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市

龍巖市

龍巖市,又稱閩西,位於福建西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臨廈門、漳州、泉州,南鄰廣東梅州,西連江西贛州,北接三明。1997年5月撤地設市。龍巖是內陸鄰海城市,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距龍巖市區城東2公里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岩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龍巖市名由此而來,是中國唯一一個以“龍”字命名的地級市。龍巖市由古龍巖州和建國後來屬的部分古汀州轄地組成。龍巖是中國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的組成部分,長征出發地之一,七個縣(市、區)均為中央蘇區縣,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讚譽。閩西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曾經是遠古時代“古閩人”的天堂,是“閩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國”的國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區域。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吸引了張九齡、朱熹、王陽明等歷史文化名人;孕育了“嶺南畫派”的鼻祖上官周、“揚州八怪”的黃慎、華喦等一批名震海內外的閩西藉文化藝術的一代宗師。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龍巖市汀州古城

晉太康三年(282)置新羅縣,屬晉安郡。唐開元二十四年(736)置汀州,領原新羅地區分置的長汀、黃連、什羅3縣。天寶元年(742)汀州改為臨汀郡,什羅(新羅)縣改名龍巖縣,黃連縣改名寧化縣,乾元元年(758)復為汀州,領長汀、寧化、龍巖、沙縣4縣。唐大曆十二年(777)龍巖縣改屬漳州一直到清朝中期。

五代南唐保大六年(948)劃沙縣歸劍州。
宋淳化五年(994)上杭、武平升場為縣。
元符元年(1098)置清流縣,紹興三年(1133)置蓮城縣,時汀州轄長汀、寧化、上杭、武平、清流、蓮城6縣。元至元十五年(1278)為汀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為汀州府,成化六年(1470)置歸化縣,七年(1471)置漳平縣,龍巖、漳平二縣隸屬漳州府。十四年(1478)置永定縣,時長汀、上杭、武平、清流、連城、歸化、寧化、永定通稱“汀屬八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龍巖縣為直隸州,轄漳平縣、寧洋縣,清前期開始汀州府、龍巖州均屬汀漳龍道,下轄漳州府、龍巖直隸州和汀州府。
1912年廢州、府,復龍巖為縣,各縣屬西路道(1914年改稱汀漳道)。1925年廢道制,各縣直屬省轄。1928年至1934年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1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時屬“龍汀(龍漳)省”。1934年7月分屬第七行政督察區(駐龍巖,轄龍巖、永定、上杭、武平、漳平、寧洋、華安7縣)和第八行政督察區(駐長汀,轄長汀、連城、寧化、清流、明溪、永安6縣)。1935年10月分屬第六行政督察區(轄龍巖、漳平、大田、永定、上杭、華安、寧洋7縣及峰市特種區)和第七行政督察區(轄長汀、連城、寧化、明溪、清流、武平、建寧、泰寧8縣)。1947年以龍巖、長汀、永定、上杭、武平、漳平、連城7縣為第七行政督察區,駐龍巖。
1949年8月至11月各縣相繼解放,為第八行政督察區。1950年3月改稱龍巖專區。1956年7月劃入永安、寧化、清流3縣,1961年3縣劃歸三明專區。1970年改稱龍巖地區。1981年撤銷龍巖縣,設省轄縣級龍巖市。1990年漳平撤縣設市。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批准龍巖撤地設市。1997年3月,縣級龍巖市改為新羅區。1997年5月1日,地級龍巖市成立,市人民政府駐新羅區。2014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永定縣將撤縣改區。

行政區劃

龍巖市龍巖市行政區劃
龍巖市轄新羅區、永定區和長汀縣、連城縣、上杭縣、武平縣四縣,代管漳平市。各縣(市、區)下設133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其中街道6個、鎮63個、鄉64個(其中民族鄉2個);各鄉(鎮、街道辦事處)下設1896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1783個、社區居委會113個。市政府設在新羅區。

城市榮譽

龍巖榮獲“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稱號。

地理

龍巖市龍巖市

龍巖市位於北緯24度23分—26度02分,東經115度51分—117度45分,地處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稱閩西。東與福建省泉州、漳州兩市接壤,西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南與廣東省梅州市毗鄰,北與福建省三明市相接,距廈門14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泉州216公里、福州376公里。龍巖是距離廈門最近的內陸鄰海城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

氣候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2005年,平均氣溫18.7℃~21. 0℃,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日照時數1804小時~2060小時。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適宜亞熱帶作物和林木的生長。

地理特徵東西長約192公里,南北寬約182公里,總面積19050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地面積的15.7%。其中山地14964平方公里,丘陵3101平方公里,平原985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內武夷山脈南段、玳瑁山、博平嶺等山嶺沿東北—西南走向,大體呈平行分布。全市平均海拔652米,千米以上山峰571座。最高峰為玳瑁山區的狗子腦主峰,海拔1811米;最低點位於永定縣峰市鎮蘆下壩永定河口,海拔69米。境內溪河眾多,分別屬於汀江、九龍江北溪、閩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積達到或超過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條。河川年逕流量19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4.5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蘊藏量182.7萬千瓦。2005年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

人口及民族

人口

龍巖市人口

2006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87.5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1.9萬人,占70.2%;非農業人口85.60萬人,占29.8%。總人口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5.33。據2006年1%人口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75萬人。

人口自然變動2006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為10.5‰,死亡率為4‰,自然增長率為6.5‰。與2000年相比,出生率下降2.79個千分點,死亡率下降1.38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下降1.41個千分點。  

人口年齡構成 據2006年1%人口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占18.47%,15-64歲的人口占70.65%,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10.91%。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6.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3.77個百分點。

民族

閩西是客家人的主要祖地和聚居地之一,全市七個縣(市、區)有五個縣是客家縣,客家人口占全市總人口75%。閩西客家文化、建築、民俗、風情積澱深厚、豐富多彩、獨具特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汀州城,被譽為“客家首府”,汀江河被稱作“客家母親河”;始建於清道光16年的上杭稔田李氏大宗祠,被稱為“東南亞李氏宗親的大本營”。全市在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120餘萬人,其中在台灣的客屬同胞30多萬人。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16屆懇親大會在我市舉行,全世界客屬代表3500多人會聚龍巖。

資源

龍巖市龍巖市

龍巖旅遊資源豐富,其森林 覆蓋率達72.3%,為全省重點林區。以“古田會議舊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和永定土樓為代表的“客家之旅”旅遊資源豐富獨特;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方圓160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棲息著華南虎等珍稀動物,保存了一批珍稀植物品種,是回歸自然的“綠色之旅”的理想去處。龍巖也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僑區。永定土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連城冠豸山、歷史文化名城汀州和龍崆洞等景點正逐漸成為旅遊熱點。當地還盛產烤菸,為全國優質烤菸基地。龍巖是資源豐富的黃金寶地,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

經濟

2007年,龍巖市經濟繼續承接去年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56.03億元,增長16.0%,增長率達到1995年以來的最高點。經濟總量居省內九個設區市第5位,比上年前移一位。第一產業增加值107.59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271.62億元 ,增長21.6%;第三產業增加值176.81億元,增長14.0%。人均生產總值達20182元,比上年增長15.6%。2007年,龍巖市產業結構繼續最佳化,與2006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持平,第二產業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下降1.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由2006年的19.3∶47.6∶33.1調整為19.3∶48.9∶31.8。產業結構的變動充分印證了龍巖工業化進入加快發展時期。2007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48.6億元,比上年增長50.8%,實現1994年以來最快的增長。 在全社會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4.4%,比上年下降9.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3.2%,回落35.3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6.7%,下降3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5.0%,提高62.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39.06億元,比上年增長39.8%;商品房銷售面積134.46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銷售面積占19%,期房銷售面積占81%,商品房銷售額41.94億元。

龍巖市96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06億元,比上年增加45.15億元,增長58.0%。龍巖市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新進展,龍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永武高速公路、龍廈鐵路工程進展順利,龍工齒輪變速箱加工、上杭紫金金精礦提金工程、森華實業冷卻肉加工一期、漳平紅獅鏇窯水泥一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坑口火電廠二期、漳平電廠改擴建和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馬坑鐵礦新增500萬噸採選工程、上杭紫金年產20萬噸銅冶煉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交通

龍巖地處閩南沿海與珠三角和閩粵贛三省結合部,是海峽西岸延伸兩翼、對接兩洲的重要通道。近年來,龍巖市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航空方面,建成了龍巖冠豸山機場,已開通龍巖至深圳、龍巖至上海航班。公路方面:龍長高速公路、古田大道建成通車;永武高速公路全線開工;漳永高速公路的路線規劃設計方案通過省內審查;永春至永定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36公里、累計174公里。基本完成國道和通縣道路路面改造,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化1900公里、累計7600公里。鐵路方面,龍漳、龍梅、龍贛三條鐵路分別與鷹廈、廣梅汕、大京九等鐵路線相連;龍廈鐵路全線開工,按時速200公里、一次複線電氣化設計建設;贛龍鐵路複線項目前期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06年1月12日開通了龍巖始發至北京的“海西號”旅客列車;2008年4月28日開通了龍巖始發至上海的旅客列車。到“十一五”末,將構建起1個機場、4條高速公路、4條鐵路、8條國省道為主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實現各縣(市、區)通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全省和珠三角、長三角兩大經濟區交通主幹線全面對接,進一步凸顯對內聯結、拓展腹地的功能。

就業情況

2007年,龍巖市單位年末從業人員24.91萬 人,比上年同期增長8.7%,在崗職工23.75萬人,比上年的21.77萬人淨增2.0萬人,增長9.1%。從經濟類型來看,國有單位和集體單位吸納就業人員能力有所增加,從業人員分別為11.45萬人和1.27萬人,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0.8%和7.9%;其他單位從業人員12.19萬人,增長17.4%,增長迅速。從行業分組看,從業人員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教育、建築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採礦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七大行業,共占全市從業人員的80%。增長最快的主要是製造業、建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9%、16.6%、16.6%。

礦產資源

龍巖是福建省重要的礦區。已探明的礦物種類64種,其中金、銅、鐵、煤、高嶺土等16種礦產儲量居全省首位。馬坑鐵礦是華東第一大鐵礦;紫金山銅礦是全國第二大銅礦;東宮下高嶺土礦是全國四大優質高嶺土礦之一。同時,水力資源豐富,水能理論蘊藏量214.5萬千瓦,可開發量188.1萬千瓦。龍巖是福建三大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77.9%,居全省首位。

城市發展

2007年,啟動了商務、物流、人居三大板塊規劃建設,基本完成2003-2007年兩個城建重點項目投資計畫,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33.6平方公里,擴大了2平方公里;市轄區GDP突破200億元,達229.0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占全市比重41.2%,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中心城市常住人口達57 .6萬人,比上年增加約2000人,城鎮化率達76.6%,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城市管理得到加強,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獲省級園林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稱號。

文化

閩西是一塊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土地。它是福建省最重要的三條大江――閩江、九龍江、汀江的發源地。這裡曾經是遠古時代“古閩人”的天堂,是“閩越人”的祖籍地和“南海國”的國都所在地及其中心區域,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是河洛人的祖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河洛文化和土著文化在這裡相互融合,競放異彩,深深地吸引了張九齡李綱朱熹王陽明文天祥徐霞客紀曉嵐等著名歷史文化名人的腳步;孕育了“嶺南畫派”的鼻祖上官周、“揚州八怪”的黃慎、華喦等一批名震海內外的閩西藉文化藝術的一代宗師。他們登台臨風的吟詠、潑墨揮灑的流雲、憂國憂民的慨嘆,使得閩西歷史文化的浩卷更加璀燦輝煌。

龍巖市客家土樓

2007年龍巖市年末共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0個,劇場、影劇院9個,民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7個,書藏量22萬冊,博物館12個。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藝術演出561場,觀眾69萬人次;劇場、影劇院演(映)出場次3583場;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24%;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為98.88%;有線電視用戶31.9萬戶,入戶率達40%。龍巖市出版圖書212種,總印數10.6萬冊;報紙2種,總印數1975萬份;期刊29種,總印數10.2萬冊。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全面啟動。新增聯網用戶1。3萬戶,龍巖市有線電視用戶近32萬戶。實現了廈、漳、龍三地電視節目的相互覆蓋。龍巖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又是客家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聚集地。近年來,龍巖市大力扶持重要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推進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設,積極爭取永定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1月啟動古田會議舊址群文物修復保護利用工作,投入近1300萬元;2005年12月又啟動古田會議舊址群維修保護二期工程,完成投資3200萬元。2007年,永定土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通過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的考察評估,啟動了冠豸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完成古田會議會址群維修保護二期工程建設,古田鎮被列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改版、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維修保護、鄉鎮文化站建設順利推進,成功舉辦紀念胡文虎先生誕辰125周年活動。2007年,龍巖市成功爭取著名導演胡玫擔任《客海往事》的導演和執行製片。數字電影《非完美交易》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並由中央電視台電影衛星頻道收購播映。閩西漢劇《百里奚認妻》參加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分珍稀劇種展演開幕式。龍巖市5個節目參加廣東、廣西、福建等六省優秀山歌、曲藝大賽獲一個金獎、二個銀獎、三個銅獎。一批書畫、廣播電視節目作品在全省獲獎。開工建設了投資2.5億元、面積2萬平方米的龍巖市博物館。

教育科技

龍巖市各類高校招生4180人,在校生13309人,畢業生3278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1383人,在校生44064人,畢業生9106人。普通高中招生2.65萬人,在校生8.20萬人,畢業生2.23萬人。國中招生3.72萬人,在校生12.34萬人,畢業生5.85萬人。普通國小招生2.85萬人,在校生17.37萬人,畢業生3.64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084人。幼稚園在園幼兒7.72萬人。近年來,龍巖市不斷加大對重點產業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成果管理和智慧財產權工作不斷加強。卓越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油脂資源綜合利用生產技術示範”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龍淨環保、紫金礦業、卓越新能源及森寶(龍巖)實業等4家企業被認定福建首批創新型示範試點企業。年度取得科技成果44項,比上年增加21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獲獎科技成果24項,比上年增加18項;科技成果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項,國內先進水平39項,比上年增加21項。受理專利申請269件;授權專利189件,比上年增加77件。2007年末,全市共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6家,其中當年新認定11家;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創業環境不斷最佳化,以市科技創業園為重點的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穩步推進。

龍巖市風光龍巖市風光

閩西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龍巖學院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福建省屬公辦全日制本科高校。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58年的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原福建資源工業學校併入龍巖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更名為龍巖學院。

學校座落於福建省西部中心城市、革命老區龍巖市,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學校總體規劃用地2761畝,現有占地面積1058畝,校舍建築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00餘萬冊,期刊2000餘種。

學校以“先做強再做大”為理念,現設有10個二級院(系),共有29個本科專業和5個專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成人繼續教育學生50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600餘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學位占60%。學校還聘請了20多位“兩院”院士、著名大學博士生導師等專家學者為兼職、客座教授。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逐年提高。學校現擁有省重點學科3個,省級特色建設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培育)1個;近五年,教師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近2000篇,被SCI、EI和SSCI收錄學術論文130多篇;建立了古田會議精神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南方不穩定煤層開採研究所等15個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的科研學術機構;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研課題310多項,獲各級政府獎40多項。建校五十多年來,學校已培養4萬多名本專科畢業生,校友遍布全國各地、各行業,其中大多數校友已成為當地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力量。

學校重視開放辦學和社會服務。近幾年,學校先後與巴西、美國等國家和台灣、澳門等地區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與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廣泛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與龍巖市建立校地、校產、校企合作戰略聯盟,融入海西為閩西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

學校秉承“厚於德、敏於學”的校訓,以培養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基礎教育師資為主要目標,為把龍巖學院建設成為“立足龍巖、服務海西、特色鮮明、水平較高的開放式、教學型、套用型地方本科大學”而不懈奮鬥。

衛生

龍巖市風光龍巖市風光

2007年末龍巖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不含門診部及診所)186個,其中醫院31個,衛生院126個,預防保健機構8個。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087人,其中醫生3463萬人,註冊護士2996人。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床位8164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7717張。農村有醫療點的村數占總村數的93.77%,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263人。針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龍巖市於2002年底啟動實施“百院建設、千人培訓”工程(“百院建設”即重點加強100多所農村衛生院建設,投入專項經費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千人培訓”即為鄉鎮衛生院培養醫護人員1000名),並連續多年把它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07年,市級財政投入200萬元,為17個衛生院配置醫療設備284台件,選送了144人次到省、市級醫院進修,組織了298名衛生技術人員參加市級培訓。至2007年底,該項目累計投入1365.48萬元,為74所衛生院添置醫療設備931件(台),培訓醫療技術骨幹4978人次,衛生院的診療條件得到改善,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得到提升。2007年,省委、省政府實施了“選派千名醫師幫扶衛生院”為民辦實事項目,市委市政府開展了“百名醫生幫扶鄉鎮衛生院”活動。據統計,省和廈門市選派了106名醫師進駐我市90所衛生院,龍巖市縣級以上醫院選派100名醫師幫扶鄉鎮衛生院,市財政按照每名醫師50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活動開展以來,下派醫生累計完成門診40234人次,開展各種手術305台,組織開展義診111次,舉辦學術講座106場,開展適宜新技術44項。各幫扶單位共向接受幫扶的鄉鎮衛生院贈送醫療設備539台(套)、經費10.6萬元。縣以上醫院對口支援衛生院工作已經覆蓋全市125所鄉鎮衛生院。市財政撥出100萬元,市衛生局籌集9.2萬元,爭取中國初保基金會捐贈56萬元,為全市14所鄉鎮中心衛生院配備救護車。

此外,龍巖市還在2005年出台《龍巖市實施鄉村醫生享受政府津貼的意見》,對村級衛生員實行政府津貼補助。2007年共有2194名鄉村醫生享受政府津貼,累計發放政府津貼228.474萬元。同時,大力開展鄉村醫生規範化培訓,投入100萬元,龍巖市培訓鄉村醫生3082人次,參訓率達到100%。2007年,龍巖市新農合實現全覆蓋,人均籌資水平由上年的50元提高到60元,各縣(市、區)調整補償起付線、封頂線及補償比例,提高農民受益率。截止2007年底,全市參合農民199.56萬人、參合率85%,鄉鎮、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全市總補償10.2萬人次,補償金額8201.48萬元,人均補償803元,補償總額占參合農民住院總費用的30%

旅遊

龍巖市客家土樓

龍巖是著名的旅遊區。龍巖市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初步形成“紅色之旅”、“客家之旅”和 “生態之旅”等一批特色旅遊產品。區域內有3個國家4A級旅遊區(永定土樓冠豸山龍硿洞)、1個國家重點名勝區(冠豸山)、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汀)、3個國家森林公園(龍巖國家森林公園、上杭西普陀國家森林公園、漳平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自 然保護區(梅花山、梁野山)、1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旅遊八大品牌中,龍巖就占2個(以永定土樓為代表的閩西客家文化、以古田會議會址群為代表的閩西紅土地文化)。龍巖是全省重要的旅遊區。福建八大旅遊品牌中,龍巖擁有古田會議舊址和永定客家土樓兩大品牌。還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連城冠豸山,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新羅龍硿洞、中國華南虎園、水域面積65平方公里的龍湖等一大批旅遊名勝。龍巖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長汀被譽為“客家首府”,汀江被譽為“客家母親河”。目前已初步形成“紅色之旅”、“客家之旅”和 “生態之旅”等一批特色旅遊產品。龍巖主要旅遊景點:永定土樓 、連城冠豸山、永福、天宮山培田民居、古田會議會址、龍硿洞、永福花鄉、天成佳景冠豸山、歷史古城長汀、梅花山、古田會議舊址、獅岩、七峰山、李氏大宗祠、石山園 、虎豹別墅、朝斗岩、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李登輝祖籍地、摩陀寨、古田鎮、仙府龍宮龍硿洞、雲頂山茶園、客家首府、紅色“閩都”、感受培田、“輝煌大莊園”、梅花山虎園、洪坑村中看土樓、龍巖學院、龍巖國家森林公園、紫雲山、梁野山自然保護區、西陂天后宮、惟一的四堡、花鄉尋花、茶鄉問茶、畫鄉賞畫、尋訪毛澤東紫金工業園中山鎮、梁野仙山拾野趣、湖光山色龍湖景、初溪土樓、振福樓、振成樓

革命老區

龍巖市閩西

閩西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全國贏得“紅旗不倒”光榮讚譽僅有的兩個地方之一。在這裡,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從事偉大革命實踐的深深印記,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古田會議決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鄉調查》等光輝著作,成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著名的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綱領,可以說,新型人民軍隊從這裡走來,成功從這裡開始,勝利從這裡開始。這裡是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當年十萬閩西兒女踴躍參加紅軍,中央主力紅軍8萬6千多人的長征隊伍中,有26000多閩西兒女。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閩西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全市在冊革命烈士2.36萬名,占全省烈士人數的一半多。1955—1965年間,閩西有68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占福建省籍將軍總數的82%,成為全國著名的“紅軍之鄉”、“將軍之鄉”。 龍巖市地處福建省西部,也稱“閩西”,它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龍巖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人口285萬人,有近百萬海外僑胞和港澳台同胞居住。地處閩、粵、贛邊區,東與泉州漳州接壤,西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南鄰廣東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1、龍巖是正在逐步升級的交通要地。龍巖市東臨廈門、漳州、泉州、南接廣東梅州,西鄰江西贛州,既是廈門經濟特區、閩南金三角開放區的腹地,又是內地的前沿,是閩粵贛三省的交通要衝和物資集散地,沿海與內地的過渡帶和經濟走廊。

2、龍巖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 。早在1926年閩西就建立了黨組織,1929年紅軍三次入閩創建革命根據地,閩西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3、龍巖是資源豐富的黃金寶地。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

4、龍巖是正在崛起的旅遊勝地。以“古田會議舊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和永定土樓為代表的“客家之旅”旅遊資源豐富獨特;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方圓1600平方公里,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棲息著華南虎等珍稀動物,保存了一批珍稀植物品種,是回歸自然的“綠色之旅”的理想去處

5、龍巖是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僑區。

龍巖旅遊資源豐富,其森林覆蓋率達72.3%,為全省重點林區。永定土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連城冠豸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歷史文化名城汀州和龍崆洞等景點正逐漸成為旅遊熱點。當地還盛產烤菸,為全國優質烤菸基地。

著名人物

龍巖市風光龍巖市風光

鄧子恢(1898—1972)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農業工作的卓越領導人。福建龍巖人。

郭滴人(1907-1936),原名尚賓。福建龍巖湖洋村人,閩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

劉亞樓(1910-1965),開國上將,原名劉振東,福建省武平縣桃瀾區大洋泉村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奉命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任空軍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副部長,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

楊成武(1914-2004),開國上將,福建長汀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央軍委原常委、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原代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曾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獎章。

賴際發(1910-1982)福建永定湯湖村人。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為我軍軍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受到了朱德、劉少奇、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的高度讚揚。新中國成立後,賴際發先後任國家重工業部副部長、建材部部長、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從1956年5月被任命為國家建築材料工業部部長到1982年2月不幸逝世,一直承擔國家建材工業領導的職責,是新中國建材工業的奠基人。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