳、金山楓涇人“唐駝子”、南匯大團人傅炎泉等。他們在自己說唱的基礎上廣收門徒,使浦東說書得以代代相傳。
由於浦東說書最初是與口傳佛教的因果教義有關,因此,那些生活在浦東的法師手敲小鈸,用浦東的鄉音,自擊自說,自擊自唱,走到哪裡,唱到哪裡。為了豐富和提升藝術感染力,在曲調中吸收了浦東山歌、田歌、鹽歌、漁歌等鏇律,再結合佛教曲調蓮花落,即興創作、說唱兼備,逐漸變成擺脫“梵唄”的因果調。故浦東說書最初被稱為“說因果”或“因果書”(至今崇明和流傳到浙江平湖、嘉興等地的浦東說書仍稱為“因果書”)。

曲藝風格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具有濃郁的地方鄉土氣息。解放前的演員多為農民、手工業者及城市貧民,藝人大多是半農半藝,農忙種田,農閒在農村集鎮的茶館演出說書餬口,每逢廟會、節慶時演出頻繁,日夜兩場演出熙來攘往,門庭若市,餘音繞樑。藝人以浦東方言表演,一般為單人坐唱,演員拿鈸子,身著長衫,演出開始用竹筷敲鈸子唱四句詩或詞,再唱開篇,後說長篇正本,在長篇時開頭也是唱一段,長篇以說為主,時有穿插唱。敲鈸子打出許多花樣,以渲染氣氛,給人美感。鈸子聲的輕重緩急都是為了表達書中人物思想、感情、動作的停頓和轉換。曲調節奏明快,朗朗如訴,有長調、慢調、急調、哭調等。

1949年以後,形式也趨多樣,出現了雙檔、多個檔、小組唱和表演唱。演出時演員左手持鈸,右手持一根筷子或竹籤,稱之為“鼓簽”或“擊心”。用竹籤敲擊小鈸,打出各種不同的節奏。演出前,藝人還常敲擊鈸子表演擊鈸技巧,用以吸引觀眾及靜場,稱之為“鈸子鬧場”。“鬧場”,以敲擊鈸子不同部位而產生的音響與左手拇指和食指抵、按鈸子產生的不同音色,以及打擊鈸子快慢而產生的節奏變化來進行組合,可產生十餘種不同的技法,用以烘托氣氛,調節氣息。

如[打十番]、[二記頭]、[三記頭]、[五記頭]、[小浪頭]、[急急浪]、[回龍]等。唱書行腔為上下兩句,腔似吟誦。表唱一般用本嗓,演花旦時用假嗓唱,落腔末字有個明顯的唱腔特徵,即東鄉調的,西鄉調的,兩者正好成為上四度的轉調關係。說表時常用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輔助表演。評話只說不唱,說表用浦東和上海方言為主。演員起角色可講各地方言,武打場面有程式動作,演員表演角色跳進跳出等。

表演形式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1949年以後,浦東說書在表演形式上有了變化,出現了雙檔、多個檔、男女檔等多種樣式,說書時常用扇子、驚堂木、手帕等道具輔助表演,說表以用浦東和上海方言為主,演員表演角色跳進跳出,演員角色可講各地方言,節目大多以講史、俠義、公案及靈怪為主要內容。傳統書目有: 《施公案》 、《包公》、《白玉燕》、《粉妝櫻》、《五虎平西》、《大紅袍》、《濟公》、《林海雪原》、《小刀會》、《苦菜花》等。
1958年以後,浦東說書在表演形式上有了很大發展。浦東說書在原來單一、雙檔、多檔的說表形式上,進行了改造和發展,特別是浦東說書用表演唱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觀眾中很有影響。由於浦東說書來自民間,因此在民眾文藝的百花園中頻頻開花亮相,如:1958年張江鎮演出的表演唱《人民公社一枝花》參加市民眾文藝會演;《人民公社斜斜好》參加國慶10周年民眾文藝演出;1962年《毛主席是紅太陽》是專業、業餘演出的保留節目;1972年《海塘女民兵》參加市群文會演;1975年由原川沙縣龔路鄉曹剛強創作,川沙文化館張衛平老師輔導、演員唐麗蓉、秦曉楞等演出的《養豬阿奶》被選入參加全國曲藝調演,更是名聲傳遍了大江南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整版刊登了劇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北京外文雜誌還圖文並茂地介紹到了國外;1976年《賣雞》也被選送北京參加全國曲藝會演。與此同時,上海市專業劇團、黃永生、龔伯康的等同志也為浦東說書的傳承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原川沙縣龔路鄉、花木鄉、東溝鄉、高南鄉、高橋鄉等創作了大量的浦東說書表演唱,並在全市和全區的各類文藝會演中頻頻亮相,主要曲目有《禁賭娘子軍》、《陸阿福種西瓜》、《陸阿福賣豬頭》、《斷橋相會》、《阿頭》、《浦東大娘子》等節目。原川沙縣文化館音樂幹部閔雪生對浦東說書表演唱在音樂創作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將浦東說書簡單曲調,在節奏、曲式、速度等結構上進行改編,發展豐富了浦東說書音樂鏇律。1995年閔雪生又在浦南文化館擔任館長期間專門組織策劃了一場“年年春天施才華——施春年藝術生涯50周年演出活動”,使施春年這位號稱浦東說書末代傳人的藝術才華和浦東說書的材料得以傳承保護。另外,原川沙縣高橋文化分館的舞蹈幹部侯秀珍,在表演唱的形式上融入了舞蹈等動作使浦東說書表說唱的形式更具感染力。尤其是原川沙縣龔路鄉曹剛強,花木鄉王通宇,高南鄉何志輝北蔡鄉康毅、浦南文化館施春年、陳建緯、朱國楨,高橋文化館陸順麟、侯秀珍,川沙文化館張衛平、閔雪生、卜志康,藝術指導中心眭朝暉、徐維新以及許許多多熱愛浦東說書的民眾業餘演員,在劇本創作、作曲、編導、表演等各個方面為浦東說書的傳承發展提高等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傳統節目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書目大多是以講史、俠義、公案及靈怪為主要內容,解放前每場演出要三個多小時。傳統書目有:《綠牡丹》 、《紅蝴蝶》、《網船過渡》、《契約記》、《施公案》、《三看御妹》、《三俠明珠劍》、《壽字帕》、《英烈》、《四平傑》、《明清三俠劍》、《包公》、《彭公》、《施公》、《楊家將》、《八竅珠》、《白玉燕》、《呼家將》、《水滸》、《粉妝樓》、《金台傳》、《飛龍傳》、《七俠五義》、《雙珠球》、《隋唐》、《大紅袍》、《慈雲走國》、《五虎平西》、《三門街》、《岳飛》、《天寶圖》、《地寶圖》、《失落黃金印》、《穿金扇》、 《薛剛反唐》 、《狄青平西》、《濟公》、《孟麗君》、《敫桂英自嘆》等。近代書目有:《山東馬永貞》、《霍元甲》、《南翔打布莊》、《小刀會》、《網船過渡》等。

改編的現代長篇小說書目有:《鐵道游擊隊》 、《林海雪原》、《呂梁英雄傳》、《苦菜花》、《紅岩》、《草原風暴》、《藺鐵頭》、《江南紅》等。

代表人物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早期浦東說書藝人中有影響的藝人除顧秀春、褚蘭芳、唐駝子、傅炎泉等外,後有陸雪紅、黃少雲、傅鳴岐等,再有擅說開打場面的“打煞”喬壽亭,一唱到底的“唱煞”盛根泉,始終站著說書的“立煞”徐蓮奎,說、唱、演一坐到底的“坐煞”季彩卿。
1916年,浦東說書行會組織永裕社成立,始創人有黃少雲、湯永康、李明州、陳月庭、張關勝等人,社址在川沙縣洋涇順風茶園。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該社解散。後又重組改名為永裕說書研究會,地點改在上海老西門聚興茶園。與此同時,南匯胡祥生等藝人又在南匯縣大團鎮組建行會組織“大團開智社”,後解散。

1946年8月,永裕社再度恢復,更名為永裕說書研究社,隸屬於前上海市社會局五科,會長唐永泉,代理會長施鳳飛,設常務理事、理事、監事、幹事及研究主任,會員有160多人,代表藝人有季鳳山、陸鳴山、傅鳴岐、陸關福、周鳳飛等,稍後有施鳳飛、陳立飛、金笑飛、羅一飛(“四大飛”)和瞿祝賓等,再後有宋葆飛、“八小飛”等。當時業務聯絡點設在川沙縣洋涇鎮順風茶園(俗稱“小麥園”)。該茶園老闆叫小買鹽,所以當地農民茶客都稱之為小買鹽茶館。

有影響的藝人有“三山”(季鳳山、陳鳴山、錢雲山)和“四飛”——擅說《包公》的施鳳飛,擅說《落金扇》的金笑飛,擅說《彭公案》的陳立飛和擅說《天寶圖》的羅一飛。“永裕社”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解散。

選段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浦東說書選段:《陸阿福種西瓜》
創作時間:1986年9月
故事概述:陸阿福在中科院研究種西瓜。老婆金花異想天開想發財,便要阿福偷兩隻西瓜出來自己種了賣,阿福深明大義卻又怕老婆。幾次抵抗下來,金花不服氣找到阿福單位去聲稱要自己拿西瓜,阿福想到一個好辦法,用冬瓜冒充西瓜打法老婆回家。金花回家路上遇到同村青年,青年嫉妒她帶子裡的“西瓜”要為難她,一番折騰之後大家發現原來是假西瓜。阿福晚上回家提心弔膽,生怕老婆罵,不料金花卻已想通不再生氣,反過來對心地正直懂大體的阿福更體貼。

(以下為金花罵丈夫阿福的選段)
乙:(白)“啥?叫我遵守制度識大局?
嗨———(唱)儂只浦東大阿福,勿要嘸大嘸小勿識邱好討來罵,今朝我剛剛開口不曾講滿三句話,儂就辣七辣八辣仔半家屋,要勿是為仔兩隻大西瓜,儂兩隻耳朵老早給扯來像蝙蝠,假使儂再敢來打壩,告訴儂,從今後儂就勿要再想進我屋。”

甲:(唱)陸阿福平常最最怕金花,名氣響來傳到青浦朱家角金花叫伊朝南伊勿敢面朝北,六月里叫伊穿棉被伊勿敢來赤膊。

相關新聞

浦東說書浦東說書

新區為“浦東說書”建文化基地
尋訪老藝人、重錄“浦東說書”經典劇目《養豬阿奶》 、建立文化中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浦東說書”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記者昨天從新區文化部門了解到,保護工作5年規劃已出台,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將致力於重樹“浦東說書”這一文化品牌,讓它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文化展演項目。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三個全國文化遺產日展示活動中,84歲的“浦東說書”老藝人張桂廷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老人家年事已高,視力、聽力大不如前,但一拿起鈸子,要唱的段子仍能毫不費力地張口就來。北蔡文廣中心的姚女士說,北蔡鎮正在尋找像他這樣的老藝人,健康狀況比較好的就請他們表演拿手劇目,一一錄像留作影像資料。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中,‘傳統’是真正要保護的東西,‘非遺’及其紮根、生長、發展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是其作為遺產的整體價值所在。”新區文化藝術指導中心相關人士非常贊同北蔡的做法。據了解,由於1987年上海春江滬書團解散,“浦東說書”專業表演團體已不復存在,隨著時間流逝,專業的說書人相繼去世,歷史資料收集困難。今年年初,“浦東說書”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申報單位的北蔡鎮則推出了專項保護5年工作規劃。在這份《規劃》中,對以前的資料進行發掘、整理和保存成為重要內容之一。

北蔡鎮鎮長奚德強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基地的建設,北蔡計畫建一個“浦東說書”文化中心基地、一個陳列館、一個原生態表演場所、一個交流茶坊、一個定點公園活動區,以及5個社區活動點。

除了資料性的保護工作外,推進“浦東說書”的傳承也是《規劃》必不可少的內容。讓老藝人傳幫帶、在中國小和社區設興趣班、辦民眾學藝班,這些傳統的做法一個都不少,還有更多想不到的點子冒出來,比如,是否可以考慮和上海戲劇學院合作,開辦“浦東說書”高級培訓班,建立精品藝術團和原生態表演團等。

“浦東說書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講身邊的故事。當下,我們可以讓‘浦東說書’講文明,關注文明細節。”新區藝術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年紅極一時的《養豬阿奶》就是根據“養豬狀元”的真人真事改編而來,今日許多現實題材仍是“浦東說書”的關注重點,只有內容鮮活了,“浦東說書”才能真正恢復其生命力。

今後浦東還會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浦東說書”研討會、創作會,甚至舉辦“浦東說書藝術節”,把“浦東說書”的文化品牌打造起來。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