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

三明市

三明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巖,北毗南平,西北靠贛州。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千米。三明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百強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中國綠都,中國南方生態樂園,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地理坐標為北緯 25°29′-27°07′,東經116°22′-118°39′。 東接福州,南鄰泉州,西連龍巖,北毗南平,西北靠贛州。東西寬230多千米,南北長180多千米。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千米。山地占總面積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三明轄二區一市九縣,土地總面積2.29萬平方公里,人口300萬左右。

基本信息

城市簡介

三明市三明市
三明市是福建省直轄市,中國著名的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位於武夷山與戴雲山脈之間的閩西北山區,是福建省新興的工業城市和重點的“綠三角”旅遊區。全市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178平方公里,總人口250萬。轄永安市、三元區、梅列區和明溪、清流、寧化、大田、沙縣、尤溪、將樂、泰寧、建寧等九個縣。全市森林覆蓋率73.8%,年平均氣溫19.4℃,屬中亞熱帶氣候,夏長冬短,一年四季均宜旅遊。三明歷史悠久,各縣、市都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尤其是清流境內狐狸洞的“清流人”古人類化石,把福建人類活動的歷史從過去的六、七千年前已推到一萬年以前。獨特的歷史和地理環境,使得三明市(寧化石壁)成為中國歷史上由北向南客家大遷徙的中轉站,被譽為“客家的搖籃”。宋代“理學四賢”中的楊時、羅從彥、朱熹和清代畫壇“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及清代的“書法四大家”之一的伊秉綬等客家歷史名人都誕生在這裡,還有許多明代建築群、石雕群等古蹟。
三明山川秀麗,極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閩洞奇景的將樂玉華洞寧化天鵝洞群、沙縣七仙洞、明溪玉虛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畫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雲山風景區之奇觀。
三明,素有“綠色寶庫”之譽。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蔔岩楠木林、永安天寶岩等四個自然保護區,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
三明物產豐富,竹、木、菇、閩筍、建蓮、金桔、獼猴桃、花柰、天然寶石以及“汀州八乾”的明溪肉脯乾、寧化辣椒乾、田鼠乾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三明交通方便,鷹廈鐵路橫貫市內,加掛了旅遊臥鋪車廂,新開通了“永安號”、“金湖號”火車專列,公路四通八達,三明機場也在建設之中。
三明旅遊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風景區2個、省級風景區4個;有旅遊(涉外)飯店、賓館近百家;有二類旅行社2家、三類旅行社7家,擁有多語種的導遊和較完善的旅遊服務設施,盡可滿足觀光旅遊“吃、住、行、游、購、娛”的需要。近年來,在旅遊產品開發上,三明開發和推出了“客家祖地”尋根、謁祖專項旅遊、綠色之旅和科學考察之旅等多種特色旅遊。

歷史沿革

隸屬

三明市三明市
之前的三明地區從沒有成立過統一的區域,在歷史上都是分屬其它地區,1970年拼湊成一個“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個民系。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起,以會稽南部都尉轄地設定建安郡,統轄全省10縣。其中,從建安縣東部析置的將樂縣,西部析置的綏安縣,為三明境內最早建立的兩個建制縣,其轄區含今將樂、泰寧、建寧、寧化、清流、明溪6縣範圍,疆域東至南平界,西至永城界,南至虔州界,北至昭武(後改稱邵武)界。東西廣約110公里,南北袤約90公里,全境總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
東晉太元四年(379年),析延平縣南鄉沙源地置沙戍堡。義熙元年(405年),升沙戍堡為沙村縣,同時改綏安縣為綏城縣,將樂縣建置如故。此時三明境內已有將樂、綏城、沙村3縣,其轄區含今將樂、泰寧、建寧、寧化、清流、明溪、永安、沙縣8縣範圍,疆域東至延平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新羅界,北至邵武界。東西廣約170公里,南北袤約140公里,全境總面積約1.73萬平方公里。
南朝沿襲東晉建制。隋開皇九年(589年),曾一度廢將樂、綏城2縣,併入建安縣。開皇十二年(592年),又從建安縣析出原將樂、綏城2縣地,併入邵武縣。開皇十六年(596年),廢沙村縣。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恢復沙村縣,並改名沙縣。武德五年(622年),從邵武縣析出原綏城、將樂地域亦復置2縣,隸建州。貞觀三年(629年),廢將樂、綏城縣,分別併入建安縣和邵武縣。永徽六年(655年),又復置沙縣。垂拱四年(688年),復置將樂縣。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黃連縣。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置尤溪縣。翌年,黃連縣更名為寧化縣。乾元二年(759年),在原綏城縣地分置歸化、黃連2鎮。元和三年(808年),又廢將樂縣。2年後再復置將樂縣。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黃連鎮為永安場,改歸化鎮為歸化場。中興元年(958年),升永安場為建寧縣,升歸化場為歸化縣。其時,三明境內已正式設定縣級建制的有沙縣、將樂、寧化、尤溪、建寧、歸化6縣,其疆域東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汀州界,北至邵武界。東西廣約200公里,南北袤約150公里,全境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歸化縣改名泰寧縣。元符元年(1098年),析寧化、長汀縣部分地方增設清流縣。紹定元年(1228年),廢清流縣。元至元八年(1271年),又復置清流縣。明景泰三年(1452年),析沙縣新嶺以南地、尤溪縣寶山以西地增置永安縣。成化七年(1471年),析寧化、清流、沙縣、將樂4縣部分地方增置歸化縣。嘉靖十四年(1535年),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4縣部分地設定大田縣。隆慶元年(1567年),析龍巖、永安、大田3縣部分地域設定寧洋縣。至此,三明境域範圍已初具雛形,轄區計有沙縣、將樂、寧化、尤溪、建寧、泰寧、清流、永安、歸化、大田、寧洋11縣,其疆域東至福州界,西至石城界,南至泉州界,北至邵武界。東西廣約220公里,南北袤約170公里,全境總面積約2.3萬平方公里。
清朝和民國初年,均沿襲明制。民國22年(1933年),歸化縣改為明溪縣。民國29年,分別從沙縣、永安、明溪3縣劃出部分地方增置三元縣。至此,三明境內各縣建置基本定型。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期,因各縣政區隸屬關係曾有所反覆而致使境域範圍隨著不斷變化,時擴時縮。直到1970年間,三明全境疆域範圍才得以正式確定,至1992年未再變動。
三國時期,吳永安三年(260年)置將樂縣、綏安縣(後改綏城縣,即今建寧、泰寧等地域),東晉建沙村縣(今沙縣)。這三個縣均屬建安郡。南北朝時代,三明行政區域屬南朝宋、齊、梁、陳等國,置縣及隸屬未變。隋代,三縣俱廢,分別併入泉州(後改為建安郡)的建安縣和撫州的邵武縣。唐代,三縣復置(綏城縣復置後鏇廢),並新置黃連縣(後改寧化縣)、尤溪縣;五縣先後分屬建州、汀州、福州。五代十國時期,三明行政區域先屬閩國,後隸南唐。閩國時,將樂升置鏞州,領沙縣、寧化縣。南唐時,廢鏞州,復置將樂縣;並新置歸化縣(後改泰寧縣)、建寧縣。五代時,五縣分屬劍州、建州(後改為鎮安軍、鎮武軍、永安軍、忠義軍)。宋代新置清流縣(宋代末廢);七縣先後分屬邵武軍、南劍州、汀州、建州(後改建寧府)。元代,清流縣復置;七縣先後分屬邵武路、延平路、汀州路。明代,新置永安縣、歸化縣(後改明溪縣)、大田縣、寧洋縣;十一縣先後分屬延平府、邵武府、汀洲府、漳州府。清代,除大田縣隸屬永春州、寧洋縣隸屬龍巖州外,其餘縣隸屬沿明制。民國時期新置三元縣;十二縣先後分屬南路、北路、西路觀察使署,建寧道、汀漳道,廈門道,福建省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福建事變”時期,三明各縣還分屬過延建、龍汀、興泉等省。現在的三明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之前的“三明”地區從沒有成立過統一的區域,在歷史上都是分屬其它地區,1970年才拼湊成一個“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個民系。
在1970年才拼湊成一個“三明”,把歷史上一直分屬其他地區的縣劃分到“三明”,清流、沙縣(包括梅列區、三元區)、明溪縣、寧化縣地本來屬於隸汀州府(今龍巖);大田縣本來屬於興泉永道(今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將樂本屬延平府(今南平);泰寧、建寧縣本屬邵武府(今邵武),“三明”包括了福建的每個民系。1963年5月,設立三明專員公署。三明專區下轄:三明市、三明縣(後恢復為本來的明溪縣)、永安縣、清流縣、寧化縣、大田縣(1963年5月從晉江專區劃入)。1970年6月18日,福建省將尤溪、沙縣、將樂、泰寧、建寧5縣劃歸三明專區,三明專區轄區擴大為1市10縣。同年12月,三明專區改稱為三明地區。1983年4月,原地轄三明市改為省轄市,並撤銷三明地區行政公署,實行以市帶縣的管理體制,轄三元區、梅列區、永安縣(1984年9月改為縣級市)、大田縣、尤溪縣、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寧化縣、清流縣、明溪縣,計2區1市9縣。1984年9月12日,永安撤縣設市(縣級市)。至此,三明市轄2個市轄區、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永安市。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武夷山脈武夷山脈
三明位於武夷山脈戴雲山脈之間,地處閩中和閩西北結合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5°30′~27°07′,東經116°22′~118°39′。東與福州市的閩清、永泰毗連;東南鄰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龍巖地區的漳平、連城、長汀;北靠南平地區的邵武、順昌、南平;西北與江西省的石城、廣昌、南豐、黎川交界。全市下轄永安、大田、尤溪、將樂、泰寧、建寧、寧化、明溪、清流、沙縣10個縣(市)和梅列、三元兩區,全境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境域範圍東起尤溪縣洋中棋盤石,西至寧化縣禾口姑嶺隘,南自大田縣謝洋吉初寨山,北抵泰寧縣龍湖游源焦家嶺。東西長距230多公里,南北寬距180多公里。由於三明區位特殊的地理環境,境域內建制隸屬關係屢有更易,曾歷經幾度演變而逐漸形成現境。

地形

三明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全境總面積22959平方公里;轄1個縣級市(永安市)、2個市轄區(梅列區,三元區)、9個縣。

發展定位

三明市三明市
做大做強區域中心城市是加快三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整體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內在要求。三明市要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市場運作和產業集聚,擴張城市空間、人口的規模。
城市發展方向:以“北擴為主,適度南拓,合理西進”,在空間上向沙縣跳躍發展。三明城市通過與沙縣區域空間整合為重點的市縣一體化,與福建永安市區域產業整合為重點的城市聯盟發展戰略,加快三明中心城市快速通道的建設和區域中心城市的建設。
城市發展目標:城市功能完善、產業重點突出、生態環境良好、人與社會和自然和諧的現代化中型城市。到2020年,三明市區面積將達8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達60萬人,城市化水平達80%以上。將成為福建著名的製造業基地,旅遊名城,全國綠色生態旅遊名城,海峽西岸內陸經濟帶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新興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把三明建成“連線沿海、輻射內陸、聯動周邊經濟協作區”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行政區劃

區劃代碼

區劃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350400 三明市 22928.79 梅列區 365000
350402 梅列區 352.34 徐碧,街道 365000
350403 三元區 803.39 城關街道 365000
350421 明溪縣 1708.58 雪峰鎮 365200
350423 清流縣 1808.46 龍津鎮 365300
350424 寧化縣 2381.28 翠江鎮 365400
350425 大田縣 2227.17 均溪鎮 366100
350426 尤溪縣 3425.33 城關鎮 365100
350427 沙縣 1794.70 鳳崗,街道 365500
350428 將樂縣 2246.66 古鏞鎮 363300
350429 泰寧縣 1535.16 杉城鎮 364400
350430 建寧縣 1704.58 濉溪鎮 364500
350481 永安市 2941.15 燕南街道 366000

自然資源

植物

三明資源豐富,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全市水力資源可供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70萬千瓦(現已開發完畢)。

礦產資源

三明資源豐富,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活立木蓄積量1.15億立方米(為全省的三分之一),毛竹儲量3.8億株;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已探明儲量的礦種49個,大宗的有:煤、鐵、鎢、鋁、錫、錳、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藍寶石等;境內主要河流沙溪、金溪、尤溪,均系閩江水系,總長875公里,年徑流量達215.8億立方米,全市水力資源可供開發發電裝機容量達170萬千瓦(現已基本開發完畢)。

城市文化

市花

三角梅三角梅
1991年1月24日三明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決定,將三角梅和迎春花並列為“市花”。
三角梅,別名:九重葛、三葉梅、毛寶巾、肋杜鵑、三角花、葉子花、葉子梅、紙花、南美紫茉莉等。為常綠攀援狀灌木。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方可開花。喜充足光照。
迎春花學名:Jasminumnudirlorum。又名金梅、金腰帶、清明花、金腰兒、小黃花,系木犀科落葉灌木,因其在百花之中開花最早,花後即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而得名,它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是中國名貴花卉之一。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而且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市樹

1991年三明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20次會議決定,將黃花槐和紅花紫荊並列為“市樹”。

黃花魁拉丁學名:SophoraxanthanthaC.Y.Ma。科屬:豆科,蝶型花亞科,槐屬,蘇木科決明屬。別名:山扁豆、金鳳樹、金藥樹、樹槐、豆槐。

紅花紫荊又名羊蹄甲。豆科羊蹄甲屬。分布於馬來半島,印度及中國華南和西南地區。常綠喬木。葉片近圓形或圓心形,深裂達葉長的四分之一或稍多,先端渾圓,革質。總狀花序短,花玫紅色,有時具紫色和白色的條紋,芳香。莢果。花期主要在冬、春季。早春葉前開放,無論枝、乾布滿紫色花朵,艷麗可愛。葉片心形,圓整而有光澤,光影相互掩映,頗為動人。

旅遊發展

三明市是旅遊資源富集地,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交通便利,環境優美。

三明市三明市

三明市位於閩贛兩省結合部,處於兩個省會城市南昌、福州之間的中心位置和本省武夷山、廈門等旅遊熱點的中心區,是外省遊客進入我省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有利於發展過境旅遊。同時,在區域旅遊協作中,延伸閩東北、閩西南兩翼作用凸顯,有利於旅遊市場互動和線路對接,互補性強。此外,我市是全省旅遊業“十一五”期間“兩帶三圈”格局中的綠色生態旅遊帶和閩西北旅遊經濟圈重點城市,發展旅遊業所必須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十一五”期間,隨著泉三高速公路全面建設,三明機場的開工,向莆鐵路和永武、永寧高速公路相繼開工,以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為主的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陸續形成,逐步成為東進西出、南聯北接海峽西岸經濟區交通樞紐,發展旅遊經濟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
三明是一座新興的旅遊城市和美麗的山水園林城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態旅遊區,全市森林覆蓋率76.8%,被譽為:
“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
“中國綠都”
“中國南方生態樂園”

先後榮獲: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同時,世界級旅遊品牌取得新的突破全市旅遊品牌形成世界級、國家級和地方級三個層面?現有世界級旅遊品牌1個,國家級旅遊品牌24個,省級旅遊品牌51個。確立了三明“中國綠都”旅遊整體形象,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沙溪濱河城市休閒遊、客家祖地三大旅遊品牌,品牌影響日益擴大,在全省旅遊業發展中凸顯高品位的品牌優勢。

主要景點

三明山川秀麗,極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閩洞奇景的將樂玉華洞、寧化天鵝洞群、沙縣七仙洞、明溪玉虛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寧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畫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雲山風景區之奇觀。三明,素有“綠色寶庫”之譽。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之冠的“寧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和將樂龍棲山、沙縣蘿蔔岩楠木林、永安天寶岩等四個自然保護區,並以珍稀動植物繁多而馳名。

將樂玉華洞將樂玉華洞
將樂玉華洞(國家重點風景區)
沙縣七仙洞
沙縣淘金山
泰寧大金湖(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十大魅力名鎮)
永安石林(國家重點風景區)
永安桃源洞(國家4A級風景名勝)
清流
九龍湖
清流大豐山
寧化天鵝洞
寧化客家祖地
三明主要景區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沙溪河水上旅遊區是展示三明城市風光的一道翡翠長廊,上至三元區城關大橋,下至斑竹水電站,現有大型遊船3艘,摩托艇18艘,腳踏船55艘,小舢舨9艘,專用碼頭2處。遊客可乘坐船艇,開展“水上游三明”、“夜景休閒遊”,欣賞到“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羅帶,城是不夜城”的山城風貌,體會到“青山碧水畫中游,三明美景日夜賞”的愜意。
麒麟山公園:麒麟山公園在三明市區東部,始建於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壟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墳發掘出孔子戲麒麟碑刻,故改現名。公園占地40公頃,有麒麟閣、電纜索道、游龍戲水、園中園、仿蘇州亭院、麒麟書院和曲徑通幽等旅遊景點和設施。依山還建有浩然亭、聚雲亭、三元亭、蓮花亭、飛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錯落。麒麟閣建在山的最高處,高24.5米,寬12米,八角六層,鋼筋水泥結構,登閣可將遠近景色盡收眼底。山北有面積約3畝的人工湖。湖東有映鶴亭,亭頂孤鶴獨立;湖濱有麟跡橋,湖上有五曲橋。湖中有一艘電動龍舟,供遊客環湖玩賞。園內有餐廳、茶館、攝影部和工藝美術展銷廳等服務設施。通往山頂的電纜索道是中國旅遊風景區中最早投入運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長625.34米,高差92.75米,行進速度每秒1米,吊椅41個可坐82人。有環山公路直達山巔。

交通發展

三明地處福建西北部,長期以來,三明一直處在全省交通網路的“井底”,經過全市上下近幾年來的持續努力,如今三明已跳上了“井口”,三明交通不便的落後狀況已大為改觀,天塹變通途。被交通部正式列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被省委、省政府列為海西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全市現有公路里程13494公里。三明綜合交通樞紐區位包括客運系統、貨運系統、道路系統的幾大主要系統。客運系統包括三明機場、三明鐵路客運中心、汽車客運站、城市公交換乘區、社會停車區等;貨運系統包括三明(沙縣)公路、鐵路貨運站、港口、公路貨運站場等;道路系包括規劃地區範圍內的多種交通運輸形式的連線道路,以及與城區外部交通對接的內部配套道路網路。
三明市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大力構築出省、出海大通道,以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的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突飛猛進。三明至省內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大城市的時間大大縮短。到目前為止,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412公里,居全省第一。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泉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永武高速公路、永寧高速公路、
建泰高速公路、三明中心城市快速通道、興尤高速、廈沙高速、永漳高速公路、三明機場、向莆鐵路、長泉鐵路、浦建龍鐵路、南三龍鐵路等一系列工程的開工。
海峽西岸三明綜合交通樞紐規劃時代正式來臨。
2009年,完成公路客運量3492萬人、旅客周轉量18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6000萬噸、貨運周轉量49億噸公里。公路運輸是目前的主要客貨運輸方式。至2015年,我市將基本形成“兩縱三橫三聯”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普通公路網不斷完善,目前境內有國道2條,總長169公里;省道幹線7條,境內總長1336.31公里;公路路面硬化通鄉率達100%,通村率達99.5%。

高速公路

三明市的高速公路建設是構築“兩橫一縱三聯”的快速通道。這些通道建成後三明高速公路總里程將近700公里,境內有三條出省快速通道,四條到達沿海發達地區的快速通道,貫通我市的長深高速公路成為連線“長三角”和“珠三角”最便捷的通道。
“兩橫”:除已建成的福銀高速公路(三明段)外,另一橫包括:一是泉三高速公路(泉州——三明),實現我市3小時達到閩南經濟圈。二是永寧高速公路(永安——寧化),2011年建成通車後成為我市進入江西內陸省份的便捷通道。
“一縱”:永武高速公路(永安——武平),2010年建成通車後實現我市4小時到達“珠三角”經濟圈。
“三聯”:一是建泰高速公路(建寧——泰寧)。二是廈沙高速公路(廈門——沙縣)。計畫“十二五”期間建成,將進一步縮短我市與沿海港口及“珠三角”經濟圈的距離。

公路

國(省)道幹線建設。國道205線貫穿全境,建成後將形成3條連線福建沿海、2條連線龍巖、2條連線江西、3條連線南平的普通公路進出通道。在通往區外的普通公路方面,已經按二級公路改造了三明經明溪、建寧至江西廣昌的出省通道(局部路段為三級路)、永安至漳平公路、將樂至順昌公路及部分區域內的連線通道。2007年底我市將按二級公路標準基本建成尤溪至德化、三明至江西石城、清流至連城、寧化至長汀的幹線公路。

鐵路

三明火車站三明火車站
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和策劃了向(塘)莆(田)鐵路、長(沙)泉(州)鐵路、建(寧)龍(岩)鐵路、長(汀)三(明)鐵路四個項目,全部按國鐵Ⅰ級標準建設,長三鐵路連線鷹廈、贛龍兩條國鐵幹線,已完成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並列入鐵道部和福建省部省會議紀要。
提出了三明市鐵路規劃“二縱二橫”(二縱:建寧至龍巖鐵路、長汀至沙縣鐵路;二橫:向塘至莆田鐵路、長沙至泉州鐵路)的發展格局,形成了梯級建設大能力通道。

航空水運

三明沙縣機場2014年底基本建成,2015年將正式通航。

內河航運設施建設。規劃實施沙縣港口及沙溪五級航道航運工程項目。沙縣境內航段經過清淤整治,已具備通航條件,下一步,將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協調航道建設有關各方,解決好沙溪口水電站船閘下游至南平市區脫水段航道條件問題。建成後可通行300噸級船隊。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水系航電綜合開發投入實施,水路航道陸續開通與海運相連線。以國家把三明作為一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為契機,圍繞省里提出的三明應發揮“前鋒、基地、樞紐、支撐”作用的發揮,立足三明區位優勢,結合三明發展實際,在區域發展重點上,要強化主軸、壯大兩翼、“塊狀”推進、連片發展,大力構築交通綜合樞紐,增強區域集聚和輻射能力。

醫療衛生

2007年,三明市堅持把發展作為衛生工作第一要務,強化發展意識、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著力抓好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認真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整頓和規範醫療服務秩序,嚴格醫療衛生服務監管,認真研究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繼續推進文明行業創建,促進醫療服務行業風氣的好轉,推動三明市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923個,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39個(綜合醫院26家,其中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所——三明市第一醫院、三級乙等綜合醫院1所——三明市第二醫院、二級甲等醫院7所、二級乙等醫院15所,中醫院9家、中西醫結合醫院1家,專科醫院2家),婦幼保健機構11個,疾控中心13個,衛生監督所2個,鄉鎮衛生院129個(中心衛生院16個),醫務室、診所665個(含個體診所334個),在職培訓機構7個,其他衛生機構11個。另有村衛生所220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33個。全年市直醫療衛生單位財政撥款3377.22萬元,同比增長3.21%,事業及其他收入46431.78萬元,同比增長16.90%,固定資產53632.35萬元,同比增長17.6%。
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有所加強。全市有各類衛生人員1009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76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27人;醫生385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1.44人;護理人員2899人,每千人口擁有護士1.08人;醫護比例1.33∶1。市區有各類衛生人員2342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995人,醫生75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2.68人,護理人員804人,每千人擁有護士2.84人。全市共有床位7717張,平均每千人床位2.87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5692張,平均每千人醫院床位2.12張;市區共有床位1742張,平均每千人床位6.16張;農村衛生院1887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張。

體育事業

2007年,三明市繼續加強和完善體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體育社團,多方設法集資新建體育設施場館,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工作,民眾體育工作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當年市體育局獲全國民眾體育優秀組織獎,永安龍嶺社區、三元區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為了大力發展體育事業,三明市建設三明市體育健身中心、三明市體育場館等一批體育場館和設施。2007年完成了福建省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選拔16名奧運會火炬手,送2人參加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考試。在體育交流中,有2人參加國際性比賽獲2金2銅,有61人次參加全國性群體比賽獲3金8銀5銅和3個名次獎,367人次參加省級民眾體育比賽獲39金33銀24銅與130個名次獎。

對外交流

序號

國家

友好城市

時間

1 中國 福建廈門 1993年6月
2 美國 密執安州蘭辛市 1997年9月10日
3 中國 浙江衢州 2000
4 中國 浙江台州 2005
5 中國 江西南昌 2006
6 中國 浙江,安吉縣 2006
7 匈牙利 布達佩斯,市 2008

文化教育

2007年,全市教育系統大力實施科教強市戰略,以提高質量、提升層次為重點,以統籌教育資源為抓手,以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不斷加快教育創新步伐,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截至年底,三明市普通全日制各級各類學校1715所,在校生448695人,全日制各級各類學校教職工35923人。其中幼稚園611所,在園幼兒63210人,教職工4176人;國小889所,在校生173990人,教職工15302人;中學182所,在校生168469人,教職工14055人;中等職業學校22所,在校生22804人,教職工1366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16772人,教職工880人;特殊教育學校8所,在校生3450人,教職工144人。各類教育事業穩步協調發展。“雙高普九”紮實推進,明溪縣通過“雙高普九”省級評估,12個縣(市、區)完成第一輪對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複查,梅列區(一類縣)和泰寧縣(二類縣)被確定為市級優秀等次;建寧縣、大田縣被確定為省級優秀等次。擴大優質高中資源,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8.7%。
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名單:(八所)
三明一中、三明二中、寧化一中、尤溪一中、大田一中、永安一中、三明九中、沙縣一中、泰寧一中。

高等教育

三明學院三明學院
職業教育主動應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需求,加強骨幹學校、骨幹專業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創建了2個國家級示範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範實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完成省定招生計畫2.1萬人,全市縣級職業中學100%達到合格校標準,有14所學校達千人規模。中等職業學校學生1.35萬人次參加各類職業技能鑑定,1.19萬人次獲得不同類別、不同等級的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5人獲高級工等級職業資格證書,9310人次獲中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2631人次獲初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地方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三明學院、三明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加強學科建設,突出學科特色。
三明學院於2007年6月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參加2007首屆“全國紡織服裝類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紡織面料設計大賽”成績斐然,選送的13件作品有10件作品入圍複賽,占入圍總數20%。有2件作品獲銀獎,3件獲銅獎,4件獲得優秀獎,為所有參賽院校之冠。學前教育、特殊教育也有較快發展。全市幼兒入園率達88.09%,“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3.48%。

文化事業

07年,三明市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構建和諧三明、弘揚先進文化為主題,繼續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各項文化事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為“十一五”期間三明市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全市有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被列為當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扶持資金625萬元,已有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動工建設。三明市文化與出版局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以服務海峽西岸建設為中心,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明確“堅持發展公益性文化產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宜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行政村文化設施建設”的內涵,積極推進“前鋒、基地、樞紐、支撐”四個關鍵字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產業。

經濟社會

三明市三明市
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34.2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7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55.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31.88億元,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96億元,外貿出口總值7.62億美元。三明市2009年人均GDP27900元,折合美元4075。(三明市市區人均GDP約47015元,折合美元約6944.6,位居全省前列。)
2010年,全市生產總值(GDP)為972.71億元,首次突破9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3.9%,增幅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總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六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82.8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24.89億元,分別增長3.3%、21.5%和9.4%。從三大產業貢獻率及拉動情況看,一產貢獻率為3.9%,二產貢獻率為70.8%,三產貢獻率為25.3%,分別拉動GDP增長0.5個、9.9個和3.5個百分點。
三明基礎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擁有冶金、化工、煤炭、機械、紡織印染、塑膠、造紙、森工、建材、電子、醫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擁有大中型企業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鋼鐵、化肥、水泥、煤炭等企業都在三明,有“曲氏”牌痛血康膠囊、“白菜”牌農藥、“三恆”牌彩色移印機、“福重”牌振動壓路機、“雙輪”牌輪胎定型硫化機、“飛鴿”牌聚氯乙烯硬片、“饒山”牌拷貝紙、“天河”牌竹涼蓆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產品。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三明有九個省定商品糧基地縣,其中有八個縣是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寧化、清流兩縣是福建省四大烤菸生產縣之一;建寧蓮子、黃花梨、獼猴桃、茶樹菇,尤溪銀杏、姬松茸,沙縣蘆柑等土特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外;具有當地特色的雞、鴨、兔、牛、羊等畜禽飼養及加工產品已初具規模。

三明作為一個著名的工業城,過去曾為福建省的經濟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近幾年來,我們福建省的經濟在迅猛發展,而三明作為福建省的一個老工業城、文明城市,其經濟的發展卻十分緩慢。甚至有人把三明比喻成福建省的一個“死角”。由此可看出,三明作為一個以重工業為主的城市,在國家對工業投資比重顯著下降的情況下,三明應該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比如發展一些新興工業,或選擇一些盈利率較高的行業進行發展。就三明目前的情況來說,依靠工業仍然是促進三明發展的有效途徑。

文化藝術

2007年,三明市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構建和諧三明、弘揚先進文化為主題,繼續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各項文化事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為“十一五”期間三明市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全市有2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被列為當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扶持資金625萬元,已有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動工建設。

名優特產

三明物產豐富,竹、木、菇、閩筍、建蓮、金桔、獼猴桃、花柰、天然寶石以及“汀州八乾”的明溪肉脯乾、寧化辣椒乾、田鼠乾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明溪縣:明溪肉脯乾有“三老”、“秋榮”、“榮興”、“老羅記”、“華鷹”、“正茂”等品牌,各種口味、包裝都有。
清流縣:清流“蔬珍”筍乾、筍絲、酸菜乾、苦菜乾、黃花菜、黑筍乾、巴西菇、花菇告示;嵩溪豆腐皮、清津牌純天然葛冬粉、九龍湖魚乾,“九利”茶籽油。

“老情人”豆乾“老情人”豆乾
寧化縣:客家傳統美酒“客源酒娘”、天然純淨“老鼠乾”、寧化山茶油、筍乾、花菇、茶樹菇、紅菇、豆腐皮。
梅列區:草菇、老抽、香酥、白米醋、老抽王、黃豆油等三星公司的"龜龍"牌系列食品。健盛公司的天然水煮筍、豬肚菇、小白菇、珍稀菇、茶樹菇。
將樂縣:洋窠熟筍乾、苦瓜茶。
沙縣:鄭湖板鴨和浩田板鴨以及夏茂特產“辣倒神”牌辣醬;沙縣富口“老情人”豆乾、麻辣豆乾、豬肉干、素牛肉、鹵花生。
三元區:農旺出品的筍脯分“五香”、“麻辣”兩種口味;原野食品筍片、脆筍、鮮菇;水煮筍、清水筍。
永安市:永安玉筍、清水鹽筍、清水苦筍、香辣苦筍、安貞粉乾、含笑餡餅。
泰寧縣:大金湖盛產各類天然淡水魚,如金湖白魚、魚條、魚片、翹嘴魚、槍魚、桂魚、鯉魚、黃安等十幾個品牌。
建寧縣:省著名商標“文鑫”:西門蓮子、皇家貢品建蓮蓮子(禮品)、紅棗桂圓蓮子糊、建寧白蓮、建寧蓮子、孟宗筍乾品牌產品:金絲筍、閩絲筍、水煮筍、鳳尾筍、水煮筍乾(禮品)。
大田縣:阿佳野菜、魚腥草茶、絞股藍茶、苦菜茶、金針菜、絞股藍珠茶、脫水苦菜、玫瑰茄、苦菜乾;上京仙人掌面乾。
尤溪縣:金桔、珍珠筍乾、茶樹菇。

城市名片

由三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三明十大名片”評選,經過推薦提名、公開投票和專家評審三個階段,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最終推薦產生最能三明形象的十大名片。對於塑造三明形象,打造三明品牌,提升三明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增進市民對三明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實現三明又好又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文明城
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三明市就以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而聞名全國。20多年來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連續四次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同時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

毛澤東詞《如夢令·元旦》(三明革命老區)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三明12縣(市、區)有11個是革命老區縣,其中建寧、泰寧、寧化、清流、明溪、將樂、沙縣是中央蘇區縣。毛澤東1930年初率部途經寧化、清流、明溪等地時,寫下了這首充滿革命浪漫主義的詞作,是三明革命者如火如荼革命鬥爭的真實寫照。
三鋼
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福建省三明鋼鐵廠,建於1958年。三鋼是三明工業和城市發展的標誌性企業,歷經50年發展歷程,已形成年產500萬噸鋼規模和以鋼鐵業為主、集多元產業並舉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福建省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自1988年以來連年進入中國500強企業行列。 
綠色三明
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6.8%,居全國前列,被譽為“中國綠都”,有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最綠省份最綠市等美譽,三明是全國林業改革的先行區,1988年4月被國務院設立為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2005年底在全省率先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永安洪田村被譽為“中國林改小崗村”。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泰寧世界地質公園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主要由金湖、上清溪、寨下大峽谷、泰寧古城、地質博物苑、九龍潭、狀元岩、貓兒山八大景區組成。2005年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2010年8月3號,“中國丹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丹霞是一個捆綁提名的世界自然遺產,福建泰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作為“中國丹霞”項目的牽頭單位之一,成為福建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雙冠”世界級旅遊景區。其中,泰寧大金湖26平方公里的丹山和碧水的完美組合,造就了國內罕見、景象萬千的水上丹霞奇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
石壁客家祖地
全球200多個姓氏的1.2億客家人中的80%以上與石壁有淵源關係,是大多數客家人公認的總祖地。 
沙縣小吃
沙縣於2003年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中國小吃之鄉”稱號,2005年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2006年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小吃文化名城”稱號。目前,沙縣小吃有39個小吃品種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沙縣小吃製作工藝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峽兩岸林博會
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由國家林業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台辦、商務部為支持單位,是全國唯一的兩岸林業綜合性經貿交流合作平台,為國家級專業會展。從2005年起至今已舉辦6屆。

閩江源
千里閩江的發源地,位於建寧縣均口鎮台田村嚴峰山。閩江源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閩學大師(楊時·羅從彥·朱熹)
楊時、羅從彥、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是閩學的創始人、奠基人和傳承者,分別是北宋將樂人、北宋沙縣人和南宋尤溪人。

著名人物

閩學鼻祖——楊時
(1044—1130),字中立,南劍州將樂縣(屬今福建明溪)人。生於宋仁宗慶曆四年,卒於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歲。(疑年錄作生於皇祐四年,卒於紹興五年,年八十三歲;宋史本傳不著卒於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從直齊書錄解題)。幼穎悟異常,能屬文。稍長,心經史。熙寧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進士第,調官不赴。學於程顥,顥死,又學於程頤。杜門不仕將十年。歷任州一級的司法、防禦推官、教授、通判等職,歷知劉陽、餘杭、蕭山三縣,多有惠政。高宗時,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優遊林泉,以讀書講學為事。東南學者,推為“程學正宗。”朱熹、張栻的學部,皆出於時。學者稱為龜山先生。卒諡文靖。時著有《龜山集》二十八卷,《文獻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揚州八怪——黃慎
福建最大鋼材生產企業——三明鋼鐵廠(1687~1768),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初名盛,一作勝,字恭壽,一字恭懋,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寧化人。少年喪父,學畫以謀生計。曾從師畫家上官周。後離家出遊,與鄭燮往來友善。主要工畫人物,早年用筆工細,風格與上官周相近。後吸收懷素草書,風格變為粗獷雄偉。多取材於歷史人物故事,以及神仙佛道,樵夫漁父。也畫花鳥,洗鍊概括,大膽潑辣。山水以小品最精,境界開闊,詩趣盎然。黃慎的繪畫,著重於寫意,描寫對象,不拘泥於形似。代表作有《東坡玩硯圖》、《山水冊》等。書法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後乃得力於懷素,草書用筆枯勁,上下勾連,自成風格。詩亦佳,有《蛟湖詩鈔》刻本行世。
廉吏善政——伊秉綬
(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稱“伊汀洲”。其父伊朝棟,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祿寺卿。史稱伊秉綬“通程朱理學,幼秉庭訓,從師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後受大學士朱珪的賞識與紀曉嵐的器重,拜紀為師,又拜當時最負盛名的書法家劉墉為師學書法。伊秉綬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後擢員外郎。嘉慶四年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台,詔雪後又升為揚州知府。在任期間,以“廉吏善政”著稱
愛國詩人——張際亮
(1799-1843),字亨甫,號華胥大夫、松寥山人,福建建寧縣溪口鎮渠村人。是鴉片戰爭時期享有盛譽的愛國詩人,與魏源、龔自珍、湯鵬並稱為“道光四子”。張際亮一生創作詩文上千卷“萬餘首”,流傳至今的還有32卷、3078首。其詩較多反映了社會現實,揭露了腐敗清王朝的政敝民貧,表達自己除弊濟民的願望。其詩作主要輯錄於《松寥山人集》、《婁光堂稿》等。

三明名人張靜初三明名人張靜初
中遠總裁——陳忠表
生於1937年12月,寧化縣曹坊鄉人。1962年8月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本科)。高級經濟師。曾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1962年8月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1962-1973年先後在中捷海運公司、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中波輪船公司、中坦海運公司任三副、二副、大副、船長;1973-1992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外輪代理公司總經理;1992年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總經理兼中國船東協會會長;1993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總裁。
國際影后——張靜初
(1980年2月2日—),出生於福建省永安市,中國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曾出演多部影視劇,獲得不少殊榮,憑藉電影《花腰新娘》榮獲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同時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女演員。2006年主演《芳香之旅》摘得第三十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同年在電影《孔雀》中的出色表現為其拿到了第六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憑藉《唐山大地震》榮獲第八屆亞洲沃克電影獎最佳女配角。
音樂才女——董貞
(1986年8月27日—),出生於福建省寧化縣。出自人才輩出的中國傳媒大學,是中國大陸地區唱功實力派且比較擅長創作的女歌手。其嗓音溫柔而甜美,曾一度被譽為大陸的鄧麗君與楊鈺瑩的綜合體,又因其大部分歌曲都是自己創作,又有才女之稱。早期主要從事幕後工作,為許多韓國及國內的歌手創作歌曲,例如韓國巨星張娜拉,鄭在娟,國內新人曹璐等等。

福建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