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鼓

唐山大鼓

唐山大鼓是中國北方主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廣泛流傳於冀東、京、津及東北地區。演出時一人自擊鼓板站立說唱,一人持三弦等樂器伴奏。樂亭大鼓與評劇、唐山皮影並稱“冀東文藝三枝花”。自形成以來,名人輩出,影響廣泛,在河北冀東及東北地區有深厚的民眾基礎。

發源

唐山大鼓發源於河北省樂亭縣,是在繼承古代多種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經過長期演唱實踐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的。它的形成與明清歷史、地方方言和風俗有關。冀東樂亭、灤南一帶的人們有歌舞習俗,逢年過節,或有喜慶慶祝活動,都舉辦民眾性歌舞活動和說唱活動。這一地方方言本身就有自然的鏇律性,字聲帶唱音和滑音,尾音細長迴旋,如果稍微把語音拉長,再配上樂器、曲調,即形成一種魅力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

樂亭大鼓起初盛行在灤縣、樂亭地區,後流傳到昌黎、豐潤等縣和唐山。唐山一開始建立煤礦就有些樂亭大鼓名演員來礦上演唱和礦工們交上了朋友,廣大礦工都喜愛樂亭大鼓,於是就有些礦工從業餘愛好慢慢地變成專業演員,象著名老藝人陳文煥、賈文鶴就都是當時的礦工,他們從事專業各有創造,像陳文煥的委婉抒情的唱腔、賈文鶴的流水板等都豐富了樂亭大鼓的曲調。這樣樂亭大鼓就在礦區扎了根,到現在已40多年,在開灤各礦俱樂部里都有曲藝隊的組織,擁有很多樂亭大鼓的業餘愛好者和演員。

樂亭大鼓腔調越來越豐富,後來藝人把各種曲調都作了適當安排,根據不同書段的內容、人物、性格、情緒變化等要求,穿插使用,逐漸也形成了一般的規律就是“四大口”開始,下接“八大句”,再接“慢板”進入故事當中,就隨便安排,最後是“快板”收尾。由於樂亭大鼓的曲調有委婉、優美的特點,加上老藝人的創造就逐漸形成了它的高度抒情的鳳格,也就更開擴了它的流行地區,現在東北、京、津等地,也都有它的廣大聽眾.

歷史

清初在全國實行“文字獄”。此時,人民為反抗和抵制清朝統治,開始廣泛使用說唱這種形式。而說唱藝術在樂亭一帶有很長的歷史。清代,樂亭一帶有許多豪門大族,如崔、劉、張、史等大家族,這些人熱衷娛樂,不但組建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蓮花落班社,還組織大鼓藝人在家演唱。清代中期,樂亭大族出身的崔佑文曾帶著大鼓藝人溫榮等進京到王府、皇宮演出,得到了京城王公大臣的欣賞肯定。據稱,從此時開始正式有“樂亭大鼓”這一名稱。起初,樂亭大鼓支派很多,道具不一,伴奏多樣,後發現三弦特別適合說唱伴奏,因此均用三弦伴奏。初用木板,道光年間,樂亭大鼓藝人溫榮、馮福昌等人改用鐵板,被稱為溫鐵板、馮鐵板。鐵板聲音清脆響亮悅耳,音調細長豐富,促進了樂亭大鼓藝術的發展。此後,樂亭大鼓藝人競相創腔變調,名人不斷湧現。如溫榮的弟子陳活埋(陳繼昌)與齊禎等。陳活埋創四平調、慢起程等十幾種板腔,腔隨意轉,情依腔行,演唱細膩動人。齊禎以道白見長,善用京腔,板眼穩妥清晰,號稱“京腔大白”。到光緒年間,樂亭大鼓腔調發展到幾十種之多。戚永武師承馮鐵板,博採眾長,對唱腔進行改造,形成了戚派。韓香圃得到陳活埋、齊禎指點,完整繼承樂亭大鼓唱腔體系,不主張借鑑其他藝術特長,自成一派。此時,樂亭大鼓界名人輩出。此後,許多名家到東北進行演出,使這種藝術在東北得到廣泛流傳。

解放前後,樂亭大鼓藝術發展步入輝煌時期。此時,名家匯聚唐山。唐山小山一帶書館林立。樂亭大鼓藝人競相改腔革調,爭奇鬥豔,促進了樂亭大鼓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湧現出了靳文然等著名樂亭大鼓藝術家。靳文然是樂亭大鼓藝術的集大成者,曾任全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他完成了樂亭大鼓由聯曲體到板腔體的重大革新。他的演唱“雄壯處好似萬馬奔騰,淒切處仿如雨打芭蕉,委婉處如同喁喁私語,纏綿處像燭影搖紅,緊急處如珠玉落盤”(宋瑞夫語)。他善於依據人物感情變化和劇目情節起伏,巧妙運用閃板、搶板等靈活多變的唱法,運用不同聲音表現不同人物,使人物各具特點,活靈活現。演唱同時輔以動作,使人物更加形象生動。他廣泛吸收京劇、皮影、河北梆子、評劇等藝術精華,豐富了樂亭大鼓的演唱藝術,形成了獨特的靳派唱腔。他為樂亭大鼓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唱法

樂亭大鼓有中、長篇說唱和短篇唱段兩種形式。中篇書的說白、唱詞比較固定;長篇的說白、唱詞多根據師承的“梁子”(提綱)敷演。短篇唱段則有固定的曲詞和完整的唱腔結構。樂亭大鼓的音樂唱腔豐富,剛柔相濟,板腔、曲式完整,轉調技法靈巧,是一種發展得相當成熟的板式變化體曲藝形式。它的板式有大板、二性板、三性板、散板4類。大板平緩、舒展,常用曲調有〔四大口〕(作開頭腔用)、〔四平調〕、〔淒涼調〕;二性板緊湊、明快,常用曲調有〔八大句〕(緊接〔四大口〕,作聯接腔用)、〔慢起程〕、〔小怯口〕、〔學舌〕、〔十字緊〕、〔中流水〕、〔二六〕等;三性板熱烈、急促,常用曲調有〔上字流水〕、〔凡字流水〕、〔螞蚱登腿〕、〔撤單程〕等;散板激昂、壯闊,常用曲調為〔崑曲尾子〕,多作為轉板換曲時的叫散處理,或在三性板中因情緒的需要而使用。樂亭大鼓的曲目,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中、長篇書目有《楊家將演義》、《呼家將》、《包公案》等數十部;短篇唱段有《雙鎖山》、《樊金定罵城》、《王二姐思夫》、《大鬧天宮》、《拷紅》等100餘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亭大鼓整理了一批優秀的傳統曲目,並創作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改編演出了新的長篇書目《烈火金鋼》、《桐柏英雄》等。

樂亭大鼓產生於樂亭、灤縣一帶,流行百年之久,最早用三弦、木板、鼓伴奏,後溫老先生和灤縣的馮老先生首創改用鐵板,聲音清脆,所以人們都稱他倆是溫鐵板、馮鐵板是創業者,從前樂亭大鼓調很簡單,以經溫先生的諸位門徒研究,創造出不少曲調。像陳際昌創造的“四大口”,齊珍創造的“上字流水板”、王恩鴻創造的“凡字流水板,和“小切口”,還有灤縣的揚久長先生創造的“慢板”、“四平調”,慢慢的唱腔就豐富多了,因為樂亭大鼓老後輩們創造的曲調多,所以樂亭大鼓這個名字也就叫出去了。

表現形式

唐山大鼓 唐山大鼓

樂亭大鼓的表現形式比較簡單,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演唱者打鼓又打板,邊說邊唱。描繪場景,塑造人物,議論得失等都通過演唱者的嘴、表情和動作來完成。樂亭大鼓使用小鼓,底下放個支架,用一支鼓鍵敲擊,有固定的鼓譜和套路。使用兩片月牙型銅板,名“梨花板”。打板也有固定套路。伴奏樂器主要是大三弦。這種樂器共鳴箱大,發音響亮,音色厚實,傳響遠。樂亭大鼓曲調豐富,達百種之多;曲目豐富,包括傳統段子、新編段子達幾百個。演唱韻律多變,地域特色鮮明,演出形式靈活,非常適合流動和臨時性演出,深受冀東和東北人民喜愛。

發展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唐山市曲藝團解散。樂亭大鼓藝術的發展陷入停滯。近年來,國家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為樂亭大鼓藝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6年,樂亭大鼓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唐山市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市、縣財政每年撥出專款用於民族民間文化保護。2007年,樂亭大鼓演員何建春、張近平入選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樂亭大鼓藝術,樂亭縣在縣文化中心建成了樂亭大鼓說唱廳,編纂了《樂亭大鼓曲譜》,制定了樂亭大鼓藝術保護規劃。明確由縣財政出資鼓勵樂亭大鼓藝術家招收學員,培養傳人。如今,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指引下,樂亭大鼓藝術已走向繁榮發展的新征程。(信息來源:文化傳播網)河北曲種。清代初年,河北省樂亭縣流傳一種“清平歌”,民間多喜歌唱。後來,藝人弦子李以三弦伴奏,革新韻調,被稱為“樂亭腔”。在演唱中,又經過改進提高,增加了書鼓、木板擊節,漸漸脫離了民歌的演唱形式,發展為說唱藝術,約在嘉慶五年(1800)前後,初步形成樂亭大鼓這一曲藝形式。1850年前後,藝人溫榮改用鐵板擊節,規範了唱腔板式和伴奏音樂,並經過他的弟子齊禎、陳繼昌等人繼續豐富唱腔,使樂亭大鼓的演唱藝術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有“九腔十八調”之譽。到1900年前後,灤縣、灤南一帶的名藝人齊德望、戚用武等人又結合自己的特點做了一些改革,遂形成一支風格新穎的流派。從此,樂亭大鼓分成東路(流行於樂亭縣)、西路(流行於灤縣、唐山一帶)兩種唱腔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亭大鼓形成了兩支主要的藝術流派,即東路的韓香圃派、西路的靳文然派。其中尤以靳派富於創新精神,曲調委婉動聽,為樂亭大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完善鼓曲類詞條

曲藝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特別是鼓曲,種類繁多,各有說法
四川竹琴
長沙彈詞
四明南詞
揚州清曲
青海平弦
寧波走書
蛟川走書
上海說唱
贛州南北詞
鑼鼓書
粵謳
五句落板
貴州琴書
常德絲弦
陝西獨角戲
常德大鼓
花燈說唱
河間大鼓
山東大板大鼓
太平歌詞
陝西曲子
門歌
二夾弦
唐山大鼓
蘇北大鼓
浙江鼓詞
寧夏小曲
四川盤子
鐵片大鼓
滑稽大鼓
安康曲子
三跳鼓板書
祁陽小調
車燈
北板大鼓
沔陽漁鼓
安化地花鼓
祁東漁鼓
江西蓮花落
衡陽漁鼓
商雒花鼓
陝北道情
商洛道情
南陽鼓詞
隴東道情
瑞昌船鼓
西城板
耍花樓
無錫評曲
九江文曲
溫嶺道情
平谷大鼓
馬頭調
沁縣三弦書
翼城琴書
奉調大鼓
鼓兒哼
益陽大鼓
溫州蓮花
徐州大鼓
青海道情
山東花鼓
單人鑼鼓
鼓兒詞
滄州木板大鼓
臨清琴曲
河州調
杭曲
南昌道情
晉北道情
散花
金華道情
福州藝
五句板
打鼓草
南陽大鼓
燕山大板
褒歌
太原蓮花落
準北大鼓
浦東說書
廣西大鼓
鶯歌柳書
大廣弦說唱
逗腔
臨清時調
文曲坐唱
義烏道情
薌曲說唱
寧夏數花
太原大鼓
昆高笛曲
貴州燈詞
十音八樂
臨縣三弦書
沁縣三弦調
浙江道情
江西大鼓
對鼓
波陽漁鼓
廣西零零落
單琴大鼓
黎黃
閩東蓮花落
清音大鼓
臨海詞調
太湖大鼓
長沙大鼓
太平年
桂林漁鼓
寧夏道情
邵陽小調
湘南小調
湘西小調
岳陽小調
洪湖漁鼓
路橋蓮花
江蘇漁鼓
蘇北墜子
晉南道情
衡陽獨角戲
益陽獨角戲
常德獨角戲
株州獨角戲
衡陽地花鼓
上饒漁鼓
懷化獨角戲
湘潭地花鼓
邵陽地花鼓
常德地花鼓
零陵對子調
岳陽北花鼓
陝北琴書
晉南琴書
武崗零零羅
吉林琴書
溫州琴書
長沙蓮花落
雲南琴書
漢中蓮花落
延安蓮花落
陝北蓮花落
山東洛子
華北洛子
東北洛子
陝西琴書
潞安琴書
漢中金錢板
湘西錢板
打扦擔
滬劇說唱
蘇北琴書
粵曲說唱
白戲說唱
影調說唱
越劇說唱
秦腔說唱
青海越弦
湘昆坐唱
花鼓坐唱
府谷琴書
馬燈說唱
陽戲坐唱
昆明揚琴
碗碗腔說唱
建始揚琴
杭州花調
常德漁鼓
四句推子
商雒說書
長沙清音
陝南鼓詞
四川花鼓
瀘西花鼓
雙條鼓
隴東漁鼓
武崗絲弦
黃岩花鼓
木皮子
大庸絲弦
花兒小鼓
宜春三星鼓
東山番邦鼓
渾圓扇鼓
岳陽獨角戲
華容說鼓
邵陽絲弦
茶山鼓
圍鼓
坐鼓
喪鼓
孝鼓
贊土地
贊獅子
乾旱船
送春牛
南豐香
湘北鑼鼓
平定迓鼓
南寧春鑼
河南鼓子曲
安徽道情
溫州龍船
貴州彈詞
桂林彈詞
三跳書
瓷城三下響
蓮蕭
台州詞調
淮詞
山東彈詞
寧波彈詞
益陽彈詞
湘潭彈詞
杭州彈詞
陝南漁鼓
太平歌
紹興平胡詞
三弦平調
西寧弦子曲
河西曲子
河南道情
廣東木魚書
蘇州文書
月琴彈唱
大鐃書
小饒書
毛竹說書
胡琴書
昭通唱書
琵琶彈唱
拍南管
夏縣禹都調
霍縣碰猴書
台彎歌仔
下二調
上堂大鼓
商洛靜板書
湖北善書
貴州彈唱
大雷拉戲
北京時調
蘭州小曲
黃鸝調
太原秧歌
懷化漁鼓
霍縣地方書
廣濟文曲
湘南漁鼓
陝南道情
什錦班
衡南道情
山西道情
泉州歌冊
內蒙道情
令令
折尕
大名碟子曲
橫山調
麒麟調
簡板書
桑植小調
扯白歌
漢二黃
湖北號子
袒袒游
河州平弦
關中曲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